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負數的認識ppt課件
小學數學6下 負數課件
鏈接:https://pan..com/s/1_xWseGAeqFXAPl3eNUvE1A
小學數學6下 負數課件網路網盤
⑵ 六年級下冊數學負數的公式
負數+負數=負數。
負數(小)-負數(大)=正數,負數(大)-負數(小)=負數,負數X負數=正數負數/負數=正數。
負數(大)或(小)是指不帶負號的,單指數值的大小。
⑶ 六年級下冊負數知識點有哪些
六年級下冊負數知識點有如下:
1、為了表示相反意義的兩個量(如盈利虧損、收入支出等),光有學過的0、1、3.4、2/5等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出現了負數,以盈利為正、虧損為負;以收入為正、支出為負。
2、若一個數小於0,則稱它是一個負數。
3、負數有無數個,其中有(負整數,負分數和負小數)。
4、負數的寫法:數字前面加負號「-」號,不可以省略。例如:-2,-5.33,-45,-2/5。
5、在數軸線上,負數都在0的左側,最早記載負數的是我國古代的數學著作《九章算術》。在算籌中規定「正算赤,負算黑」,就是用紅色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的表示負數。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⑷ 求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全冊)教學重難點
新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單元備課主講稿新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單元備課主講稿新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單元備課主講稿新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單元備課主講稿 全冊全冊全冊全冊 數學單元備課主講稿數學單元備課主講稿數學單元備課主講稿數學單元備課主講稿 一、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六年級第一單元 二二二二、、、、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能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三三三三、、、、單元教學重單元教學重單元教學重單元教學重、、、、難點難點難點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並了解它們的讀法和寫法。體會數軸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 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會在數軸上比較正數、0和負數的大小。 四四四四、、、、單元教材分析單元教材分析單元教材分析單元教材分析:::: 負數是數與代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至四年級的數學教材里,「數與代數」領域主要教學整數的知識,這些整數都是自然數(0和正整數)。本單元教學負數,是過去小學數學里沒有的內容。《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對教學負數提出的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在小學數學里教學負數的知識(只涉及負整數的初步認識)出於兩點考慮:第一,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多的,學生經常有機會在生活中看到負數。讓他們學習一些負數的知識,有助於他們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負數的具體含義,從而拓寬數學視野。第二,適量知道一些負數的知識,擴展對整數的認識范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數的意義。有利於中小學數學的銜接,為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五五五、、、、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1、例1。 例1通過分別表示室內和室外觀測到的溫度的情境引入負數,教學負數的寫法和讀法,並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時,如果當地氣溫條件允許,可以安排實地的觀測活動。也可以製作放大的溫度計教具,根據例1的情境在教具上撥出相應的溫度請學生表示,引導學生認識負數、體會生活中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學習負數的寫法和讀法,並結合實例幫助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是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2、例2。 教材通過存摺明細中分別用正、負數表示存入和支出,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正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時,重點讓學生觀察存摺中「支出(-)或存入(+)」一欄,結合具體的數據體會存入和支出的含義正好相反。 3、例3。 例3教學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通過在直線上描述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藉助數軸的直觀圖引導學生把數軸上的點和抽象的正負數對應起來,感受數軸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初步滲透數軸的概念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學習過的在直線上表示數的方法,然後出示例3的情境,適當引導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以此引出對數軸的認識,並引導學生脫離具體的情境,把數軸的點和抽象的正負數對應起來。 4、例4。 例4教學數的大小比較。教材通過在數軸上表示出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讓學生藉助數軸比較數的大小,包括正數與正數、正數與0、正數與負數、0與負數以及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時,先在數軸上表示出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再讓學生比較數的大小。也可藉助溫度計上溫度的排列來比較,即溫度從低到高的順序,對應數軸上的點是從左到右的順序,也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正數、0和負數的大小關系。 數學單元備課主講稿數學單元備課主講稿數學單元備課主講稿數學單元備課主講稿 一一一一、、、、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六年級第二單元 二二二二、、、、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所有學生應會計算,有能力的學生能夠使用簡便方法計算。 3、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4、培養仔細觀察、勤於動手、大膽聯想、善於分析、總結歸納的好習慣。 三三三三、、、、單元教學重單元教學重單元教學重單元教學重、、、、難點難點難點難點:::: 重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圓柱體積的計算應用廣泛,又是圓錐體積計算的基礎) 難點:圓柱表面積、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體積公式的實際應用,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四四四四、、、、 單元教材分析單元教材分析單元教材分析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包括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的初步認識,圓柱的認識部分,教材從直觀入手,通過實物的觀察,使學生了解有關圓柱的知識,又通過「做一做」,來進一步認識圓柱;圓柱的表面積部分,在學生已有的長方形和圓面積的知識基礎上,把圓柱表面展開,聯系以前的知識對圓柱的表面積的公式加以推導;圓柱的體積部分,教材採用了直觀的方法,利用切開和拼湊的辦法,使其轉化接近於,和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的知識相結合,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在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中,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出:圓柱和圓錐的關系(即一個圓柱的體積是與它同底同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進而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五五五五、、、、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1.圓柱的認識。 (1)例1。 例1教學時,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圓柱的組成,再深入對各個部分的探究。 (2)例2。 例2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想像側面展開後的形狀,接著讓學生剪開側面,通過操作看到: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然後,再引導學生思考:圓柱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系,使學生親歷立體圖形與其展開圖之間的轉化。 2.圓柱的表面積。 (1)例3。 例3教學時,可將長方體表面積的知識進行遷移,使學生明確圓柱表面積的含義,再指導學生推出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其中重點指導如何計算側面積。 (2)例4。 例4教學圓柱表面積計算的實際應用。 教學時,讓學生想像廚師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再獨立進行計算。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根據具體情況,該題的結果用「進一法」取近似值。 3.圓柱的體積。 (1)例5。 例5教學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教材先讓學生思考:圓柱能否轉化成已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體積。然後通過教具演示如何把圓柱轉化為一個近似的長方體,並通過觀察和推理得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V=Sh。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復習圓面積以及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再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將圓柱轉化成一種學過的圖形,再計算出它的體積。藉助教具直觀演示圓柱如何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並引導學生通過想像發現: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拼起來的形狀就越接近長方體,從而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2)例6。 例6教學利用圓柱體積的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明確:求杯子的容積就是求這個圓柱形杯子可容納東西的體積,計算方法跟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一樣。 1.圓錐的認識。 (1)主題圖。 教材先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圓錐形實物圖,然後從實物圖中抽象出圓錐的幾何圖形,並給出圖形的名稱——圓錐,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2)例1。 例1教學圓錐的組成及其特徵,並介紹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然後,通過讓學生快速轉動貼有直角三角形紙的小棒,引導他們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 教學時,可先復習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以便通過對比,了解圓錐的組成及特徵。圓錐的高的認識是教學難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區分高和母線,並幫助學生了解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做轉動三角形紙片活動時,可先讓學生猜測,再操作。 2.圓錐的體積。 (1)例2。 例2教學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教材主要按「引出問題——聯想、猜測——實驗探究——導出公式」四個層次編排。 教學時,在引出問題環節,讓學生體會推導圓錐體積公式的必要性。在猜想環節,引導學生將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聯系起來。實驗探究時,引導學生發現:用圓錐容器裝水(或沙土)倒入等底等高的圓柱容器中,剛好倒三次,反之則不存在這樣的關系。最後,幫助學生得出在等底等高條件下: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即V=Sh。 (2)例3。 例3教學圓錐體積公式的應用。教材給出了圓錐形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沙堆的體積。 教學時,可先學生自己解決。反饋時,首先讓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步驟,再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為什麼乘,加深對圓錐體積公式的理解。 六六六六、、、、 課時安排課時安排課時安排課時安排:::: 圓柱——————7課時 圓錐——————2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詳細請看:http://wenku..com/view/81c2054cc850ad02de80416c.html
⑸ 新版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上新: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這學期,本人繼續任教六(1)班、六(2)班2個班級,共有學生97人。進入小學階段最後一個寶貴的學期,希望能與孩子們共同珍惜這分分秒秒,不負昭華。
經過五年半的學習,孩子們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基礎知識、技能等已經基本達到學習目標。2個班級中,大部分孩子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和上進心,學習態度比較端正,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問題,並按時完成作業。不過,也有少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有的自覺性不夠,有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學習數學有很大困難。
在寶貴的最後一個學期,重點還在於端正孩子們的學習態度。在抓好基礎知識輔導的同時,繼續引導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加強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各種能力,利用各種教學和學習形式,使孩子們能夠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教學中,特別要注重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優秀率。
二、教學內容與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負數,百分數(二),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復習等。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元。教材通過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比例的教學中,同樣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使孩子們循序漸進地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同時,學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內容,同樣是在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孩子們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的認識和對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中,掌握有關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的基本計算方法,促進孩子們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簡單的事例,使孩子們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的方法雖然便於我們做出判斷或預測,但是,如果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從而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通過事例,讓孩子們更深刻地體會,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運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讓孩子們嘗試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猜測、實驗和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慣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這個階段孩子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本冊教材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最後一個單元——整理和復習單元,是在完成小學階段數學的全部教學內容之後,引導孩子們對小學階段涉及到的數學概念、原理、性質、應用以及相關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整理和復習。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得以梳理,由數學的知識點串成知識線,由知識線構成知識網,從而幫助學生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為初中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既是對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總結,也是為學生升入初中奠定知識與方法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
更多詳細內容及進度表,請見網路文庫:2021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碼字不易,望採納,謝謝
⑹ 六年級下(數學)
認識負數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負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麼?(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標准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試一試。
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寫完後,交流、檢查。
3.聯系實際,加深認識。
(1)說一說存摺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教學例2。)
(2)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並用正、負數來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發言板書。
這樣的正、負數能寫完嗎?(板書:… …)
強調指出:像過去我們熟悉的這些整數、小數、分數等都是正數,也叫正整數、正小數、正分數;在它們的前面添上負號,就成了負整數、負小數、負分數,統稱負數。
4.進一步認識「0」。
(1)看一看、讀一讀。
談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屏幕: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氣溫情況(課件出示)。
哈爾濱: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溫度中有正數也有負數,請把負數讀出來。
(2)找一找、說一說。
我們來看首都北京當天的溫度,「-5 ℃」讀作:「負五攝氏度」或「負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麼?
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出這兩個溫度所在的刻度嗎?(課件出示溫度計,沒有刻度數)為什麼?
現在你能很快找出來嗎?(給出溫度計的刻度數,生到前面指。)
說一說,你怎麼這么快就找到了?
(課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嗎?
(3)提升認識。
請學生觀察溫度計,說一說有什麼發現?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強調:以0℃為分界點,零上溫度都用正數來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來表示。(或負數都表示零下溫度,正數都表示零上溫度。)
「0」是正數,還是負數呢?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強調:「0」作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4)總結歸納。
如果過去我們所認識的數只分為正數和0的話,那麼今天我們可以對「數」進行重新分類:
(完善板書。)
5.練一練。
讀一讀,填一填。(練習一第1題。)
6.出示課題。
同學們,想一想,今天你學習了什麼新知識?認識了哪位新朋友?你能為今天的數學課定一個課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並選擇板書課題:認識負數。
7.負數的歷史。
(1)介紹。
其實,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課件配音播放):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運用負數的國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對正數和負數就有了記載。魏朝數學家劉徽在該書的注文中則更進一步地概括了正、負數的意義:『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古代用算籌表示數,這句話的意思是:『兩種得失相反的數,分別叫做正數和負數。』並且規定用紅色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算籌表示負數。由於記錄時換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紀,數學家還創造了在數字上面畫斜杠來表示負數的方法。國外對負數的認識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並且也出現了各種表示負數的形式,直到20世紀初,才形成了現在的形式。但比中國晚了數百年!」
(2)交流。
簡單了解了負數的歷史,你有什麼感受?
三、練習應用
今天,負數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依然有著廣泛的用途。讓我們就一起走進生活,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題。)
通常,我們規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0米,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記作_____________;吐魯番盆地大約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應記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溫度。(練習一第2題。)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溫度是零上126℃,記作_________℃, 夜間的平均溫度為零下150℃,記作_____________℃。
3.(出示電梯按鈕圖)小紅的家在五樓,儲藏室在地下一樓。如果她要回家,按哪個按鈕?如果到儲藏室取東西呢?
4.表示時間。(練習一第3題。)
5. 「凈含量:10±0.1kg」表示什麼意思?
四、總結延伸
1.學生交流收獲。
2.總結。
簡要、具體地評價學生的收獲,並強調:關於負數,生活中還有更廣泛的應用;走進負數,還有更多的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有更多的收獲。
⑺ 六年級負數這單元的教學內容有哪些
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現象」,采頡生活中的數學實例,為課堂服務。《認識負數》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負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啟蒙階段。本階段中所指的負數,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負數。學生在認識負數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數學的價值。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有利於認識負數的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正、負數是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義的量是學生學習負數的已有經驗。課始我讓學生記錄老師的話「今天的氣溫零下4度到零上7度」。學生基於自身的經驗,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教師敘述的意義。有的用語言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用列表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用數的方式進行記錄。通過展示,學生對不同的記錄方式進行融合與比較,在此過程中初步體會了負數的意義,同時對用數字元號表達信息的簡捷性有了不同的體驗。 二、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增進對負數的了解 初步認識負數以後,我讓學生結合生活的經驗,舉一些生活中可用負數表示的例子。學生對負數獲得了基於自身經驗的不同理解。 三、 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初步認識負數後,我通過生活情境:以樹為起點,一個向東走5米,一個向西走5米,讓學生在數軸上表示,通過數形結合,學生對於正數和負數獲得了更深的認識。在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時,有兩種方法:一是在數軸上表示出兩個負數,右邊大於左邊;二是,兩個負數,數值大的反而小。這樣學生才會對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這一數學問題獲得主觀的認識,從而提高知識的活力。 四、藉助於具體的數據,使學生獲得一些生活的常識和社會的知識 教材中安排的許多習題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如我國的最低點、南極的溫度等。在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會讀數,還應該讓學生對於這一些知識有所了解,從而實現數學的綜合化。 本單元教起來似乎覺得輕松,學生學起來也看似輕松,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要從具體事例中,知道或舉例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徵(或意義),能根據對象的特徵,從具體情境中辨認出這一對象,還需要作進一步的努力!
⑻ 六年級下冊數學優化設計1頁負數(一)
《負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下冊第2~4頁 例1、例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提出目標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左看(向右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後走200米)③電梯上升8層(下降8層)。(4)李大叔今天掙了500元(虧了500元)(5)知識搶答中,我得了20分(扣了20分)(6)今天溫度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嗎?
2、提出學習目標。
二、合作探索,學生展示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神秘數學王國,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小黑板出示)。
① 六年(2)班上學期轉來3人,本學期轉走2人。
② 放心商店,二月份盈利3000元,三月份虧損1200元。
③ 與標准體重比,小明重了 3千克,小華輕了 1千克。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學生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3)學生展示交流 (如:+3 -2 .........)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3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3人,添上「-」表示轉走2人(板書:+3 -2),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2」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二。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3」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3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3)。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試一試
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3.聯系實際,加深認識
(1)說一說存摺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教學例2。)
(2)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並用正、負數來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發言板書。
強調:像過去我們熟悉的這些整數、小數、分數等都是正數,也叫正整數、正小數、正分數;在它們的前面添上負號,就成了負整數、負小數、負分數,統稱負數。
4.進一步認識「0」
(1)看一看、讀一讀。
談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屏幕: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氣溫情況(小黑板出示)。
哈爾濱: -15 ℃~-3 ℃
北 京: -5 ℃~5 ℃
深 圳: 12 ℃~23 ℃
(請把負數讀出來)
(2)找一找、說一說
我們來看首都北京當天的溫度,「-5 ℃」讀作:「負五攝氏度」或「負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麼?
(3)提升認識
請學生觀察溫度計,說一說有什麼發現?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強調:以0℃為分界點,零上溫度都用正數來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來表示。(或負數都表示零下溫度,正數都表示零上溫度。)
討論: 「0」是正數,還是負數?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強調:「0」作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5.練一練。p8 1
6、自學負數的歷史
三、練習應用,拓展延伸
1、P4 2 p8 3
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 水結冰時的溫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 。
3、「凈含量:10±0.1kg」表示什麼意思?
四、歸納總結
學生交流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