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反應有哪些如何護理

數學反應有哪些如何護理

發布時間:2022-05-21 21:31:30

Ⅰ 輸血反應及其處理方法有哪些

(1)溶血反應:是輸血後紅細胞破壞所引起的最嚴重的一種輸血反應。常見為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典型症狀是在輸血10~20毫升後,病人即訴頭部脹痛、面部潮紅、惡心嘔吐、心淺區壓迫感和腰背部劇烈疼痛,並可出現蕁麻疹。嚴重者可出現寒戰、高熱、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如處理不及時,病人可出現黃疸、少尿、尿閉等腎功能衰竭症狀。

發現異常情況後,要立即停止輸血,並作血型重復配伍試驗,同時查有無血紅蛋白血症。早期是抗休克,維持循環功能,保護腎功能,注意呼吸功能。呼吸困難或昏迷時早期作氣管插管人工呼吸。常規給予腎上腺素0.5~1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靜注地塞米松5毫克及大量維生素C,輸右旋糖酐平衡鹽水、血漿、5%白蛋白溶液以補充血容量。膀胱內留置導尿管,並記錄尿量。預防和治療腎功能衰竭、血管內凝血時,應用肝素。尿少時給20%甘露醇100毫升於5分鍾內靜脈注入;尿量仍不足時,2小時後可重復用葯,但24小時內不應超過80~100克。利尿有效則同時補液擴容,鹼化尿可口服小蘇打或乳酸鈉4~5克或靜脈內注射。低血壓時應用升壓葯、甲氧胺5~10毫克靜脈注射或肌注,或用多巴胺、間羥胺等升壓葯物。

(2)發熱反應:是最常見的輸血反應。多由細菌產物的致熱源引起,或對輸入的白細胞、血小板及血漿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發熱。主要表現於輸血1小時發生寒戰、高熱,體溫高達39℃~41℃,或伴惡心嘔血、皮膚潮紅、頭痛,血壓多無變化,數小時後症狀完全消退,可伴大汗淋漓。

發熱反應時應將血標本送檢,做血培養。高熱時可用解熱葯物對症處理,必要時可給異丙嗪25毫克,病人恐懼不安時,可給嗎啡或杜冷丁。在輸血前用抗組織胺類葯常有預防作用。

(3)過敏反應:也是比較常見的輸血反應。常發生於有過敏史的受血者,可能是一種蛋白過敏現象。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蕁麻疹,嚴重者出現血管神經水腫、支氣管痙攣,甚至產生過敏性休克,多在輸血將完畢時發生。

過敏反應時可給異丙嗪等抗組織胺類葯物,嚴重者可給麻黃素、腎上腺素、氨茶鹼或地塞米松。如發生會厭水腫、嚴重影響呼吸者,應作氣管切開。對有過敏史或有輸血反應的病人,在輸血前服用異嗪嗓25毫克或苯海拉明50毫克,可預防或減輕過敏反應。

(4)細菌污染反應:輕者發熱,重者可休克或死亡。多為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革蘭氏陰性桿菌所致。反應程度取決於菌種、菌量和病人抵抗力。主要表現為輸血中或輸血後突然寒戰、高熱、頭脹、煩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細及血壓下降等一系列中毒休克症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嚴重者可發生呼吸功能、腎功能衰竭等症狀。

細菌污染反應時應立即停止輸血,按感染性休克處理,同時防治腎功能衰竭,並應用氫化可的松及大量廣譜抗生素靜脈滴入。對輸入剩餘血塗片檢查和細菌培養。

Ⅱ 常見的四大輸血反應

1.發熱反應
(1)臨床表現:多發生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1~2小時內;開始病人有發冷、寒戰,繼而體溫升高,可達38~41℃以上,持續時間由30分鍾至數小時不等;可伴有皮膚潮紅、頭痛、惡心、嘔吐等全身症狀,嚴重的可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甚至昏迷。
(2)原因
1)主要與致熱原有關,如血製品、保養液或輸血器等被致熱原污染,導致致熱原進入血液,輸血後即可發生發熱反應。
2)輸血過程中,操作者違反無菌原則,造成污染而引起發熱反應。
3)多次輸血後,病人血液中產生白細胞抗體和血小板抗體,當再次輸血可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從而引起發熱反應。
(3)護理措施
1)預防:去除致熱原,嚴格管理血液製品及輸血器;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以防污染。
2)出現發熱反應時,症狀輕的病人可減慢輸血速度或暫停輸血,一般症狀可自行緩解;症狀較嚴重的病人應立即停止輸血,維持靜脈通道,及時通知醫生,以便處理。
3)對症處理:病人如有寒戰,應注意保暖,給熱飲料,或加蓋被;如出現高熱,應給予物理降溫。
4)嚴密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
5)遵醫囑給予解熱鎮痛葯、抗過敏葯物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6)保留余血及輸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2.過敏反應
(1)臨床表現:大多數病人的過敏反應發生在輸血後期或即將結束時,其表現輕重不一,一般症狀出現越早,反應越嚴重;輕者表現為皮膚瘙癢、蕁麻疹,可在局部或全身出現,也可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表現為眼瞼、口唇水腫;嚴重者可因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而導致呼吸困難,兩肺可聞及哮鳴音,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2)原因
1)病人為過敏體質,所輸入血液中的異體蛋白質與過敏機體的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而導致過敏反應發生。
2)所輸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質,如供血者在獻血前服用過可致敏的葯物或食物等。
3)因多次輸血的病人,體內已產生過敏性抗體,當再次輸血時,此抗體和抗原發生相互作用而導致過敏反應發生。
(3)護理措施
1)預防:①加強對供血者的選擇、管理及教育。如不選用有過敏史的供血者;供血者在獻血前4小時內,不宜進食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可飲糖水或少量清淡飲食;且不宜服用易致敏的葯物,以免血中含有致敏物質。②對有過敏史的病人,可在輸血前給予口服抗過敏葯物,以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
2)發生過敏反應,輕者可減慢滴速,重者應立即停止輸血,及時通知醫生。
3)對症處理:如有呼吸困難,應給予氧氣吸入;如有喉頭水腫並伴嚴重呼吸困難,應配合氣管插管或進行氣管切開;如出現循環衰竭,應立即進行抗休克治療。
4)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
5)遵醫囑給葯,可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0.5~1ml,或給予異丙嗪、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等抗過敏葯物。
6)保留余血及輸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3.溶血反應 溶血反應是輸血中最嚴重的一種反應。由於所輸入血的紅細胞和病人的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而使機體發生一系列臨床症狀。
(1)臨床表現及發生機制:通常輸入10~15ml血後,病人即可出現症狀。按其臨床表現可分為三個階段:
1)開始階段:由於病人血漿中的凝集素和所輸血中紅細胞的凝集原發生凝集反應,導致紅細胞凝集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從而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病人表現為頭脹痛、四肢麻木、胸悶、腰背部劇烈疼痛等。

2)中間階段:由於凝集的紅細胞發生溶解,大量血紅蛋白散布到血漿中,病人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醬油色),並伴有寒戰、高熱、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等。

3)最後階段:由於大量的血紅蛋白從血漿進入腎小管,遇酸性物質而變成結晶體,從而阻塞腎小管;同時由於抗原抗體相互作用,使腎小管內皮細胞缺血、缺氧,致壞死脫落,進一步使腎小管阻塞。病人出現急性腎衰竭症狀,表現為少尿、無尿,嚴重者可致死亡。
(2)原因
1)輸入異型血:即供血者與病人AB0血型不符而造成的溶血。一般反應迅速,症狀發生快,後果也較嚴重。
2)輸入變質血:輸血前紅細胞已被破壞,發生溶解變質,如血液貯存過久、血液保存時溫度過高或過低、血液受到劇烈震盪、血液被污染等;另外,血液中加入高滲或低滲溶液、加入對pH有影響的葯物等,均可致血液中紅細胞被大量破壞。
3)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Rh陰性的病人首次接受Rh陽性的血液不會發生溶血反應,僅在血清中產生抗體,當再次輸入Rh陽性的血液時,才會發生溶血反應。因此,Rh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應,一般發生在輸血後幾小時至幾天,且反應較慢,症狀較輕,也較少發生。
(3)護理措施
1)預防:加強責任心,認真作好血型鑒定、交叉配血試驗;嚴格執行「三查八對」,認真履行操作規程,做好輸血前的核對工作,以避免發生差錯;嚴格執行血液採集、保存的要求,以防血液變質。
2)發現症狀,立即停止輸血,並通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保留余血,並採集病人血標本,重新作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試驗。
3)維持靜脈通道,以備急救時靜脈給葯。
4)保護腎臟:可行雙側腰部封閉,或用熱水袋在雙側腎區進行熱敷,以解除腎血管痙攣,保護腎臟。
5)鹼化尿液:遵醫囑口服或靜脈注射碳酸氫鈉溶液,使尿液鹼化,增加血紅蛋白的溶解度,以減少結晶,防止阻塞腎小管。
6)密切觀察並記錄病人生命體征及尿量的變化,一旦出現尿少、尿閉。應按急性腎衰竭處理;如出現休克症狀,立即配合醫生進行抗休克搶救。
7)做好心理護理,關心安慰病人,以緩解病人的焦慮及恐懼。
4.大量輸血後反應 大量輸血是指24小時內緊急輸血量大於或相當於病人的血液總量。常見的有肺水腫、出血傾向、枸櫞酸鈉中毒反應、酸中毒和高鉀血症等。
(1)肺水腫(心臟負荷過重):其臨床表現、原因及護理措施與靜脈輸液反應相同。
(2)出血傾向
1)臨床表現: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病人皮膚、黏膜出現瘀點、瘀斑,如靜脈穿刺部位的皮膚出現大塊瘀斑、手術傷口或切口處滲血、牙齦出血等。
2)原因:由於長期反復輸入庫存血或短時間大量輸入庫存血所引起。因為庫存血中的血小板基本已被破壞,凝血因子不足,使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出血。
3)護理措施:①預防:如大量輸庫存血,應間隔輸入新鮮血液、血小板濃縮懸液或凝血因子,以防發生出血;②密切觀察病人出血傾向,注意皮膚、黏膜及傷口處有無出血,同時注意觀察病人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的改變。
(3)枸櫞酸鈉中毒反應
1)臨床表現:病人出現手足抽搐、出血傾向、心率緩慢、血壓下降.甚至心臟驟停等。
2)原因:庫存血中含有枸櫞酸鈉,隨病人靜脈輸血而進入體內,正常情況下枸櫞酸鈉在肝內很快代謝,因此血液輸入緩慢不引起中毒;當大量輸人庫存血時,進入體內的枸櫞酸鈉也過量,如病人肝功能不全,枸櫞酸鈉未完全氧化,即可與血中游離鈣結合,使血鈣下降,導致凝血功能障礙、毛細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收縮不良、心肌收縮無力等。
3)護理措施:①預防:每輸入庫存血超過1000ml時,可遵醫囑給予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Oml靜脈注射,以補充鈣離子,減少低血鈣的發生;②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病人輸血後的反應。
(4)酸中毒和高鉀血症:因庫存血隨保留時間的延長,會出現酸性增加,鉀離子濃度升高,故大量輸入庫存血,可導致酸中毒和高鉀血症。

Ⅲ 輸血反應及其護理

輸血反應,是輸血或某些血液製品引起的不良反應。由於供、受者間血細胞表面同種異型抗原型別不同所致,常見於紅細胞ABO血型不符導致的溶血反應。除了溶血性反應還有非溶血性反應,以下:
發熱反應
護理
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對反應輕者減慢輸血速度,症狀可自行緩解;嚴重者應立即停止輸血,靜脈滴注生理鹽水,以維持靜脈通路,保留余血,以備查明原因之用。2.對症處理 高熱者行物理降溫,寒戰者給於保暖、飲熱飲料等。3.按醫囑給葯 如退燒葯、抗過敏葯物或激素類葯物。4預防 嚴格管理血液保養液和輸血用具,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防止污染。
過敏反應
護理
1.密切觀察反應並及時處理 輕度過敏反應,減慢輸血速度,按醫囑給予抗過敏葯物;中、重度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生,遵醫囑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0.5~1毫升。2.對症處理 對呼吸困難者給予氧氣吸入;對嚴重喉頭水腫者護士應配合醫生行氣管切開;循環衰竭者立即進行抗休克治療。3.按醫囑給葯 如抗過敏葯、激素類葯。4.預防 勿選用有過敏史的獻血員;獻血員在獻血前4小時不宜食高蛋白質和高脂肪食物,如蝦、雞蛋、魚等,用少量清淡飲食或糖水為宜;輸血前對曾有過敏史和需多次輸血的患者按醫囑給予抗過敏葯物
溶血反應
護理
1停止輸血送檢 一旦發生溶血反應立即停止輸血(保留靜脈通路,以備按醫囑給葯),通知醫生;保留余血並抽取患者血標本一同送檢,重做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2.給予氧氣吸入 改善組織缺氧狀況。3保護腎 雙側腰封閉,雙側腎區用熱水袋熱敷,解除腎血管痙攣。3.鹼化尿液 按醫囑口服或靜脈滴注碳酸氫鈉,以增加血紅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防止腎小管阻塞。5.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及時觀察皮膚、尿色及量的變化,定時測量生命體征並做好記錄。6.配合搶救 對少尿、無尿者,按急性腎衰竭護理;出現休克症狀,配合醫生進行休克搶救。7.預防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嚴守操作規程,不可使用變質的血液,認真做好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杜絕差錯事故發生。
大量輸血後的反應
控制輸血速度,觀察病人全身情況等
由於輸血不當還可引起空氣栓塞、微血管栓塞、細菌污染反應及輸血傳染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瘧疾、艾滋病及梅毒等。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嚴格把握采血、貯血和輸血操作的各個環節,以保證患者輸血安全

Ⅳ 輸血不良反應怎麼辦

.輕度反應是由於輸入的血漿中含有某種蛋白所引起的輕度超敏反應,組胺在局部皮膚過多釋放。
【臨床表現】患者在輸血數分鍾內出現局部皮膚反應,最常見的是皮疹和蕁麻疹,常常伴有皮膚瘙癢。
【處理方法】 ①減慢輸血速度。②給予抗組胺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如果經以上處理,30分鍾內症狀緩解,可繼續以正常速度輸注,如30分鍾內無臨床改善或有惡化,則按照中重度反應處理。
【預防】 一般在輸血前30分鍾預防性給予抗組胺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或靜注,或異丙嗪50mg,口服[3]。
2.中重度反應 是由於庫存的血液成分釋放出細胞因子和(或)所輸血中的白細胞與患者血清中的抗體發生反應導致致熱原釋放引起的。又被稱為非溶血性發熱反應。在需要定期輸血的患者中,發生率約為1~2%。
【臨床表現】患者一般在輸注血製品30~60分鍾內出現發熱、寒戰、面色潮紅、蕁麻疹、皮膚劇烈瘙癢、煩躁、心跳加快,可以出現輕微呼吸困難及頭痛。
【處理方法】 ①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注器械,以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路通暢;②通知患者的主治醫師和血庫;③將輸血器械及剩餘血液、新鮮的尿樣及從另一隻手臂採集的血樣(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庫和檢驗部門分析。④肌肉注射抗組胺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或與之相當的其他葯物)。口服(對乙醯氨基酚10mg/kg)或肛塞退熱葯物(如吲哚美辛栓50~100mg)。⑤若出現過敏反應症狀,如支氣管痙攣和哮喘等,靜注皮質類固醇葯物。⑥一般經以上處理15分鍾後症狀改善,可換一袋血液重新緩慢輸注,密切觀察;如15分鍾內無臨床改善或有惡化趨勢,則按照有生命危險的反應處理。
預防】對於反復定期輸血患者、或者曾有兩次以上輸血相關的非溶血性發熱反應者,應減慢輸血速度(每單位紅細胞3~4小時,濃縮血小板每袋2小時),並且可在輸血前60分鍾預防性給予退熱葯物,但如果有血小板減少,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如果條件允許,可採用去除白細胞或過濾的紅細胞和血小板。
3.有生命危險的反應包括急性血管內溶血、細菌污染及敗血症休克、液體超負荷、過敏性休克和輸血相關肺損傷。
(1)急性血管內溶血:是由於輸注血型不合紅細胞導致。患者血漿中抗體與輸注的異型血紅細胞發生溶血反應。主要見於ABO血型不合,其他的血型不合也有發生,如Rh血型等。即使少量異型血(5~10ml)輸注也可以引起嚴重的溶血[4]。
【臨床表現】發熱、寒戰、心率增快、低血壓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頭痛、煩躁焦慮、腰背疼痛、少尿、血紅蛋白尿,甚至可以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如果患者意識清楚,急性血管內溶血的症狀可以在輸血開始後幾分鍾內出現,而對於意識不清或處於麻醉狀態的患者而言,因DIC引起的低血壓和出血不止可能是急性溶血的唯一表現。
【處理方法】 ①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注器械,以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路通暢。②保持呼吸道通暢,並給予高濃度面罩吸氧。③循環支持:輸注生理鹽水20~30mg/kg,保持血容量和收縮壓;如果需要可用強心劑及升壓葯支持血循環,如腎上腺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④預防腎功能衰竭,在保持血容量及血壓穩定前提下用利尿劑,如速尿1~2mg/kg。⑤監測凝血狀態,預防及糾正DIC。⑥核查血液標簽及送檢樣本:將輸血器械及剩餘血液、新鮮的尿樣及從另一隻手臂採集的血樣(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庫和檢驗部門。核查交叉配血及血型,監測腎功能及血常規變化,檢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氣分析、尿潛血、血紅蛋白尿及膽紅素水平。⑦如出現過敏反應症狀,如支氣管痙攣和哮喘等,靜注皮質類固醇葯物。
【預防】①正確填寫輸血申請單;②交叉配血;③標簽管理系統,正確標示血樣和血製品;④輸血開始前嚴格進行「三查七對」;⑤對於曾經有不明原因輸血後血管內溶血的患者,應篩查少見血型抗原的抗體,如Kidd、Kell及Duffy系統抗原。

Ⅳ 輸液輸血反應處理流程

法律分析:1、立即停止輸液或輸血。

2、即報告醫生及配合處理。

3、如出現輸液反應:

(1)即認真查對葯液。

(2)用無菌巾包裹余液、輸液管、頭皮針即送細菌室(連驗單)。如細菌室下班,則交門診檢驗室。

(3)認真做好護理記錄,准確記錄事件經過,做好交接班。

(4)即報護長。24小時內報科護長,月底交報表到護理部。

(5)填寫輸液反應登記表三份,一份交科部,一份交院感,一份留病區。表內應填寫:葯液名稱,注射器、針頭、葯液的生產日期、失效期、批號、培養結果。

4、如出現輸血反應:

(1)即重新查對血型,電話報血庫。

(2)用無菌巾包裹余血、輸血器、針頭等送血庫。

(3)認真做好護理記錄,准確記錄事件經過,做好交接班。

(4)報告制度與輸液反應相同。

輸血輸液在臨床上容易導致患者的不良反應,一旦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或引發了醫療糾紛,患者要注意保存輸血輸液剩餘液或其包裝袋,以便日後送交有關部門檢驗。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十七條 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葯物等引起不良後果的,醫患雙方應當共同對現場實物進行封存和啟封,封存的現場實物由醫療機構保管;需要檢驗的,應當由雙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雙方無法共同指定時,由衛生行政部門指定。

疑似輸血引起不良後果,需要對血液進行封存保留的,醫療機構應當通知提供該血液的采供血機構派員到場。

Ⅵ 出現輸血反應如何護理

1)根據過敏反應表現,輕者減慢輸血速度,繼續觀察;重者立即停止輸血。
2)出現呼吸困難者,給予氧氣吸人,喉頭水腫嚴重時可配合氣管插管或切開手術,若發生過敏性休克,立即進行抗休克治療。

3)根據醫囑給予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1ml,或給予抗過敏葯物治療。

4)預防:勿選用有過敏史的獻血員;獻血員在采血前4h內不宜食用醫學教育網
原創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的飲食。

Ⅶ 長期輸血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如何處理

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輸血期間發生急性肺損傷,伴低氧血症,胸片示雙肺浸潤影,不存在左心房壓力增高。疾病傳播,病毒和細菌可經血液途徑傳播。傳播的病毒包括:EB病毒,巨細胞病毒,肝炎(主要是乙肝和丙肝)病毒,HIV,人類T細胞白血病等。細菌包括:布氏桿菌。其他包括梅毒、瘧疾等均可通過血液傳播。真做好血型簽定、交叉配血試驗及輸血前的核對工作,避免發生差錯;嚴格執行血液保存要求。立即停止輸血,給予氧氣吸入,並通知醫生。即行皮下或肌肉注射0.1%腎上腺素0.5~1ml(緊急情況可靜脈注射)。靜脈輸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漿,以及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血壓下降者靜滴多巴胺或間羥胺。

Ⅷ 輸血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常見輸血反應的症狀有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關節疼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低血壓休克、寒戰、發熱等等,反復出現輸血過敏的患者可以選擇洗滌紅細胞或冰凍紅細胞,禁用血漿以及血漿製品。

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的過程中或結束後,因輸入血液或其製品,或者是所用輸注用具而產生的不良反應。建議對有過敏史的患者在輸注血液製品前半小時可口服抗組胺葯物或糖皮質激素,選擇無過敏史的供應者。

(8)數學反應有哪些如何護理擴展閱讀

直系親屬之間並非不能輸血,而是不能直接輸血。由於供血者和受血者的造血細胞的HLA(白細胞抗原)相似,受血者的免疫系統會把供血者的淋巴細胞當作「友軍」。

所以供血者的淋巴細胞將會在受血者體內大量繁殖,並逐漸反客為主,對其進行攻擊,從而嚴重破壞消化系統和造血系統,引發致死率極高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相對於非直系親屬獻血來說,這種病在一級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的發病率高達十到二十倍,且起病突然,進展迅速,病情嚴重,醫生很難在第一時間診斷出病情。所以,即便是直系親屬相互輸血,也需要在輸血前將血液通過射線照射殺死有活性的淋巴細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輸血反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直系親屬間能直接輸血?那都是「戲說」

閱讀全文

與數學反應有哪些如何護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