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准備上一年級了但是數學上的感覺不太好,應該怎麼辦
小孩子准備上一年級,但是數學感覺不太好。我覺得家長沒必要太過擔憂,小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不是還在上幼兒園嗎?幼兒園的小孩子只要吃喝玩樂開心的開發自己的興趣就好了,這個時候怎麼判斷出孩子就數學不太好呢?即使小孩子在數學素質上並非十分敏感,那也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簽,最好可以以玩樂的方式給孩子慢慢灌輸關於數字的概念,慢慢的數學就會好了。
一、教小朋友數學
對於幼兒園和一年級接觸到的數學都是十分簡單的,完全可以以玩游戲的方式把小孩子的數學教育好。所以對於小孩子展示出來的數學沒那麼好,不要太過介懷,因為他在數學這條路上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呢。比如我們決定教小朋友從1~10的數數,那就可以拿出從1~10的數字模型陪小朋友玩玩游戲,可能單純的去記1~10是一件難事,但如果1~10是游戲里的道具,那麼玩不久就會記住。
㈡ 孩子上一年級,數學完全不會,這究竟是哪些原因
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數學完全不會,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嘗試著幫助孩子學習數學。爸爸媽媽可以先找一找孩子數學完全不會的原因,如果孩子其他的學科都非常的優秀,就是數學這一門學科不會的話,可能就是因為在這一門學科上孩子沒有使用正確的方式學習,也有可能是因為老師在教授孩子的時候沒有採取正確的方式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孩子數學方面的知識完全不會也就顯得非常正常了。
如果是因為老師的原因的話那麼爸爸媽媽也可以和老師好好的交流一番,看看老師在教學當中到底存在著哪些Bug讓自己的小孩子總是學不會數學。老師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忽略掉老師的影響,否則的話孩子在接下來的過程當中只會被耽誤。
㈢ 小學一年級數學不會怎麼辦
孩子還沒有適應小學生的身份和生活。家長首先不要灰心,不要著急,一年級的內容還比較好趕上。首先要給孩子好好談談,不一定要談學習,談談孩子上課、對老師、對同學的一些看法,學校的一些情況,從側面了解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學習。有的學生上一年級時不知道考試的紀律,還不緊不慢地做其他的事,有的還跑去上廁所等,說明學生對一些情況不了解,做為家長要把這些事情告訴孩子,告訴他如何遵守紀律,如何上好課,如何做作業,如何有好的學習習慣等。同時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可以給他講故事時,講到感興趣的地方讓他自己看看拼音是不是會讀,字不否認識,並鼓勵他,數學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如,吃飯時讓他擺碗、筷,看他是否根據人數擺好,再問一下如何再來幾個人需要增加多少碗筷。孩子有一點進步就及時鼓勵,不要拿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給孩子自信,否則你整天在家裡說孩子學習不好,孩子自身慢慢也認為自己就是不好,也沒學習的動力了。總之,家長要家要少批評,即使批評也不要太直接,同樣一件事,換一種孩子易接受的話,啟發引導孩子對學習有興趣,相信孩子會有改善的。
㈣ 小孩剛上一年級,數學不好怎麼辦
1、培養獨立學習數學的習慣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家長就應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特別是獨立寫作業的習慣。比如,家長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獨立學習環境,孩子在家做作業時家長只看書,孩子做數學作業時,家長可收走課本,像對考試一樣對待作業。檢查作業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完成,允許孩子翻書,查漏補缺。
2、培養有效學習數學的習慣
作業磨蹭是剛入一年級孩子的毛病。對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家長有必要制定一些強硬政策,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教育孩子,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或邊做作業,否則會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思想開小差等。
3、培養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
如今的家長熱衷於為孩子安排學習生活,如放學回家後、節假日怎麼過,學習計劃怎麼制定等,很容易造成孩子反感,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尊重孩子的個性。家長應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孩子參與到學習計劃中來,把決定權還給孩子。
如果學習計劃在兩周內執行不力,家長再站出來提建議。在這一過程中家長盡量避免用實物獎勵的方式刺激孩子學習,這樣容易養成壞習慣,不利於主動學習。
4、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和求知的最大動力,興趣的培養在孩子學習數學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加入游戲,增添興趣
妙趣橫生的數學游戲活動,會像磁鐵般把孩子牢牢地吸引到數學學習上來,滿足孩子學習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㈤ 一年級數學特別不好怎麼辦
1)理清算理和演算法:
小學低年齡階段,要求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表內乘除法、100以內的進退位加減法等算理。建議家長不要一味的追求速度,更重要的是要帶孩子理清算理,因為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因此,熟練掌握湊十法,靈活運用湊十法,就大大加快了計算速度,例如8+3=11時,要從實際操作入手,讓學生理解:8比10少2,8和2湊成10,3可以分成2和1,則10+1=11
數學入門
這個算和想的過程,必須要讓孩子說出來,尤其是口算速度慢的孩子,多說,說熟練,表示思維清楚了,這才可能算對,在算對的基礎上,保證練習才能算快。
2)加強日常訓練
①每天堅持10-15分鍾的口算訓練。另外孩子在做數學家庭作業時,凡需要計算的,盡量與口算訓練相結合,能口算的堅持讓孩子口算,長期堅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習慣。
②小學低幼年齡段孩子的認知和心理特點和學齡前還有些相似,因此在數學學習上也有一些可以延續使用的方法,日常多積累生活經驗。早期的基礎數學概念,幾乎都是源於生活,教育可以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展開。
例如,你想讓孩子做計算題,不妨在超市購物的時候,讓他算一算花了多少錢,這比乾巴巴的練習冊有趣多了,而且可以鍛煉孩子的理解應用能力。
3)多檢測學習效果
①讓孩子跟你講概念。例如,今天學了乘法,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什麼是乘法?乘法和加法有什麼關系嗎?
②讓孩子跟你舉例子。比方說,生活中什麼時候可以用到乘法?該怎麼用?第③讓孩子給你出道題。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讓孩子給你出題。只要孩子在出題時能把數量關系想清楚,那就表示掌握得差不多了。
講完提高數學水平的方法後,魚sir再給大家推薦一些學習資源。
1)練習冊:四五快算、新加坡數學等。結合孩子的學習進度和能力水平,練習1-2頁/天。
2)學習資源:動畫或電影,例如《數學小先鋒》《怪物數學小分隊》等。安排在孩子的休息時間,每次20-30分鍾。
3)數學讀物:漢聲數學、走進奇妙的幾何世界。建議安排在每天校內作業完成之後,或者飯後、睡前等休閑放鬆時間。
4)小工具:例如鬧鍾、好習慣養成表、錯題本等,主要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㈥ 孩子准備上一年級,但是數學學的很差,我該怎麼辦呢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非常的焦慮,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就會有很大的期望,所以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准備上一年級了,但是數學學的還不是特別好的話,自己內心也會真的有各種擔心,其實上了一年級,老師也會從簡單的知識開始教起,只不過這個時候家長也要做好配合工作,讓孩子有一個比較順利的過渡。
如果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做起作業來和學習知識來就會事半功倍,在剛上小學的時候,一定要教育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對於學習數學的問題上,家長覺得孩子沒有什麼基礎,成績很差,但是對於這樣簡單的知識,其實只要家長用心帶著孩子專心的看幾遍,也就會完全記住,知識的難易程度比較簡單,最重要的還是把習慣養好。
㈦ 如何輔導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數學
輔導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數學,要對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育內容,作一番認真地學習與分析,並要根據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採用與學校老師大體一致的方法,方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1、擺學具學:
如5的組成,先拿出5個圓片,然後有規律的分擺圓片 ,後2個是前2個交換位置得到的只要記住前2個就可以了,因此,10以內各數的組成與分解的學習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有規律的分擺,有規律的記憶。
2、用游戲記:
在孩子通過擺學具得出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後,可採用一些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加深印象,達到熟練的目的。如對手指、對口令、拍手等。這些方法,可在平時走路、睡覺前夕,經常化的練習,使孩子達到脫口而出的目的。
一年級數學的內容及要求
1、1—10各數的認識,寫法和加減法:包括實物圖,數10以內的數,1—5各數的認識和寫法,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0的認識和寫法,加0減0和得數是0的減法,6至10各數的認識和寫法,10以內的加法、連加、連減式題。
2、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1—20各數,十和幾組成十幾,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鍾面整點的認識。
3、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減法。
4、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及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㈧ 一年級數學怎麼教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講應用題小故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心智正處於成長階段,好奇心強,並且處:於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時期,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多去引導學生學習。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應用題改-編成小故事講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二、指導學生動作操作:一般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通過動腦和動手實現。對此需要教師設計相應的教學實驗幫助學生獲取數學知識。
三、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學習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溝通交流及共融的過程。其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具有創造性、能動性和自主性,教材內容則有封閉性和被動性。而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講枯燥的教材變得生動,在各種有趣、開放且充滿活力的學習活動中充實教學內容。
四、設置差異化學習目標:傳統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以教材為主,但也總局限在此范圍內,單一的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無法在小學數學中得到提升。教師可將目標轉向中學,參考中學教學模式,從小學低年級教學內容中實施分類專題學習,使學生能有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