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班幼兒數學比較多少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自己探索兩組物體(5個以內)的多少。
2、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
3、樂於參與集體活動。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掌握重疊和對應兩種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會比較兩組(5以內)物體的多少。
2、活動難點:幼兒自己嘗試找出比較物體多少的兩種方法。
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超市游戲。(碗和勺子)
2、學具准備:超市游戲。(每人手中兩種蔬菜,每種蔬菜不超過五個。)
3、顏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組,每組不超過五個,用學具袋裝好。)
4、貓和老鼠頭飾若干。(各占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好,聽音樂走線。
2、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今天,老師買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個碗和五個勺子)
教師:請小朋友們幫老師看一下碗和勺子哪個多一些?哪個少一些?你是怎麼發現的呢?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用重疊和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在幼兒發現了一種方法後,老師進行及時鼓勵與總結,並強調是用了什麼方法進行比較的;若幼兒沒有發現,教師要進行合適的引導。)
3、分組活動。
第一組:玩「超市游戲。」比較學具袋中的兩種蔬菜,(每種蔬菜不超過五個。)哪種多一些?哪些種少一些?一樣多?
第二組:玩雪花片。比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種顏色多一些?哪種顏色少一些?一樣多?
4、集體游戲:貓捉老鼠。
教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吧!(放音樂《一隻小小老鼠》。)
每組8-10人,分別戴上貓和老鼠的頭飾。(每種頭飾不超過五個。)玩貓捉老鼠的游戲。當音樂停止時,要請幼兒說出自己組中貓和老鼠誰多一些?誰少一些?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小朋友們今天真棒!都學會了兩種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重疊和對應。好,現在請小朋友們把你小學具袋的門打開,把手中的學具寶寶一個一個裝進去,不要忘記把學具袋的門關上!
活動延伸:
1、戶外活動時,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一下男孩和女孩誰多一些?誰少一些?
2、請幼兒回家後比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誰的多一些?誰的少一些?
⑵ 幼兒園大班數學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活動反思
活動名稱: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 活動形式:小組 一、教學目的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10以內數,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多、少。 2、啟發幼兒能根據圖形的標記變化進行數數。培養幼兒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二、教學准備 1—9的數字每人一份、小貓的圖形拼圖照片一張、老師操作數字卡兩套(1—9)。 三 |、教學過程 1、今天森林裡要開一個動物聯歡會,老師想請一些小動物來參加,你們說好嗎?但是老師忘記了小雞的電話號碼,你們願意幫助我嗎?小雞的電話號碼前4個是2468,後面的數比前面按順序都要大1。(24683579)這就是小雞的電話號碼。我們來打電話,師: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雞嗎?(是的)今天森林裡要開一個動物聯歡會,請您來參加好嗎?(好的,一會就來)我們猜對了。
⑶ 數學《比較多少》活動反思
數學《比較多少》活動反思
這個數學活動目標在於讓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能夠正確的比較出物體的多少。
活動前准備充分,不但有多樣的教具還給幼兒准備多種操作材料方便幼兒進行操作、掌握。結合教師的教,幼兒的學習,教師的策略等方面對活動進行了剖析與反思。
一、語言精練,符合幼兒的思維。
活動開始,教師用小雞排隊吃蟲子的情節引起幼兒興趣,看看小雞和蟲子一樣多嗎?(一一對應擺放教具)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的說出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孩子們只能回答出這個是兩條,這個是三條。接著教師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了解一一對應的方法,理論性的小結似乎不能讓孩子們理解,於是轉換了語言的描述,用「小貓吃魚」的游戲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理解一一對應,只有一條小魚沒被小貓吃掉,所以第二排的小魚比第一排的小魚多。
二、操作材料應有效為目標服務。
為進一步使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活動前准備了多種材料:雪花片、蘿卜、積木等多種材料擺放在桌上,由於材料過於雜,反而影響了操作活動的有序性,讓幼兒無從下手,物品較多幼兒擺放起來不方便,注意力集中在材料的取放問題上。活動後反思,可以為幼兒提供兩種材料,種類不在多,實用就好,為的是達到一一擺放、一一對應比較的目的。
活動過程中孩子充滿興趣,能夠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並能夠說出「誰多、誰少、一樣多。」
三、注重個別指導
在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能力弱的幼兒都是無從下手或者是直接模仿同伴的結果,因此教師要及時的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況給予適時的指導,這樣才能使每個幼兒學有所得。
⑷ 《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
《比多少》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理解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意思,並能用這四個詞描述兩個數的大小.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需要進行一些鋪墊,所
以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比較一下小朋友和老師之間的多少關系,但是這里我沒有進行挖掘,而直接進入新課.如果我這里板書一下 「多」 「少」 ,然後再讓學生進行小棒之間的比較,學生也許就能更好的掌握.還有最後擺花片這個環節,我發現有的孩子沒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數學語言進行錘煉而且還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讓孩子們喜歡數學.
⑸ 《比較多少,一樣多》教學反思
你要說什麼?
⑹ 一年級比多少教學反思
《比多少》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豐富的情景,讓學生在感知100以內數的多與少的同時,學會用語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的詞語來描述兩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初步學慣用估算方法去體驗比多少.在學生的參與下,體會到生活中充滿數學及生活的多姿多彩.「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語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我覺得要做的只是找到一個契機,讓學生將他們的生活語言說出來.
⑺ 大班數學活動課《誰比較多》課後反思
活動目標:
1.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數量在四個以內的兩集合間元素的多少。
2.能夠一個接一個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像能力。
重點難點:
能運用一 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活動准備:
相應的圖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斷」操作卡等。
活動過程:
一、經驗准備
游戲:搶椅子
讓幼兒分組上來玩搶椅子的游戲,幼兒人數和椅子的數量在4以內,並相差一個。提問:剛才玩搶椅子游戲的時候,一個小朋友坐幾張椅子?椅子多還是小朋友多?為什麼?你有辦法變成一樣多嗎?
二、集體探索
1、出示教具:數數,花園里開了幾朵花?(4朵),蝴蝶飛來了,請小朋友幫助蝴蝶找朋友,一隻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幼兒個別操作)蝴蝶多,還是花多?你怎麼看出來的?我們給多的放個花片做標記。有辦法讓蝴蝶和花一樣多?
2、這里還有小鴨子和小魚,誰來喂小鴨子吃小魚?(幼兒個別操作)
比一比,小鴨子多還是小魚多?小花片放在哪裡?
三、分組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們先來玩「比多少」的游戲,小朋友把小筐里的兩樣卡片對齊排好,比比哪個多,用小花片做記號。
玩好後舉手讓老師檢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後面桌子上玩「哪兩排一樣多」的游戲。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活動反思:
此活動的第一次試教,由於材料的准備過於倉促,使活動沒有達到預計效果,為了保證幼兒學習數學的效益和更高的興趣,我就修改了整個活動,包括材料的准備,活動環節的設計我都加以了修改,這次活動我採用了分組教學的方式,以便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關注到每個幼兒,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人數少,能提高幼兒學習的專注程度。在操作規則上對幼兒提出了細致的要求,多數幼兒基本能夠按照規則操作,但是由於時間的原因和幼兒還不能理解如何換組操作,今天的活動只進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階段的活動,可能比較適合同一游戲,提供不同類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小網路:數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對現實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達方式。從遠古時代開始,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人們就需要創造出一些語言來表達事物(事件與物件)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