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好幼小數學的銜接
學前班與小學是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在環境設置、學習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異。在我國,幼兒園的教育(包括學前班)是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學校教育則以正規的課業學習為主要形式,並以嚴格的學習與作息制度來保證,這種差異在客觀上形成了幼小銜接中的坡度。 從兒童身心發展上看,從學前進入小學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過渡期。這個時期的兒童保留了幼兒的某些特徵,又擁有學齡期剛剛出現的某些特徵。因此,如何使學前班的兒童入小學而能較快地適應小學數學的學習,使之過渡銜接的合理、科學,確實是值得認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問題。通過調查、實驗,僅在教材方面如何搞好幼小銜接談一點認識。 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中包括:l~20以內的基數、序數、鄰數、單雙數、數的組成;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退位減法;100以內數的認識、加法、減法、乘法的初步認識;應用題教學等。學前班教學內容包括分類、排序、量的比較;l~20數的認識;鄰數、序數、單雙數;10以內數的組成;加減運算,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口頭應用題教學;認識幾何形體;時鍾;等分;認識人民幣等等。從教材內容來看,幼小教材存在著數學知識重復,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兒童對知識失去了新鮮感,使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為教師組織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小學數學的能力發展和初入學時的數學能力水平有密切關系。初入學時,對數學概念,對數的關系進行合理的運算,那麼他們入小學後對整數中的多位數,對小數和分數,對於自覺地運用數的關系和運演算法則進行計算,都表現出較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材方面必須搞好兩個方面的過渡。 1.直觀的圖示運算向抽象的數學運算的過渡。 在分類與計算教學中,先教師引導,後兒童獨立操作,先易後難;通過分類訓練,幫助兒童構建一個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分與合的思維結構。掌握分類關系的同時,初步滲透連續再分的思想、分合可逆的思想、邏輯排除的思想,有意識地培養兒童進行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的初步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逐步做到實物分類操作、圖示分類操作、數的分解組成操作。數的計算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建立數的分解組成與相應的計算之間雙向聯系。 2.從圖畫表示的應用題到文字敘述的應用題過渡。 在應用題教學中,幫助幼兒在教師的實物演示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說出計算式和解答結果,按照教師演示實例,口頭仿編相似題材內容的應用題,進一步仿編不同題材內容的應用題,培養幼兒從生活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的初步抽象能力,按算式口編應用題的能力。訓練一式多題的口編應用題,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逐步做到圖畫表示的應用題發展到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再發展到文字敘述的應用題的過渡。 為了幫助兒童入學以後掃除學習新知識的障礙,較好的過渡和適應對小學數學的學習,應給他們做好「搭橋」、「鋪路」的工作。在幼兒園數學的基礎上略有提高,面向小學,突出銜接。因此,切切實實地做好數學教學的幼小銜接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B. 如何做好幼兒在幼小銜接中數學領
《幼小銜接》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tk_4f5lp8dUNGpoPDRWqbQ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處於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徵,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於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C. 幼小銜接數學怎麼教
一、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
1、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二、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三、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四、讓孩子學會念題。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五、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
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D. 幼小銜接班的數學課程是什麼內容
具體包括:
1、數的計算
涵蓋10以內數的分解組合、20以內加減法、認讀100以內的數、按數群計數等重點知識,利用情景化、游戲化等學習方式激發幼兒興趣,通過教師逐步深入的講解,引導幼兒掌握並鞏固數的計算能力。
3、邏輯與推理
涵蓋找規律、統計與運用等重點知識,又有提升邏輯推理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等相關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找出事物間的聯系與規律;記憶畫面內容,提升記憶能力;根據給定條件進行推理、判斷,提升邏輯與推理能力。
E. 幼小銜接數學應該注意什麼的經驗文章
一、弄清幼小銜接的習慣養成。
家長既要更新對孩子的成長要求,又要督促與指導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
(一)與孩子一起「步入」小學。
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園從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八個方面的具體教育內容與要求,主要以語言行為、益智活動、游戲活動、操練活動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對於孩子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只是「告知」 與「提醒」的作用。當孩子升上小學後,就要對孩子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作些「硬性」規定,違反規定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指責,嚴重的話還會受到參與打掃衛生或德育操行扣分的懲罰,在心理方面要承受一定的壓力。因此,家長需與孩子一起「步入」小學,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對孩子的習慣養成的標准。
(二)與孩子一起提高標准。
孩子在讀幼兒園時對於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不作「硬性」要求,當孩子「步入」小學,就要根據小學的課程標准,規范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的標准,從而促進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因而,家長在開學前也應與孩子展開一次幼小銜接的溝通會話,與孩子一起提高標准。
1、要使孩子做到姿勢標准。
(1)坐姿標准。孩子應坐在桌子偏右一些,腰背要挺拔,胸離桌一拳,眼睛離書本或作業本一尺。正確的坐姿可以延長孩子的坐端正的持久時間,也就增強孩子的學習精力。
(2)執筆標准。孩子的握筆姿勢也要標准,握筆的拇指和食指應離筆尖一寸距離,其餘三指並攏墊筆即可,作業本應放在前面偏左一點,這樣有利於看到書寫的筆順和結構情況。
2、要使孩子做到書寫標准。
孩子寫字的時候要按照課本或老師所教的筆順標准來寫字,一般是先撇後捺、先橫後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里(半包圍)、先外後里在封口、先中間後兩邊等規則,具體以教材(近期各版本的筆順有所變動)為准。並且要邊寫邊念讀,這樣家長就可以在一旁做點家務也能聽清楚,當然最好是在一旁看著孩子寫規範字了。
(三)與孩子一起學有激情。
家長與孩子一起做到學有激情,也就是能較長時間專於完成學習任務,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從而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1、先溫習。孩子在做家庭作業前,家長要讓孩子先把老師當天所教的重點或例題回憶一遍,也可以去翻閱課本例題解題方法,引導孩子如何獲得想要的資料,做到明確重點,掌握方法,不要代替孩子而完成任務。
2、再運用。家長讓孩子把老師布置的作業按照剛才梳理的方法抓緊落實,去做作業、做練習、做測試,從而再次鞏固應用。
3、接糾錯。當孩子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家長發現孩子完成的作業有錯時,可以讓孩子做完此題後,再引導孩子去檢查或檢驗,實在發現不了就指出其方法上的漏洞,啟發孩子發現問題,並及時糾錯。
4、後查驗。當孩子完成作業後,一定要讓孩子再次查閱或變練檢驗,無誤後才能去完成下一題或另一科。
(四)與孩子一起學要得法。
家長與孩子一起做到學要得法,就要教給孩子獲取知識的方法。
(1)學習使用工具書。當遇到學習問題,可以通過自己去查閱學習工具書來解決的,家長盡量指導孩子去查找和搜索答案。比如:查字典、新華成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學習工具書。
(2)培養閱讀方法。家長告訴孩子對應的閱讀方法即可,一些題目還要由家長讀給孩子聽才行,孩子的識字畢竟還少。閱讀的方法教給常用的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等就行。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學習需要選擇讀法,並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閱讀,邊讀邊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感悟和方法要領,並能向家長分享和完整地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樣,孩子通過周而復始的訓練,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並逐漸提高完成作業的正確率,縮小時間差,就能讓孩子有學習激情,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二、上小學之前需要准備工作。
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准備自帶的學慣用具和生活用具以及防控工具。
(一)購買學慣用具。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去購買可心的書包,以備裝下課本、教輔、作業本等發放的學慣用書資料;還要購買文具盒,裝上數支鉛筆(一般買一打)、橡皮擦一隻、直尺一把(另一邊有波浪線的最好)、改錯筆或貼、卷筆器或卷筆刀。其中家長要為孩子削好或卷好最少兩支的鉛筆,以備對換使用。
(二)購買生活用具。家長還要買好水壺以防口渴,購好雨傘或雨衣以備下雨天防淋雨。
(三)購買防控工具。家長還要讓孩子帶上兩個一次性口罩,其中一個進校園時就帶上,另一個備用;有條件的還可以帶上免洗消毒液,可供孩子洗手消毒。
這些日常生活的用具,家長可以讓孩子再逐一準備與裝袋,一些生活起居常識就要從中貫穿,讓孩子能自行整理與准備學習與生活的必需品。
三、上小學之後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確保營養補給。孩子升上小學,從消耗能量上來說,就要比幼兒園大得多,家長應注意加強營養的均衡補給。特別是孩子從午飯到放學回家,體能消耗已經差不多了,一般家庭做作業前,最好能吃點麵包或糕點,喝熱牛奶,但不宜過飽,20分鍾後就可以「開工」了。
(二)調整作息時間。孩子上小學後不再是幼兒園時的時間散漫的節奏,而應嚴格按照學校提供的上下學時間去調整好在家的作息時間,確保每天至少9小時的睡眠時間。特別是上學到校時間的准時,如果遲到,教師會進行詢問與批評的。
(三)做好接送工作。孩子畢竟還小,家長應每天再學校規定的上學時間後5分鍾左右送到校即可,避免擁擠;接回的就應在學校規定的放學時間提前5分鍾到校門口,最好與孩子約定相對固定的地方站立等待,以便孩子尋找,無需都擠在校門口等待。
(四)做好心理撫慰。孩子畢竟從幼兒園升上小學,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強或自卑心強的話,很容易受到老師或同學的「打擊」,或因為學習問題而心理受挫。因此,家長每天應察言觀色與細心關愛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及時梳理期間所遇到的「障礙」,讓孩子能高高興興上學,開開心心回家。
總之,開學在即,家長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由幼兒園升上小學,也是由衷地感到歡喜,同時又會感到有一種莫名的壓力與責任,老師和孩子們都面臨新學期的教與學的新任務,希望同學們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專心聽講、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家長的關愛與輔導下,按時完成課外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在新學期取得優異的成績向老師和家長匯報。
F. 幼小銜接最需要的數學邏輯思維,怎麼培養
《常爸小魚老師數學幼小銜接訓練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孩子若進入小學,在數學的學習上缺乏方法,再加上粗心大意的毛病,很容易得不到好的學習效果。數學是一門高深而奧妙無窮的學科,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學好數學有很大的幫助。
G. 如何做好幼兒在幼小銜接中數學領域的發展
《幼兒在幼小銜接中數學領域的發展》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QrquQBxY7qO4N87VA1ucJQ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處於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徵,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於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H. 幼小銜接的孩子怎麼學好數學
孩子若進入小學,在數學的學習上缺乏方法,再加上粗心大意的毛病,很容易得不到好的學習效果。數學是一門高深而奧妙無窮的學科,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學好數學有很大的幫助。為大家介紹些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1、思考:思考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核心。在學這門課中,思考有重大意義。解數學題時,首先要觀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發現題目的特點,找出解題的突破口、簡便的解題方法。在我們周圍,凡是真正學得好的同學,都有勤於思考,經常開動腦筋的習慣,於是腦子就越用越靈,勤於思考變成了善於思考。我正因為掌握應用了這一方法,所以在全國數學競賽中獲得了武漢市一等獎。
2、動手試一試:動手有助於消化學習過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課下,我常常把老師講過的公式進行推導,推導時不要看書,要默記。這樣就能使自己對公式掌握滾瓜爛熟,可為公式變形計算打下扎實的基礎。
3、培養創造精神:所謂創造,就是想出新辦法,做出新成績,建立新理論。創造,就要不局限於老師、課本講的方法。平時,有一些難度高的題目,我在聽懂了老師講的方法後,還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沒有另外的解法,這樣能加深對題目的理解,能比較幾種解法的利弊,使解題思維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科學的學習方法在課內課外應注意些什麼呢?
第一,認真聽老師講課。這是我取得好成績的主要原因。聽講時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能開小差,更切忌一邊講話一邊聽講。其次要專心凝聽老師講的每一個字,因為數學是以嚴謹著稱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間就隱藏玄機無限。聽講時還要注意記筆記。
一次老師講了一個高難度的幾何題,我一時沒有聽懂,多虧我記下了這道題以及解法,回家後仔細琢磨,終於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競賽中我輕而易舉地解出了類似的一道題,獲得了寶貴的10分。上課還要積極舉手發言,舉手發言的好處可真不少!①可以鞏固當堂學到的知識。②鍛煉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觀念和錯誤能得到老師的指教。真是一舉三得。總之,聽講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課外練習。孔子曰:「學而時習之」。課後作業也是學習和鞏固數學的重要環節。我很注意解題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確度,專心致志地獨立完成作業,力求一次性准確,而一旦有了錯,要及時改正。而速度是為了鍛煉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緊迫感。我經常是這樣做的,在開始做作業時定好鬧鍾,放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再做作業,這樣有助於提高作業速度。考試時,就不會緊張,也不會顧此失彼了。
第三,復習、預習。對數學的復習,預習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當天作業後,我將第二天要學的新知識簡要地看一看,再回憶一下老師已講過的內容。睡覺時躺在床上,腦海里再像看電影一樣將老師上課的過程「看」一遍,如果有什麼疑難,我立即爬起來看書,直到搞懂為止。每個星期天我還作一星期功課的小結復習、預習。這樣對學數學有好處,並掌握得牢固,就不會忘記了。
第四,提高。在完成作業和預習、復習之後,我就做一些爬坡題。做這類題,盡可能自己獨立思考,努力找出隱藏的條件,這是解題的關鍵。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就需要看一看參考書,以及請教師長和同學。總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問、虛心、勤奮,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這才是關鍵的關鍵。
I. 幼小銜接的孩子,怎麼樣才能學好數學
以前在至慧學堂咨詢課程時,他們老師有句話講得挺好的,小孩子對數字的認識是從形象到抽象的,從一個蘋果兩個蘋果這樣的具體事物,過渡到抽象的數字123,幼小銜接最重要的不是填鴨式教學,而是培養形象和抽象結合的數學思維,他們的動畫課件和一些有趣的教具能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探索知識。幼小銜接課最好在4、5歲開始上,這樣上小學後適應得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