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數數有幾個》 PPT課件
數數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觀察物體排列的順序,數數時要按照順序認真地數,既不要重復數,也不要漏數。
2.學會將物體一個對著一個的比較方法。
3.學會按大小、高矮、厚薄等順序編號,每一個號只代表一個物體,注意「第幾」和「 幾個」的區別。
❷ 幼兒園大班數學數數有多少的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7的數,並能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操作過程。 2.體驗數學活動點數匹配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7的數。 活動准備: 1.課件《數數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個幼兒8朵花 活動過程: 1.手指游戲《手指變變變》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手指變變變》 一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 兩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花貓呀。五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老虎呀。我是一隻肚子非常非常餓的打老虎,想找一隻小動物吃……。 2.引導幼兒點數。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春天給我們大家帶來了許多的禮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課件) (1)出示幻燈片大公雞,有幾只大公雞。 (2)誰又來了,出示幻燈片兩只小雞。教師帶幼兒一起點數,並說出總數。 (3)這次是誰來了,來了幾只蝴蝶,請幼兒說出總數,並提醒幼兒把話說完整。 (4)春天還有美麗的花朵,來數一數,這有幾朵花? (5)還有一件好吃的禮物呢?請幼兒點數。
❸ 幼兒園大班數學ppt課件《一周有幾天》認識星期
以上圖片可以參考,自己畫一個日歷或者月歷都可以。或者下載些圖片放進去,不會做效果就用圖撐版面。如果是上公開課,不一定要用PPT,現在的教材都是配電子課件的,直接拿來用啊。即使沒有,掛圖也不是不能用。學會就是王道。;;可以故事導入,毛毛蟲星期1吃蘿卜,星期二吃黃瓜,星期三吃什麼。。。提問:記不住怎麼辦老師畫了個表格,寫上了數字,請幼兒把毛毛蟲每天吃的貼到表格。或者逐一出示食物,問是毛毛蟲星期幾吃的。共同完成表格,然後總結你發現什麼。發現星期的規律。
❹ 大班數學它們一樣多嗎ppt
做這種APP的話,你可以用水果或者是椅子之類的,或小朋友來做圖案。做這樣APP就不錯了,可以小朋友對數字有概念。
❺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數數,比較多少》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知道「同樣多」的含義。會正確進行「多、少」的比較。掌握比的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會比較多個物體的多少。掌握自己認為適用的好的比較方法。 教學准備: 教學課件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1、多媒體課件展示小豬、小兔蓋蓋房子的情境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用所看到的動畫內容講小故事給同學們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中。 2、談話導入:請小朋友看一看,在我們班中,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還是一樣多?你是怎麼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比較多少。    板書課題:比多少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觀察動畫處,組內交流。說一說動畫片里的故事都講了什麼? 小組交流:有4個蘿卜、3個蘋果、4隻小兔、3隻小豬、4根木頭、4隻小凳…… 2、引導觀察,初步感知「同樣多」 ⑴、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有多少呢?(學生數一數) ⑵、問:小免去搬磚,有幾只小免,有幾塊磚,小免和磚誰多?你是怎麼知道的?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 ⑶、問:這樣一個對著一個,都沒有多餘的,我們就說小免和磚的塊數怎麼樣?(一樣多)用一個算式表示是: 板書:4=4學生書空並齊讀    老師介紹等號 ⑷、學生動腦筋:看看,動畫片里還有什麼和什麼「同樣多」? ⑸、動手操作:學生用學具袋中的物品擺「同樣多」的物品 比如說:圓片和三角形
❻ 幼兒園大班數學《一分鍾有多長》 PPT課件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活動過程:(一)交流:一分鍾有多長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鍾,那麼你覺得一分鍾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鍾走一分鍾吧。(二)體驗:一分鍾能幹什麼1、一分鍾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鍾畫面,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1)(教師出示鍾面)我們都認識鍾,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鍾到了?(秒針。)(2)如果有的鍾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麼知道一分鍾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鍾。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鍾究竟有多長。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鍾。 2、一分鍾能做什麼? 師:人們在一分鍾里能做些什麼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一分鍾人能跑200米。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 ●一分鍾人能踢毽子48個。 ●一分鍾人能包30個大餛飩。 3、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 (1)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鍾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鍾里能幹些什麼。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鍾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分組介紹一分鍾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鍾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兒的報數。)C.同樣花了一分鍾時間,為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麼?(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1、前些日子,我們每旦攻測紀爻慌詫葦超倆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對照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麼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鍾。誰知道課間十分鍾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❼ 大班數學上學期應學哪些內容
1、啟發探索法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並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探索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啟發探索法要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2)啟發探索法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並給予幫助。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戲方法有:(1)有情節的游戲,如看電影按票號坐座位;(2)運用感官進行的游戲,如聽鼓聲說數;(3)口頭游戲,如數數歌;(4)競賽游戲,如倒數比賽等。
3、歸納演繹法
歸納法是藉助已掌握的知識,概括出簡單本質特徵和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演繹法是運用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進行推理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幼兒可以獲得初步的推理能力,並能運用之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如幼兒在認識了三角形之後,知道凡是有三角三邊的圖形都是三角形;在學過1、2,3,4,5的排列規律後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賞法、觀察法、談話法、歸納法、演繹法、情景法)
4、比較法
比較法的目的是通過兩組或兩組以上物體的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按照比較的形式來分,可分為對應比較(如重疊等)和非對應比較(如單雙排的不對應等)。比較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比較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認真觀察比較;(2)教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要圍繞重點要求進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3)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努力發現,並學會總結和歸納。
5、操作法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通過藉助於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單純地向幼兒傳授講解,既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又不利於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如何優化數學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更有效主動地學習、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呢?實踐中,我發現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由於幼兒時期的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所以一些新穎的、有情節的、變化的、讓他們動手的活動,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這種材料多數是幼兒身邊常見的自然物品、玩具等),並且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材料,使他們都有操作的機會,獨立進行學習活動,這種活動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操作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為幼兒操作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2)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要對幼兒講清楚操作的目的和具體操作方法;(3)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和探索;(4)操作過程中要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思索;(5)進行結果討論,幫助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整理歸納,明確概念,向內部思維活動轉化。
6、講解演示法
講解演示法目的是通過教師展現直觀教具並結合口頭講解把抽象的數、量、形等知識呈現出來。講解演示法運用過程中要注意:(1)演示的教具要直觀,易於幼兒理解接受;(2)教師講解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❽ 幼兒園指南中數學中《量和計算》包含哪些
大班數學《10以內數的組成》
活動目標:
1.
能夠對物品顏色、功能、形狀等進行不同的分類和計數。
2.
學習10以內數的組成和數字書寫。
活動准備:
掛圖,盤子,西瓜磁貼,糖果磁貼,練習題1、2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們還記得上次小動物幼兒園舉行的是一項什麼活動嗎?」「沒錯,因為上次運動會的順利組成,老師們決定請小動物們吃大餐。大家想不想去看看?」通過上次活動進行情景延續,引出本次活動。
二、布題。
1.出示掛圖,請幼兒對圖中事物進行分類計數。
「圖中都有什麼?」「都有什麼食物?」「蛋糕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2.利用盤子的不同顏色分類數西瓜,練習10以內數的組成。
「看到這些,誰能講一講是什麼意思?」
3.鼓勵幼兒嘗試出題、做題。並能夠說明題意「紅色盤中有幾個西瓜,黃色盤中有幾個西瓜,一共有幾個西瓜。」
三、練習題
1.出示練習題1、2,難易程度不同供幼兒選擇做題。
「小動物們要出絕招了,它們在小朋友們的桌子上放了許多的練習題,分為練習題1和練習題2,小朋友們可自己選擇。」
2.「小動物們也發現了大家真聰明,決定將自己的大餐中分出一部分給大家,現在,請小朋友們將小椅子輕輕地轉回去,咱們一起等待,看看送給我們的是什麼好不好?!」活動結束。
❾ 幼兒園大班數學20以內加減法怎麼教
幼兒園大班數學的話教他們20以內的加減法你肯定還要以實物教學為主不能用那種抽象的邏輯的教學方式教給他們因為他們這個時候雖然已經是大班了,但是對他們來說理解起來這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對幼兒園大班的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尤其是,20以內的加減法,這個時候,是小學一年級左右教的,所以一定不能只給孩子講單純的概念,你要給孩子具體的一些東西,如你可以准備ppt上面有最好是孩子感興趣的也可以用簡單一點的比如就是20面小旗拿走了多少面,還剩下幾面,這種能讓孩子一眼就看懂的,這些,然後不要給他們太大的壓力,因為他們這個時候學習的目的還不是以數學教學,這種為目的的。20以內的數學加減法一般來說都是到小學一年級左右才開始慢慢的學習所以這個時候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盡量就是教給孩子一些能讓他懂得就行,不要給他很大的壓力,一定要讓他記得一定要讓他懂的。你要讓他能看到這個,然後能明白就行了。因為這個。抽象邏輯思維的話,還是在後面才會發展的現在的。大班小朋友可能已經在逐漸發展了,但是並不完全發展,所以還要等後面慢慢的一步一步來,不能太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