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所有的數學公式有哪些
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所有的數學公式
關於量的數學公式
1、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關於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2÷底
三角形底=面積×2÷高
6、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圓形
S面積 C周長 π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π=2×π×半徑
C=πd=2πr
(2)面積=半徑×半徑×π
9、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和差問題的公式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 三年級數學公式是什麼
三年級數學公式如下:
一、測量:
(一)長度單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二)質量單位: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一)減法:
1、被減數—減數=差
2、減數=被減數—差
3、被減數=差+減數
(二)加法:
1、加數+加數=和
2、加數=和—加數
(三)加減法的驗算:
加法的驗算:
1、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用和減去一個加數等於另一個加數。
減法的驗算:
1、用差加減數等於被減數。
2、被減數減去差等於減數。
(四)筆算加減法時要注意: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起相加、減,同一數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高位進1;如果哪個數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數上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減。
三、四邊形:
(一)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邊,有四個角,是封閉圖形。
(二)平行四邊形特點: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容易變形。
(三)周長:
周長的定義: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四、有餘數的除法:
有餘數的除法:余數總比除數小。
五、多位數乘以一位數:
(一)0乘任何數都得0,1乘以任何數等於任何數。
(二)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法則是: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依次乘以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
⑶ 三年級至五年級的全部數學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公式S=a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公式S=a×b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公式:S=(a×b+a×c+b×c)×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公式:S=6a2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公式:V=abh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公式: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公式:V=a3
圓的周長=直徑×π公式:L=πd=2πr
圓的面積=半徑×半徑×π公式:S=πr2
圓柱的表(側)面積:圓柱的表(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公式:S=ch+2s=ch+2πr2
圓柱的體積:圓柱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公式:V=Sh
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公式:V=1/3Sh
1、加法交換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加法結合律:a+b=b+a
3、乘法交換律:a×b=b×a
4、乘法結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a×c=a×b+c
6、除法的性質:a÷b÷c=a÷(b×c)
⑷ 小學三年級數學有哪些公式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查字典小學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xiaoxue.chazidian.com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1時=3600秒
幾何形體周長 面積 體積計算公式
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 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徑=半徑×2 d=2r 半徑=直徑÷2 r= 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c=πd =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⑸ 小學三年級數學公式是什麼
三年級數學公式大全
測量
長度單位進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 厘米=10毫米
重量單位進率: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2斤 500克=1斤
貨幣單位進率: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加減法的驗算: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 = 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減數=被減數
三 四邊形
四邊形: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包括:長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梯形)
長方形:長方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邊形:品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兩個銳角,兩個鈍角,容易變形。
周長:圍成一個封閉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周長
正方形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或 邊長 X 4=周長
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周長 或 (長+寬)X 2=周長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等等
⑹ 三年級上冊數學公式是什麼
三年級上冊數學公式是如下:
1、加法公式。
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加數。
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另一個加數=和-加數。
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減法公式。
被減數-減數=差。
差=被減數-減數。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差+減數=被減數。
被減數=減數+差。
3、一個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表示幾個ー,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幾個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幾個百。
20裡面有2個十,也可以說20裡面有20個一。
0裡面有1個十,也可以說10裡面有10個一。
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讀作是寫語文字,寫作是寫數學字。
個的前面寫數學字,個的後面寫語文字。
4、時針短,分針長。1時=60分。60分=1時。1刻=15分。
分針指著12是整時,時針指著數字幾就是幾時。
分針指著6是半時,時針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半。
鍾面數字有十二個。兩數之間有五小格,一共有六十小格。
時針轉一個數字是一時,分針轉格是一分。
時針剛過數字幾,就是表示幾時多。
⑺ 三年級數學公式有哪些
(1)長度單位進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 厘米=10毫米
(2)重量單位進率: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2斤
500克=1斤
(3)貨幣單位進率: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4)加減法的驗算:
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 = 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5)周長公式:
正方形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或 邊長 X 4=周長
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周長 或 (長+寬)X 2=周長
⑻ 一到三年級數學公式
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 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周長、面積公式
周長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C=(a+b)×2
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周長
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
用籬笆圍成,一邊寬有圍牆的長方形周長=長×2+寬
用籬笆圍成,一邊長有圍牆的長方形周長=長+寬×2
⑼ 三到五年級的數學公式是什麼
1 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 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 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⑽ 初中三年數學公式和知識點
以下是初中三年數學公式和知識點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定理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a:b=c:d,那麼ad=bc
如果ad=bc,那麼a:b=c:d
(2)合比性質:
如果a/b=c/d,那麼(a±b)/b=(c±d)/d
(3)等比性質:
如果a/b=c/d=…=m/n(b+d+…+n≠0),
那麼(a+c+…+m)/(b+d+…+n)=a/b
梯形中位線定理梯形的中位線平行於兩底,並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L=(a+b)÷2S=L×h
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圓是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
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切線的判定定理經過半徑的外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