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長怎樣配合老師幫助孩子學好數學
其實孩子不僅僅需要物質的滿足,更渴望父母能給自己以理解和支持。 我作為一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針對初中數學的學科特點,在此為初中生的家長提一些建議。 一、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小升初」 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有明顯不同,小學時,一個知識點可能需要講幾節課,但是到了初中,一節課可能同時要講幾個知識點。小學的數學考試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要指定范圍,並且在有針對性的輔導後進行,因此學生的分數都比較理想。初中階段的數學考試,一般都比較靈活,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於受課時的限制,大多數老師都不會進行考前有針對性的輔導。很多家長當孩子剛上初中後,都有茫然的感覺:小學時數學很好的孩子,到中學怎麼就落後了呢?了解了小學與初中的區別後,家長可以從指導學習方法入手,幫助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孩子預習後,便會對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容易有的放矢地聽課和做筆記,這對孩子學好數學會很有益的。 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數學學習提倡聽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辯一辯。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之中,和孩子共同學習,是保持他們有濃厚學習興趣的一劑良葯。您可以裝作一無所知,讓孩子給您講講數學新課,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問他為什麼。在給您講明白的同時,孩子自然也明白了新學的知識,還會產生自豪感,樹立自信心。 三、替孩子編本數學錯題集 聰明的孩子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犯了錯誤以後能及時發現並吸取教訓,改正錯誤。把錯題積累起來,不斷翻看,力求不在同一地方犯兩次錯很有必要。編本錯題集並不難,將錯題集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家長也能大有作為。引導孩子一看到錯題,就逐環進行「追查」,找出造成錯誤的具體環節;再查出這個環節是由哪個方面的原因「催生」出來的,一般不外乎基礎知識、運算、解題方法及解題思路的問題;找到根源再去看看,琢磨琢磨,再進行針對性地練習,問題就解決了。這樣可以解決同一類的問題,清除了問題所在,學習自然就會進步。 四、成為孩子做作業時的「監督計時員」 不少孩子平常寫作業時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要麼經常間斷,不是喝水、就是吃東西;要麼作業時間過長,耗到鍾點就算完事,從不考慮作業效率等,臨到考試的時候也緊張不起來,主要表現為沒有時間觀念。家長可以針對作業的多少與難易,根據孩子的具體學習情況為他合理安排時間。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較好,可以適當壓縮一點時間。當孩子提前做完時會有一種成就感,可以獎勵他自己支配一段時間,做自己想乾的事,切忌提前做完以後再額外給他安排新任務。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較差,在「卡時」的初始階段,可適當延長作業時間,再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樣容易讓孩子獲得自信。當然,關鍵是要「檢察驗收」,既然給孩子規定了時間,就要認真對待,不能虎頭蛇尾。如果家長「寬大」或要求不嚴、甚至給忘記了,孩子就可能偷懶,畢竟是孩子嘛。老師對孩子平時在家的作業,只是第二天驗收對錯,考察不出時間長短,所以在平時的作業練習中,家長要充當監考老師的角色,督促孩子注意按時完成。 其實,以上幾方面的工作,老師在學校也在天天做。如果家長在家對孩子的「教」真正與教師的要求同步,那麼,孩子就會校內校外一個樣,難有「偷奸耍滑」的心理。我相信,這樣的孩子一定錯不了。
B. 怎樣和孩子的數學老師溝通
首先:要弄清溝通的目的是什麼?那就是:提高孩子的數學學習成績。弄清這個目的後,才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溝通。
我認為從孩子數學成績差這一點出發,在與數學老師溝通的過程中要首先要表達出自己對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有積極的態度,讓孩子的數學老師明確地感受到你與他(她)的溝通是為了配合好老師,搞好孩子的成績。千萬不要讓老師感覺到你是在責怪,這樣在溝通的過程中氣氛才融洽。有了這個前提,即使你有什麼地方說得不妥,老師也能理解,最好是對孩子成績不好給老師帶來的麻煩適當地表示歉意,這樣更能獲得老師的幫助。
其次,內容以了解孩子在數學課上出現的問題和老師需要家長怎樣的配合為主。通過和老師的溝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數學課上的表現,是哪些地方出了問題,再請教老師作為家長的你應該怎樣和老師進行配合,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由於數學老師在數學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上比我們家長一般要了解得多,所以,聽聽數學老師出的主意也是不錯的。其實對於每一位老師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學到知識(至少是考出好的成績),這樣對於老師來說臉上也有光。所以當我們誠心向老師請教時,他們是很樂意幫助我們的。
最後,老師提出的建議或要求,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也就是說,要落實到行動上。只有這樣做,才有實際的效果,在今後的溝通中才能更加深入,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孩子數學成績的目的。
C. 我的孩子小學三年級數學成績差,作為母親怎樣與數學老師溝通
孩子成績差要想知道怎樣與數學老師進行溝通,首先要弄清溝通的目的是什麼?那就是:提高孩子的數學學習成績。弄清這個目的後,才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溝通。
我認為從孩子數學成績差這一點出發,在與數學老師溝通的過程中要首先要表達出自己對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有積極的態度,讓孩子的數學老師明確地感受到你與他(她)的溝通是為了配合好老師,搞好孩子的成績。千萬不要讓老師感覺到你是在責怪,這樣在溝通的過程中氣氛才融洽。有了這個前提,即使你有什麼地方說得不妥,老師也能理解,最好是對孩子成績不好給老師帶來的麻煩適當地表示歉意,這樣更能獲得老師的幫助。
其次,內容以了解孩子在數學課上出現的問題和老師需要家長怎樣的配合為主。通過和老師的溝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數學課上的表現,是哪些地方出了問題,再請教老師作為家長的你應該怎樣和老師進行配合,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由於數學老師在數學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上比我們家長一般要了解得多,所以,聽聽數學老師出的主意也是不錯的。其實對於每一位老師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學到知識(至少是考出好的成績),這樣對於老師來說臉上也有光。所以當我們誠心向老師請教時,他們是很樂意幫助我們的。
最後,老師提出的建議或要求,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也就是說,要落實到行動上。只有這樣做,才有實際的效果,在今後的溝通中才能更加深入,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孩子數學成績的目的。
D. 家長怎麼配合老師教好初中數學
就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按時完成作業,如何有可以的話,你可以講給他聽!
E. 一年級數學下冊老師如何教,如何引導學生學,課下如何預習鞏固家長如何配合
小學一年級數學都是比較基礎的內容,老師講解時要緊密結合生活。因為這些內容都是從生活中來,並且生活是孩子們最能親身感受到的。不如在講解十以內的加減法時,就可以以吃水果為例子,媽媽吃了幾個,孩子吃了幾個,一共有多少個?媽媽買來幾個,吃了幾個,還剩多少個?等。
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至於預習,對於一年級數學,完全沒有必要。不過培養孩子的預習習慣還是可以的。可以每天留給孩子們一項作業:看數學書第多少頁,將你看到的內容講給家長聽。
這樣既讓家長配合輔導學生,孩子也能預習了。
F. 高中數學怎樣才能學好怎樣才能跟上老師的步伐
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多練習。
數學:
課本上講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試著自己去推理。這樣不但提高自己的證明能力,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還有就是大量練習題目。基本上每課之後都要做課余練習的題目(不包括老師的作業)。
數學成績的提高,數學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學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分不開的,因此.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包括:聽講、閱讀、探究、作業.
聽講:應抓住聽課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在聽講時盡可能與老師的講解同步思考,必要時做好筆記.每堂課結束以後應深思一下進行歸納,做到一課一得.
閱讀:閱讀時應仔細推敲,弄懂弄通每一個概念、定理和法則,對於例題應與同類參考書聯系起來一同學習,博採眾長,增長知識,發展思維.
探究:要學會思考,在問題解決之後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甚至改變條件或結論去發現新問題,經過一段學習,應當將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維規律.
作業:要先復習後作業,先思考再動筆,做會一類題領會一大片,作業要認真、書寫要規范,只有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學好數學.
總之,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小的細節注意起,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進而培養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把數學學好.
總之,是個積累的過程,你了解的越多,學習就越好,所以多記憶,選擇自己的方法。
祝學習成功!
G.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數學合作學習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做到有效學習,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教師要選擇恰當的合作任務和合作時機。一般而言,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
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
內容。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把實踐與思維結合起來,如: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可組織學生合作分小棒,先把8根小棒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再把9根小棒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操作後讓學生分析思考,比較兩次分的結果並用語言敘述出來,接著要求用算式把分得的結果寫出來:8÷2=4 9÷2=4„„1。教師再揭示余數的概念,指導正確的橫式、豎式書寫,這樣每一步操作都與思維聯系起來,使動手操作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正確的組織、引導,確保小組合作的有效進行
(一)、及時指導: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要善用方法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並運用各種點撥方式使學生能進一步的深入學習。A:啟動式的點撥。在有些情況下,學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學習成果之後,認為已經達成了目標,從而造成了學習過程的終止。B:提示式的點撥。當學生對完成學習內容有一定的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發現,並給予一定的提示,讓學生找到繼續學習的途徑。C:點睛式的點撥。在學生合作學習到了關鍵時刻,教師往往可以「突破」式的點撥,使得學習目標一步達成。 (二)、調控引導:.教學組織中的引導。採取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重視引導,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讓學生有秩序地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學習夥伴之間會存有意見沖突,要正確的引導,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傾聽其他學生的發言,避免交流時過多的內容雷同,從而提高學習的實效。
讓學生交流學習情況,展示學習思路,並進行群體的判斷、綜合,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最後反思與深化發現深一層次的,或者是新的問題,從而推動小組學習的進一步深入。
四、要客觀評價,激勵參與者的積極性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小組評價包括個人自評、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
(一)、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助於
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改善自己的學習,而且對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班中,可以試行「我來評一評」活動。具體做法是:因為每一次活動的評價主體是學生,評價的對象也是學生,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思考自己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談認識,談體會 ,談收獲,同時能夠明白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不足,明確自己今後的努力方向。學生的自我評價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填寫學習過程自我評價表的方法,反映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困難和經驗,反映自己的學習情況。使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感受自己的不 斷成長和進步。最佳組員,最佳合作獎,最佳創新獎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競賽意識,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小組評價:要重視小組評價,看小組全體成員的表現。例如:某個組員回
答不夠准確或不夠流利的時候,可以請組內其他成員及時給予補充和糾正。對於回答有誤的同學也要表揚其敢於嘗試的勇氣,激勵暫時落後的小組在下個環節中繼續努力,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團結協作的小組應是得分最高的小組。設四個獎項:⑴最佳溝通獎;⑵配合默契獎;⑶共同進步獎;⑷集體智慧獎。
(三)、教師評價:
1、對學生個人表現進行評價 要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尋找學生點滴的閃光點,
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使他們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自信。教師對個人的評價包括個人參與的態度和表現的能力等。例如對於那些一向愛動腦筋,合作學習中參與熱情高、探究能力強、並善於帶領其他成員共同探究的學生,可以這樣評價他們:你在小組中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老師真為你感到驕傲!」而對於那些反應不是很靈活,對自己不是很自信的同學,可以這樣評價:你是一個聰慧的孩子。如果你能自信地融入同學們的討論、探究中,老師相信你能學得更好。對於那些成績中下等,平時膽小慎微,不善於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可以不失時機地提醒:老師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同學們願意給你幫助。
2、對合作狀況進行評價 各成員是否明確自己的任務,各司其職;各成員之間是否
能相互合作,彼此之間有無遇到矛盾,是否能相互幫助,最終達成共識。對於合作表現優秀的小組,教師要及時表揚。樹立小組榜樣,激勵其他小組,調整自己的合作方法,完成合作任務。
3、對合作效果進行評價 對合作效果的評價,著重關注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
的參與程度。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有沒有比以前有所提高,是否達到學習要求,任務完成情況,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否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H. 數學輔導家教應怎樣與老師配合學習,就是數學老師上到哪,家教該上哪兒
我個人認為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定,如果學生基礎比較差一些 你可以提前學習給他做課前預習,如果學生基礎很好的話,你可以根據他在學校
的知識掌握情況做一些和本課相關的拓展學習!個人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