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考研數學三課本怎麼復習是全部看嗎如何抓住重點,如何做課後題求指導!!!
我在網上找的滿分數學的童鞋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復習方法
(1)通讀教材
三月份到五月中旬是我選擇的通讀教材的時間。看教材要做到細致,要對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有充分的理解,最好還要弄懂每個定理的證明,我認為這些定理的證明過程對培養縝密的思維邏輯和良好的思維習慣非常有幫助,最重要的是要做課後的練習,課後練習題是對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最基礎的拓展和應用。當然,說到這兒,一本全面細致的教材課後習題答案就成為必備了
(2)選好基礎習題集
經過兩個月至三個月的精讀教材,相信不少同學對數學已經頗具感覺,這時候需要用做題來鞏固這種感覺才能加深對概念定理的理解,使數學解題能力再上一層。在這個階段,我認為練習題不能過難,否則會極大打擊前一個階段建立的信心,但過於簡單又無法領悟研究生入學考試數學科目的難度。在這個階段我選擇的習題是《復習指南》,也有一些人推薦李永樂老師的《復習大全》,但由於我沒有讀過所以不敢妄加評論,只說一下對《復習指南》的看法。有些人說《復習指南》的解題方法太注重技巧,我沒有此種感覺,反倒覺得書中的一些思維定式或者說固定的思維方向對於應試數學非常有用,一直覺得應試數學相對其他科目比較機械,沒有什麼可以主觀發揮的東西,因此只要學會了那種固定的思維方法,應試數學就很容易了。
我看第一遍《復習指南》的時間在五月中旬至七月上旬,其實看第一遍還是很費勁和痛苦的,速度很慢,有些題目也想不清楚,現在想想如果當時找個學伴,兩個人互相督促和交流,效果可能更好些。看第一遍《復習指南》應該注意兩點:一是切忌光看不練,書中例題多,習題少,而且習題的答案也不詳細,因此最重要的是例題,最好每道例題都動手做一做,對於鞏固所有知識點、提高解題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二是要對不同程度的例題作出標記——有一些很快就能做出來,有些想很久才能做出來,也有些看了答案才恍然大悟,對不同的題要做不同的處理和注釋,這樣再看第二遍的時候才不至於簡單的重復,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鞏固基礎、熟悉真題
8月份至考研前這段時間,我基本上都是處在不斷地通過做題來加強數學解題能力的復習狀態中,熟悉真題和大量做模擬題自然必不可少。我參加的那個班級的授課老師是黃先開老師、陳文登老師和曹顯兵老師,其中黃先開老師講授了大部分的高數和全部的線性代數,陳文登老師講授了一部分高數,概率主要是由曹顯兵老師講的。近來也有些師弟師妹問我哪些老師講得好,其實我覺得這些老師講得都非常好,只是哪些老師的授課風格更適合自己而已。我很喜歡我選擇的這個組合,因為非常適合我,黃老師的授課風格非常嚴謹,邏輯性也很強,而且講課中沒有一句與數學無關的話,效率很高,也使我受益匪淺。考研班結束後,我的數學筆記記了滿滿一厚本,在後來的復習中,數學筆記也是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但讓我收獲最大的是考研班的學習氣氛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和動力,讓我在那個炎熱的夏天振作起來以更飽滿的精神投入考研復習中。第二,關於模擬題的選擇問題。現在大家比較推崇的模擬題主要是四百題和陳老師的模擬題,我只做過前者。憑心而論,四百題真的很難(我最後的成績也只是在120分左右),以至於我在拿到考研試卷的時候都覺得考研題太簡單而不敢相信。四百題為前期模擬題。在復習數學的最後階段,應該選擇與真題難度相近的模擬題。而且要保證天天都做題,這樣才會在考試時更快的進入狀態。第三,總結自己的錯題集十分必要。這一點是我和很多考研戰友交流之後得出的結論。在復習後期,將數學筆記和錯題集常常拿出來溫習成為我周圍很多人的習慣。事實證明他們在考研中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因此我覺得這種方法也比較值得借鑒。
(二) 心路歷程
曾經一位師姐對我說她考研的時候,有一天突發奇想,「地球是如何自轉起來的呢」,牛頓說過「是上帝踢了地球一腳」,於是她就想「要是上帝踢我一腳該多好啊」。那時她對我說起上面這段話時,我十分不理解她的意思。後來自己成為考研大軍中的一員時,才體會了她的心境——無助,還是無助。其實,在考研中,有時候心情是很不平靜的,甚至是波濤洶涌的,會因做不出題而沮喪,會因做錯題而苦惱,會因效率低而郁悶,會因很多小事甚至是道聽途說的傳言而彷徨無助。我想對大家說的是,每個人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而非某一個人心理素質不好或是其他。無論怎樣的荊棘道路,我們都一起走過;無論怎樣的郁悶心情,我們都一起經歷;只是我們不曾相識。因此,朋友,不要理會那些不平靜的心情,矢志不渝地走下去,成功屬於每個為之不懈努力追求的人!
希望以上冗雜的文字能給那些正在斟酌是否要考研的朋友們一點啟示,更希望能給已經准備考研的朋友些許幫助。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相信只要全力付出,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② 考研數學三,課本大概要看到什麼程度
個人經驗 僅供參考
在開始看的時候,肯定是從課本入手,看完概念做課後習題,可以課本和基礎班結合著看,書本的一章內容看完,再看講義上對應的,因為講義總結的應該比較有條理一些,可以互補。這些都看完應該就可以開始全書了,全書早點可以7月底8月初看,最遲9月一定得開始,至於什麼時候結束,看自己的進度,因為一遍時間還剩很多也可以再復習著看,全書總結的比較細致全面,最後可以當課本用的,用來查定義公式概念之類的。
③ 考研數學三應該看那些相應的教材(哪一版,哪一出版社的)
考研數學三一般看《高等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主編,第五版的教材。而概率一般看的是《概率論》盛驟等編的,具體哪個出版社我就忘了,應該是第三、四版都行。線性代數教材不定,我們考研時普遍認為較好的是,李永樂編的講義。
④ 數學三怎麼學
考數學三,市面上最普遍的就是陳文燈和李永樂兩種書。建議使用李永樂的那本,只要你把它從頭到尾,每個知識點都琢磨透,你數學就木有問題。那年我把這本書前後看了6遍,不會的題重新做,一直這樣反復,最後數學都拿到滿分。真的要相信孰能生巧哈!加油!
⑤ 考研數學課本應該怎麼看
數學學習是個慢功夫,而且容易忘,所以要不斷積累,掌握知識點和階梯技巧。數學的復習不能一步到位,建議分分階段復習數學。
第一階段是復習課本。把課本找出來,看概念、定理公式,最重要是注意定理的條件和證明定理的方法;要對課本里的例題回顧;選作課本課後的習題練手,會做得題一定要做快做好。
第二階段是讀一本考研復習資料,在課本的基礎上提高一步,通過讀掌握考研的行情,這個工作最好到8月底結束。
第三階段是一定要做真題,數學命題是連貫的,思緒是連續的,往年的例題或許還會考,做完真題後要想三個東西,即考什麼,怎麼考,什麼地方容易出錯。
第四階段,選擇輔導書輔導班要慎重,輔導班一定要正規,以免中間出現差錯,打亂自己的復習計劃。在選擇教材的時候同學們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選擇.
⑥ 問一下 數學課本怎麼看啊
lz如果想把基礎打牢固點,也可以參照11年的大綱,先把考研范圍在課本上勾畫出來,再細細的看,例題、課後題神馬的都手算一遍。一些關於定理的證明多看看,有助於理解~!幫助做證明題。比如柯西定理之類的~
⑦ 考研科目數學三用那幾本教材
高等數學:同濟五版。
線性代數:同濟六版。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浙大三版。
考研數學:
根據工學、經濟學、管理學各學科、專業對碩士研究生入學所應具備的數學知識和能力的不同要求,碩士研究生入學統考數學試卷分為3種,其中針對工學門類的為數學一、數學二,針對經濟學和管理學門類的為數學三。
考試科目: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復習計劃:
第一階段,復習之始,很有必要先把數學課本通看一遍,主要是對一些重要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記憶,當然有可能的話順便做一些比較簡單的習題,效果顯然要好一些。這些課後習題對於總結一些相關的解題技巧很有幫助,同時也有助於知識點的回憶和鞏固。
第二階段,善於總結,多多思考。總結是一個良好的復習方法,是使知識的掌握水平上升一個層次的方法。在單獨復習好每一個知識點的同時一定要聯系總結,建立一個完整的考研數學的知識體系結構。另外,要把基礎階段中遇到的問題,做錯的題目,重新再整理一遍,總結自己的薄弱點,正確通過強化訓練把遺留問題一一解決。考研數學也就20多道題目,而且每種題目也就那幾種類型,並且每年變化也不大,只要我們勤於總結,考研數學不過如此。
第三階段,當然每一個階段都不能少了做題,多見考研題型,多訓練做題思路,熟悉考研出題方式。數學考研題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綜合性強、知識覆蓋面廣,一些稍有難度的試題一般比較靈活,對知識點串聯的要求比較高,只有通過逐步的訓練,不斷積累解題經驗,在考試時才更有機會較快找到突破口。
⑧ 考研數學三教材及參考書
數學三復習可以選:
經濟數學《微積分》(吳傳生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線性代數》(吳傳生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吳傳生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浙江大學盛驟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我用的是蔡子華的復習大全(經濟類) 感覺講得挺細的 而且題型也很全 對做題有幫助
復習從現在到七八月份之前先一邊看教材一邊看參考書 把基本的東西都吃透 搞懂 然後可以先做一些比較基礎的題目 到了暑假到10月份之前主要以做題為主來進行強化 然後10月份之後就是成套的做題 包括真題和模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