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上好幼兒園小班公開數學課
幼兒園小班的老師要給班上的小豆丁們上公開課了,到時候小寶寶的家長們、園里的領導們都會來聽這節公開課,看看我們的寶寶表現怎麼樣。老師難免會緊張和擔心,小班小朋友太小了,他們在爸爸媽媽在場的情況下,能配合老師上好這堂公開課嗎? 如何上好小班的公開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小經驗,分享給大家。 工具/原料 老師要事先了解和熟悉公開課當天的活動流程。 方法/步驟 1 提前熟悉教案 提前寫好公開課的教案,並仔細閱讀,熟悉上課的過程。這點很重要哦,一個對教案都不熟悉的老師怎麼能上好一節課呢?臨時抱佛腳是絕對不行的,這樣會讓你的課上得磕磕碰碰,自信心降低。 2 教具准備要充分 公開課開始之前,要把上課要用到的教具備齊,並放在班上自己比較熟悉的位置,以便於在上課的過程中隨時取用。切忌把教具全堆在一個盒子里,不然到時候一亂就有得找了。你在上課找東西,下面的小朋友就不會好好獃著了,讓家長們等也不好。 3 克服緊張心理 上公開課的老師沒有不緊張的,重要是怎麼克服這種緊張心理。首先要自信起來,可以在這天穿上自己最喜歡最得體的衣服,化一點淡妝,這樣整個人都會精神起來。其次就是要進行自我暗示,這就是給自己熟悉的寶寶們上課,向平時一樣上就好,盡量忽略家長的存在。最後,請上課時面帶微笑,可以緩解緊張。 4 上課可不拘於形式 給小朋友上課不一定要非常規矩的坐成一排排,可以寶寶坐成一個圓圈,或者撤掉凳子直接坐地上,亦可以將課堂設在戶外,這樣更加吸引孩子,讓孩子更有參與的慾望。 5 上課時隨時鼓勵孩子 小班孩子自製能力弱,安靜下來也堅持不了多久,老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隨時鼓勵和表揚一些表現好的小朋友,可以准備一些有特色的小貼畫發給孩子,激勵他們,其他孩子看到了,為了得到小貼畫也會願意表現的更好的。 6 設置適合小班的小游戲 小班的公開課應當以游戲為主,當中穿插教學,老師要設置好適合小班的幼兒玩的游戲,盡量簡單,不要太難,在玩的時候最好讓全班的小朋友都能玩一遍。 END 注意事項 老師說話要清晰,聲音不大也不小。最好配上耳麥。
『貳』 怎樣上好一節數學課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一節好課,都有一個好的開始,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主動承擔學習任務,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對於農村學生而言,參與學習意識能力和自控學習能力差,學習興趣不高,其學習動機需要教師激發和調動,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熟悉與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創設教學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把學生引入一種與教學有關的情境過程。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創造力。面對農村教育現狀,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去創設有效的學習環境。例如,我在教學「軸對稱」一課時,我在網上精選了一些精美剪紙,自己在課前事先剪好「喜蓮鴛鴦」、「富貴牡丹」圖案。以精美的造型和細致的工藝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這時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心情,有的說「真漂亮」,有的說「這剪紙是怎麼剪得?」有的說「我也想剪一個這樣漂亮的剪紙。」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接著我說:「這幅剪紙是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剪出來的,你們只要從這兩幅圖中發現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總結出來,你們就都能自己創造出一幅漂亮的剪紙作品了。這兩幅圖有什麼特徵,我們一起來找找吧」學生聽完,也急著找出特徵自己剪紙,這樣,學生就主動承擔了學習的任務,很快進入了主動探索的狀態。 二、自主探究發現新知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
『叄』 怎樣上好幼兒園數學活動課
做游戲啊,讓小朋友在娛樂中學到數學,可以數數,排隊,老鷹捉小雞啊看捉到了多少只啊,等等,在調動起幼兒園小朋友的積極性情況下才能起到學習效果
『肆』 幼兒園怎樣組織一節好的數學教育活動
幼兒園怎樣組織一節好的數學教育活動? 答: 一、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遷移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明確的數學概念。 三、清晰的教法、學法。 (一)活動步驟為幼兒創設主動探究的空間。 (二)問題的設計為幼兒留有思考和活動的空間。 (三)教師在備課時要預測幼兒的活動方式。 四、活動中還需要把握的幾個原則。
『伍』 幼兒園新老師如何上好第一節課
(一)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啰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准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准備教學具;
③充分准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
(二)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鍾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准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系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游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游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游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准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游戲,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或分組游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鍾,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鍾,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鍾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陸』 幼兒園教師怎樣上好一節課
幼兒園教師怎樣上好一節課 作者: 來源: 上傳時間:2013-07-15 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幼兒園教師怎麼教。那麼,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兒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兒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幼師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哦! 一、一節好課也是有標準的 同樣一節課,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你說你上得好,我說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 (一)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啰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准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准備教學具; ③充分准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 (二)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鍾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准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系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游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游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游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准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游戲,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或分組游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鍾,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鍾,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鍾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局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兒園課堂組織,要緊湊,不拖沓;教學活動注意麵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學要有主線,要一氣呵成。 上好課,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好的課堂設計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師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內容,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者走馬觀花……由於幼師們過於做作,影響了課的質量。在課堂設計方面,幼師們除了要考慮課堂教學思路要清晰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少一點「堆砌型」,多一點「放射型」—— 「放射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各環節的設置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 如:《和時間賽跑》 教學點:體驗時間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和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環節一:早上7點和8點之間你做了哪些事?(洗臉、刷牙、去幼兒園、鍛煉……,感知一下時間與做事情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活動做下鋪墊) 環節二:一分鍾裡面插雪花片。先是無意識地插——這時幼兒自身處於一種自然狀態,還沒有把自身的努力放進去;然後比較誰插得多與少,有意識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時間還是一分鍾。(通過這個前後兩次插雪花片的比較讓幼兒體驗時間的價值和自身努力的關系) 環節三:創設活動情景:一分鍾拋接球、一分鍾拋接沙包、一分鍾把呼啦圈從腳套到頭,並記錄。(體驗:抓緊時間一分鍾里也能做很多事) 環節四:討論:平時我們應該怎樣抓緊時間? 這個活動圍繞一個重點展開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得自然、流暢,環環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內容太多,有些相關的內容全部湊合在一起,重點較多,容量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環節:分組起名,講規則。 第二環節:認識蔬菜(10種左右),多數是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然後看圖片的。 第三環節:游戲「找蔬菜」,按圖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後對應放在圖片上。 第四環節:蔬菜分類,把找來的蔬菜排隊,分成瓜類、菜類、豆類、蘿卜類等等。 第五環節:蔬菜可以怎麼吃?介紹蔬菜的營養。 (時間很長,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點來組織活動,可以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這樣每個點都能深入地了解與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蔬菜的分類、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過類似的一節課: 第一環節:樹葉的名稱(芭蕉葉、銀杏葉……) 第二環節:感知樹葉的不同(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 第三環節:游戲樹葉找朋友(找相同特徵進行分類) 第四環節:樹葉的作用(做葯……) 第五環節:樹葉粘貼畫。 這其中,幾乎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點來組織教學,容量之大與沒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兒產生了思維的疲勞,活動時間的過多延長幼兒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聽了,教師好的出發點未必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少想一點「怎麼教」,多想一點「怎麼學」。 如果老師在上課時老想著「怎麼教」,那就會只想著教案,只顧著趕環節,而忽視了課堂中現場幼兒學習時的一種動態的表現,老想著「怎麼教」的老師不願意出現「節外生枝」的現象,甚至惱火幼兒與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師隨堂課中班音樂《拍手唱歌笑呵呵》 設計的教學流程是:問好練聲——完整聽錄音歌曲——教師清唱示範——隨音樂節奏朗讀歌詞——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紹新的唱法(領唱)——自編動作圍成圓圈表演唱。 當教師逐句教唱時,有幾個幼兒情不自禁站了起來,邊唱邊做動作(這首歌曲表演性很強,易唱易做動作)這時,老師也看到了,她讓幼兒坐了下來,因為她設計的動作表演在最後一個環節呢,幼兒坐了下來,繼續一句一句地跟學,按原定計劃一環一環地進行著…… 例2:小班《可愛的兔子》 思考幾個現象: 20人左右上課,只提供一隻小兔給觀察; 喂兔子環節:教師發給每人一根青菜或一個胡蘿卜,每個幼兒拿一樣東西去喂小兔子,讓幼兒去觀察兔子喜歡吃什麼。 幼兒座位:坐在教室中間的一塊墊子上,面積很小,幼兒擠得很緊。回答問題時要站起來,每次活動都要再爬起來。 分析:教師更多的是考慮「怎麼教」,考慮這個教的過程怎麼一步一步往下進行,如果她更多考慮到幼兒的學,就會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夠會引起秩序的混亂,有很多幼兒都不能就近觀察,只能在邊上推來擠去。 2、那麼多東西喂一隻小兔子太不科學,結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嗎) 3、幼兒爬起來回答問題、去觀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較費力,而且人為的擠來擠去使得幼兒注意力轉移,不利於良好學習常規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視「如何學」的課的特點:環節分明,但較為生硬、機械。 3、多一些真實,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節課之前,我們都得做一定的准備,包括物質的准備、知識經驗的准備等,但這准備不能過度。幾年前,有陣風颳得挺盛的:公開上的課或比賽課內容事先讓幼兒知道,有
『柒』 幼兒教師怎樣上好一節公開課
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幼兒園教師怎麼教。那麼,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兒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兒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幼師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哦!
一、一節好課也是有標準的
同樣一節課,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你說你上得好,我說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
(一)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啰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准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准備教學具;
③充分准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
(二)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鍾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准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系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游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游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游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准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游戲,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或分組游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鍾,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鍾,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鍾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局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兒園課堂組織,要緊湊,不拖沓;教學活動注意麵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學要有主線,要一氣呵成。
上好課,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好的課堂設計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師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內容,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者走馬觀花……由於幼師們過於做作,影響了課的質量。在課堂設計方面,幼師們除了要考慮課堂教學思路要清晰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少一點「堆砌型」,多一點「放射型」—— 「放射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各環節的設置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
如:《和時間賽跑》
教學點:體驗時間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和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環節一:早上7點和8點之間你做了哪些事?(洗臉、刷牙、去幼兒園、鍛煉……,感知一下時間與做事情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活動做下鋪墊)
環節二:一分鍾裡面插雪花片。先是無意識地插——這時幼兒自身處於一種自然狀態,還沒有把自身的努力放進去;然後比較誰插得多與少,有意識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時間還是一分鍾。(通過這個前後兩次插雪花片的比較讓幼兒體驗時間的價值和自身努力的關系)
環節三:創設活動情景:一分鍾拋接球、一分鍾拋接沙包、一分鍾把呼啦圈從腳套到頭,並記錄。(體驗:抓緊時間一分鍾里也能做很多事)
環節四:討論:平時我們應該怎樣抓緊時間?
這個活動圍繞一個重點展開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得自然、流暢,環環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內容太多,有些相關的內容全部湊合在一起,重點較多,容量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環節:分組起名,講規則。
第二環節:認識蔬菜(10種左右),多數是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然後看圖片的。
第三環節:游戲「找蔬菜」,按圖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後對應放在圖片上。
第四環節:蔬菜分類,把找來的蔬菜排隊,分成瓜類、菜類、豆類、蘿卜類等等。
第五環節:蔬菜可以怎麼吃?介紹蔬菜的營養。
(時間很長,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點來組織活動,可以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這樣每個點都能深入地了解與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蔬菜的分類、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過類似的一節課:
第一環節:樹葉的名稱(芭蕉葉、銀杏葉……)
第二環節:感知樹葉的不同(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
第三環節:游戲樹葉找朋友(找相同特徵進行分類)
第四環節:樹葉的作用(做葯……)
第五環節:樹葉粘貼畫。
這其中,幾乎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點來組織教學,容量之大與沒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兒產生了思維的疲勞,活動時間的過多延長幼兒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聽了,教師好的出發點未必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少想一點「怎麼教」,多想一點「怎麼學」。
如果老師在上課時老想著「怎麼教」,那就會只想著教案,只顧著趕環節,而忽視了課堂中現場幼兒學習時的一種動態的表現,老想著「怎麼教」的老師不願意出現「節外生枝」的現象,甚至惱火幼兒與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師隨堂課中班音樂《拍手唱歌笑呵呵》
設計的教學流程是:問好練聲——完整聽錄音歌曲——教師清唱示範——隨音樂節奏朗讀歌詞——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紹新的唱法(領唱)——自編動作圍成圓圈表演唱。
當教師逐句教唱時,有幾個幼兒情不自禁站了起來,邊唱邊做動作(這首歌曲表演性很強,易唱易做動作)這時,老師也看到了,她讓幼兒坐了下來,因為她設計的動作表演在最後一個環節呢,幼兒坐了下來,繼續一句一句地跟學,按原定計劃一環一環地進行著……
例2:小班《可愛的兔子》
思考幾個現象:
20人左右上課,只提供一隻小兔給觀察;
喂兔子環節:教師發給每人一根青菜或一個胡蘿卜,每個幼兒拿一樣東西去喂小兔子,讓幼兒去觀察兔子喜歡吃什麼。
幼兒座位:坐在教室中間的一塊墊子上,面積很小,幼兒擠得很緊。回答問題時要站起來,每次活動都要再爬起來。
分析:教師更多的是考慮「怎麼教」,考慮這個教的過程怎麼一步一步往下進行,如果她更多考慮到幼兒的學,就會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夠會引起秩序的混亂,有很多幼兒都不能就近觀察,只能在邊上推來擠去。
2、那麼多東西喂一隻小兔子太不科學,結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嗎)
3、幼兒爬起來回答問題、去觀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較費力,而且人為的擠來擠去使得幼兒注意力轉移,不利於良好學習常規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視「如何學」的課的特點:環節分明,但較為生硬、機械。
3、多一些真實,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節課之前,我們都得做一定的准備,包括物質的准備、知識經驗的准備等,但這准備不能過度。幾年前,有陣風颳得挺盛的:公開上的課或比賽課內容事先讓幼兒知道,有的甚至練得非常熟練,到正式上課時變成了排練後的演出。
最近去鄉鎮聽課,發現還是存在這樣的現象,試教時用自己班上的孩子。當時我問那老師:「你正式上課是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嗎?」她回答說:「是的」。我又問:「那你試教時為什麼不用別的班的孩子?」她說:「不熟悉,怕管不住。」我就納悶:管不住孩子,課堂中出現缺憾或者失控有利用孩子作假、演戲重要嗎?因為在我看來,虛假的課堂欺騙的問題是很嚴重的,雖然我能理解這些老師的心情,怕上砸了,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
例如:《有趣的樹葉》
老師問:你知道哪些樹葉?……幼兒一個接一個說出許多許多,很多我都不知道。
當老師問:樹葉有哪些作用?幼兒:琵琶葉可以做葯、銀杏樹葉可以……
課後我了解到,這節課光是試教就已經三遍,老師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是不明智的教學行為,豪不隱瞞地告訴我,每次試教都是本班的孩子。更別說別的准備工作了。(在此我只對這種現象加以分析,不針對老師,其實老師也是很想把工作做好才有這樣的行為的)當時我對那老師說:「其實孩子說出那麼多樹葉的名稱和作用是不正常的,說不上才是正常的情況。」為了彌補幼兒表現出的無所不知的不正常情況,我設計了一張調查表,讓那老師發給幼兒帶回家,是讓孩子和自己父母共同去查樹葉作用的資料,如果經過調查能說出樹葉的作用那也算是正常情況了。當然,此乃下策,順序顛倒了。
虛假的課堂有一個特點:幼兒非常熟悉活動,非常配合老師,過程進行比較順利,但是幼兒的眼中看不到生動、看不到興奮、好奇、投入,因為他們已經沒了挑戰,適度的挑戰才會有真實的興趣與愉悅,現在他們就如同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在機械地重復完成一項熟練的任務。
真實的課堂,才是最美麗的!我們要記住一點:我們上課不是給別人看的,不是取悅於誰的,而是帶著孩子們一起演繹一段發展的故事,是為自己和孩子在上課的。
4、少一點華麗,多一點平實。
老師們回憶一下,你外出聽的課、看的錄象課,有多少節感覺是樸素的、實用的、常態下的課?許多課堂都披著華麗的外衣,這些華麗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裝的痕跡。
有的課情景表演、課件、動手製作、游戲、錄象等熱鬧繁華,什麼手段都用,全副武裝。
例:體育課《過河》
當中跳小河的三個環節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次自由跳小河(繩子有寬有窄)問:你是用什麼方法跳過去的?
第二次活動:下雨,小河變寬了,提高了難度,運用方法跳過去。
第三次:河裡來了鄂魚(老師坐在河中做鄂魚)對面田裡有害蟲(海洋球),小青蛙依次跳過河捉到害蟲,從鄂魚身上跳回,將害蟲放在指定的筐里。
放鬆環節:小青蛙去小河裡游一游,用繩子做波浪的動作等等。
結束:全體青蛙一起抬著繩子高高興興地回了家。
象這樣的課,你聽了、看了回去就能上了。材料准備簡單,過程層層遞進、清晰明了。
說實話,平時我們沒有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去製作、准備過多的教學具,有時也沒有那個必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等是我們要多去考慮的,但也要避免走入誤區:認為東西越少越好。那也不對。關鍵是材料少了,環節設計巧妙了,幼兒的發展更好了。當然,象科學探索活動還是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探索材料的。
5、少一點控制,多一點自主。
我這里所說的控制是指權威下的不利於幼兒發展的限制。
常見的控制有以下幾類:
1、範例的控制。一年前,聽一新教師上美術課,是中班的繪畫《船》,她准備了一幅范畫,一邊讓幼兒觀察范畫一邊提問:大輪船由幾部分組成的?(船身、船艙)船身、船艙是什麼形狀的?船上還有哪些東西?(紅旗、煙囪、窗戶)結果畫出來的船都是一模一樣的,好象全世界的船就這一種。
2、語言的控制。我們上課時經常會聽到「你又不對了」、「又錯了」「你不能……」。有次我去聽另一位新教師的興趣班的美術課,她一會停下說:「坐端正」、一會拿起鈴鼓讓幼兒跟著她拍手,來組織紀律。因為她剛本科畢業,組織語言不是很形象化不生動,幼兒不怎麼要聽。所以她只能採取這種方式來維持秩序。
3、其他控制:《蔬菜》一課由於時間拖長了,幼兒到後來明顯坐不住了,那老師就拿著蔬菜的圖片,一會走到這個面前說:「蔬菜請你坐坐好」,一會到那個面前說:「蔬菜不喜歡你了」。表面上似乎是情景性的維持秩序,但確實是一種變相的權威鎮壓式的控制,類似這樣的還有很多。
這樣的控制是束縛幼兒的無形的繩索,是不提倡的。
這使我想起一個寓言:有一天農夫牽著驢子走到懸崖邊,農夫怕驢子跌下去,用繩子牽著它靠近一點,驢子堅決不肯,越牽它越向外掙扎,最後跌下了深谷。
給我們一個啟示:為什麼要用繩子把驢子牽過來?為什麼不用一把青草把驢子喚過來呢?
有時為了良好的意願,往往採取強制的措施,效果卻不容樂觀。
希望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都能有「吸引驢子的青草」,以活動本身來吸引幼兒的主動參與。
讓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策略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提供適宜的環境,讓幼兒學會自主選擇。教室里的區域活動,幼兒為什麼那麼喜歡?因為他是自己根據興趣選擇進哪個區;進了區域,可以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在同一區域里,還可以和其他幼兒自主交流。集體教學中我們也要經常創設這樣的環境。
2、提供充分的機會,讓幼兒學會自主探索。課堂中,我們要提供充分的機會,給予幼兒適度的挑戰,讓幼兒自主去探索,幼兒會樂此不疲,我們則要關注幼兒的思維軌跡,從中了解與分析幼兒的學習方法。並非科學課可以這樣,其他課同樣如此。當我整理那些做中學課的照片時,就發現每張照片上的孩子都在開心地笑著動手,這個發現讓我覺得很多的忙碌是值得的。
3、創造必要的條件,讓幼兒學會自主表達。表達的形式很多:繪畫、動作、語言等。這里就不多說了。
6、少一點模仿,多一點個性。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自我,要善於分析自己:我的強項是什麼?我的專長是什麼?我是善於創設情景呢還是善於語言的循循誘導?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鍛煉,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學個性。所以模仿並非是自身專業成長的捷徑,借鑒+反思才是聰明之舉。
遠離作秀,褪去華麗的外衣,走出堆砌、模仿的誤區,我們的教學要返樸歸真、尋找一份有缺憾的真實,尋找富有生命力的平實。
7、少一點「拿來主義」,多一點「為我所用」。
一些教材、一些現成的教案、教學材料等等這些都只是載體,是我們參考的文本,它更多的是提供給我們一些指向、一些理念、一些內容的文本資料。它都一律只提供同樣的一份,顯而易見,這些只能參考,在參考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調整。 就比如給你一塊料子,你就把它用來做衣服,不管大小穿在身上,肯定有人大有人小,但是如果大家把這段料子 合理剪裁,量身定衣,那就肯定大家都合適了。教材就是這段料子。拿我們現在用的教材分析一下。
除了整合課程外,現在還滲透國學的教育,我們在引進這些東西的時候,也要根據我們這里的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不能死搬硬套。吸取其中的精髓、抓住一些靈動的東西,為我所用才是關鍵,不能刻板地模仿它的形式。
二、這些課堂小細節不可忽視
評價一節好課,看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看課堂的活躍程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許你上課時的一個小動作,或者你的一個疏忽,都可能會讓你的活動課大打折扣,無緣優質課。因此,幼師們要注意全面把關,對課堂小細節也要引起足夠重視,以免因小失大。
(一)教師的課堂禮儀
1、讓自己的眼神成為叩開孩子心靈的鑰匙。
關懷:加強目光巡視,消除「教學死角」,讓每個幼兒都感覺你在注意他/她。
贊許:幼兒課堂表現好,要用贊許的目光肯定他/她。
制止:用目光給予信號,防止幼兒分散注意力,或嬉笑打鬧。
鼓勵:提問和課堂討論時,對不同的情形採取不同的目光交流,對有進步的幼兒要以資鼓勵。
批評:幼兒不遵守課堂紀律,交頭接耳,幼師要用眼神批評。
溫馨提示:
在運用眼神交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目光要親切、自然、坦誠。
②注視時間要適當。
③注視的位置要得體。
④注視的方向要合宜。
2、把握對幼兒的稱呼:
對幼兒稱呼時我們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要真誠地叫響每個孩子的名字。
(2)不要叫孩子的綽號,但可以叫昵稱。
(3)忘記幼兒姓名時的補救方法。
3、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老師有些姿勢無形中會拉大與孩子間的距離,如:抱胸、指手指、拉孩子的衣服、瞪眼睛、又手叉腰、背手……
(二)認真對待每個集體活動
1、教學內容的選擇:生活化的教學題材,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育目標的制定:目標的制定要讓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不用跳就能摸到的太淺,孩子不感興趣。跳了跳還是摸不著,孩子也不會太感興趣,或興趣不能持久。
3、手段方法的運用要恰到好處。
(1)如何設計教學活動中的提問?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啟發性。
*提問題要有適時性。
*提問必須遵循本班幼兒的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幼兒。
*問題必須要圍繞教學中的關鍵。
*教師的語言要有吸引力,利用眼神與幼兒進行交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對幼兒的回答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
(2)教師課堂語言的組織。
*用甜美的語調給幼兒上課——在教學中要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就能有效地激發起幼兒的內心體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教師要煥發童心,進入角色,用親切、自然的表情和語言讓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語調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上要注意柔和。
*要注意上課時使用的導語——巧妙自然、神秘的導語,會讓幼兒在教師的引領下自然融入到教材之中,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
*力求邏輯性,克服隨意化——教師在使用語言時必須使其內容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必須根據思維的邏輯准確運用概念,避免前後矛盾的話。例如,有的老師表揚幼兒時喜歡說:「今天表現最好的有某某、某某、某某……」其實,一個「最」字表達的是獨一無二的意思,但教師卻隨意地在「最好的」後面說出了好多個。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錯誤,時間一長也會對幼兒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語言時應謹慎,力求邏輯性,避免出現因隨意而犯的錯誤。
*教師的語言應力求人性化
尊重幼兒——孩子雖小,但他們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教師說話時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的心靈或多或少地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
平等交流——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做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在這里教師是作為指揮者的身份出現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倡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即要求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夥伴。因此,幼師們要經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持幼兒的探索。
* 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
如在進行科技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系呀!」、「你試試看」、「再想想,就能想出來了。」、「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等等這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當幼兒有自己的發現和看法時,教師也應及時鼓勵,不要吝嗇「嗯,真不錯」、「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別!」等等這樣的語言,因為這些語言能給幼兒極大的鼓舞並能激發他們進一步表現的慾望。
*教師的語言應兒歌化——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沒有用枯燥的說教,而是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手勢語的巧妙運用。
指示手語。例如,幼兒年齡小,對許多課堂行為規范尚不了解,如果只憑教師的語言描述,是很難在短時期內讓幼兒記住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使用一些恰當的、固定的指示手語來作為輔助。比如:當教師在提問時總是輔以舉手的手勢,那麼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們便對教師「舉手」——這一手勢語非常了解,出現這個動作時就會很自然地作出「舉手發言」的反應。
情感手語。情感手語是指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情景和氛圍的需要,用以表達情感的手勢語言。如:當幼兒答對問題後,教師翹起大拇指,他會感到教師對他的贊賞,因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會大大增加。情感手語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而運用的,事前沒有設計。因此,情感手語具有及時、適度的特點。
形象手語。形象手語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的需要而運用的直觀形象的手勢語言。形象手語一般用在講解重點或突破難點時,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形象手語是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手段。
(3)反思的維度
*教學目標是什麼?活動中目標實現了多少?
*課後與課前相比孩子有收獲嗎?主要在哪些方面有收獲?
*課堂上你關注的是教師的教還是孩子的學?
*教學氛圍是否寬松、和諧、愉快、民主、融洽。
*孩子活動的面有多大?參與程度有多高?
*是否關注了每一個以及個體差異?具體點說:發展最快與最慢的孩子都進步了嗎?
*教學過程中,哪個環節我最滿意?我是否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計劃?如果改變了,為什麼要這樣改?
*孩子操作了嗎?操作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如果下次再上同樣的課,我會在教學時做哪些調整?為什麼?
*其他值得記載或反思的課堂現象。
編後語:
綜上所述,一節好課,不僅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關,也與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密不可分,需要幼師們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下工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反思,不斷探討,琢磨出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使自己所上的每一節活動課都是好課!
『捌』 如何上好一節數學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上好一節數學課的前提就是要准備好這一節課,所以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之所在。如何才能「備好一節數學課」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一直在不斷思索和探討的課題。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如何「備好一節數學課」,我結合我多年來的數學經驗談幾點關於備好課的想法。
1.備教學目標
首先,應當全面的系統的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所要教學的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教學的任務和方面。其次,備課時要仔細研究《數學課程標准》,從學生的接受能力情況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又是什麼,最後確定學生學習目標,只有把握好教學目標,課堂上才能更好地落實學習目標,才能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上有的放矢。
2.備教學對象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這種觀念至今還影響著少數的教師,舊的教學習慣仍然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課堂教學,《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必須以教師教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學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到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中心,使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有機會充分地協調搭配來,真正做到教學相長,課堂中教師不是傳授學生知識,而是傳授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應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活躍學生思維,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望,保護他們的好奇之心。備課時要有針對性地面對大多數學生,啟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聽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要求,及時地改進教學工作,從而通過各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讓學生為數學學習的主體。
當然,備課不能只著眼於課堂中的一切,還要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必須結合教材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健康發展,不要因循守舊,可以發散思維。「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教師講課必須要因材施教,對於不同學生群體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掘每一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能力。這正是《新課程標准》新倡導的重要的教學目標。
3.備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教師怎樣教和學生如何學習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方法,過去只備教師教,而忽視學生如何學。例如有這樣一題: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邊長為6.28厘米的正方形,求這個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這題中只有一個數字6.28厘米,有些學生不知從何開始,如果單純的用文字敘述,說明各種量之間的關系,學生很難聽懂,也很難聽得進去,教師也會感覺這種方法在課堂上的效果很不明顯,不會的學生仍然不知什麼回事,在備課時我思考了很久,最後我決定少說、多做、多演示,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於是課前我做了一個邊長為6.28厘米的正方形,上課時把這個正方形捲起來,就成為了圓柱,然又還原成正方形,多次的做,然後讓學生一起去做,在做這個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這個圓柱的高是什麼,底面的周長是什麼,啟發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實踐中成長,這節課後發現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學得輕松,我也教得輕松,當然沒有一成不變的教法,即使是對同一教材,對於不同學生群體也允許有不同的教法,教學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我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有幾點感悟:
3.1激發學生好奇心。
好奇心和創造有著密切的聯系,活潑而好奇的兒童對周圍的環境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在與外界相互作用下自信心不斷增強,並逐步建立起較強的自尊心和創造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創造學習情境,不斷引導,適時鼓勵讓學生體驗成功。
3.2鼓勵學生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體參與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需要有激勵推動他們去學習的內部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時,不僅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求知慾望,而且要讓學生在自主實踐活動中獲得成功,從而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
3.3教會學生觀察。
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是思考和識記之母」,在實踐活動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思想進行觀察,發現事物間的聯系。
3.4指導學生操作。
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它能夠化虛幻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經過精心組織,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實實在在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不斷產生創新的慾望和動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做好教學反思工作
教學反思是教學設計的延伸,它可以將數學中的點點滴滴經過冷靜思考後,發現有什麼成功之舉,不足之處,從而矯正日後的教學行為,反思中可以悟出教學方法千變萬化,又能總結出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這樣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專業的水平,還可以為自己教學理論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還可以為教學論文提供題材,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不成熟的教師,是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特級教師華應龍的課為什麼那麼精彩?看了他的教學後記你就會明白,華老師的備課寫滿了反思,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反思,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教學,不斷地超越自己。
總之,備課是上課前對課堂上的教學程序和內容的一連貫性安排構思,需要精心准備,做到心中有數,但我認為備課還不止這些,備課應該不拘泥於形式,它絕不是單單應付領導檢查的一般般的教學程序的安排。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它可以是在教科書上批註、補充,在資料上添加感受,也可以在備完之後附加更多的圈圈點點。這也適應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教學要求,要提高備課質量,必須打破備課形式上的枷鎖,備課應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標,要遵循規律,又要大膽創新,勤奮學習,教師思想和行為要走到學生中去,走到集體中去溝通思想,協商備課。我想,只有不拘形式的具有開拓精神的備課,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才能真正起到備課的作用。
『玖』 如何上好幼兒園數學課
《巧虎數學大闖關&九九乘法組》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
目錄:
九九乘法歌
數學小高手1-倍數的秘密
數學小高手2-99乘法大發現
數學小高手3-生活中的乘法
『拾』 幼兒園中班怎麼上好一節公開數學課
(一)備內容 1、注重內容的操作性——幼兒園公開課內容選得好,就等於成功了一半。一般來說,操作性強的活動內容是首選,不僅符合幼兒好動好玩的年齡特點,還符合聽眾心目中的優質課標准。因為,每位聽眾看到幼兒在操作中探索、在操作中學習,都會由衷地為幼兒驕傲,為幼師贊嘆! 2、符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要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教學風格的內容,這樣備課及上起課來都得心應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聽眾。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比方說情感不是很豐富的教師,偏選了偏重於情感體驗類的教學內容,這樣的課上起來教師會感到不能揮灑自如。 3、考慮氣候、環境等因素——選公開課內容時,幼兒教師要綜合考慮氣候、環境等因素,不要存在僥幸心理,選擇風險較大的公開課,如《我和太陽做游戲》,若遇到陰天或下雨,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