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習數學的原因是什麼
一、沒有正確的課程目標就沒有高效的教學模式
筆者從事中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30年,一直在教學一線工作。身為特級教師,經常參與校內外的一些數學教研活動,參與了不少的聽評課活動,在評課的過程中老師們講得最多的一個詞是「教學效率」,提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怎樣提高教學效率?」甚至更直白的問題是「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卻很少有人談論我們為什麼要教數學?學生為什麼要學數學?而聽課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教師為講題而講題,為考試而教學。即使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大多也是為掌握解題方法而合作、而探究,很少在拓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等方面花時間、下功夫,似乎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與解題。
當然,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一大目標和特色,但如果僅僅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層面上去組織教學將偏離我們的課程目標。因為就數學的特點而言,提出問題有可能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希爾伯特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其實任何學科都是這樣,沒有問題的學科將會停滯不前。所以數學教學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更應該是能夠從數學的角度、用數學的眼光提出問題。也許有的數學教師可能會說「一個中小學生能夠提出什麼有價值的問題?」其實問題有大有小,我們不奢望一個中小學生能夠一下子提出像哥德巴赫猜想那樣的大問題,關鍵是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一種提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否則就會使我們的學生僅僅成為一台解題機器和考試機器。究其本質這就是數學教學目標的迷茫和缺失。甚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的症結所在。而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引領性很強的學科,承擔了太多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數學教師應該多問幾次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數學?我們應該學習怎樣的數學?
如果要我們的數學老師去回答「為什麼要學數學?」他們也許能說出100條理由。因為學習數學的「好處」和「利益」太多了。那麼「官方」給我們確立的數學課程目標究竟是什麼?各個學段的《數學課程標准》都對數學課程目標有詳盡的表述,非常全面,非常到位,此處不再贅述。但我認為最根本、最核心的一條應該是讓所有學生將來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數學的方式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還能讓少部分學生能夠有興趣、有能力繼續學數學、用數學、研究數學。這是一個共同但帶有區別的課程目標。我認為只有明確了這一數學課程目標以後,我們才能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降低教學重心,讓每一個學生進入數學的天地,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獲,對數學產生興趣,並讓數學對他們產生終身影響,否則我們的教學效率就會大打折扣,任何教學模式都是低效的教學模式。
二、關注教學效率必先關注教學目標
當我們初步明確了數學課程目標以後再來談教學效率。所謂教學效率在本質上類似於一個經濟問題,是一個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問題:教師投入的是時間、精力、情感等要素,學生產出的是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要素。但是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教師的投入和學生的產出不一定成正比。而影響這個比值的核心就是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或者說是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而影響教法與學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策略。綜合起來講我們目前所有的教學模式所研究的主線是:教師的投入——教師的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整合——學生的產出。
在眾多的教研活動中,我們關注最多的往往是這個模式的「順過程」,既如何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這就是教學效率的本質,在此基礎上我們再談教與學的整合問題,即教學過程與教學模式。研究「順過程」固然重要,但是我希望老師們在以後的教研活動中更要關注「逆過程」,既先研究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堂目標,再研究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先研究產出的問題,再研究投入的問題。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我們的教學應該產出或者能夠產出什麼?我們的學生應該得到或者能夠得到什麼?如果這些問題不研究清楚,那麼我們的教學永遠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三、過於功利的教學目標所帶來的危害
我們產出的僅僅是數學考試成績嗎?肯定不是。僅僅是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嗎?好像也不是。因為大部分學生高中畢業以後不需要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且很少直接應用數學知識,所以對於數學課程目標我們必須做進一步、更深層次的思考。因為買菜不需要三角函數,買衣服不需要微積分,所以那種純粹的數學知識離大多數人的距離會越來越遠,「數學」只是學習者腦海里、考試中的一門「主課」,其真正的價值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就在這漫長的、充滿矛盾的、似是而非的、近乎荒誕的、誰也說不清數學價值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卻成了「應試教育」的「罪魁禍首」,這是數學教師的悲哀,也是數學教育的悲哀。
更令我們感到悲哀的是有不少學生在高中畢業以後討厭數學甚至恨數學,因為他們在高中學習階段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數學,做了大量的數學習題和試題,但是高考成績仍不理想,所以有不少學生高考結束以後立即把數學教材和復習資料束置高閣,幾年以後哪些具體的數學概念、公式和方法等所剩無幾。留下的只有痛苦的回憶。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我以為還是我們的教學目標出了問題。如果我們的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學數學」、「考數學」、「用數學」等實用主義的層面上,那麼我們的數學教學將永遠不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永遠讓教師痛苦,讓學生更痛苦。
四、在課程目標的引領下徹底改變教學理念
就數學教育而言,我們的「產出」應該是:溶於數學知識當中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興趣和數學的人文價值、藝術價值,以及這種價值對人的終身影響,而不僅僅是數學考試分數和那種過於強調的「數學應用價值」。變「學數學」為「玩數學」,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學數學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而這其中的一少部分學生還能「玩」出一些名堂和新意來,那麼數學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就實現了。因此,只有當我們真正明確了數學的「產出」以後,我們才能從容的、淡定的、目光遠大的研究我們的教學策略、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否則任何教學模式和方法都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哪怕是平時打著新課改的旗號,打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旗號炫耀自己的教學模式,而當學生要面臨「中考」或「高考」的時候,最終還是把他們趕往題海戰術的泥潭,讓他們在無助中甚至絕望中學數學、「練數學」。而所謂的提高數學能力其實還是在於提高他們的「數學考試能力」。所以數學教學的根本問題還是一個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的問題。要想尋找一個真正好的數學教學模式,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必須研究數學課程目標,多問幾次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
我希望當我們的數學教師在備課時,在走進數學教學的課堂時,在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問題時,甚至在我們滔滔不絕、津津有味地講解數學題目時,我們不妨多問幾個為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我們為什麼要學這些數學知識?我為什麼要向學生介紹這些數學知識?我為什麼要講這道數學題?當我們能夠全面回答或者部分回答這些問題以後——不管理由是否充足,或許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心態和教學效果都會好一些。
Ⅱ 數學為什麼這么深奧初中數學的秘訣是什麼表示一枚數學渣渣發出的疑問。
不難,只要上課認真聽,認真做作業。不懂的及時問,就ok了。
Ⅲ 數學老師的成績為什麼這么好
數學老師在你這個年齡段可能數學還不如你,但是數學老師在師范大學里主修數學,能夠掌握很多的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並且數學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當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就像我們數學老師說的「我都做了20年的題,你才做了幾年」。
Ⅳ 為什麼我代數學得非常好,幾何學得非常差呢
這涉及到空間思維能力。
空間思維最顯著的體現——數學學習。
研究表明,空間思維的發展和數感聯系緊密,改善空間思維可以迅速提高孩子的數學技能,早期的空間思維能力甚至可以預測孩子長大後在數學方面的表現。
具有良好空間思維的孩子,能根據抽象的幾何圖形想像出實際物體,也能根據實際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能很好地把握空間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將觀察、想像、比較、分析等綜合起來,由此不斷提升由低到高,向前發展的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
舉個例子,下面這兩個立體方塊是完全一樣的嗎?
這是一個經典的心理旋轉測試,用以測量空間智力的度量之一。對於空間思維好的孩子,一看到圖就在腦海裡面想像,各種翻轉,折疊,組裝,根本不需要計算和畫圖,在腦海里直接得出結論。
Ⅳ 為什麼有些人數學非常好
怎樣才能學好數學
★怎樣才能學好數學?
要回答這個似乎非常簡單:把定理、公式都記住,勤思好問,多做幾道題,不就行了。
事實上並非如此,比如:有的同學把書上的黑體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可就是不會用;有的同學不重視知識、方法的產生過程,死記結論,生搬硬套;有的同學眼高手低,「想」和「說」都沒問題,一到「寫」和「算」,就漏洞百出,錯誤連篇;有的同學懶得做題,覺得做題太辛苦,太枯燥,負擔太重;也有的同學題做了不少,輔導書也看了不少,成績就是上不去,還有的同學復習不得力,學一段、丟一段。
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習態度問題:有的同學在學習上態度曖昧,說不清楚是進取還是退縮,是堅持還是放棄,是維持還是改進,他們勤奮學習的決心經常動搖,投入學習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維通常也是被動的、淺層的和粗放的,學習成績也總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學學習目的明確,學習動力強勁,他們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刻苦鑽研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意識,他們總是想方設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主動向同學、老師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和創造學習條件的能力。二是學習方法問題:有的同學根本就不琢磨學習方法,被動地跟著老師走,上課記筆記,下課寫作業,機械應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學今天試這種方法、明天試那種方法,「病急亂投醫」,從不認真領會學習方法的實質,更不會將多種學習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學習環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多的同學對學習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理解,比如,什麼叫「會了」?是「聽懂了」還是「能寫了」,或者是「會講了」?這種帶有評價性的體驗,對不同的學生來說,差異是非常大的,這種差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其效果。
由此可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好數學的兩大基石。這兩大基石的形成又離不開平時的數學學習實踐,下面就幾個數學學習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談一談如何學好數學。
一、數學運算
運算是學好數學的基本功。初中階段是培養數學運算能力的黃金時期,初中代數的主要內容都和運算有關,如有理數的運算、整式的運算、因式分解、分式的運算、根式的運算和解方程。初中運算能力不過關,會直接影響高中數學的學習:從目前的數學評價來說,運算準確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運算屢屢出錯會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從個性品質上說,運算能力差的同學往往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眼高手低,從而阻礙了數學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從學生試卷的自我分析上看,會做而做錯的題不在少數,且出錯之處大部分是運算錯誤,並且是一些極其簡單的小運算,如71-19=68,(3+3)2=81等,錯誤雖小,但決不可等閑視之,決不能讓一句「馬虎」掩蓋了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幫助學生認真分析運算出錯的具體原因,是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面對復雜運算的時候,常常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情緒穩定,算理明確,過程合理,速度均勻,結果准確;
②要自信,爭取一次做對;慢一點,想清楚再寫;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紙上也要寫清楚。
二、數學基礎知識
理解和記憶數學基礎知識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什麼是理解?
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話去解釋事物的意義,同一個數學概念,在不同學生的頭腦中存在的形態是不一樣的。所以理解是個體對外部或內部信息進行主動的再加工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
理解的標準是「准確」、「簡單」和「全面」。「准確」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質;「簡單」就是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全面」則是「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不重不漏。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知識的形成過程和表述;二是知識的引申及其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方法。
★什麼是記憶?
一般地說,記憶是個體對其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再現,是信息的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藉助關鍵詞或提示語嘗試回憶的方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記憶方法,比如,看到「拋物線」三個字,你就會想到:拋物線的定義是什麼?標准方程是什麼?拋物線有幾個方面的性質?關於拋物線有哪些典型的數學問題?不妨先寫下所想到的內容,再去查找、對照,這樣印象就會更加深刻。另外,在數學學習中,要把記憶和推理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在三角函數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數定義和加法定理為基礎的,如果能在記憶公式的同時,掌握推導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遺忘。
總之,分階段地整理數學基礎知識,並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可以極大地促進數學的學習。
三、數學解題
學數學沒有捷徑可走,保證做題的數量和質量是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
1、如何保證數量?
① 選准一本與教材同步的輔導書或練習冊。
② 做完一節的全部練習後,對照答案進行批改。千萬別做一道對一道的答案,因為這樣會造成思維中斷和對答案的依賴心理;先易後難,遇到不會的題一定要先跳過去,以平穩的速度過一遍所有題目,先徹底解決會做的題;不會的題過多時,千萬別急躁、泄氣,其實你認為困難的題,對其他人來講也是如此,只不過需要點時間和耐心;對於例題,有兩種處理方式:「先做後看」與「先看後測」。
③選擇有思考價值的題,與同學、老師交流,並把心得記在自習本上。
④每天保證1小時左右的練習時間。
2、如何保證質量?
①題不在多,而在於精,學會「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題意,注意對整個問題的轉譯,深化對題中某個條件的認識;看看與哪些數學基礎知識相聯系,有沒有出現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再現思維活動經過,分析想法的產生及錯因的由來,要求用口語化的語言真實地敘述自己的做題經過和感想,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以便挖掘出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方法;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元歸一。
②落實:不僅要落實思維過程,而且要落實解答過程。
③復習:「溫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較「經典」的題重做幾遍,把做錯的題當作一面「鏡子」進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種高效率的、針對性較強的學習方法。
四、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與哲學思想的融合是學好數學的高層次要求。比如,數學思維方法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有其對立面,並且兩者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互轉換、相互補充,如直覺與邏輯,發散與定向、宏觀與微觀、順向與逆向等等, 如果我們能夠在一種方法受阻的情況下自覺地轉向與其對立的另一種方法,或許就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比如,在一些數列問題中,求通項公式和前n項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繹推理外,還可用歸納推理。應該說,領悟數學思維中的哲學思想和在哲學思想的指導下進行數學思維,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方法。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重視運算能力的培養,扎扎實實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學會聰明地做題,並且能夠站到哲學的高度去反思自己的數學思維活動,我們就一定能早日進入數學學習的自由王國。
很多人在考試時總考不出自己的實際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數,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質不過硬,考試時過於緊張的緣故,還有就是把考試的分數看得太重,所以才會導致考試失利,你要學會換一種方式來考慮問題,你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人們常說,考試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理,過於地追求往往就會失去,就是這個緣故;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即把考試當成一般的作業,理清自己的思路,認真對付每一道題,你就一定會考出好成績的;你要學會超越自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心裡不要總想著分數、總想著名次;只要我這次考試的成績比我上一次考試的成績有所提高,哪怕是只高一分,那我也是超越了自我;這也就是說,不與別人比成績,就與自己比,這樣你的心態就會平和許多,就會感到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學習與考試時就會感到輕松自如的;你試著按照這種方式來調整自己,你就會發現,在不經意中,你的成績就會提高許多;
這就是我的經驗之談,媽媽教給我的道理,使我順利地度過了中學階段,也使我的成績從高一班上的30多名到高三時就進入了年級的前10名,並且沒有感到絲毫的壓力,學得很輕松自如,你不妨也試一試,但願我的經驗能使你的壓力有所減輕、成績有所提高,那我也就感到欣慰了;最祝你學習進步 >>>>>
Ⅵ 我小學數學不錯考過全班第一,但有人數學比我程度還好,想問他們數學成績為啥那麼好我不太穩定
第一:要有自信,不要氣餒,要相信自己。
第二:要努力,既然別人比你優秀,你就要比別人更加努力。
第三:成績再好,也有不會的問題,細心請教乃是看人之標准。
注意:數學這科目,必須要多加練習,練習達到了,才會有效果。
Ⅶ 向數學好的人的提問
YES
Ⅷ 為什麼別人數學學得那麼好,而我卻不行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啊,你看世界上有好多特別有天賦的科學家,數學家。但是咱們自己也有別的方面的優勢,只不過不在數學方面,不要傷心失望,也不要和別人比,只要自己去努力,無愧於心就好了。。祝你成功!!
Ⅸ 別人數學為什麼這么好,老師讓我問問他們的方法,可他們就說我也不知道,並且他們沒刷數學題,我經常刷
他們都是學霸吧。
你見過哪個學霸在大家面前誇誇其詞?
他們肯定沒少刷題。
每天都會熬到半夜三兩點鍾。
其次
你數學不好說明你思維能力差
應該多看看關於奧數的書
奧數的題
有助於提高你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