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怎麼教小學數學除法

怎麼教小學數學除法

發布時間:2022-06-01 18:07:48

㈠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位數的除法怎麼教

小學三年級的除法是以整除為主,或有餘數的問題.可以通過分盤子的游戲來進行引導教學,比如,把9個桃子分四盤,那麼先擺好四個盤子,然後每個盤子裡面先放一個,還有五個沒放,再每個盤子放一個,還剩一個,比盤子數要少,那麼這一個就是余數,而盤子裡面的桃子數就是商.再有就是乘法口訣表,背除數的倍數,直到前一個小於或等於被除數,後一個大於被除數,那麼就能得出商數是前一個倍數,而被除數與前一個數的差就是商了.至於後面立豎式的演算法,就是乘法與減法的結合,以及退位進位之類的了.

㈡ 小學二年級除法的初步認識是怎樣教學的

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㈢ 小學數學分數與除法的教案怎麼寫

主要讓小學生理解分數是什麼,具有什麼性質,然後理解除法在分數中的應用。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邁向成功的催化劑,使人終身受益。學生計算習慣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書寫習慣、驗算習慣。
審題習慣。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因素,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的正確與否。審題是計算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審題可以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消除強信息集中產生的思維干擾。例如,計算18-7+3時,受「湊整」這一強信息的干擾,有好多學生算成18-7+3=18。學生一看到題目就做,沒有認真審題,沒有思考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結果這樣簡單的一道計算題就算錯了,因此,加強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培養已迫在眉睫。
書寫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書寫不規范也是計算出現錯誤的一個常見原因。學生在計算時,有時因為字跡潦草分辨不清而誤看,如:6和0、3和8;有的擦擦寫寫,寫寫擦擦,模糊不清;有的豎式書寫不規范,數位不對齊等等,都可能使計算出現錯誤。因此,在教學中,要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要督促學生把數字寫端正,寫清楚。
檢查驗算的習慣。檢查和驗算不僅是保障計算正確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種促進學生理解計算過程和計算技能的手段,學生可以通過驗算進一步理解加和減之間的逆運算關系。但小學生由於意志力薄弱,往往不能自覺地檢查和驗算。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意教會學生驗算的方法,如:要求學生計算要做到「四查」:一查數字是否抄對了;二查符號是否准確;三查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四查結果是否算對和寫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付諸努力。這是有益學生終身的好事情,我們必須切實抓好

㈣ 怎麼講小學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

列豎式的方法要教學生學會,有些考試題就要求列豎式計算的,不會列豎式就吃虧了。此外在二年級多位數加減法的時候就容易教。否則一次性過難了。學生不會簡單的,教學就會比較吃力些。在二年級的有餘數的除法豎式計算時也要用到豎式的減法。教會比不教要好些,出題的人了解教材的不多。別學生教的不差但考試成績不好啊。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的20以內的,還是不教為好,更容易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第二學期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兩位數一定要教。

㈤ 小學二年級數學除法怎麼給孩子講解

除法就是「平均分配」,就是每一「份」都一樣多,比如講20÷4可以給孩子畫圖,畫20塊糖,然後分成四份,每一份都圈起來,看看一份里邊有幾塊,然後結合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就可以讓孩子明白除法的含義了。

㈥ 怎麼樣才能夠把小學數學三年級的除法教好呢

小學三年級的除法是以整除為主,或有餘數的問題。可以通過分盤子的游戲來進行引導教學,比如,把9個桃子分四盤,那麼先擺好四個盤子,然後每個盤子裡面先放一個,還有五個沒放,再每個盤子放一個,還剩一個,比盤子數要少,那麼這一個就是余數,而盤子裡面的桃子數就是商。
再有就是乘法口訣表,背除數的倍數,直到前一個小於或等於被除數,後一個大於被除數,那麼就能得出商數是前一個倍數,而被除數與前一個數的差就是商了。
至於後面立豎式的演算法,就是乘法與減法的結合,以及退位進位之類的了。

㈦ 小學二年級數學除法豎式怎麼列和怎麼做

小學二年級數學除法豎式,列式示例:

12÷2=6


㈧ 現在的小學數學除法如何教學

小學數學的除法是在乘法的基礎上演化出來的,並且要通過在內容基礎上的理解進行計算,小學除法的教學要在有效研習基礎上,進行方法和技巧的訓練,要將方法融合到題目當中去。
一、將數學中的除法計算融入應用題當中解答思考。

例如我們經常遇到的「距離、時間和速度的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結合生活實際的問題,舉例如下。 六一班同學乘車到人工湖去玩,汽車從學校出發,七分之六小時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三,這時距離人工湖還有4千米。照這樣的速度,行完全程共用多少小時?(用兩種方法解答)

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們可以以此作為練習數學的依據,拿到課堂的小組合作討論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思考與辨析,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6/7小時行駛3/4,全程為1,則行完全程需6/7除以3/4=8/7小時,另外一種方法:行駛完全程的3/4,即還剩1/4,而這時距離人工湖還有4千米,所以全程為4除以1/4=16千米,16千米的3/4為16*3/4=12千米,又6/7小時行了12千米,所以1小時行駛:12除以6/7=14千米,所以行完全程需要:16除以14=8/7小時。這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自我思考意識,促成自我的積極主動學習。
二、各種數學除法題型的類比和計算。
與生活實踐的結合是數學課程課時設計的初衷,均勻分布知識點,齊頭並進,逐步提高層次。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各個角度的知識,同時加大平面之間的聯系,這是學時和應試制度的客觀要求,數學中一切的知識點都是生活化的,並且也是學生經常見到的。
7.2÷8×4= 1÷2325= 1.250.25=X1.6 14∶12=X∶25 3060÷15-2.5×1.04 375+450÷18×25 。以上的各種題型,是小學階段除法計算的各種題型的匯總,有小數的除法,有分數的除法,有混合運算和未知數等,這些題型教師要有效的放在一起對比進行有效合成與感悟,這樣才能融會貫通。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應該有效地的將知識和能力目標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做到在學中教,在教中學,不斷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和看法,多用實例進行講解,結合生活進行感悟,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小組合作性,讓他們體會到合作交流的愉悅,這有助於他們以後發展提高。

三、數學課堂創新教學
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既是一種數學知識的傳授活動,也是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活動。傳統的數學教學偏重於前,使學生在數學教學中成為接受前人所發現的數學知識的容器,把知識視為理所當然,不去考慮由來,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教育內容的革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通過對數學符號組合的分析、圖形的證明、計算的變化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在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對稱美欣賞、表象創造、聯想變化等方面訓練,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變通性、直覺性和獨創性等創新思維的優良品質。教師不在於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在於通過對數學教材巧安排,對問題妙引導,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探究和總結,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
自主是創新精神的起點,在創造性的教學中應把學生視為主體,通過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問、討論交流嘗試解決問題的機會,給學生充足自主學習的時間,並及時指導糾正學生「不當」為「探究」,促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創新思維狀態中,以探的學習方法,共同得到結論。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常規教學,變傳授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通過交流的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能進行知識遷移,不僅能將「游離」狀態的數學知識點凝結成優化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能使模糊雜亂的數學思想清晰化和條理化,有利於思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四、注意學生數學氣質的形成,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

美國學者阿瑞提在〈〈創造的秘密〉〉一書中提出:「盡管創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並不是創造力的先決條件。」可見,創新過程並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還需要非智力因素的促進,即以創新情感為動力,以良好的個性品質作後盾。

心理學上的氣質概念與人們日常對氣質的理解是有區別的。通常所說的氣質是指一個人的風格、氣度或某種職業所具有的非凡特點,而心理學上所說的氣質可以通俗地理解為一個人的「脾氣」、「秉性」或「性情」。但它並不是一層不變的,在生活、教育以及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個性特徵,對氣質都會產生影響。前蘇聯研究中小學數學能力個別差異的心理學家克魯切茨基指出:「數學氣質是一種復雜的個人心理形成物」。它通常表現為「力求把周圍的現象數學化,總是處處注意現象的數學側面,注意空間的數量關系,聯結及各種函數的依存關系」。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現象數學化,應是這種所謂數學氣質的實質所在,它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創造性」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實際生活與數學的關聯,通過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用數學的眼光去注意事物隱藏的數學現象,探索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的這樣一個過程,逐步使學生形成數學氣質,從而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濃厚的好奇心,對問題的敏銳感,強烈的探究願望,敢於質疑問難,挑戰疑難的勇氣。這正是具有創新意識的人的典型的個性心理特徵。

五、打造數學魅力課堂
新問題的提出要激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因此在授課前講有關的小故事,或者製作一個有趣的課件,或者組織一個相關的小游戲等,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某老師的課堂上,她就是以早上自己如何來到學校為出發點,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熱情,使學生在疑中生奇,在奇中生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整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
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既是學生學習的興奮劑,又是學生思維活動的潤滑劑。因此,教師上課不能板著面孔,應該做一個激情型教師,善待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關心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呼聲,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需求和發展。同時,用一些風趣幽默的語言和動作,吸引學生注意力,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運用語言、態勢、板書等吸引學生注意力,掌握講課節奏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語速的快慢、語音的抑揚頓挫、講課節奏的張弛和語言的幽默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其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恰當地運用態勢、表情、手勢、動作等把學生的視線吸引過來,給學生以動感,避免長時間不停歇地盯住黑板,也是消除學生疲勞、厭倦的一個有效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要注意維持課堂紀律,避免因個別學生違紀而影響了教學效果。而且,教師在上課前應有良好穩定的情緒,盡快進入講課的角色,才能形成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

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
課堂是求知的殿堂

傳統課堂的「教」,多是照本宣讀,教師只是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由於受教學活動計劃性、預設性的影響,學生和教師的活動總是受教案束縛,教師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而不願節外生枝。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學生的自主性受到了嚴重的迫害。而要想使學生有獨立思維的能力,就必須解開學生的束縛,就必須建立一種平等、友愛、互助、和諧的師生關系,變更教師主講的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形成獨立探索、質疑問難、研討交流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滔滔不絕地講解,更過的時間是在傾聽,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課堂的主宰者。如在教學《10的分與合》這一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根據預習大綱進行自學,在學生完成自學後,讓學生動手操作並指名學生到展台前演示,邊演示邊講解,台下的學生在看和聽的過程中,對他表述中不正確的地方及時指出和糾正。此外,在該名學生演示完成後,另請幾名學生點評,對他在操作中做的好的地方加以表揚,對他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補充和啟發,或在學生講完後對知識點檢測。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充當配角,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讓各抒己見,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思維解放了、視野開闊了,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七、合作是雙贏的保障

我曾任教一個有著53名學生的「大班」。要在一堂40分鍾的課上僅讓一名教師帶領全班學生學習,還要讓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和學習,著實有點難度。而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就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一難題。如教材中設計了不少如「觀察」「思考」「探索」「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開展小學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成員的安排上,我按優等生、中等生和後進生進行均衡分配。讓優等生來輔助後進生學習,以優等生的學習激情來渲染後進生,採用一幫一的學習方式更好地開展教學。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時,可以這樣來設計教學:讓學生四人一組,帶著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先讓中等生發言,後兩者傾聽,在有了前面的基礎之上,讓後進生嘗試著說說,最後由優等生來總結和補充,在整個討論中,三類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空前高漲,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教學《筆算24+7》時,首先我請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將算式寫成豎式的形式,接著請每一位學生獨立探索演算法。然後指名交流演算法,黑板上出現了這樣兩種演算法:有些學生認為應該從個位算起,有些學生則認為應該從十位算起。這時,課堂變得熱鬧起來。通過計算與交流,學生自然地發現問題,並積極展開討論。作為教師的我,很高興看到這種為探索真理而產生的激情碰撞。在爭論中,甲方認為從個位算起比較好,原因是這樣減少了計算步驟,不會再刪改十位上的數。而乙方認為從十位算起比較好,原因是這樣計算時比較順,是從左邊寫起的。作為裁判的我,把選擇的機會交給學生,讓學生來說服學生,讓學生在討論中總結演算法。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學會了是計算的方法,還體驗到了研究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計算。

㈨ 小學數學有沒有快速學習除法的技巧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㈩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怎樣給娃教

教學建議:1、熟練乘法口訣。口訣熟練是除法筆算的關鍵,試商最重要的就是乘法要快。
2、講清楚算理。除法,實際就是在分,在平均分。有餘數除法,就是在分到最後的時候把不足1的作為余數。平均分,那麼如果商不夠1,就是0,百位不夠分,那麼就要和十位一起分。在分的過程中要從最高位開始,一位一位往低位分,也就是說從最高位開始除,一直除到最後一位——個位為止。
3、一些特殊的除法筆算。要注意有一些除法在筆算過程中,是有特殊的格式。比如說商中間有0的除法,在商0的時候可以跳過商0的過程,但商0必須要寫。還有就是商末尾有0的時候同樣可以跳過商0的過程,但是要注意,由於商0的在末尾那段被跳過,在最後商非0的那一位計算結束後就要寫上0.

閱讀全文

與怎麼教小學數學除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