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學中的Z,Q,R分別是什麼…有哪些數
Z:在數學中代表的是整數集。
包括數字:
1、正整數,即大於0的整數如,1,2,3······直到n。
2、零,既不是正整數,也不是負整數,它是介於正整數和負整數的數。
3、負整數,即小於0的整數如,-1,-2,-3······直到-n。(n為正整數)
Q:在數學中代表的是有理數集。
包括數字:
1、正有理數,包括正整數和正分數,例如1,2,3······直到n,以及1/2,1/3······正分數。
2、負有理數,包括負整數和負分數,例如-1,-2,-3······直到-n,以及-1/2,-1/3······負分數。
3、零。
R:在數學中代表的是實數集。
包括數字:
1、有理數,由所有分數,整數組成,總能寫成整數、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並且總能寫成兩整數之比。
2、無理數,實數范圍內不能表示成兩個整數之比的數。常見的無理數有:圓周長與其直徑的比值,歐拉數e,黃金比例φ等等。
(1)數學里的個數是什麼擴展閱讀:
1、整數集Z的由來:
德國女數學家諾特在引入整數環概念的時候(整數集本身也是一個數環),她是德國人,德語中的整數叫做Zahlen,於是當時她將整數環記作Z,從那時候起整數集就用Z表示了。
2、有理數集可以用大寫黑正體符號Q代表。但Q並不表示有理數,有理數集與有理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理數集是元素為全體有理數的集合,而有理數則為有理數集中的所有元素。
有理數的小數部分是有限或為無限循環的數。不是有理數的實數稱為無理數,即無理數的小數部分是無限不循環的數。
3、實數集通常用黑正體字母R表示。R表示n維實數空間。實數是不可數的。實數是實數理論的核心研究對象。
4、有理數集與整數集的一個重要區別是,有理數集是稠密的,而整數集是密集的。將有理數依大小順序排定後,任何兩個有理數之間必定還存在其他的有理數,這就是稠密性。整數集沒有這一特性,兩個相鄰的整數之間就沒有其他的整數了。
B. 數學中有哪些數
1.質數與合數
質數,又名素數,是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數。如2,3, 5, 7, 11……
合數,是指除了1與自身之外還有其他的約數,如4,除了1與4之外,它還能被2整除。
2、公因數、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因數,又稱公約數,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數中,如果它們有相同的因數,那麼這些因數就叫做它們的公因數。任何兩個自然數都有公因數1.(除零以外)而這些公因數中最大的那個稱為這些正整數的最大公因數。
求幾個整數的最大公因數,只要把它們的所有共有的素因數連乘,所得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3、 實數與虛數
負數開平方,在實數范圍內無解。
數學家們就把這種運算的結果叫做虛數,因為這樣的運算在實數范圍內無法解釋,所以叫虛數。
實數和虛數組成的一對數在復數范圍內看成一個數,起名為復數。
於是,實數成為特殊的復數(缺序數部分),虛數也成為特殊的復數(缺實數部分)。
虛數單位為i, i即根號負1。
3i為虛數,即根號(-3), 即3×根號(-1)
2+3i為復數,(實數部分為2,虛數部分為3i)
復數和虛數不一樣,形如a+bi的數。式中a,b 為實數,i是 一個滿足i2=-1的數,因為任何實數的平方不等於-1,所以i不是實數,而是實數以外的新的數。在復數a+bi中,a 稱為復數的實部,b稱為復數的虛部,i稱為虛數單位。當虛部等於零時,這個復數就是實數;當虛部不等於零時,這個復數稱為虛數,虛數的實部如果等於零,則稱為純虛數。由上可知,復數集包含了實數集,因而是實數集的擴張.
4、、有理數與無理數
有理數(rational number):能精確地表示為兩個整數之比的數.
如3,-98.11,5.72727272……,7/22都是有理數.
整數和通常所說的分數都是有理數.有理數還可以劃分為正有理數,0和負有理數.
無理數指無限不循環小數
非負整數集(或自然數集)記作 N 都指的那些?
N---0和自然數,如:0。1。2。3。。。
正整數集 記作 N + 都指的那些?
N+----正整數,如:1。2。3。。。。
整數集 記作 Z 都指的那些?
Z---正整數和負整數和0,如:。。。-2。-1。0。1。2。3。。。
實數集 記作 R 指的那些 ?
R---有理數和無理數
無限不循環小數和開根開不盡的數叫無理數
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
數學上,有理數是兩個整數的比,通常寫作 a/b,這里 b 不為零。分數是有理數的通常表達方法,而整數是分母為1的分數,當然亦是有理數。
數學上,有理數是一個整數 a 和一個非零整數 b 的比(ratio),通常寫作 a/b,故又稱作分數。希臘文稱為 λογος ,原意為「成比例的數」(rational number),但中文翻譯不恰當,逐漸變成「有道理的數」。不是有理數的實數遂稱為無理數。
所有有理數的集合表示為 Q,有理數的小數部分有限或為循環。
5、 整數
整數(Integer):像-2,-1,0,1,2這樣的數稱為整數。(整數是表示物體個數的數,0表示有0個物體)整數是人類能夠掌握的最基本的數學工具。整數的全體構成整數集,整數集合是一個數環。在整數系中,自然數為0和正整數的統稱,稱0為零,稱-1、-2、-3、…、-n、… (n為整數)為負整數。正整數、零與負整數構成整數系。 一個給定的整數n可以是負數(n∈Z-),非負數(n∈Z*),零(n=0)或正數(n∈Z+).
我們以0為界限,將整數分為三大類 1.正整數,即大於0的整數如,1,2,3,…,n,… 2.0 既不是正整數,也不是負整數,他是介於正整數和負整數的數 3.負整數,即小於0的整數如,-1,-2,-3,…,-n,…
6、 奇數與偶數
奇數(英文:odd)數學術語 , 整數中,能被2整除的數是偶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是奇數,偶數可用2k表示,奇數可用2k+1表示,這里k是整數。 奇數包括正奇數、負奇數。
關於奇數和偶數,有下面的性質: (1)奇數不會同時是偶數;兩個連續整數中必是一個奇數一個偶數。 (2)奇數跟奇數的和是偶數;偶數跟奇數的和是奇數;任意多個偶數的和是偶數。 (3)兩個奇(偶)數的差是偶數;一個偶數與一個奇數的差是奇數。 (4)若a、b為整數,則a+b與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與a-b同為奇數或同為偶數。 (5)n個奇數的乘積是奇數,n個偶數的乘積是偶數;順式中有一個是偶數,則乘積是偶數,即:A*B*C*…*偶數*X*Y=偶數,式中A、B、C、…X、Y皆為整數,公式可簡化為:奇數*偶數=偶數。 (6) 奇數的個位是1、3、5、7、9;偶數的個位是0、2、4、6、8.(0是個特殊的偶數。2002年國際數學協會規定,零為偶數.我國2004年也規定零為偶數。小學規定0為最小的偶數,但是在初中學習了負數,出現了負偶數時,0就不是最小的偶數了.) (7)奇數的平方除以8餘1
7、 基數
在數學上,基數(cardinal number)也叫勢(cardinality),指集合論中刻畫任意集合所含元素數量多少的一個概念。兩個能夠建立元素間一一對應的集合稱為互相對等集合。例如3個人的集合和3匹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 一對應,是兩個對等的集合。此外還有語言學和軍事上的基數。
8、 浮點數
浮點數是屬於有理數中某特定子集的數的數字表示,在計算機中用以近似表示任意某個實數。具體的說,這個實數由一個整數或定點數(即尾數)乘以某個基數(計算機中通常是2)的整數次冪得到,這種表示方法類似於基數為10的科學記數法。
9、 布爾值
布爾值是 true 或 false 中的一個。動作腳本也會在適當時將值 true 和 false 轉換為 1 和 0。布爾值經常與動作腳本語句中通過比較控制腳本流的邏輯運算符一起使用。
C. 數學中數是指什麼
對一組數進行排序後,正中間的一個數(數字個數為奇數);或者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數字個數為偶數)。
例:1,7,4,9,2,5,8的中數為5;1,7,4,9,2,5的中數是(4+5)÷2=4.5。
D. 小學數學中,什麼是數位,什麼是位數
位數是指一個數用幾個數字寫出來(最左端的數字不是0),有幾個數字就是幾位數,或者說,一個自然數含有幾個數位,就是幾位數。如2046含有四個數位,則2046就是四位數。
數位是指在整數中,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等都是整數的計數單位所佔的位置。在計數時,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如2016中的「2「在右起第四位,即」2」所在的數位是千位。
(4)數學里的個數是什麼擴展閱讀:
按照我國的讀數習慣,採用四位分級法,即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作為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四位稱為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四位稱為萬級,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稱為億級,等等。個級、萬級、億級...稱為數級。
現行小學數學教材和讀數和寫數通常都是強調四位一級,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以現無論是銀行里的計數,還是信息技術的計數,通常都是三位一級。
因為許多國家是按三位一級命數的。為了和國際習慣一致,我國寫數也規定數字的分位方法為「三位制」。但不使用分節號,但只在相鄰兩節中間空出半個數字的位置。
E. 在數學中,「一個數」指什麼
一個數指一個未知數,這個數就是任意的
F. 數學中數指什麼
對一組數進行排序後,正中間的一個數(數字個數為奇數);或者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數字個數為偶數)。
中數是按順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組數據中居於中間位置的數,即在這組數據中,有一半的數據比它大,有一半的數據比它小。這個數可能是數據中的某一個,也可能根本不是原有的數。
中數是集中量數的一種,它能描述一組數據的典型情況。
中數又名中位數
希望對你有幫助
G. 小學數學中 〔個數〕是什麼含義!!
當測量物體時往往會得到不是整數的數,古人就發明了小數來補充整數 小數是十進分數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所有分數都可以表示成小數,小數中除無限不循環小數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數。無理數為無限不循環小數。
根據十進制的位值原則,把十進分數仿照整數的寫法寫成不帶分母的形式,這樣的數叫
做小數.小數中的圓點叫做小數點,它是一個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分界號,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整數部分是零的小數叫做純小數,整數部分不是零的小數叫做帶小數.例如0.3是純小數,3.1是帶小數.
同整數一樣,小數的計數單位也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小數的
初二嘛,就是有小數點的數
H. 數學中的個位表示什麼(我記得我們老師說過好像是一個一) 有木有小學數學老師來幫忙解答啊
個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個」或者「一」,個位上是幾就表示幾個一,比如,45表示四個十五個一。
I. 數據個數是什麼(五年級數學)(平均數、眾數、中位數)
Data set(或dataset)是一個數據的集合,通常以表格形式出現。每一列代表一個特定變數。每一行都對應於某一成員的數據集的問題。它列出的價值觀為每一個變數,如身高和體重的一個物體或價值的隨機數。每個數值被稱為數據資料。對應於行數,該數據集的數據可能包括一個或多個成員。
說通俗點,就是1 ,7 ,8 ,9 ,2 ,1 ,3 這有7個數,這個7就是數據個數
眾數(Mode)統計學名詞,在統計分布上具有明顯集中趨勢點的數值,代表數據的一般水平(眾數可以不存在或多於一個)。 修正定義: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值,叫眾數,有時眾數在一組數中有好幾個。用M表示。 理性理解:簡單的說,就是一組數據中佔比例最多的那個數。
中位數(Median)統計學名詞,是指將統計總體當中的各個變數值按大小順序排列起來,形成一個數列,處於變數數列中間位置的變數值就稱為中位數,用Me表示。當變數值的項數N為奇數時,處於中間位置的變數值即為中位數;當N為偶數時,中位數則為處於中間位置的2個變數值的平均數。(注意:和眾數不同,中位數不一定在這組數據中。)
平均數是指在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再除以數據的個數。平均數是表示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量數,它是反映數據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解答平均數應用題的關鍵在於確定「總數量」以及和總數量對應的總份數。在統計工作中,平均數(均值)和標准差是描述數據資料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的兩個最重要的測度值。
J. 數學中N,Z,Q,R各指什麼數各自的解釋是什麼
N全體非負整數(或自然數)組成的集合;R是實數集;Z是整數集;Q是有理數集;Z*是正整數集;N*是正整數集。
集合及運算的概念:
集合:一般的,一定范圍內某些確定的,不同的對象的全體構成一個集合。
子集:對於兩個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們就說這兩個集合有包含關系,稱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記作A⊆B讀作A包含於B。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集合的三要素: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描述法、視圖法、區間法。
集合的分類:(按集合中元素個數多少分為:)有限集、無限集、空集。
一、集合的運算:
1、集合交換律:
A∩B=B∩A
A∪B=B∪A
2、集合結合律:
(A∩B)∩C=A∩(B∩C)
(A∪B)∪C=A∪(B∪C)
3、集合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