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時間飛逝,轉眼本學期已過去一大半。因學校缺老師,這學期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代課中度過,幼兒園——同心校區——太平校區三處跑。教授的對象:小到剛入園的孩子,大至六年級的學生,兜兜轉轉這兩周又來到了幼兒園小班,主要承擔數學領域的教學任務,趁周末閑暇時間將這兩周小班數學教學活動中總結點滴記錄於下。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數學活動中老師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不僅是單純的給幼兒提供材料和適當的引導,在很多時候需要一定的指導,如在「圖形分類」活動中指導幼兒分辨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形時,引導幼兒表述圖形特徵,幼兒這個時候往往會表達不清楚,老師這個時候應該告訴幼兒正確的表達方式,如:「紅色的三角形」「綠色的小圓形」等等。另外教師的示範也比較重要,比如在活動中應該給幼兒示範正確的點數方法(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手口一致點數),示範排序、比較、對應等方法。老師有意識的把學習數學的方法貫穿其中,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能力。
另外,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不僅僅是出現在課堂中,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引導幼兒發現數學。如在「認識圓形」的活動中,在出外活動的時候,我會經常問他們,「幼兒園里有哪些東西是圓形啊?」「我們的滑滑梯有幾個?」「我們一起來數數操場這邊有幾棵樹?」引導他們發現,鼓勵他們大膽的說。生活環境的適當運用可以為活動的開展形成好的鋪墊,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
『貳』 選擇尋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內容應遵循哪些要求
通過與環境的互動進行幼兒數學教育、通過游戲進行兒童數學教育、運算式數學教育、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數學教育。
1、通過與環境的互動進行幼兒數學教育
教師最好讓孩子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來學習數學。精心安排的環境能促進兒童思維和數學概念的發展。
2、通過游戲進行兒童數學教育
在游戲中,孩子們可以學到數學知識,有機會自由地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的情感。
3、運算式數學教育
幼兒只有在參與大量活動、使用大量材料並經常討論他們的觀察和發現時,才有可能掌握概念。
4、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數學教育
兒童的學習方式和自己的愛好不同,教師應設計多種活動,提供不同選擇的機會,以滿足不同兒童的不同需求。
注意事項:
幼兒數學教育的意義:幫助幼兒對周圍的生活和世界有正確的認識;幫助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對數學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素質。對今後的小學數學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幼兒數學教育的任務: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和探究慾望;培養幼兒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幼兒提供和創造有利於數學學習的環境和材料;促進幼兒對初等和初等數學知識和概念的理解
幼兒數學教育環境創設:感受數學之美,使幼兒親近數學,喜歡數學;通過數與形的結合,將抽象數學轉化為圖像數學。充分利用空間和材料,激發孩子自發、獨立的探究和學習。
『叄』 選擇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內容應遵循哪些要求
幼兒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遵循數學知識的邏輯和幼兒數概念的認知和發展規律。
保持和培養兒童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索的興趣,學會觀察,學會收集和使用材料,勇於推測和發表見解,養成自主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
通過豐富的團體生活和教學活動,幫助兒童獲得有關物體形狀、數量,部分和整體,以及空間、時間等方面的大量感性經驗。使兒童逐步成為一個數的守恆者,發展20以內的數數、一一對應能力。
學前兒童教育注意事項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應關注孩子的可持續發展,熱情大方,會關心同伴,這樣的孩子人緣更好,以後也會有更多鍛煉的機會,同時,這樣的孩子求知慾強,思維很活躍,學習(行為)習慣比較好。幼兒教育就是在潛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靈,讓孩子健康歡快地長大。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學校,家庭、社會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更大。而由於孩子喜歡模仿大人,但是又不懂得選擇,就把在家庭和社會中看到、聽到的一切現象都模仿和表現在游戲中了,比如有的孩子會模仿大人醉酒的樣子。
『肆』 學前班數學如何教學學習內容有哪些
幼兒數學學習,主要分六大模塊:
1、集合:教孩子學會分類,幫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義,逐步形成關於具體事物的集合概念,這是計數的前提,是形成數概念的基礎,為孩子數學能力做准備。
2、數:孩子總是先口頭數數開始,到結合實物數數。從無意義的數字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認識數字,理解數字,運用數字,最終形成數的概念。
3、量:通過對集合和數的學習,孩子從不精確的集合感知到確切的數量,這是數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過渡,為加減概念打下基礎。
4、形:在兒童早期數學啟蒙的階段,除了加減法,還有幾何圖形的學習。幾何在數學中占據很重要的比例,對孩子空間立體思維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5、時:孩子對時鍾的認識,可以幫助其形成時間概念,有助於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溝通
6、空:空間思維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系,通過想像與視覺化形成新的視覺關系的能力。空間思維對於孩子在學習幾何等類型題時能起到有效幫助,對孩子大腦起到開發作用。具備空間思維的孩子能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多個角度"立體思考",對其未來社會性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伍』 幼兒園數學活動中,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是什麼
我們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忽略了活動目標的實現。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我們常說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導致老師本末倒置。在活動中,教師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和新鮮感,而沒有考慮孩子現有的經驗和年齡特點,忽視了活動目標的實現。在中班老師安排孩子們聽音樂,感受不同的天氣情況。由於孩子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不足,很難快速將聽到的音樂與不同的天氣條件相匹配。
我們更應該意識到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有效地引導孩子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在大班復習幾何圖形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了變魔術的操作活動,即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改變各種圖形。手術前,老師,讓我們要求孩子們成為魔術師,用這張紙改變圖形,看看哪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請拿起剪刀開始換衣服。不一會兒,每個孩子都剪了很多數字。
『陸』 學前班數學如何教學,有哪些學習內容
幼兒數學教育主要包括幼兒的數概念、計數和運算的教育、量與計量的教育、幾何圖形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的教育等。
①幼兒的數、計數與運算
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數的守恆;相鄰數;數與數之間的數差關系;認識序數,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互換和互補關系等;學會10以內的計數;認讀和書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包括認識加號、減號和等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10以內數的口頭加減運算,並能夠用加、減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②量與計量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物體量的差異,比較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恆;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感知量的相對性;幫助兒童建立序的概念,並體驗其中的傳遞關系;學習計量,會進行初步的自然測量。
③簡單的幾何圖形知識
能夠正確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和梯形,並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能夠正確辨認幾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能夠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④空間方位初步知識
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時間、方位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並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用途以及正點與半點。
『柒』 學前班數學的方法技巧
學前班數學的方法技巧
鏈接: https://pan..com/s/1lFGITcTjQf0TcRBiL3JDJQ
《巧虎快樂數學》是利用伊索寓言故事來教小朋友們學習數學的,當然還是由我們熟悉的主人公—巧虎、琪琪來帶領大家一起學習。
『捌』 學前班數學怎麼教
學前班數學教學方法如下所示。
一、教材分析。
經過數學活動培養幼兒的認識本事,經過供給充分的條件,為幼兒設計多種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了解數與數的相互聯系,從而讓幼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達解決問題的本事。
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主要有分類,排序和對應等數學基礎知識,10以內數的意義,學習4以內的加減、有關的幾何形體和事物的時間、空間關系的粗淺知識,以及簡單的測量活動等。
二、學期目標。
1、教幼兒學習1-10的數數、順數、倒數。
2、正確的方法書寫1-10的數字。
3、教幼兒學習8以內的加減,正確迅速地掌握8以內的數的加減運算及組成。
4、幼兒學習分實物或圖形,並區別物體的高矮、遠近。
5、教幼兒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橢圓形,並能迅速地區分。
6、引導幼兒學習認自身為中心和客體為中心區別左右,會向左、向右移動。
7、培養幼兒能清楚講述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8、在教師的幫忙下能歸納、概括有關數學體驗,學習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方面思考問題,能經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9、培養幼兒進取主動的進行數學活動,學會迅速、有條理的擺放、整理活動工具。
三、教學重難點。
1、能理解數字的意義並能准確計算。
2、能對周圍的事物有必須的空間想像本事。
3、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為今後的學習打基礎。
四、學生基本情景分析。
由於環境、教育條件和遺傳因素的影響,幼兒在身心發展上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不一樣的幼兒逐漸表現出興趣、本事等方面的不一樣,這就構成了兒童的個性差異。
所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個性差異,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因材施教的發展幼兒的本事,帶領幼兒認真開展數學活動,使每個孩子都在原先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五、教學措施。
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主動進取的活動,能根據自我的興趣和需要來對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觀察、操作,同時展開聯想、想像,比較、分析等內在的思維活動。
所以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把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並經過游戲的方法培養和保護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創造和供給必須的條件幫忙幼兒合理地運用其掌握的數學知識,將其轉化為認識事物的本事。
『玖』 學前班數學活動比較不同形狀的大小
一、學情分析:
《指南》中數學認知目標要求3-4歲的小班幼兒,能夠通過兩兩比較理解大和小的概念,並能用語言來描述物體的量的特徵。幼兒在生活當中,會接觸到大量的相關大和小的物體,在他們的生活經驗,對於大小物體的認知已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數學活動中,幼兒比較喜歡直觀地教具,能幫助他們很好地理解所接觸的活動內容。
二、設計意圖:
小班的數學活動《比較大小》,它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在生活中會接觸很多大小的物體,將這些內容通過游戲化的教學設計促使幼兒對於「大小」這兩個量的概念進行正確地比較和判斷。為使活動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活動中,通過信息技術軟體的教學資源與幼兒活動的有機融合,幫助幼兒理解、掌握「大」和「小」在量上的區別和不同。看動畫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FLASH動畫設置成情境教學並將地教學目標中的任務融入到整個動畫之中,這種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在游戲中,隨著任務的層層遞進和逐漸加難,讓小朋友自己去探究、自主學習去比較和發現「大」和「小」的不同。
三、活動目標:
1、喜歡數學活動,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
2、能在觀察的基礎上感知、比較物體的大小,並能大對大、小對小的相對應。
3、能在游戲活動中自主觀察和探究大和小。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能夠正確感知物體的大小
2、難點:在比較的基礎上辨別物體的大小,並能大小相對應。
在教法的選擇上,使用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形式貫穿活動的始終,通過教師預設的問題,層層遞進和逐漸深入,來引導幼兒對於大小物體的感知和比較。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的整合,以此完成目標中的難點,為使整合點自然、生動、讓幼兒有興趣,教學資源與軟體經過精心地設計,創設出幼兒非常感興趣的動畫情境,讓幼兒如身臨其境,動畫與幼兒實際操作有機結合,合二為一,共同支撐整合點的教學。
在學法中,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培養給幼兒自主觀察、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幼兒在活動中把教師提出的任務,通過自己的分析、探究和判斷來獲取最終的答案,突出幼兒的主動參與性和學習主體性,
五、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實物的大小衣服、大小筐、大小帽子,FLASH動畫拖動按鈕課件,各種大小不一的水果操作卡片、大小筐
2、經驗准備:課前引導家長和小朋友們在家一起玩 「大手抓小手」、「大腳小腳一起跑」等親子游戲,一起感受大和小。
六、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為四個環節:
(一)開始部分
1、情境引趣
為了使幼兒能夠將生活中的經驗運用到活動當中,整節課,以熊爸爸和熊寶寶為主線創設的游戲環節貫穿始終,通過引趣提問,運用幼兒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衣服、筐、帽子引趣,讓幼兒來幫助小熊,去感知這些物體的大小,並能用合適的語言來描述它們的不同,讓孩子在自我探究和自我分析中感知大和小的事物。
(二)基本部分
在基本部分的三個環節中,採用了由層層遞進,以摘果子為主線的游戲內容,將對物體大和小的觀察、比較融入其中。為了更好地完成目標中的重難點,使用的方法是運用了FLASH動畫中的拖動按鈕來幫助幼兒掌握難點。拖動的按鈕的最大特點,是通過電腦滑鼠,點擊動畫中的水果,產生的特效是可將果樹上的大小水果拖動到任何地點,不受位置和時間的限制,在拖動過程中,可進行提問或是暫停,還可根據擺放地位置正確與否,進行隨機的調換,在這種靈活的操作下,在幼兒眼中就會產生真實的摘取水果的效果,幼兒對於大水果放進大筐里,小水果放進小筐里的對應關系,小熊的衣服和帽子也可以根據大小用拖動按鈕放進相應的衣櫃里,這樣的游戲情境展示,非常的直觀和形象,有助於幼兒對於難點「大對大、小對小」的對應關系的理解,將這種信息技術應用其中,可調動幼兒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小朋友們在FLASH動畫中的人機互動中、在實際操作的師生互動中,他們在幫助小熊完成任務的同時,對比較和辨別大和小加深了強化,整個活動的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整合也達到了水到渠成的學習效果。
(三)集體游戲:吹泡泡
小朋友在集體游戲中感受大泡泡和小泡泡的變化。這個游戲活動是讓幼兒對於大小的感知的再次鞏固和加深。
(四)活動延伸: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大和小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