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用數字算出別人的生日,我能算出別人的年齡,但生日怎麼算啊
1.
拿個計算器.首先,讓她按下自己出生的月份
2.
接下來將這個數字乘以4,得出來的答案再加上9
3.
接著再將所得出來的答案乘以25.最後再加上她出生的日期
4.
所得之數在減225
2. 生日問題怎麼算的
經常看到深版有人發帖找同一天生日的人,找到的人總覺得很驚訝。
其實如果認真學過概率的同學仔細想想就應該知道,其實,找到同一天生日的人的概率是很大的。如果你現在的公司有50人,那麼這50人當中有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大概在90%以上。
以下內容為轉載:
===================
「一個由51人組成的班級,至少有兩個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是多少?(結果精確到0.001,一年按365天計算)」
想到生日問題,每個人的生日是獨立的事件,所以列的式子是應該相乘的。然而在考慮生日問題是,從同一天生日的角度去考慮,顯然比較繁。不僅是有多少個人同一天生日,還有有多少個同樣的生日。所以選擇它的否命題:沒有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是多少。
那麼假定第一個學生的生日為10月1日,那麼第二個學生要和他不同就有364種選擇,所以這兩個孩子生日不同的概率是364/365。現在第三個孩子,他的生日與他們都不同的概率是363/365……以此類推。
每個新進來的學生,他們的生日不同的概率是越來越小的。
那麼歸納一下,計算:N個人中生日不同的概率是多少:
可以得到式子:(364/365)(363/365) ……[(365-N+1)/365]
當然N有范圍[2,366]的自然數。從范圍也可以看出,366個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即為0(這里按一年365算),當人數大於365人時,不用計算也可以知道肯定至少有兩人是同一天生日的,如果按上式計算結果要大於1,這是沒有數學意義的,從語言的角度上講是增強肯定語氣,如:百分之兩百的放心吧。
如果解一下不等式,可是得到當N=23時,上式=0.49。也就是說,23個人中,沒有兩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是0.49,那麼23個人有兩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就是0.51,已經超過了一半。這看來貌似是計算錯誤,但是這確是真的。
========================(轉載完畢)
總的來說,計算N個人中有兩個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公式是
1-(364/365)(363/365) ……[(365-N+1)/365]
當N=51時,這個概率是 97.4%
這個結果很驚人吧。
3. 三下數學計算生日是幾月幾日,包括生日那天嗎
然不算了,那天是生命起始,一年後的那一天應該算第一個生日,也就是一歲生日啊!
4. 數學 如何推算自己的生日是周幾 還有40歲時生日是周幾
如果你在網路里搜索如何計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幾是這年的第幾天的問題,就會發現解決辦法有很多種,用的比較多的是Zeller公式。如果你真的感興趣,就會發現很有意思。
很多人都是通過程序(C語言等)實現的。
如果推近一點的日期,可以用公式:M=N-1+[(N-1)/4]-[(N-1)/100]+[(N-1)/400]+C,再用M/7,所得余數對應的數字就是星期幾。公式中的所有結果取整數部分,不用四捨五入。
其中N為念份,C為從該年份的元旦之日起到所要求解的日期的總天數。
例如2011年01月13日這一天
M=【2011-1】+【2010/4】-【2010/100】+【2010/400】+13=2010+502-20+5+13=2510
M/7=2510/7=358......4
余數是4,即2011年01月13日是周四。
可以試試其他日期。
5. 生日如何計算
出生一那天就是生日,也是每年滿周歲的那一天。
生日就是一個人出生的日子,實質是一個紀念日,紀念著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一般在中國比較重視老人和兒童的生日,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聚會,在中國的傳統中,生日吃壽面和雞蛋。西風漸進,青年人用蛋糕和蠟燭慶祝。
但有些地方的民俗認為,這同時也是母親的「受難日」。因為以前的科技不像現在日新月異,那時的母親生孩子,有「一隻腳在棺材裡,一隻腳在棺材外」一說。所以,他們覺得在那天,應該以孝敬母親為主。
周歲演算法:
周歲,是國際通用的年齡計算方式。它計算的是出生後已經度過的時間長度(以出生時是零歲為基數,故也可以計算尾數,如三歲零兩個月,七歲半等)。在中國,為了與傳統的計齡方式進行區分,即計算出生後正在經歷的年份次序(為序數),才有了周歲和虛歲這兩種名稱。
注:每到公歷生日的當天便增齡一歲。這種計齡方式是公認的傳統,無需法律規定。在中國,出於減少糾紛的考慮,對於犯罪的未成年人,相關法律以推遲一天來計算周齡,這僅是特例而已。
6. 小學數學題根據年齡怎麼計算出生日期
用被求人當前所在的年減掉年齡即可。
例如:XX在2013年
年齡為
15
則其出生年為
2013-15
=
1998
其它的要求,如具體日期等,看題設條件是否有給出線索。
以上
7. 有一個公式可以算出別人的生日 據說是劉謙推出來的吧 有沒有人知道啊
恩
這個魔術是劉謙出的魔術書里的一個魔術,但是這不是他想出來的哦!
假設你的生日是6月25日,計算過程如下:
6(月份)*4=24
24+9=33
33*25=825
825+25(日期)=850(觀眾說的答案)
然後850-225=625(6月25日)
8. 用數學方法算出一個人的生日,貌似是最後得到的數字減去225,就知道了答案……
1、拿個計算器.首先,讓她按下自己出生的月份
2、接下來將這個數字乘以4,得出來的答案再加上9
3、接著再將所得出來的答案乘以25.最後再加上她出生的日期
4、所得之數在減225
9. 生日是怎麼算的
出生的那一天。
東亞傳統中某些歲數的生日特別重要,有些會舉行特定的儀式,如男性二十歲行冠禮。在東亞文化圈所覆蓋地域,生日又分為公歷生日和農歷生日。
「生日」的存在證明該社會有強大的數學和天文能力,也有較發達的社會形式;難以想像歷法不可靠的社會會准確的「過生日」,難以想像沒有任何生產力富餘的社會會有遠超出以往的行為活動,同時有「平日」和「非平日」的區別。
傳統上漢字文化圈的生日記錄方法跟西方大相徑庭。新的一歲開始於農歷新年,也就是說農歷新年過後,每個人就長了一歲。所以新年「辭舊迎新」的意味裡面還有歲數的一定含義。
而一般過生日還是習慣使用農歷。所以現代公歷和農歷並用的東亞地區如中國、台灣、朝鮮半島、越南、琉球,每個人可以有農歷和公歷兩個生日。因為農歷紀年法是一種經過修訂的月歷,與月亮的公轉周期有關,所以每一年農歷生日對應的公歷日期皆不相同。
一般來說,每個人的19、38、57、76和95歲的生日中,總有幾次陽歷和農歷是和出生那一年相吻合,但並不是每個人的19歲生日都是陽歷農歷同一天,而是在前後一天,更有可能一生也不會重疊。
第一個生日稱為「周歲」,舊時年長者過生日分得比較仔細。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長過生日還會有相應的慶祝活動,稱為祝壽。傳統生日一般是按虛歲計算。
(9)怎麼用數學計算生日擴展閱讀:
現代常見儀式
在多數英語及西方國家,人們在生日聚會上唱《祝你生日快樂》歌,以祝福過生日的人。一般是在生日派對上有人捧出點燃生日蠟燭的生日蛋糕時大家齊聲歌唱(通常要關閉電燈,並保持房間黑暗)。
「生日蛋糕」一般是一種裝飾的非常漂亮的蛋糕,而且在端上來的時候上面要插上與壽星年齡一樣多的蠟燭。壽星要默默的許個願望,然後吹滅蠟燭。這是因為古時歐洲人相信煙是能升上天堂的,許願後吹滅蠟燭,就代表願望能隨著煙傳達到天空。
而如果是一口氣就吹滅了所有的蠟燭,那麼願望就可能實現。如果沒有一口氣吹滅,則「預示」著,可能接下來一年有什麼不順利的發生。
有種說法認為如果把願望說出來就不靈了(有時最後一個願望必須說出),也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一種迷信。壽星一般要切蛋糕的第一刀,除非是太小的幼兒父母才可以代勞。
如果生日聚會在餐廳舉行,通常也會唱生日歌。餐廳的服務生可能還會領唱,接著就會送上餐後甜點(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蛋糕,可能免費也可能不免費)。這個餐後甜點可能用一些發光的東西代替蠟燭。餐廳的其他顧客一般會加入進來一起祝福,唱歌。在一些餐廳還會有特別的非傳統生日歌曲和舞蹈表演。
10. 用數學方法,怎樣計算生日
1、拿個計算器.首先,讓她按下自己出生的月份
2、接下來將這個數字乘以4,得出來的答案再加上9
3、接著再將所得出來的答案乘以25.最後再加上她出生的日期
4、所得之數在減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