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的寫法
例如:活動名稱:看圖列算式 大班數學活動目標: 1、幼兒會根據實物圖片用三句話講出圖意。 2、幼兒會根據各種實物圖片的內容列出算式。 3、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活動准備:實物圖片若干張;分組活動的操作材料。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復習順數,按要求數數。(從4—13、17—29、56—65) ...2、碰球游戲,復習9的分解組成。 二、基本部分:1、依次出示。)實物圖片,教師啟發幼兒逐幅觀察圖片,並用自己的語言講出圖意。(用三句話講述)例: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3個,樹上還剩下幾個? 2、請幼兒列出算式,並把算式讀兩遍。 3、分組活動: 第一組:看花瓣顏色記錄。第二組、第五組:看算式寫答案。 第三組:圓點塗色記錄。 第四組:看圖填算式。 第六組:看圖編應用題。 三、結束部分: 1、活動評價。
㈡ 大班幼兒數學比較多少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自己探索兩組物體(5個以內)的多少。
2、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
3、樂於參與集體活動。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掌握重疊和對應兩種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會比較兩組(5以內)物體的多少。
2、活動難點:幼兒自己嘗試找出比較物體多少的兩種方法。
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超市游戲。(碗和勺子)
2、學具准備:超市游戲。(每人手中兩種蔬菜,每種蔬菜不超過五個。)
3、顏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組,每組不超過五個,用學具袋裝好。)
4、貓和老鼠頭飾若干。(各占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好,聽音樂走線。
2、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今天,老師買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個碗和五個勺子)
教師:請小朋友們幫老師看一下碗和勺子哪個多一些?哪個少一些?你是怎麼發現的呢?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用重疊和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在幼兒發現了一種方法後,老師進行及時鼓勵與總結,並強調是用了什麼方法進行比較的;若幼兒沒有發現,教師要進行合適的引導。)
3、分組活動。
第一組:玩「超市游戲。」比較學具袋中的兩種蔬菜,(每種蔬菜不超過五個。)哪種多一些?哪些種少一些?一樣多?
第二組:玩雪花片。比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種顏色多一些?哪種顏色少一些?一樣多?
4、集體游戲:貓捉老鼠。
教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吧!(放音樂《一隻小小老鼠》。)
每組8-10人,分別戴上貓和老鼠的頭飾。(每種頭飾不超過五個。)玩貓捉老鼠的游戲。當音樂停止時,要請幼兒說出自己組中貓和老鼠誰多一些?誰少一些?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小朋友們今天真棒!都學會了兩種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重疊和對應。好,現在請小朋友們把你小學具袋的門打開,把手中的學具寶寶一個一個裝進去,不要忘記把學具袋的門關上!
活動延伸:
1、戶外活動時,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一下男孩和女孩誰多一些?誰少一些?
2、請幼兒回家後比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誰的多一些?誰的少一些?
㈢ 數學問題,急!!!!!!!!!!!!!
和差倍問題」之解答技巧
2.三個小組共有180人,一、二兩個小組人數之和比第三小組多20人,第一小組比第二小組少2人,求第一小組的人數。
分析:要點:先把一,二小組看成一個整體!把第三小組看成一個整體,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化三為二」即把三個問題轉換成二個問題,先求出第一,二小組的人數,再求出第一小組的人數。這也是一個和差問題。
解:(180+20)÷2=100(人)——第一,二小組的人數
(100-2)÷2=49(人)——第一小組的人數
綜合:〔(180+20)÷2-2〕÷2=49(人)——第一小組的人數
答:第一小組的人數是49人。
4.在一個減法算式里,被減數、減數與差的和等於120,而減數是差的3倍,那麼差等於多少?
分析:這是一個和倍問題。減數是差的3倍,那麼被減數就是差的4倍,所以被減數、減數與差的和就是差的8倍,應該等於120,所以差=120÷8=15。
解:120÷(1+3+1+2)=15 答:差等於15。
6.有50名學生參加聯歡會,第一個到會的女同學同全部男生握過手,第二個到會的女生只差一個男生沒握過手,第三個到會的女生只差2個男生沒握過手,以此類推,最後一個到會的女生同7個男生握過手。問這些學生中有多少名男生?
分析:這是和差問題。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這個班再多6個女生的話,最後一個女生就應該只與1個男生握手,這時,男生和女生一樣多了,所以原來男生比女生多(7-1)6個人!男生人數就是:
解:(50+6)÷2=28(人)。 答:男生人數是2 8人。
註:還有一種解法,7+6+5+4+3+2+1=28(人)
我的分析方法還不能說得很清楚。請大家指正。
8.甲、乙、丙共有100本課外書。甲的本數除以乙的本數,丙的本數除以甲的本數,商都是5,余數也都是1。那麼乙有多少本書?
分析:這是和倍問題。看懂題後可以這樣理解,「甲、乙、丙3個數是100,甲是乙的5倍多1,丙是甲的5倍多1,求甲、乙、丙各是幾?」。即:乙是1倍;甲是乙的5倍多1;丙是乙的(5×5)倍多(1×5+1)6。那麼100減去(1+6)的差對應(1+5+5×5)倍,這樣可求出乙是多少。
解:〔100-1-(1×5+1)〕÷(1+1×5+1×5×5)=91÷31=3(本) 答:乙有3本書。
10.有貨物108件,分成四堆存放在倉庫時,第一堆件數的2倍等於第二堆件數的一半,比第三堆的件數少2,比第四堆的件數多2.問每堆各存放多少件?
分析:如果我們把第一堆看成1倍,那麼可以算出第二堆就是(2×2)4倍,第三堆是2倍多2件,第四堆是2倍少2件,那麼一共就剛好是1+4+2+2=9倍(第三堆和第四堆剛好一個多2件一個少2件正好抵消),那麼1倍就是108÷9=12件,第二堆就是12×4=48件,第三堆就是12×2+2=26件,第四堆就是12×2-2=22件。
解:(108+2-2)÷(1+2×2+2+2)=108÷9=12(件)——第一堆
12×2×2=48(件)——第二堆; 12×2+2=26(件)——第三堆; 12×2-2=22(件)——第四堆;
答:每堆各有12件、48件、26件、22件。
12.用中國象棋的車,馬,炮分別表示不同的自然數。如果:車÷馬=2,炮÷車=4,炮-馬=56,那麼「車+馬+炮」等於多少?
分析:這是一個差倍問題。依題有,馬是1倍,車是馬的2倍,炮是車的4倍,所以炮與馬的倍數差是(2×4-1)7倍,而炮與馬的兩數差是56,根據差倍問題的公式就可分別求出車、馬、炮的值。
解:56÷(8-1)=8——馬;
8×2=16——車
16×4=64——炮
8+16+64=88——車+馬+炮 答:車、馬、炮的和是88
14.甲、乙兩位學生原計劃每天自學的時間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學時間半小時,乙每天減少自學時間半小時,則乙自學6天的時間僅相等於甲自學一天的時間。問:甲、乙原計劃每天自學多少分鍾?
分析:差倍問題。原來時間相同,現甲多半小時,乙少半小時,現在的兩數差是(30+30)60分鍾,現在的差數差是(6-1)5倍,這樣可求出現乙每天自學的時間,加上30分鍾,可得原計劃每天自學時間。
解:(30+30)÷(6-1)+30=12+30=42(分鍾) 答:原計劃每天自學42分鍾。
涉及4個或4個以上的對象,已知數量關系,不便直接運用,與其它知識相關聯的復雜和差倍問題。
【典型問題】
1. 四年級有4個班,不算甲班其餘三個班的總人數是131人;不算丁班其餘三個班的總人數是134人;乙、丙兩班的總人數比甲、丁兩班的總人數少1人,問這四個班共有多少人?
解答:用131+134=265,這是1個甲、丁和2個乙、丙的總和,因為乙、丙兩班的總人數比甲、丁兩班的總人數少1人,所以用265-1=264就剛好是3個乙、丙的和,264÷3=88,就是說乙丙的和是88,那麼甲丁和是88+1=89,所以四個班的和是88+89=177人.
2. 有四個數,其中每三個數的和分別是45,46,49,52,那麼這四個數中最小的一個數是多少?
解答:大家想想,我如果把4個數全加起來是什麼?實際上是每個數都加了3遍!大家一定要記住這種思想!(45+46+49+52)÷3=64就是這四個數的和,題目要求最小的數,我就用64減去52(某三個數和最大的)就是最小的數,等於12.
3. 在一個兩位數之間插入一個數字,就變成一個三位數。例如:在72中間插入數字6,就變成了762。有些兩位數中間插入數字後所得到的三位數是原來兩位數的9倍,求出所有這樣的兩位數。
解答:對於這個題來說,首先要判斷個位是多少,這個數的個位乘以9以後的個位還等於原來的個位,說明個位只能是0或5!先看0,很快發現不行,因為20×9=180,30×9=270,40×9=360等等,不管是幾十乘以9,結果百位總比十位小,所以各位只能是5。略作計算,不難發現:15,25,35,45是滿足要求的數
4. 某班買來單價為0.5元的練習本若干,如果將這些練習本只給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將這些練習本只給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那麼,將這些練習本平均分給全班同學,每人應付多少錢?
解答:對於這種問題,如果給一個學過工程問題的學生來做的話,簡直太簡單了,但工程問題是六年級的內容,四年級的學生怎麼辦呢?我們可以這樣考慮:我就假設班上有2個女生(動動腦筋,為什麼不假設成有1個女生?),那麼就一共有30個練習本,進而推出有3個男生,用30÷(2+3)=6,說明每人應該有6個練習本,所以每人要付3元錢.
5. 動物園的飼養員給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給第一群,則每隻猴子可得12粒;如只分給第二群,則每隻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給第三群,則每隻猴子可得20粒,那麼平均分給三群猴子,每隻可得多少粒?
解答:和上個題目一樣我想找到1個數,它既是12的倍數,又是15的倍數,還要是20的倍數。你能找到嗎?可以找到最小的是60,那麼我就假設共有60粒花生,那麼可以算出來第一群猴子有5個,第二群猴子有4個,第三群猴子有3個,那就一共有5+4+3=12隻猴子,60÷12=5,所以每個猴子是5粒.
6. 一個整數,減去它被5除後余數的4倍是154,那麼原來整數是多少?
解答:首先,被除數除以除數,余數肯定小於除數。所以在這個題里,余數肯定不大於4,這就確定了原來整數只能是:154+4×0,154+4×1,154+4×2,154+4×3,154+4×4中的一個,檢驗一下,很快得到結果是154+4×2=162.
7. 若干名家長(爸爸或媽媽,他們都不是老師)和老師陪同一些小學生參加某次數學競賽,已知家長和老師共有22人,家長比老師多,媽媽比爸爸多,女老師比媽媽多2人,至少有1名男老師,那麼在這22人中,爸爸有多少人?
解答:家長比老師多,所以老師少於22÷2=11人,也就是不超過10人,家長就不少於12人。在至少12個家長中,媽媽比爸爸多,所以媽媽要多於12÷2=6人,也就是不少於7人。因為女老師比媽媽多2人,所以女老師不少於9人,但老師最多就10個,並且還至少有1個男老師,所以老師必須是10個(9個女老師,1個男老師),家長12個人中,有7個媽媽,那麼爸爸就有12-7=5人.
8. 一次數學考試共有20道題,規定:答對一題得2分,答錯一題扣1分,未答的題不計分。考試結束後,小明共得23分,他想知道自己做錯了幾道題,但只記得未答的題的數目是個偶數。請你幫助小明計算一下,他答錯了多少道題?
解答:20個題,如果全部做對的話,可以得20×2=40分。如果不答1道題的話就要少2分,如果做錯一道的話就要少3分。小明得了23分,比總分少40-23=17分。因為沒有做的題是偶數,所以我們可以先想想如果有0道題沒答的話,17分都是做錯了少的,可是17÷3=5…2,不可能!再考慮如果有2道題沒做的情況,2道題沒做就少4分,還有17-4=13分是因為做錯了少的,13÷3=4…1,也不可能!考慮4道題沒做的話,就少了8分,還有17-8=9分是因為做錯了少的,9÷3=3,所以有3道題是做錯的.
9. 某種商品的價格是:每一個1分錢,每五個4分錢,每九個7分錢,小趙的錢至多能買50個,小李的錢至多能買500個。小李的錢比小趙的錢多多少分錢?
解答:先在腦袋裡算一下,是不是九個7分錢最合算啊?先看小趙:50÷9=5…5,所以他有5×7+4=39分錢;再看小李:500÷9=55…5,所以他有55×7+4=389分錢,那麼小李就比小趙多389-39=350分錢。千萬不要認為用(500-50)÷9×7=350就可以了,比如我把500換成400,方法就不對了!
10. 某幼兒園的小班人數最少,中班有27人,大班比小班多6人。春節分桔子25箱,每箱不超過60個,不少於50個,桔子總數的個位數字是7。若每人分19個,則桔子數不夠,現在大班每人比中班每人多分一個,中班每人比小班每人多分一個,剛好分完。問這時大班每人分多少桔子?小班有多少人?(本題是本講中最難的問題!!!)
解答:首先桔子的個數在1250(=25×50)和1500(=25×60)之間。下面大家幫我看以下兩種分桔子的辦法的區別是多少?(1)大班每人a+1個,中班每人a個,小班每人a-1個;(2)無論大中小班,每人a個。在第一種分法中,我讓大班的孩子每人都拿出來1個去補給小班的孩子,每人補1個,因為大班人比小班多6人,所以最後就還多6個桔子。
如果我從所有桔子中拿出6個來,就可以使得原題中的第一種分法變為我的第二種分法。因為桔子的總數個位是7,減去6後的個位是1,這么多桔子可以分給所有的孩子,並且讓每人一樣多,所以總的人數和每人所分到的桔子數都是奇數!!
但很明顯每人19個是不夠的,所以只能是每人17個,15個,13個等等,15個當然不可能了(因為任何數乘以15後,各位不是5就是0),下面我們來看看可不可能是13個或更少:至少有1250個桔子,1250÷13=96…2,那麼至少有96人,那麼大班與小班和起來就至少96-27=69人。可是小班人最少不會超過中班的27人,所以大班小班和起來不應該超過27+(27+6)=60人,這與我剛才的結果是矛盾的!所以每人不可能是13個或者更少,這就說明了每人應該是17個蘋果。
現在總的蘋果數個位是7-6=1,每人17個蘋果,所以總的人數個位應該是3!!再看:1250÷17=73…9,1500÷17=88…4,這時就可以找到總人數一定是83。因為如果是73的話,桔子還沒有分完。所以大班小班共有83-27=56人,用和差問題的公式可以很快得到小班人數是:(56-6)÷2=25人.
11. 一個正方體木塊放在桌子上,每一面都有一個數,位於對面兩個數的和都等於13,小張能看到頂面和兩個側面,看到的三個數和為18;小李能看到頂面和另外兩個側面,看到的三個數的和為24,那麼貼著桌子的這一面的數是多少?
解答:大家先想想,我如果用18加上24的話,得到是哪幾個面的和?是4個側面和2個頂面的和!四個側面的和應該是:13+13=26,這時就可以計算出頂面的數是:(18+24-26)÷2=8,於是底面的數是:13-8=5.
12. 左圖是一個道路圖。A處有一大群孩子,這群孩子向東或向北走,在從A開始的每個路口,都有一半人向北走,另一半人向東走,如果先後有60個孩子到過路口B,問:先後共有多少個孩子到過路口C?
解答:自己先嘗試一下假設A處有1個孩子,2個孩子時有什麼問題,發現後來就會出現半個孩子的情況,這是不行的,所以再假設有4個,8個,16個孩子,發現後來還是會出現半個孩子,於是我們就假設A處有32個孩子吧!(自己動動腦筋:為什麼是1,2,4,8,16,32這些數?這些數有什麼規律嗎?)最後經過計算能發現C處有8個孩子經過,B處有10個孩子經過。但事實上B處有60個孩子經過,所以原來A處就應該是6個32個孩子!所以就有8×6=48個孩子經過C點.
13. 比賽用的足球是由黑、白兩色皮子縫制的,其中黑色皮子為正五邊形,白色皮子為正六邊形,並且黑色正五邊形與白色正六邊形的邊長相等。縫制的方法是:每塊黑色皮子的5條邊分別與5塊白色皮子的邊縫在一起;每塊白色皮子的6條邊中,有3條邊與黑色皮子的邊縫在一起,另3條邊則與其它白色皮子的邊縫在一起。如果一個足球表面上共有12塊黑色正五邊形皮子,那麼,這個足球應有白色正六邊形皮子多少塊?
解答:先算黑皮子共有多少條邊:12×5=60條。這60條邊都是與白皮子縫合在一起的,對於白皮子來說:每塊白色皮子的6條邊中,有3條邊與黑色皮子的邊縫在一起,另3條邊則與其它白色皮子的邊縫在一起,所以白皮子所有邊的一半是與黑皮子縫合在一起的,那麼白皮子就應該一共有60×2=120條邊,120÷6=20,所以共有20塊白皮子.
14. 5個空瓶可以換1瓶汽水,某班同學喝了161瓶汽水,其中有一些是用喝剩下來的空瓶換的,那麼他們至少要買汽水多少瓶?
解答:大致上可以這樣想:先買161瓶汽水,喝完以後用這161個空瓶還可以換回32瓶(161÷5=32…1)汽水,然後再把這32瓶汽水退掉,這樣一算,就發現實際上只需要買161-32=129瓶汽水。可以檢驗一下:先買129瓶,喝完後用其中125個空瓶(還剩4個空瓶)去換25瓶汽水,喝完後用25個空瓶可以換5瓶汽水,再喝完後用5個空瓶去換1瓶汽水,最後用這個空瓶和最開始剩下的4個空瓶去再換一瓶汽水,這樣總共喝了:129+25+5+1+1=161瓶汽水.
15. 現有三堆蘋果,其中第一堆蘋果個數比第二堆多,第二堆蘋果個數比第三堆多。如果從每堆蘋果中各取出一個,那麼在剩下的蘋果中,第一堆個數是第二堆的三倍。如果從每堆蘋果中各取出同樣多個,使得第一堆還剩34個,則第二堆所剩下的蘋果數是第三堆的2倍。問原來三堆蘋果數之和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答:這種題和第十題一樣,好做但是不好講,關鍵在於如何能讓四年級的學生聽明白!
從第一個條件開始:從每堆蘋果中各取出一個,在剩下的蘋果中,第一堆個數是第二堆的三倍,這時假設第二堆是1份蘋果,那麼第一堆就是3份蘋果,差2份蘋果。再看第二個條件:從每堆蘋果中各取出同樣多個,使得第一堆還剩34個,第二堆所剩下的蘋果數是第三堆的2倍,因為是從每堆蘋果中各取出同樣多個,所以第二堆還是比第一堆少2份蘋果,所以這個2份應該比34個要少(大家自己考慮一下為什麼不能相等?)所以一份最多就16個,於是在第二個條件時,第二堆還有34-16×2=2個,第三堆還有2÷2=1個,所以回到第一個條件時,第二堆應該是1份16個蘋果,第三堆少一個是15個,第一堆是3份共16×3=48個蘋果,所以在最開始分別有49,17,16個,總共有49+17+16=82個.
例1: 秋收之後,紅星農場把56000千克糧食分別存入兩個倉庫,已知往第一個倉庫里存放的糧食是第二倉庫的3倍,求兩個倉庫各存糧食多少千克?
分析與求解:我們可以把容量較小的第二倉庫存放的糧食數看作是1份,那麼第一倉庫的存糧數就是3份,兩個倉庫糧總數是56000千克,就相當於第二倉庫存糧數的4份,於是第二倉庫存糧數即可求得。
(1)第二倉庫存糧數:56000÷(3+1)=14000(千克)
(2)第一倉庫存糧數:4000×3=42000(千克)
答:第一倉庫存糧42000千克,第二倉庫存糧14000千克。
例2:果園里有梨樹、桃樹、核桃樹共526棵,梨樹比桃樹的2倍多24棵,核桃樹比桃樹少18根。求梨樹、桃樹及核桃樹各有多少棵?
分析與分解:
已知條件中可以看出,梨樹比桃樹2倍多24棵,核桃樹比桃樹少18棵,都是同梨樹相比較,可見以桃樹的棵數為標准,也就是把桃樹的棵數看作1份的話,便可知其他樹所佔份數。給核桃樹增加18棵,那麼就和桃樹相等了,也就是核桃樹也佔1份了,再從梨樹里減少24棵,那麼就相當於桃樹的2倍了,也是佔有2份。如果這樣做的話,總棵數就變成(526+18-24)=520棵了,恰好是4份,也就是相當於桃樹顆數的4份。
(526+18-24)÷(2+1+1)
=520÷4
=130(棵)
桃樹正好佔一份,因此桃樹有130棵
梨樹有:130×2+24=284(棵)
核桃樹有:130-18=112(棵)
答:梨樹、桃樹及核桃樹分別為284棵、130棵及112棵。
例3:被除數除以除數商是4,余數是3。而被除數、除數、商及余數的和是155。求被除數、除數各是多少?
分析:先從155里減去商及余數,剩下的數就是被除數及除數的和:155-4-3=148
被除數是除數的4倍,還多3,因此差將除數看作一份的話,那麼被除數是4份多3,見下圖。
除數佔1份,因此除數為(148-3)÷(4+1)=29
被除數佔4份多3,因此被除數為29×4+3=119
答:被除數是119,除數是29。
例4:四(1)班與四(2)班原有圖書的本數一樣多,後來四(1)班又買來新書118本,四(2)班從本班原有書中取出70本送給一年級同學,這時,四(1)班的圖書是四(2)班的3倍,求兩班原有圖書各多少本?
(1)後來,四(1)班比四(2)班多的書:118+70=188本
(2)多出的188本僅佔2份,因此每份書為:188÷(3-1)=94本
∴原來有圖書本數為:94+70=164本(兩班原有書一樣多)
答:兩班原有圖書均為164本。
例5:父親年齡現年39歲。問幾年前,父親年齡是兒子的4倍?
分析:父親與兒子的年齡差為39-12=27。由於年齡總是不變的,因此當父親年齡是兒
子年齡的4倍時,兒子的年齡是:
27÷(4-1)=9(歲)
12-9=3(年)
答:3年前,父親年齡是兒子的4倍。
例6:甲、乙兩個冷藏庫共存雞蛋6250箱,先從甲庫運走1100箱後,這時乙庫存的雞蛋比甲庫剩下的2倍還多350箱,求甲、乙兩庫原來各存雞蛋多少箱?
(i) 先求出每份有多少箱?
(6250-1100-350)÷(1+2)=1600(箱)
(ii) 甲庫原存雞蛋:
1600+1100=2700(箱)
(iii) 乙庫原來存雞蛋:
1600×2+350=3550(箱)
答:甲庫原存雞蛋2700箱,乙庫原存雞蛋3550箱。
例7 一個小學生在期末考試時,語文、數學兩門功課的成績平均是91.5分,又知數
學成績比語文成績多5分,求這兩門功課各多少分?
解一:語文、數學一共有91.5×2=183(分)
語文成績:(183-5)÷2=89分
數學成績:(183+5)÷2=94分
解二:數學比語文多5分,因此數學分比平均分高2.5分,語文分比平均分低2.5分。
因此:語文分:91.5-2.5=89(分)
數學分: 91.5+2.5=94分
答: 語文分是89分,數學分是94分。
四、習題部分
1、甲水池有水5200立方米,乙水池有水2400立方米,如果甲水池裡的水以每分鍾44立方米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麼多少分鍾後,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3倍。
2、把1296分為甲、乙、丙、丁四個數,如果甲數加上2,乙數減去2,丙數乘以2,丁數除以2,則四個數相等。求這四個數各是多少?
3、柳樹沫村原有水田510畝,旱田230畝,今冬明春計劃把一部分旱田改為水田,使全村水田的畝數是相當於旱田的3倍,求要把多少畝旱田改為水田。
4、甲、乙兩城相距135千米,小張於上午7點騎自行車從甲城出發去乙城,小李於上午8時騎摩托車從乙城出發去甲城。張、李二人於上午10點在途中相遇,如果摩托車的速度是自行車速度的3倍,那麼摩托車和自行車的速度各是每小時多少千米?
5、甲、乙兩數的和是80,甲數的5倍與乙數的3倍的和是314,求甲、乙二數各是多少?
6、甲、乙兩倉庫共存黃豆84500千克,從甲倉取出6500千克,從乙倉取出4000千克後,兩倉餘下的黃豆恰好相等,求甲、乙兩倉原來各存黃豆多少千克?
7、一批石油,如果用甲種油罐車裝運,需要20輛,如果用乙種油罐車裝運,需要25輛。已知甲種油罐車比乙種油罐車每輛多裝2噸。求這批石油共多少噸?
8、把161分成兩個數,使兩個數的和是兩數之差的7倍,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
9、兄弟倆都有點傻,以為只有自己過一年長一歲,而別人不會長大。有一天,哥哥對弟弟說:「再過3年我的年齡就是你的2倍。」弟弟說:「不對,再過3年我和你一樣大。」這時他們倆各幾歲?
10、水果店運來的西瓜個數是哈蜜瓜個數的4倍,如果每天賣130個西瓜和36個哈蜜瓜,那麼哈蜜瓜賣完後還剩下70個西瓜。問:水果店運來的西瓜和哈蜜瓜共有多少個?
五、答案及思路分析
1、解:當乙水池中水是甲水池中水的3倍時,兩個水池水的總量仍是5200+2400=7600立方米,如果把甲池的看作1份的話,那麼此時乙水池的水應有3份,每1份水的體積應是:
7600÷(1+3)=1900(立方米)
因此甲池現有水1900立方米。
從甲池流走的水有:5200-1900=3300(立方米)
因此時間是:3300÷44=75(分鍾)
答:75分鍾後,乙水池中的水是甲水池的3倍。
2、解:四個數相等時,每個數均可看成是「1」份,那麼
由圖可知:甲數原來是1份少2;
乙數原來是1份多2;
丙數原來是0.5份;
丁數原來是2份。
從而可得出每份:
(1296+2-2)÷(1+1+0.5+2)
=1296÷4.5
=288
由此可知:甲數是286,乙數是290,丙數是144,丁數是576。
3、田的總數是:510+230=740,改造後旱田看作」1」份,那麼水田佔3份,因此每份應是 740÷(3+1)=185(畝)
因此被改造的旱田有:230-185=45(畝)
4、將小張騎自行車每小時走的路程看作「1」份,則小李騎摩托車每小時走3份路程
共計9份,因此每份路程是:135÷9=15(千米)
因此自行車速度是每小時15千米;15×3=45千米,摩托車車速是每小時45千米。
5、解:甲、乙兩數和是80,兩個數的3倍的和是:80×3=240
而甲數的5倍與乙數的3倍的和是314,
因此甲數的2倍是:314-240=74
∴ 甲數是:74÷2=37
乙數是:90-37=43
6、略解:84500-6500-4000=74000(千克)
74000÷2=37000(千克)
37000+65000=43500(千克)
37000+4000=41000(千克)
答:甲、乙兩倉原來各存黃豆分別是43500千克和41000千克。
7、略解:20×4=40(噸)
25-20=5(輛)
40÷5=8(噸)
8×25=100(噸)
答:這批石油共有100噸。
9、略解:從弟弟話中可以得知:弟弟比哥哥小3歲。
再從哥哥的話中可以得,當哥哥年齡加3以後,是弟弟現在齡的2倍。
也就是當哥哥比弟弟大6歲時,哥哥的年齡是弟弟的兩倍,所以弟弟今年6歲,哥哥今年6+3=9歲。
10、假定每天賣36個哈蜜瓜時,賣出的西瓜是36×4=144個。則哈蜜瓜和西瓜一定同時賣完。
事實上每天少賣144-130=14個。
當哈蜜瓜賣完時,哈蜜瓜多了70個,因此:
70÷14=5(天) 一共賣了5天瓜。
36×5=180個 180×4=720(個)
所以,水果店運來的西瓜是720個,哈蜜瓜是180個。
720+180=900(個)
答:水果店共運來的西瓜和哈蜜瓜是900個。
㈣ 大班小朋友有多少人3.小東在記算除法時,把87
1、試求一個4位數,它被131除的余數是112,被132除的余數是98
2.幼兒園有糖115顆,餅干148塊,橘子74個,平均分給大班小朋友,唐多7 顆,餅干多4個,橘子多2個,大班小朋友有多少人
3.小東在記算除法時,把87寫成了78,結果得商是54餘8,求正確的商和余數
4.5(3 )上體育課,排成3行少1人,排成4行少3人,排成5行少1人,排成6行多5人友多少名同學
1、商是:(112-98)/(132-131)=14
這個數是:131*14+112=1946
2、115-7=108,
148-4=144
74-2=72,
108,144,72的最大公約數是36.
所以,大班小朋友最多有36人.
3、78*54+8=4212
4212/87=48……36.
4、加1人則是3、5、6的公倍數.減1人則是4的公倍數.
3、5、6的最小公倍數是30,
30-1=29
29/4=7……1
所以,最少有29名同學
㈤ 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數學題)
設有x個小朋友,則
240/(x-1)=240/x+1
解得:x=16
答:幼兒園大班一共有16個小朋友。
㈥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數數,比較多少》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知道「同樣多」的含義。會正確進行「多、少」的比較。掌握比的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會比較多個物體的多少。掌握自己認為適用的好的比較方法。 教學准備: 教學課件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1、多媒體課件展示小豬、小兔蓋蓋房子的情境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用所看到的動畫內容講小故事給同學們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中。 2、談話導入:請小朋友看一看,在我們班中,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還是一樣多?你是怎麼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比較多少。    板書課題:比多少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觀察動畫處,組內交流。說一說動畫片里的故事都講了什麼? 小組交流:有4個蘿卜、3個蘋果、4隻小兔、3隻小豬、4根木頭、4隻小凳…… 2、引導觀察,初步感知「同樣多」 ⑴、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有多少呢?(學生數一數) ⑵、問:小免去搬磚,有幾只小免,有幾塊磚,小免和磚誰多?你是怎麼知道的?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 ⑶、問:這樣一個對著一個,都沒有多餘的,我們就說小免和磚的塊數怎麼樣?(一樣多)用一個算式表示是: 板書:4=4學生書空並齊讀    老師介紹等號 ⑷、學生動腦筋:看看,動畫片里還有什麼和什麼「同樣多」? ⑸、動手操作:學生用學具袋中的物品擺「同樣多」的物品 比如說:圓片和三角形
㈦ 大班數學《4的分成》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還剩多少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幼兒進一步練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
2、幼兒認識減號,幫助幼兒理解減法的含義。
3、幼兒初步掌握10以內數減法的運算技能。
重點:幼兒進一步練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
難點:掌握10以內數減法的運算技能。
活動准備:掛圖《加法和減法》,蠟燭,橡皮泥,數字卡,我的數學操作材料,加減法操作材料,附加題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用橡皮泥做一個10根蠟燭的蛋糕。
--這是一個神奇的蛋糕,我們可以對它許下心願。
請一個幼兒先許願,再吹滅蠟燭。
--數一數還剩幾根沒有吹滅。
寫出算式10-1=9。
再請一個幼兒吹滅一根蠟燭。
--數一數還剩幾根。
寫出算式9-1=8。
2、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我的數學材料。
第三、四組:加減法材料。
第五、六組:附加題材料。
3、活動評價。
請幼兒口述作業單,師生共同評價。
請幼兒看掛圖,做一做上面的數學題。
鼓勵幼兒多參與操作活動,提高幼兒操作的能力。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㈧ 求優秀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或視頻
動名稱:看圖列算式 大班數學活動目標: 1、幼兒會根據實物圖片用三句話講出圖意。 2、幼兒會根據各種實物圖片的內容列出算式。 3、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活動准備:實物圖片若干張;分組活動的操作材料。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復習順數,按要求數數。(從4—13、17—29、56—65) 2、碰球游戲,復習9的分解組成。 二、基本部分:1、依次出示(轉載自第一範文網 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實物圖片,教師啟發幼兒逐幅觀察圖片,並用自己的語言講出圖意。(用三句話講述)例: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3個,樹上還剩下幾個? 2、請幼兒列出算式,並把算式讀兩遍。 3、分組活動: 第一組:看花瓣顏色記錄。第二組、第五組:看算式寫答案。 第三組:圓點塗色記錄。 第四組:看圖填算式。 第六組:看圖編應用題。 三、結束部分: 1、活動評價。
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數數有多少的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7的數,並能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操作過程。 2.體驗數學活動點數匹配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7的數。 活動准備: 1.課件《數數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個幼兒8朵花 活動過程: 1.手指游戲《手指變變變》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手指變變變》 一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 兩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花貓呀。五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老虎呀。我是一隻肚子非常非常餓的打老虎,想找一隻小動物吃……。 2.引導幼兒點數。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春天給我們大家帶來了許多的禮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課件) (1)出示幻燈片大公雞,有幾只大公雞。 (2)誰又來了,出示幻燈片兩只小雞。教師帶幼兒一起點數,並說出總數。 (3)這次是誰來了,來了幾只蝴蝶,請幼兒說出總數,並提醒幼兒把話說完整。 (4)春天還有美麗的花朵,來數一數,這有幾朵花? (5)還有一件好吃的禮物呢?請幼兒點數。
㈩ 請問幼兒園大班有多少人
小托班:2--2歲半 25-- 30 小班:三歲到三歲半 35-- 40 中班:四歲到四歲半 40---45 大班:五歲到五歲半 45--50 學前班:五歲半到六七歲 一般5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