❶ 一年級新生數學課 第一堂課講什麼呢規矩嗎數學的規矩有哪些越細越好 要講40分鍾呢
第一課不要先講規矩,,要跟學生講學數學的樂趣,以一些數學故事開頭,,讓學生體驗數學之美,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和為難,學生自然有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勇氣,如果能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就會很願意去學,這樣你的數學教學就成功了。。。
❷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第一節課怎麼上
從一年級數學課本形式上看,也較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更為貼近學生的認知環境。打開教材,它就像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入手,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只有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是學好數學的根本。對於剛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已經接受到了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數,例如數人數、桌子等,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都有哪些數。還讓學生說出那些和自己有關的數字,看誰說得多、說得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生永遠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增強學數學的興趣。
二、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認識鍾表》一課時,先讓學生再讓學生觀察鍾表三兄弟的不同長短,後讓學生戴上12個數字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我們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到:「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9加幾》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能運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目。這時候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不是這樣算的」「那你是怎樣算的?」,他把演算法說出來以後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演算法很多,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四、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
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學習了「位置」這一課,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認清前後左右的相對性。認識錢這一方面的知識時,進行游戲表演,讓學生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本」、或買「筆」等,讓學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剩餘多少,買了多少東西等實踐性的問題。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了他們現實生活之中。
總之,數學來源於生活,是人們生產實踐經驗的總結,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是生活實踐中必不可缺少的,是改造自然必要的武器之一,要教育學生學好數學是為了未來更方便的應用,以獲得更好的生活。
❸ 如何上好一年級數學課
剛進入小學的一年級新生,由於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和學習要求的變化,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適應問題,主要有以下四種:1.規章制度的不適應;2.正規課程的不適應;3.人際關系的不適應;4.集體生活的不適應。
事實上,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適應問題,既反映了新生的一般性適應問題,也包含學科特點的特殊問題。因此,對一年級新生數學學習適應性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總結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各種不適應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有助於教師反思教學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適應性輔導,同時也可以為家長和學生本人更好地應對學習適應問題提供決策依據。
NO.1 對數學學習環境的不適應——不會傾聽
【案例1】
亮亮,男,在進入小學前已經將一年級的數學教材全部學完了,平時上數學課基本不聽,輕輕鬆鬆便能達到數學學科的知識技能要求。但他卻讓老師們很傷腦筋,老師講課時,他總是在下面做小動作,不是翻書,就是擺弄文具盒,還經常亂翻別人的東西,影響其他同學的聽課。
【分析】
(1)幼兒園與小學學習環境的差異
幼兒園環境漂亮,遊玩、學習、生活設施豐富多彩;而小學的環境比較成人化,活動設施多以體育運動場地為主,多數教室都只有桌椅,座位也比較固定,且沒有玩具和其他設備,對孩子沒有吸引力。
(2)兒童身心發展的不成熟
一年級新生年齡小、心智發育尚不成熟,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而數學知識又比較抽象、枯燥,因而很難做到專心聽講。
(3)家長、教師的重視度不夠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聽說能力的訓練屬於語文、英語等語言類學科方面的活動,而數學教學過程中無需注重聽說的訓練,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數學的聽說能力,造成學生片面地認為數學學習只要會做、會算、會寫就行了。
另外,由於有些孩子學前數學准備過於充分(如上述案例1中的亮亮),上課不聽,數學學習的測試也會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家長和老師就會被成績迷惑了,不一定會對其提出上課要認真傾聽的要求,久而久之,一旦壞習慣養成要改正就困難了。
【教育干預策略 】
(1)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傾聽的興趣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如把圖畫、課件、游戲等引入課堂。低年級的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將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於整個教學中。
(2)適當評價,鼓勵學生認真傾聽
一年級學生的情緒色彩很濃,常常由於興奮,不聽同學發言而大聲說話。這時,教師可以對那些能傾聽別人發言並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瞧,XXX今天聽得多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 「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聽出來了,你聽得真專注!」「大家看,XXX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補充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這樣的評價,既表揚了認真聽的學生,又給其他同學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正確適當的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要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3)示範引導,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我們說,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其老師身上找到影子,要讓他們學會傾聽,教師在課堂內外就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要做一個耐心、專心、悉心的傾聽者。
比如,在課堂上當學生發表意見時,哪怕發言斷斷續續、細如蚊吟,教師除了鼓勵學生放開聲音,大膽地說,同時也應以聽眾的角色,以一種呵護、欣賞和寬容的心態,用心去與學生交流,邊聽可以邊肯定,諸如「嗯,你能按一定的順序數,真不錯!」「好的,數得很清楚,也能把怎麼數的說清了。」當學生感受到老師也在傾聽自己的發言時,便會對自己充滿信心,而其他學生看見老師在那麼專心地傾聽,當然也會學著仔細傾聽。教師的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可以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4)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傾聽的能力
聽之前,要提出聽的要求。告訴學生,傾聽時要「眼睛看,耳朵聽,腦袋想」。教師提出諸如「仔細聽,一會兒請你做做小裁判,說說他哪兒說得好」「注意老師說話的語氣,你能告訴大家老師要強調什麼嗎」「一會兒要請你把XX的話重復一遍哦」「注意聽,我敲的聲音有輕有重,能數清楚嗎」等要求。
❹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第一節課怎麼上
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戲,讓孩子先喜歡你的課,並且讓孩子們認識你,尊重你。
❺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第一節課怎麼上明天就要上課了!焦急啊!
給孩子們定規矩:
一、規矩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樹立十分復雜艱難的規矩,非但不能夠讓她遵守,反而會讓她糊塗;要把道理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
二、立下的規矩都要遵守。
比如上課要舉手回答問題,要按時交數學作業等。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
三、定規矩,要明確。
比如老師說安靜,那意味著同學必須要立刻停止說話。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最好這個後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比如不聽話的扣小紅花。
數學備課注意以下幾點:
1、要備起點。
所謂起點,就是新知識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生長點。起點要合適,采有利於促進知識遷移,學生才能學,才肯學。起點過低,學生沒興趣,不願學;起點過高,學生又聽不懂,不能學。
2、要備重點。
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
❻ 如何講好小學一年級數學的第一堂課
第一堂課嘛,其實不需要講什麼具體內容,主要是給大家留下第一印象,這很重要。就個人而言認為告訴學生數學很有趣、一點都不難,引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就行了。其實可以准備一些有關數學的小故事,有趣、吸引人的,引起學生的思考,再給出答案,提高學生的興趣。最後可以講一下自己的教學安排就行了。
❼ 怎樣上好小學一年級第一節數學課
1:提高和激發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是關鍵。2:讓學生多參與,多表現。
❽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堂課怎麼上上什麼該講些什麼該做些什麼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堂課上的時候先介紹,在講課。不需要講內容。第一課不要先講規矩,要跟學生講學數學的樂趣,以一些數學故事開頭,讓學生體驗數學之美。
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和為難,學生自然有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勇氣,如果能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就會很願意去學,這樣你的數學教學就成功了。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代數學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廣泛接受的「數學」。可以說每一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學數數起,最先接觸到的數學就是代數學。而數學作為一個研究「數」的學科,代數學也是數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何學則是最早開始被人們研究的數學分支。
❾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堂課怎麼上上什麼該講些什麼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堂課上的時候先介紹,在講課。不需要講內容。第一課不要先講規矩,要跟學生講學數學的樂趣,以一些數學故事開頭,讓學生體驗數學之美。
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和為難,學生自然有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勇氣,如果能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就會很願意去學,這樣你的數學教學就成功了。
小學數學是通過教材,教小朋友們關於數的認識,四則運算,圖形和長度的計算公式,單位轉換一系列的知識,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計算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荷蘭教育家弗賴登諾爾認為:「數學來源於現實,也必須紮根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
的確,現代數學要求我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用數學的語言來闡述世界。從小學生數學學習心理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一個以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重新建構的過程。
因此,做中學,玩中學,將抽象的數學關系轉化為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將使兒童學得更主動。從我們的教育目標來看,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應用等綜合能力。
❿ 如何上好小學一年級第一節數學課
一、學習目標:
使學生明白剛開學都應該做哪些准備。
二、學習重點:
使學生知道新的學期開始了,該有哪些打算。
三、學習難點:
使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自己要做的具體事情,常規教育的養成非常重要。
四、科學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和表達敘事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圖說話的能力。
五、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校學習的生活多麽美好,讓學生快樂成長!給同學們講述學校開設科學課的重要意義,同學們如何上好科學課,科學課有哪些准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