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如下:
1、抽屜原理:
如果我們去參加一場婚禮,人數超過367人,那麼其中必然有生日相同的人(並非同年)。
這就是抽屜原理。
把m個東西任意分放進n個空抽屜里(m>n),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東西。
由於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這相當於把367個東西放入366個抽屜,至少有2個東西在同一抽屜里。
運用到了數學的抽屜原理。
2、貓的面積:
冬天,貓睡覺時總是把身體抱成一個球形,是因為這樣身體散發的熱量最少。
在數學中,體積一定,表面積最小的物體是球體。
貓縮成一個球體,可以減小和外界接觸的面積,降低熱交換的速度,減少熱量損失的速度,節省能量,保持體溫。
運用到了數學的面積學。
3、四葉草叫「幸運草 」:
三葉草,學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葉子,葉形呈心形狀,葉心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
四葉草是由三葉草基因突變而產生的,它只佔其中的十萬分之一。也就說在十萬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會發現一株是『四葉草』,因為機率太小。因此「四葉草」是國際公認為幸運的象徵。
運用到了數學的概率學。
4、車輪都是圓的而不是其他形狀:
圓的中心叫圓心,圓上任何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軸在圓心上,當車輪在地面滾動時,車軸離地面的距離,總是等於車輪半徑。
因此,車里坐的人,就能平穩地被車子拉著走。假如車輪變了形,不成圓形了,輪上高一塊低一塊,到軸的距離不相等了,車就不會再平穩。
運用到了數學的圓心知識。
5、風扇的葉片都是奇數:
這是因為奇數的葉片組合能比偶數的葉片組合帶來更多的性能優勢。
如果一旦葉片數量為偶數片設計,並形成對稱的排列方式的話,那麼不但使得風扇自身的平衡性難以調整,而且容易使風扇在高速轉時產生更多的共振,從而導致葉片無法長時間承受共振產生的疲勞,最終出現葉片斷裂等情況。
因此,軸流風扇的設計多為不對稱的奇數片葉片設計。
同樣的設計理念在日常使用的電風扇或螺旋槳直升飛機的設計中都有體現。如果風扇是三葉結構,葉片製作較寬且葉片根部較強,各個部位的密度的等需均勻;如果為五葉結構,葉片較窄一些,厚度、強度也相對較低。
運用到了數學的奇偶數概念。
B. 數學有哪些知識
加減乘除,小數分數,單位換算,太多了
C. 數學知識都有哪些
數學知識包羅萬象,上到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都涉及數學知識,不過最基本的不外是幼兒園、小學所教內容:認識數字大小、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最多加上分數、小數的知識,基本上就是日常都要用到的數學知識,熟練掌握運算以及所謂「應用題」的解決,再掌握一點關於面積、體積的計算更好。至於其他「數學知識」,即使頂尖數學家恐怕難以說清楚「數學」最終包括哪些內容,因為科學技術就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過程。
D. 關於數學的知識有哪些
關於數學的知識:
1、最早使用小圓點作為小數點的是德國的數學家,叫克拉維斯。
2、「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玩具,由七塊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薄板組成,拼出來的圖案變化萬千,後來傳到國外叫作唐圖。
3、中國是最早使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計算的國家。
4、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
借用《數學簡史》的話,數學就是研究集合上各種結構(關系)的科學,可見,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嚴謹的過程是數學抽象的關鍵。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5、數學,其有學習、學問、科學之意。古希臘學者視其為哲學之起點,學問的基礎。另外,還有個較狹隘且技術性的意義,數學研究。即使在其語源內,其形容詞意義凡與學習有關的,亦會被用來指數學的。
學好數學方法
1、一步一個腳印,打好基礎。學習數學千萬別想著一蹴而就,幾天就能提分,數學也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舉個例子,初中三年的數學一直不好,到了高中,數學成績也好不到哪裡去,還是需要把初中的數學知識補上了,才能繼續攻克高中的數學難題。所以一開始就不要落下數學,緊緊跟。
2、多做題型,萬變不離其宗。很多學子表示,上課的知識點已經都掌握了,但是考試的時候遇到新的花樣,就又不會了。其實,這還是題型做得少了,平時要多做題,刷各自題型,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做得多了,考試的時候也就適應新題型了。
3、基本的公式要記牢,別混淆。伴隨著數學知識學得越來越多,很多學子的對基本公式已經徹底混淆了,尤其是到了高中,考試的時候不知道該套用哪套公式了。這就需要學子必須牢牢記住每一個公式,活學活用。
E. 數學一共包括哪些內容
高中數學主要是代數,三角,幾何三個部分.內容相互獨立但是解題時常互相提供方法,等高三你就知道了. 必修的: 代數部分有: 1 集合與簡易邏輯.其實就是集合,命題,充要條件三點,很淺顯高考也不會單出這類的題 2 函數.先是對於函數的描述,有映射定義域對應法則植域;然後是性質,三個,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後是指數函數還有對數函數,是兩個基本的函數,要研究他們的性質和圖象 3 三角.三角其實就是個工具,比較煩人,公式背下來再多練練用的滾瓜爛熟就行了 4 幾何.也就是平面解析幾何,用坐標法定量的研究平面幾何問題.學幾個定義,然後是直線的方程,圓的方程,圓錐曲線方程. 高考的重點一般在 常用函數 常用雙曲線+直線 數列 三角 二項式定理 立體幾何 排列組合加概率等其他一些知識是比較小的部分 重要的是基礎 高一的話上課的基本解題方法一定要熟練掌握 並且不能忘記 到了高三再練習就很麻煩了 還有不要忽視概念 往往很多題目是考概念的 難度方面要視文理科而定 但是70%題目肯定用基本知識就能做的 20%需要結合各種知識並且動腦 真正有難度的題目只有10%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談 進入高中以後,往往有不少同學不能適應數學學習,進而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成績一落千丈。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於學生不了解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特點與自身學習方法有問題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特點,談一下高中數學學習方法,供同學參考。 一、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特點的變化 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 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著顯著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象語言等。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 高一學生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另一個原因是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很多老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麼,再看什麼等。因此,初中學習中習慣於這種機械的,便於操作的定勢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3、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又一個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 4、知識的獨立性大 初中知識的系統性是較嚴謹的,給我們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因為它便於記憶,又適合於知識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數學卻不同了,它是由幾塊相對獨立的知識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題、不等式、函數的性質、指數和對數函數、指數和對數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數、數列等),經常是一個知識點剛學得有點入門,馬上又有新的知識出現。因此,注意它們內部的小系統和各系統之間的聯系成了學習時必須花力氣的著力點。 二、如何學好高中數學 1、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並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包括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2、及時了解、掌握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學好高中數學,需要我們從數學思想與方法高度來掌握它。中學數學學習要重點掌握的的數學思想有以上幾個:集合與對應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運動思想,轉化思想,變換思想。有了數學思想以後,還要掌握具體的方法,比如:換元、待定系數、數學歸納法、分析法、綜合法、反證法等等。在具體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觀察與實驗,聯想與類比,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一般與特殊,有限與無限,抽象與概括等。 解數學題時,也要注意解題思維策略問題,經常要思考:選擇什麼角度來進入,應遵循什麼原則性的東西。高中數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學思維策略有:以簡馭繁、數形結合、進退互用、化生為熟、正難則反、倒順相還、動靜轉換、分合相輔等。 3、逐步形成 「以我為主」的學習模式 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靠自己主動的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敗不餒,勝不驕,養成積極進取,不屈不撓,耐挫折的優良心理品質;在學習過程中,要遵循認識規律,善於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去發現問題,注重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不滿足於現成的思路和結論,經常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從多側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挖掘問題的實質。
F. 初一數學全部知識點有哪些
一、正負數
1、正數:大於0的數。
2、負數:小於0的數。
3、正數大於0,負數小於0,正數大於負數。
注意: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a不一定是負數,+a也不一定是正數;p不是有理數;
二、有理數
1、有理數:由整數和分數組成的數。包括: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可以寫成兩個整之比的形式。(無理數是不能寫成兩個整數之比的形式,它寫成小數形式,小數點後的數字是無限不循環的。如:π)
三、數軸
1、數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畫一條直線,在直線上任取一點表示數0,這個零點叫做原點,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或向上為正方向;選取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以便在數軸上取點。)
2、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3、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還是0。
相反數的和為0 a+b=0 a、b互為相反數。
四、有理數的加減法
1、先定符號,再算絕對值。
2、加法運演算法則:同號相加,到相同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異號相加,取絕對值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一個數同0相加減,仍得這個數。
五、有理數乘法(先定積的符號,再定積的大小)
1、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2、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G. 數學知識點有哪些
數學知識點:
1、加法交換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加法結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換律:a × b = b × a。
4、乘法結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質: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數都得O。簡便乘法:被乘數、乘數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參加運算,有幾個零都落下,添在積的末尾。
8、有餘數的除法: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H. 三到六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三到六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有如下:
一、倍數與約數
最大公約數:幾個數公有的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約數。公因數有有限個。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公倍數有無限個。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二、利潤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時間一般以年或月為單位,應與利率的單位相對應)。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三、小數
自然數: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整數,叫做自然數。0也是自然數。
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如3. 141414。
四、分數的倒數
找一個分數的倒數,例如3/4把3/4這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交換位置,把原來的分子做分母,原來的分母做分子。 則是4/3。3/4是4/3的倒數,也可以說4/3是3/4的倒數。
五、圓周率: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
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把它叫做圓周率,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無理數),用字母π表示。計算時,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I. 數學知識有哪些
1.離散數學
2.模糊數學
3.經典數學
4.近代數學
5.計算機數學
6.隨機數學
7.經濟數學
8.算術
9.初等代數
10.高等代數
11.數論
12.歐幾里得幾何
13.非歐幾里得幾何
14.解析幾何
15.微分幾何
16.代數幾何
17.射影幾何學
18.幾何拓撲學
19.拓撲學
20.分形幾何
21.微積分學
22.實變函數論
23.概率和統計學
24.復變函數論
25.泛函分析
26.偏微分方程
27.常微分方程
28.數理邏輯
29.運籌學
30.計算數學
31.突變理論
32.數學物理學
33.類函數
34.會計總會類
J. 數學初中全部重要知識點有哪些
數學初中全部重要知識點:
一、一元一次方程
1、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並且含未知數項的系數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標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數,a、b是已知數,且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驟: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系數化為1。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
1、配方法的步驟
先把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邊,再把二次項的系數化為1,再同時加上1次項的系數的一半的平方,最後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驟
把方程右邊化為0,然後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為乘積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數分別代入,這里二次項的系數為a,一次項的系數為b,常數項的系數為c。
4、韋達定理
利用韋達定理去了解,韋達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積=c/a。
也可以表示為x1+x2=-b/a,x1x2=c/a。利用韋達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數,在題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況
利用根的判別式去了解,根的判別式可在書面上可以寫為「△」,讀作「diaota」,而△=b2-4ac,這里可以分為3種情況:
(1)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相同的實數根。
(3)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根(在這里,學到高中就會知道,這里有2個虛數根)。
三、有理數
1、定義:由整數和分數組成的數。包括: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可以寫成兩個整之比的形式。
2、數軸:在數學中,可以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
3、相反數:相反數是一個數學術語,指絕對值相等,正負號相反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
4、絕對值:絕對值是指一個數在數軸上所對應點到原點的距離。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6、有理數的乘法
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
任何數與0相乘,積為0。例:0×1=0。
7、有理數的除法
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