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一、《找規律》的內容\r\n\\「找規律」是我國第一次把它列為小學數學的一個獨立的教學內容,是數學課程標准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其目標是:發現給定的事物中包含的簡單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筆者認為,探索規律的主要內容是:探索形、數形結合、數、式的規律。\r\n1、探索形的規律\r\n探索形的規律就是要觀察並發現圖形的排列特點,《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地、安排這部分內容,先找簡單圖形的規律,再觀察較復雜圖形的變化規律。如: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下冊P88、P89中的例1-例4,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材下冊P115中的例1。\r\n其中例1、例2、例3是最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例4是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而二年級下冊例1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這樣安排充分體現了《標准》中\\「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這一要求,同時教師在教學時,先由教師\\「扶」著學,再到教師邊扶邊放最後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有一定的成就感。\r\n2、探索數形結合的規律\r\n教與形是數學研究的基本內容,將數與形的規律加以聯系,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探索規律」的另一個重要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非常重視數形結合訓練,順應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藉助直觀圖形深化學生對數和數的運算的理解,如:一年級下冊P91中的例6,二年級下冊P116中的例2。\r\n它們的變化規律,不再是一組事物重復出現的規律,而要通過計算相鄰兩項數量的差來找出規律。又如:一年級上學期,在\\「和是10與10減幾」的教學中,教材藉助點子圖(如下圖),讓學生有序地觀察和是10的加法算式,發現其中的規律。通過相關算式的對比,學生感知加減法的互逆關系,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r\n \r\n3、探索數的規律\r\n探索數的規律主要是讓學生觀察並發現數與數之間的關系,並運用已經發現的規律進行推斷。《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非常重視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的探索。如:一年級小學數學下冊P91中的例7,它的抽象程度比前面的例題要高,沒有圖形進行對照,也不擺圖片,而是直接通過觀察、計算找規律。通過此例題的教學,使學生一步理解找數字排列規律的方法,加深對數的理解。\r\n4、探索式的規律\r\n把一些算式排列在一起,讓學生去發現其中的規律也是探索規律的內容。在數的運算的教學中,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探索方法、總結規律,而不是死記結論。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如,整理10以內加減法表,整理20以內加減法表,整理乘法口訣表等,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從橫行、豎行、斜行去進行觀察,發現規律,經過討論、交流、猜想、驗證等方法歸納出一般結論,讓學生經歷了\\「觀察規律--建立模型--解釋和應用」的學習過程,體會到了規律的應用價值。\r\n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r\n1、教師要注意熟悉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引導學生探索,發現規律性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數感和符號感,滲透有序思考,概括與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r\n2、教師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些有規律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r\n3、在教學中要注意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拓寬解題思路。\r\n4、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創新精神,教學中要注意給他們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創設開放的情境,並用開放的心態引導學生認識規律。\r\n5、注意重視差異教學,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2.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比多少教案
小學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書中練習題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2、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花、○和△等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伸出我們的左手,再伸出我們的右手,請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還是右手的手指多?還是一樣多呢?你怎麼知道的呢?
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多少。
2、創設情景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邊請看大屏幕,邊聽故事。
看這是誰?這又是誰呢?同學們看一看,他們在做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說:小兔搬磚、小豬扛木頭,他們在幫小兔蓋房子等。
(滲透互相幫助的德育教育)數一數,有幾只小兔?每隻小兔搬了幾塊磚?
二、觀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樣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說的那樣,有4隻小兔,1隻小兔搬1塊磚,你能擺出來,讓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嗎?
學生活動。
學生嘗試擺,拿出手中的學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磚。
對學生擺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選有代表性方法的學生展示。
小朋友們評一評,你認為哪種擺法好?好在哪裡?
課件操作(1隻小兔搬1塊磚。邊說邊用小圓點把小兔和磚連起來),正好都對上,沒有多餘的,我們就說小兔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板書:同樣多)學生讀。
你能邊指圖邊用「同樣多」說一說嗎?
同桌互說。
請同學們找一找,在圖中還有同樣多的事物了嗎?
2、認識「多」、「少」。
我們會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比較小兔和磚的數量了。圖中還可以比什麼?
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數量同樣多的物體進行比較,另一種是數量不一樣多的`物體進行比較。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3隻小豬和4根木頭,你能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擺一擺,比一比嗎?
1隻小豬對1根木頭,小豬沒有多餘,而木頭有多餘,就是木頭多,小豬少,我們就說木頭的根數比小豬的只數多,小豬的只數比木頭的根數少。(板書「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說一說。
你能用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來說一說其他物體的比較嗎?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1、探索生活。
同學們,表現非常出色,找到了圖中的數量關系。那在我們的周圍,你還能發現那些同樣多,還有多出與少出的事物呢?
學生自由觀察、交流、評價。
2、在多的後面打對。
3、在少的後面打對。
4、動手操作。
老師提要求擺一擺。
a、每一行擺4個圓,在圓的下面擺三角形,三角形比圓多一個。第二行擺幾個三角形?
b、第一行擺五朵花,第二行擺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擺幾朵花?
c、可讓學生自己任意的擺,然後用一句話說一說你是怎麼擺的?
5、動腦筋思考
課堂總結,暢談收獲。
這節課你又有什麼收獲?
小結:通過學習和比較,我們知道物體有多、有少、還有同樣多之分,在比較「多少」中我們認識了一一對應,並掌握了比較的方法。
四、課後作業
1、練習一的第3、4題。
2、《教材全練》第二頁
3.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比多少(比大小)》教案教學設計
課題:比多少(比大小)
一 、教學目標
1、 認識「〉」、「〈」、「=」,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的大小。
2、 培養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的大小
三、教具學具准備
猴子分水果圖,猴子、梨、香蕉、桃子圖片。
三、教學活動
(一)呈現課本主題圖,組織學生觀察,教師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1、 有一天,猴子靈靈過生日,他請了好朋友來家裡慶祝。它一共請了幾個朋友?它為大家准備了什麼水果?每種水果各有幾個?怎樣整理可以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種水果夠吃,那種水果不夠吃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
(二)動手操作,學習「〉」、「〈」、「=」
1、學生用學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小猴和3種水果
2、學生展示自己擺放的結果,師生共同擺出書中的象形圖,並寫上相應的數字
3、學習「3=3」
(1)一隻小猴子說:我喜歡吃桃子,可我們每人能吃到一個桃子嗎?
(2)一個猴子吃一個桃,3隻猴子要吃3個桃子。桃子夠嗎?猴子的只數和桃子的各數由什麼關系?(它們一樣多,同樣多、相等)
(3)教師:表示兩種東西一樣多,我們可以用符號「=」表示,並在圖下面寫上「3=3」並教讀這個式子。
4、學習「3〉2」
方法與前面相同,告訴學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說說大於號的形狀,
5、學習「3<4」
方法與前面相同。與小於號比較,藉助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記憶大於號的用法,如「大嘴對大數,尖角對小數」等。
6、區分「〉」和「<」
(1)區分兩種符號
用手勢表示不同等符號,教師說名稱,學生用手勢表示
(2)教師說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來
(3)5以內的數字比大小,填上正確的符號
(三)小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2、我們比較數的大小時,可以用關系符號「〉」、「〈」、「=」來表示。比較物體多少的時候,可以用一個對應一個的方法進行比較。
(三) 鞏固練習
4.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比多少練習課》教學設計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知道「同樣多」的含義。會正確進行「多、少」的比較。掌握比的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會比較多個物體的多少。掌握自己認為適用的好的比較方法。
教學准備: 教學課件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1、多媒體課件展示小豬、小兔蓋蓋房子的情境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用所看到的動畫內容講小故事給同學們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中。
2、談話導入:請小朋友看一看,在我們班中,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還是一樣多?你是怎麼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比較多少。
板書課題:比多少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觀察動畫處,組內交流。說一說動畫片里的故事都講了什麼?
小組交流:有4個蘿卜、3個蘋果、4隻小兔、3隻小豬、4根木頭、4隻小凳……
2、引導觀察,初步感知「同樣多」
⑴、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有多少呢?(學生數一數)
⑵、問:小免去搬磚,有幾只小免,有幾塊磚,小免和磚誰多?你是怎麼知道的?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
⑶、問:這樣一個對著一個,都沒有多餘的,我們就說小免和磚的塊數怎麼樣?(一樣多)用一個算式表示是:
板書:4=4學生書空並齊讀 老師介紹等號
⑷、學生動腦筋:看看,動畫片里還有什麼和什麼「同樣多」?
⑸、動手操作:學生用學具袋中的物品擺「同樣多」的物品
比如說:圓片和三角形
3、理解新知
⑴、小免和小豬比,誰多,誰少呢?
學生操作:用圓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豬在桌子上擺一擺。
5. 《比多少》一年級數學教案怎麼寫
《比多少》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通過操作,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正確地進行「多」、「少」的比較。
難點:會比較幾個物體的多少。
課時:一課時
學情分析
「同樣多」、「多」、「少」兒童一般在入學前對它們都有初步的認識,但是並不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而往往是憑直覺,或者用數一數的方法來比較多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書本上的圖片,請學生講講圖中的故事,引出比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觀察圖片,教師出示第一個問題:比一比,小兔和磚的數量誰多誰少?說說你的理由。
(1)學生討論交流。
(2)匯報答案。
(3)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較同樣多的方法。
(4)應用學習「同樣多」。
2、觀察圖片,教師出示第二個問題:比一比,小豬和木頭的數量誰多誰少?說說你的理由。
(1)學生交流問題。
(2)匯報結果。
(3)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三、鞏固拓展
1、教師出示問題:仔細看圖,圖中還可以比什麼?快和小夥伴們說說吧!
2、學生交流並匯報結果。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觀察圖片,學生動手擺一擺。
2、選擇練習「同樣多」、「多」、「少」。
3、畫一畫「同樣多」、「多」、「少」。
五、小結
想一想: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後拿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再動手擺一擺同樣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比多少
今天講了例六《比多少》,題目是小華套中12個圈,小雪套中7個圈,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圈?這節課的重點是:1、對於「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這樣的問題能正確的列算式。2、明白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就是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難點是:理解減去的部分是兩個人套中的同樣多的部分。一、本課大致的流程是:1、復習。選用上學期的《比多少》的幾幅圖,喚醒學生已知的經驗。教學空間:選取三種比多少的典型習題,讓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比多少的知識和方法。2、新授。重點突破「小華比小雪多幾個?」這個問題。通過擺磁力扣,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用虛線隔開,再找出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讓學生嘗試列式、說每個數代表的意義。明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個後,再提問「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和「小華小雪套中的圈相差幾個?」教學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以及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並且嘗試列式,說出算式的意義。3、鞏固練習。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教學空間:選取了三道比多少的練習題和一道提問題的題。讓學生在充分練習中鞏固比多少的知識。二、課後反思: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比較扎實,基本上都能正確的列式解答,只有極個別的學生在23頁第9題中出現三個條件時出錯。但是在教學空間的設計上和練習題的層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教師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怎樣激發他們去主動學習呢?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比如在復習的部分,我在課上的操作是:小豬和蘋果比多少,大家看,一隻小豬對應一個蘋果,每隻小豬都對應了一個蘋果,我們就說小豬和蘋果怎麼樣?諸如此類的引導,留給學生的教學空間是很小的。和韓主任研討時,韓主任提醒我,這里既然是復習舊知識,就更應該給學生比較大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觀察,再提問「這是誰和誰比?你發現了什麼?」提問、追問、反問的效果肯定要遠遠高於講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較小華和小雪套中的圈數同樣多的部分時,我問:「小華這部分(同樣多的部分)是多少個?」一個學生很快說道「7個。」我緊接著追問道,「你都沒數,怎麼就知道是7個呢?」她說,「因為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個,那小華的這部分也是7個。」這里的追問就非常有價值,學生能把注意力從單純的關注個數轉移到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適時的提問、追問、反問就像一塊小小的石頭,雖然「小」卻能激起「千層浪」!(二)、重視練習題的設計,課堂的練習題在選擇與呈現的方式上,要有針對性和層次。在這節課中我選擇了四道習題(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都是圍繞著「比多少」的實際問題的。針對性很好,但是層次的設計略有不足。上完課後,我想如果能把習題的呈現方式改成以下的設計就更好了:1、做一做。正確列式。讓學生當小老師說一說15表示什麼?9表示什麼?2、23頁第5題,可以再追問「那下午比上午少摘了幾箱呢?上午和下午相差了幾箱呢?」3、23頁第7題,可以先出示兩只小蜜蜂,讓學生說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先出示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問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圖、分析圖、理解圖以及提問題的能力。4、23頁第9題(3個條件的),也是先出示條件,老師提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再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與第7題相比,又提高了一個難度。
7.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多少》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初步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2.探究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經歷觀察、操作、體驗、交流等數學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8. 一年級數學上冊《比多少》說課稿
小學數學一年級《比多少》說課稿
一、 說教材、學情
本節課是2012年最新審定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第6頁至第8頁的內容。學習它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數數,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所以學習比多少時學生上路還是比較快的。另外這一課,也是後面認知各數大小的基礎,是學習後面數學知識的基礎。書中是以小豬蓋房子的故事開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在情境圖中找一找,比一比」,讓學生自己尋找可比的對象,選擇比較的標准來「比」,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體現「以人為本」、「以發展為宗旨」的素質教育新理念和目標。
二、 說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考慮比較的多種方法
2、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三、 說重點、難點
會用一 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能准確地比出同樣多、多些、少些,並會准確地表達出來,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四、 說教學策略
學以致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用於生活,因此我們的教學盡量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數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教學也應不斷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好。基於這些理念,本課可以通過掛圖和講故事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一系列模擬活動或游戲,讓學生更樂於融入課堂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
五、 課前小游戲
伸手指做游戲:左手伸出一個指頭,右手伸出一個指頭,同時嘴上唱:「1對1,一樣多」;類似的辦法,一直唱到「5對5,一樣多」。
這個小游戲是 為了讓學生在游戲中輕松感受到同樣多就是數量一樣,數量一樣就是同樣多。同時也為畫對應線比較多少,打下了很巧妙的基礎。
六、 教學過程
1、課程導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大部分學生是喜歡聽的,教師在學生答後播放一段三隻小豬的故事。(事前錄好略)。聽完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三隻小豬通過實踐發現磚頭房子最堅固,所以當小免要蓋房子時,小豬就來幫小免,我們看到圖上(出示主題圖)有幾只小免/?從而引出新授
2、新授
1)教學「同樣多」
師:觀察圖上有幾只小免,一隻小免搬了多少塊磚?(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免頭的圖案和磚頭的圖案)一隻小免搬一塊磚,小免的只數和磚的塊數誰多誰少?根據學生回答,師總結:一隻小免對一塊磚,不多也不少,我們就說小免和磚的數量一樣多。同時在圖案中間畫對應線。這樣一個對一個的比較方法就叫做一一對應。教師要讓學生口頭說:免子和磚同樣多.板書:同樣多。之後讓學生找找還有哪些物體同樣多?並讓學生口頭說說誰和誰同樣多。
2)教學「多一些」、「少一些」
教師:觀察圖上有幾只小豬,幾根木頭?生一邊回答,師一邊貼小豬和木頭的圖案。一隻小豬對一根木頭,有沒有多餘的小豬,有沒有多餘的木頭?誰多誰少?根據學生情況,適時的說出用連對應線的方法比。一隻豬對一根木頭,兩只豬對兩根木頭…邊說邊連線,同時正應課前游戲 1對1,2對2,3 對3.說明木頭多,豬少,讓學生口頭多說木頭的數量比豬的數量多,豬的數量比木頭的少,要學生說完整。板書:「多一些,少一些」、類似地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哪些物體可以比多比少的。
3)動手操作
為加強印象,我們以學生身邊的物體出發,讓學生動手用自製的小圓片和三角形,擺出同樣、多一些、少一些的情況,根據自己擺的情況完整地說出誰多誰少。師循視,並給予評價。
4)鞏固練習
教會學生做題之前先讀題。讀兩遍。做數學書本第7頁。
對於數學書第8頁的3、4 兩小題。分別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法,3是用畫 對應線的方法,擺的長度一樣,可是疏密不一樣,這時畫對應線是學生常出錯,還是用1對1、2對2,從左對到右的辦法對應畫過去,這樣不易錯。4題就用數數的辦法。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題,選用最好的辦法。
七、 板書設計與作業略。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滿意的話,請採納我,謝謝!
9. 新課標一年級上冊數學《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教案
第一單元 《比多少》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8頁,書中練習題1-4題。教材分析:學習比多少,教材分三次活動進行。第一次活動是通過比較小兔和磚(一隻小兔對一塊磚,4隻小兔正好對4塊磚,小兔沒有多餘的,磚也沒有剩餘的)引出「同樣多」概念。第二次活動是通過小豬和木頭(把豬和木頭一個一個地對起來,木頭多1根)引出「多」、「少」的概念。第三次活動是通過對教材資源的觀察,提出「還可以比什麼」?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進行比較,可以進行動物之間的比較,也可將桌上的水果與豬和兔進行比較,充分感知「同樣多」、「多」和「少」。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2.探究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經歷觀察、操作、體驗、交流等數學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的學具盒。教學流程: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同學們,伸出我們的左手,再伸出我們的右手,請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還是右手的手指多?還是一樣多呢?你怎麼知道的呢?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