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一年級一般學習什麼內容
小孩剛上一年級,該學的東西很多,學習方面老師都教了,就不重點說了。主要說一下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學習管理自己的物品的能力。
上小學一年級後,上課、下課及各項活動,和幼兒園相比都更加規范。所以要學會管理自己。
要學會管理自己的物品,讓自己的書本、鉛筆、橡皮之類,有秩序的放在書包里。不然,老師都講課了,書本還沒找到,就影響聽課了。自己的水杯、帽子、手套等私人物品都有規矩的放好。
二、學習自我約束的能力。
上了小學一年級,上課時不允許喝水、走動、上廁所、說話等,要學習約束自己,規范行為,盡快適應小學生的生活節奏。
放學回家要先寫作業再去玩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按時作息,家長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保證按規定的時間睡覺和起床。
三、學習集中注意力。
有的孩子上課坐不住板凳,一堂課45分鍾,無法完全集中注意力,影響學習。上課不能專心聽講,課後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注意力這個問題,上學前就應該訓練。
四、學習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學習與他人交往。學會盡快認識小同學,下課能一起快樂的玩耍。
暫時就想到這些一年級該學習的東西,還要學習哪些呢,歡迎大家補充。
❷ 小學一年級數學一般都學什麼一年級數學
《小學一年級數學》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數學[英語:mathematics,源自古希臘語μθημα(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或maths],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
❸ 現在一年級數學都教什麼
一年級的兒童則對「玩」比較感興趣,一切以快樂為本,無憂無慮,所以要想教好一年級數學,首先必須激發、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一、創造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一年齡的兒童非常的天真可愛,一般以老師為中心。教師就是學生的表率,時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年級教師尤其要注意,去愛每一個學生。在無形中他們也會喜歡你所上的課,對那一門課的學習產生興趣。如果教師能處處為學生著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溫和的語言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二、注意運用生動形象化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處於具體形象的思維階段,正在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所以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採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既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又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4-2」這一減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時,老師可以這樣舉例說明:「桌上有4個蘋果,現在你吃掉2個,還剩多少個?」,「吃掉,少了2個,就是減去2的意思。」所以說「減法中的減號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過具體生動形象的語言,學生就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識。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在採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的同時,要以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為基礎。另外,結合本班學生實際來舉例說明,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二、寓教於趣,激發競爭意識,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年級的兒童大多數都喜歡講故事、唱歌、跳舞,喜愛玩耍和參與老師組織的一些表演和游戲是一年級學生最突出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動,能使全體學生在最短時間集中注意,進入課堂活動,一舉多得。開火車,即興表演等手段,使學生在玩耍、表演、游戲中學到知識,使到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提高學習的效果。例如,在上學期的第一課,認識10以內的數時,我把各數編成一個手指游戲,在游戲中邊表演邊學習數數,這對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來說感到特別親切,非常興趣。三、親自動手,在操作中使學生樂學、會學。一年級的學生都有這樣的特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時間不長,好奇心強、好動,特別是一雙手喜歡到處亂摸。根據這些特點,可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一些操作性的學習,寓教於玩,使學生在玩耍中學到知識,發展了學生的動作思維,達到了樂學和會學。四、善於表揚與獎勵,喚醒學習需要,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在教學中,老師要善於對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並能形成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例如:當某個學生能正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時,或後進生有了點滴進步時,老師應抓住時機進行表揚和獎勵,可以採用鼓掌表揚,或獎勵一個小紅星、小獎品等形式,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而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答錯了,老師應以鼓勵為主,以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可以制定一個獎勵制度五、人人爭當小老師,從小培養自學能力。一年級學生特別對老師崇拜,言聽計從,他們都喜歡表現自己、領導別人。因此,做為老師應給學生一個自我表演的舞台,不要約束他們。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多的機會進行練習、實踐,增強學生的自我鍛煉,培養學生從小當學習的主人,從小培養自學能力,使課堂的氣氛變得輕松、自然、愉快,增添學習興趣,可採用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做法。例如在一年級的復習課中,對「10以內數的加法表」的復習,由於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於是我就讓學生在課堂上輪流當「老師」,通過一問一答,復習舊知識。在聽、練中學會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寓學習於游戲中。總之,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愉快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喜歡數學,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❹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課本有什麼內容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下冊目錄
第一單元 位置:
1、 位置(1)
2、 位置(2)
第二單元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1、 十幾減9
2、 十幾減8
3、 十幾減7
4、 十幾減6、5、4、3、2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
1、 圖形的拼組(1)
2、 圖形的拼組(2)
第四單元 100以內數的認識:
1、 數數、數的組成
2、 讀數、寫數
3、 數的順序、比較數的大小
4、 整十數加一位數、相應的減法
第五單元 認識人民幣:
1、 認識人民幣
2、 簡單的計算
第六單元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1、 整十數加和減整十數
2、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3、 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第七單元 認識時間:
1、 認識時間(1)
2、 認識時間(2
3、 單元測試題
第八單元 找規律:
1、 找規律(1)
2、 找規律(2)
第九單元 統計:
1、 統計
2、 單元測試題
第十單元 總復習:
1、 總復習(1)
2、 總復習(2)
❺ 一年級的數學主要學什麼啊
(一)數與代數 求採納 謝謝樓主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體會演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准或選擇某個標准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標准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教學計劃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六)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七)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
❻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都有哪些內容急用
1. 學0-9的數字,要會認會讀會寫
2.學習比較數字大小
3.學會算比較簡單的一位數加減法
(好象就是這些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❼ 一年級數學上什麼內容啊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體會演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准或選擇某個標准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標准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教學計劃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六)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七)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於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於質疑.
❽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數學都包含哪些內容
認識位置,1到5的加減法等。
❾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學什麼內容
不同版本的教材,所學內容不同。但大致學10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認識位置、認識基本圖形、認識人民幣、認識鍾表等等。以下以人教版數學教材為例。
一、一年級上冊所學內容
1.認數:認識1-20以內的數;
2.算數: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認識位置:前、後、左、右、中間
4.認識鍾表
5.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二、一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1.算數:20以內的退位減法、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認識人民幣
3.分類與整理
4.找規律
拓展資料
一年級數學電子課本網址,涵蓋了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冀教版、浙教版、青島版、西師大版等7個版本。
一年級數學電子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