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數學不好,題目又看不懂,該怎麼教法
孩子數學學不好,應該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要想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扭轉他的錯誤數學思維才是關鍵。
因為錯誤的「數學思維」是單靠記憶去做題,而正確的「數學思維」則是依靠理解去做題。
朋友家小孩今年上了四年級,據他的老師反映:孩子做數學題很死板,只靠死記硬背。
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朋友給他的孩子報了一個某知名培訓機構的網課,但沒想到孩子卻越學越差。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與學習有關的問題都能夠通過課外輔導解決,家長首先需要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
文章圖片1
學數學最需要的就是「理解」,所以幫助孩子扭轉錯誤的數學思維才是家長最應該做的。
那麼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
1、家長需要認清現階段的學習目的,比如幫助孩子改變數學的學習思維,那麼就不要追求對知識點的補充。
2、如果家長堅持給孩子上輔導班,就需要從三年級開始。三年級的內容比四年級簡單,而這樣做的目的其一就是讓孩子用新的思維去學習,這樣才能逐步跟上正常的學習進度。其二就是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會更願意把這種新的思維堅持下去。
文章圖片2
3、不要讓孩子看直播課,而是要看錄播課。因為直播是需要建立在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度很高的基礎上,而錄播即使他聽不懂也能暫停多聽幾遍,目的就是給他足夠的時間去理解,也是為了盡量讓他擺脫靠死記硬背學數學的弊端。
4、前幾節課家長一定要耐心陪著孩子一起上課,先幫他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具體的操作是,家長把重要的知識點或者是認為孩子沒有聽懂的部分在課後詢問他,這樣能就能及時地發現孩子的問題。
5、讓孩子當小老師,把所學習到的內容給家長講一遍,以此來判斷他是否真的聽懂了,而這也是「強迫」他認真地用理解的方式去聽課。
⑵ 孩子看不懂數學題,該怎麼讓她更好的理解呢
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大部分處於形象思維快速發展,邏輯思維發展相對遲緩的狀態。總的來說,孩子們的思維水平是在進步的,但是相對於解題來說他們依然會有所欠缺。
例如,對初中生高中生來說,從概念講起,之後通過數學推理,構建概念和方法的大廈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可以用邏輯來知識串聯起來。但是在低年級的小學生這里,就不是那個好用了。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在第一步就卡殼了。
我們一般會人雲亦雲的說,給小孩子教學時要用他們的思維方式,要生動有趣,但是因為並不了解這些話背後的意思,當看到用成人的說法和教法去教小孩子時,又趨之若鶩,這是矛盾的。
因為年齡和大腦發育的關系,大多數人暫時還不能抽提出抽象的概念,對於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還無法直接抽提出抽象的數量關系出來。
舉個例子。
現在我的問題是有3個盤子,每個盤子裡面裝了5個蘋果,盤子外面還多了2個蘋果,請問一共有多少個蘋果。一個會做的孩子會知道:3*5+2=17個蘋果。但是會做這一題的小朋友,不一定會做下面這道題。(指沒有接觸這類題型的情況下)二年級一班的小朋友來排隊,排了3排,每排有5個同學,還有2個同學沒有排進去,請問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這兩道題在成年人看來,幾乎沒有差別,但是在小孩子看來是有差別的。這種差別從何而來?我們細細道來。
成年人讀這兩道題的時候,直接脫去具體情況的外衣,看到了其中的數量關系,把這道題化成了一個演算法的問題,而不考慮過多的實際意義和情況。而小孩子則不同,他們讀題讀出來的不是一個數量關系,而是一個情形,一個場景,一個過程,一個狀態。也就是當他讀到這道題的時候,他在腦海中就再現了這個場景,之後他試圖用數學的手段去描述這個場景。以完成運算的過程。
選擇圖文結合的繪
本,邊聽故事邊理解文字
現階段的小朋友思維過程往往依靠具體的表象,不易理解較抽象或與日常經驗很少聯系的東西。家長們在選擇兒童讀物的時候應留意內容是否具體生動、貼近生活,其中故事性強、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外加一兩句簡單描述的繪本是較好的選擇。
另外,現階段小朋友的思維還帶有很大的依賴性和模仿性,獨立而靈活思考問題的能力較差。在小朋友一開始閱讀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一邊逐字讀給小朋友聽,一邊用手指的動作引導小朋友關注每一個字的字形,同時讀出每一個字的發音。
這樣,小朋友可以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著把自己聽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對應起來。在以後的閱讀中,小朋友能對出現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同一個字有一定的親切感,才能不斷加深、豐富對該字的理解。
⑶ 孩子數學怎麼教都不會怎麼辦四年級啦愁死我了
數學的考察主要還是基礎知識,難題也不過是在簡單題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所以課本上的內容是很重要的,如果課本上的知識都不能掌握,就沒有觸類旁通的資本。 1、對課本上的內容,上課之前最好能夠首先預習一下,課後針對性的練習題一定要認真做,不能偷懶,也可以在課後復習時把課堂例題反復演算幾遍,畢竟上課的時候,做好課堂筆記。「好記性不如賴筆頭」。對於數理化題目的解法,光靠腦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周密的筆頭計算才能夠發現其中的難點並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終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 2、其次是要善於總結歸類,尋找不同的題型、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共性和聯系,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 3、最後就是要加強課後練習,除了作業之外,找一本好的參考書,盡量多做一下書上的練習題(尤其是綜合題和應用題)。熟能生巧,這樣才能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使你的解題速度越來越快。 4、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因此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
⑷ 孩子五歲了對算術一點都不懂怎麼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有著不同節奏的學習時間表,更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興趣傾向。
5歲還不會算數或加減法,這並不代表孩子笨,只是在孩子的世界裡,數學這扇門還沒有開啟。成人應該以漸進引導的方式,給孩子多一些時間,提供多一點機會,讓孩子逐漸發現數學的奧秘和樂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有技巧可循。
蒙台梭利數學教育包含一系列活動:發展數學思維的活動;了解和學習數的語言的活動;1-10、1-100的數的活動;關於數位的活動;四則運算的活動和游戲,還有分數和幾何的活動。
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這些聽起來還挺難的,孩子這么小,真的能學會嗎?
這樣的疑惑並不少見,蒙台梭利博士也曾說過,一般人都認為數學是一門艱澀難懂、不易入門的抽象學科,很少有人有興趣去學習,但是對於同樣抽象而且不能具體呈現的語言,卻學得有序而正確。為什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找到引導孩子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
⑸ 孩子數學不開竅怎麼辦
、制定自己的復習規劃
老老實實從課本開始復習,抓基礎。平時上課的時候,聽不懂就記下筆記,自己按照課本章節,一章一章的過度復習,輔以課本後面的習題和配套練習冊題。以基礎簡單題、中等題為主。
一方面鞏固基礎,一方面提升信心。復習前期,不要重視考試分數,不要把精力放在試卷上。要把精力放在課本上。
2、要講究方法
方法是提高效率的先決條件,因為沒有適合的方法,導致備考效率低下,在時間上是不允許的,畢竟高考不是只考察一門學科。
因此在復習過程中一方面講究循序漸進,一方面還要講究方法。尤其是自我復習時,缺乏指導性是比較吃虧的,我們可以多問老師,多問同學。對輔導書的選購,一定要從基礎的學習方法中去選,而不是買大量解題的輔導書。(5)兒子不懂數學怎麼辦擴展閱讀:
1、做題時千萬不能怕難題
有很多人數學分數提不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的畏懼心理。有的人看到圓錐曲線和導數,看到稍微長一點的復雜一點的敘述,甚至看到21、22就已經開始退卻了。
這部分的分數,如果你不去努力,永遠都不會掙到的,所以第一個就是大膽的去做。
2、做題之後加強反思
有的學生認為,要想學好數學,只要多做題,功到自然成。其實不然。一般說做的題太少,很多熟能生巧的問題就會無從談起。因此,應該適當地多做題。
但是,只顧鑽入題海,堆積題目,在考試中一般也是難有作為的。要把提高當成自己的目標,要把自己的活動合理地系統地組織起來,要總結反思,水平才能長進。
⑹ 我家兒子讀一年級了,數學學得不是很好,怎麼辦
1.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長們平時多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業習慣,寫字姿勢。
家長督促他們寫作業,及時檢查他們的作業,發現沒學會的知識要及時給他們講解,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是學習的基本保障。對於學習相對落後的同學,我總是利用課外時間給他補,但是,課外時間有限,需要補課的學生較多,老師的精力也有限,這就需要家長們的積極配合。
2.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每個星期回家做作業時要採取這樣的方法:
先復習這一星期所學的知識,理通脈絡;
然後再把這周的作業做出來,並進行檢查;
最後把下周要學的知識進行預習。
如果採用這樣的方法並堅持下去,我相信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3.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有些題目孩子不懂,家長要耐心地解釋題目的意思,鼓勵孩子不懂就問。但是家長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他,我想只要你把題目解釋清楚,孩子是能夠自己解答的。
我發現成績不夠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賴性比較強,不願獨立思考,課堂上要麼等著老師講解,要麼轉來轉去指望其他同學。這些同學在家裡做作業也肯定很拖拉。家長要注意正確引導。
⑺ 孩子上三年級什麼都不會數學一竅不通怎麼辦
怎麼能說孩子什麼都不會呢,最起碼會穿衣吃飯會說話吧,只是他的學習可能有點遲緩。對於小孩子只要能夠確定他不是弱智什麼的,都可以教會,只是可能會吃力。你可以先看一下他為什麼不會,是上課的時候聽不懂,還是他的心思在別的上面。如果上課聽不懂,那麼你可以跟他的老師溝通一下讓他做個課後輔導什麼的,當家長的也要陪著,這樣回家也可以自己教他。如果是心思沒放在學習上,那就要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在平常孩子不會的時候家長不要老是責怪孩子,打罵他這樣他會有反叛心理的
⑻ 兒子八歲了上二年級數學學不會怎麼辦
兒子八歲了上二年級數學學不會的解決方法如下:
1、計算要過關:對於二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來說,最先碰到的問題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問題是重點也是難。
根據學校數學的學習情況,孩子還沒有學習乘除法的列豎式,尤其是乘法的列豎式在數學的學習中要求的比較多,比如將來數學課本講的速算與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應用題中也會有所應用。所以對於學習好數學的學生,首先計算關一定要過。
2、枚舉是難點: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序思維和抽象思維是比較困難的,對於問題,二年級的學生更多的願意以湊數來嘗試解答問題。
而枚舉法的問題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維,比如趣味習題中的幾枚硬幣湊錢的方法,下冊的整數拆分都屬於枚舉法的問題。這類問題不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時直觀性不強,對於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難。建議家長可以比較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比如上面舉到的漢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3、應用題要接觸:很多二年級的學生家長都希望孩子在考試中能取得好的成績,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三年級的內容要不要學,尤其是應用題要不要學?
首先,二年級數學課本下冊中的後幾講已經接觸到了應用題部分,對於倍數等概念也有學習,我們建議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三年級中的部分問題,但是難度不要像三年級課本中那樣大,具體內容我們會在三年級做詳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