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讓孩子學好數學的四個訣竅,家長和老師
第一部分:調動興趣是關鍵
因為我喜歡數學,所以我願意去學它,所以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願意去克服;克服困難所得來的成功體驗又增強了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我更喜歡學數學了。
一個很簡單的正循環擺在我們面前,所以說,學好數學,調動孩子的興趣是關鍵。調動興趣的方法有:
1.親其師,信其道。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
1)展示能力,讓孩子佩服。比如可以在孩子面前秀自己知識淵博、計算和解題能力很強等,孩子們個個佩服地一塌糊塗。校信通在做優秀大學生數學學習規律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學生喜歡某一個老師,甚至是因為老師隨手就可以畫出很標準的圓、橢圓。
2)展示人格魅力,讓孩子敬服。教育者人格中很突出的一點或幾點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孩子,比如幽默、嚴謹等等。一般來說,一位老師要儲備至少200—300條笑話,便於在課堂上讓學生輕鬆快樂學習。也有很多孩子喜歡老師的理由是:「她認真負責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樣,辯論會什麼的,幹啥啥行!」
3)用心關愛孩子。如果想讓所有孩子都喜歡您,那就平等對待他們吧!課堂上,如果有成績不好的學生舉手發言,明知他會回答地一塌糊塗,也要鼓勵和支持他。
如果您想改變某個孩子的話,那就去「偏愛」他吧!「我喜歡這位老師,是因為她待我象待自己的妹妹一樣。」「有一次我數學考砸了,老師在我的作業本里夾了一張紙條,問我是不是有什麼心事?我感動極了!」
當然,家長也要積極引導孩子喜歡老師。比如通過和孩子討論老師的授課方式、性格特點等,引導孩子關注老師的閃光點,發現老師值得自己學習的思考方法、習慣和品質等。
2.化抽象為生動。比如在講例題的時候,結合題目給學生講一些順口溜、數學故事、數學發展史、生活中的數學等。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比如華羅庚的數形結合順口溜「數與形,本相依,焉能分作兩邊飛。數缺形時,難直覺;形缺數時,難入微。代數幾何本一體,永遠聯系莫分離。」生活中的數學包括身邊的事、新聞時事等,比如:讓學生適度參與現在很多父母都熱衷的股票問題;自己家裡每月消費多少米,多少油,多少鹽等,人均消費多少;今年淮河流域出現洪災,泄洪時就需要考慮上游水位和下遊河道寬的關系等等。
此外,還可以利用游戲和活動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日歷中的方程》、數學專題黑板報等。
3.化抽象為形象。現在的學生大都對電腦感興趣,如果從這一點入手引導學生學數學,是個很好的辦法。鄭州一所重點中學的劉老師用幾何畫板讓學生形象直觀的體會數學知識,學生在學幾何畫板的同時,學數學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
4.成功體驗的積累。興趣與成就感往往有很大關系。每個孩子都有想成為研究者、發現者的內在願望,都有被認同和賞識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進步。教育者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一點點進步,給不同學生提不同的要求,讓他們有機會成功,體會成功時的成就感。
具體做法有:給孩子講題時不要一下子把思路都講完,要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獨立思考,或講一半,留一半讓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孩子沒有能力思考下一半,至少要讓孩子獨立思考到下一步。當然,家長還要適時給予言語鼓勵,一方面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讓孩子體會獨立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另一方面,家長也會在鼓勵孩子的過程中改進對孩子的認識,培養孩子對同一問題深刻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小貼士:成功記錄本
也可以鼓勵孩子專門准備一個筆記本,寫自己的成功記錄。錯題本很重要,但只有錯題本,孩子就只能多關注自己的失敗經驗,用成功記錄本記錄自己做出某一道對自己來說比較難的題目的過程,記錄下今天對比昨天的點滴進步,增強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
5.營造學數學的環境。比如家裡的書架上可以放一些數學相關的書籍如《速算秘訣》《中學生數理化》《好玩的數學系列》《訓練思考能力的數學書》《故事中的數學》等,並推薦孩子閱讀。學校里也可以營造這樣的氛圍。有位老師說:「我每天課間時間都會坐在教室門口,拿起一本書來看。總會有幾個學生來問我看的是什麼書,一問一答之間他們就對我手裡的書感興趣了。幾天後我就會發現,有一兩個學生帶頭借了這本書。再過一陣子,這本書就風靡全班了。」
第二部分:數學基礎要打牢
沒有牢固的地基,哪來的高樓大廈?有很多孩子看似粗心而做錯的題目,經仔細分析都是由於基礎知識不牢固所造成的。比如有的孩子會說:「我就是分不清這兩個公式了,考試時用錯了。」其實如果這個孩子不僅僅是記住公式,而是會推導的話,考場上現場推導也是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的。另一方面,孩子有必要掌握、識記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也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工具,比如30以內的自然數的平方,1-9的立方分別是多少等。
打牢基礎也可以通過做題來實現,這跟題海戰術不同,有的學生可能做兩道題就弄懂了,那他就不需要再做,有的學生可能需要做20道題,總之,為了達到最好的理解和記憶效果,讓學生自己理解知識點之後,再多做1-2道題,達到150%的理解和記憶效果。
打好基礎的五步學習法:
A.做好課前預習,掌握聽課主動權。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B.專心聽講,做好課堂筆記。聽課要提前進入狀態。課前准備的好壞,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
C.及時復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復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復習要有計劃,既要及時復習當天功課,又要及時進行階段復習。即將上周,上月,本學期所學內容復習、思考、歸納總結。最好能夠利用寒暑假將上學年或本學段以往的內容全部復習鞏固。在現階段的學習中涉及以往不十分清楚的內容,最好及時查閱核實。對數學成績不是特別突出的學生,一般缺乏學好數學的信心,如果這樣堅持2到3年,可以逐步在日常作業和課堂表現中,表現突出,學好數學的自信就逐步樹立起來,數學成績自然會好起來。
D.認真完成作業,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權威楊樂院士在回答中學生如何學好數學的問題時,就是很簡短的三句話: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實踐,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積累,三是循序漸進。這里所說的實踐,就是做題,就是完成作業。這里所說的實踐,一方面是做題,完成作業並對錯題進一步反思,徹底思考清楚,找同類題做3到5題,達到徹底掌握和鞏固提高,另一方面,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E.及時進行小結,把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學完一個課題或是一個章節,就要及時進行小結。每一環節的落實程度如何,都直接關繫到下一環節的進展和效果。一定要先預習後聽講,先復習後作業,經常進行階段小結。
每天放學回家,應該先復習當天功課,次完成當天作業,後預習第二天功課。這三件事,一件也不能少,否則就不能保證第二天有高質量的聽課效果。
掌握以上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基本能力和習慣,如數學思維能力、口算能力等。現在很多學生做不到這幾點。如果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晚上回家後,睡覺前,腦子里過一遍電影,今天我都學了什麼?復習時也採用這種方法,回想一門課有多少章節?每小節有多少知識點?每個知識點有什麼例題?學起來就很系統、很有效。
小貼士1:巧用錯題本
引導孩子認真對待老師的小節和講解的習題,尤其是自己做錯的習題,必須反復思考,並另外找同類體再做3到5題,以達到對沒有很好掌握的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做好能夠思考老師將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自己為什麼沒有想到,今後如何才可以想到,考慮此類問題常用什麼方法。
另外,經常借閱同學們的錯題本,也很有必要。借閱時注意:第一,借閱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學的錯題本,這樣便於豐富、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第二,看比自己水平較低的同學的錯題本,便於經常給自己敲響警鍾。借閱同時,要做好自己的讀書筆記,便於自己平時參閱。在開始階段至少一周要有兩次重現閱讀,過兩周後可一周,這樣循序漸進。此方法可運用於其他各個學科。
小貼士2:打破沙鍋與溫故知新的執著
有很多孩子有這樣的習慣,如果某個知識點或某道題難住了自己,就把它擱置了,慢慢地,擱置的問題越來越多,就積重難返了。所以,不會的問題如果能當即解決最好,如果條件不允許,那一定要記下來,以後務必解決。解決的方法可以有查資料、請教他人等等。
另一方面,對已經解決的問題和一些重要知識點也要定期復習,復習時一定要思考:按照現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來看,這道題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做到常做常新。
第三部分:思維訓練要做好
1.一題多解,鍛煉孩子的變式思維
培養學生的變式思維,就要讓學生敢於創新、習慣創新。老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故意出錯,讓學生來思考、矯正,這樣上課時學生就不會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而始終處於主動思考的狀態:老師講得對不對?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此外,老師還可以採用以下方法:一節課只講一道題,一題多解,方法越來越好;一道題今天講,明天再講,常講常新。一方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變式思維的意識和能力,這種意識和能力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都大有裨益。
變式思維中,對稱思想是很重要的一種。對稱思想往往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日本一個生產味精的企業有段時間利潤一直上不去,就召開了一個公司內部的研討會。會上大家拿出了很多方法,比如降低成本等等,但因效果不明顯,都沒有被採用。後來進行消費者調研時,有個家庭主婦說,味精都是瓶裝的,上面有很多小眼兒,可以增大小眼兒,這樣做飯時大家就用得多了,用得多了,銷售量就上去了。這條建議被採納並且實施,果然效果很好。其實員工是從生產的源頭來考慮問題,而家庭主婦是從消費一方來考慮問題,這就是思維的對稱性。
學數學的過程中,一道題從已知走向結果、從結果走向已知也都體現了思維的對稱性。有道很經典的題目:1/2+1/4+1/8+…+1/256。可以從前往後算,1/2+1/4=3/4,3/4+1/8=7/8……,發現規律後就會知道,最後答案等於255/256,也可以在式子最後加一個1/256(這也是構造思想的體現),從後往前算,得出得數1,然後再減去多餘的1/256。這都是思維對稱性的體現。
2.一解多題,鍛煉歸納思維
每個學段所用到的數學方法其實就幾種。可以經常採用一解多題的方法來指導學生弄通某一種數學方法,比如這節課就只講方程思想,下節課講另一個專題。
3.用發展的眼光給學生講題
也就是說,要用發展的眼光給學生講題,還是這道老題:1/2+1/4+1/8+…+1/256。可以鼓勵學生用通分的方法來做,在做的過程中,延伸到等差、等比數列等高中才學到的知識點。孩子以後會學得輕松。
4.互相講解,碰撞思維的火花
有個學生說:「我的數學學習成績是講題講出來的。因為我有耐心、脾氣好,所以很多同學都會向我討教問題,講解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自己的知識鞏固了,思維能力提高了。」另外,與水平相近或比自己水平稍高的同學爭論自己掌握的或未掌握的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通過爭論而學到的知識理解深刻,終身難忘。
第四部分:習慣、堅持很重要
好習慣成就人生,數學學習也是如此,上面所說的五步學習法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以外,孩子還需要養成如下學習習慣:
認真審題。有數學名師如是說:一道題的深度是有限的,你想得多,你寫得就少,就快;你想得少,你就寫得多而繁雜。匆匆讀完題就開始做很容易出錯,建議學生最好在平時就養成做題之前認真讀題的習慣,如果學生比較馬虎,可以建議他認真讀三遍,思考一下已知條件和思路,再做題。練習次數多了,就慢慢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了。
認真檢查。這也是很多老師囑咐學生的方法,做完題後先大致看一下,這個結果是否符合常規(主要是生活經驗和常識),如果時間寬裕,可以用不同方法驗算一下,看看結果是否正確。如果時間有限,就按照原有思路進行檢查。當然,一道題的每一個小小的計算步驟也可以通過正著算、倒著算的方法檢查。
有問題,必解決。遇到問題和困惑,就一定要想辦法通過查資料等方式解決,這是學任何一門課程,乃至成就整個人生都需要具備的習慣。
小貼士:認真對待草稿紙
有位學生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經驗:「我考試因為馬虎出錯的很少很少,因為我養成了認真對待草稿紙的習慣。我演算的時候寫的字都是很工整認真的,工整的字無形中給了我更加認真細心的態度;而且我還把稿紙劃了片,這一片寫這部分題目的演算過程,那一片寫那部分題目的,這樣演算時、檢查時都不會出錯。」
『貳』 作為家長,你會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數學
孩子數學不好可能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要想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關鍵是要推翻他錯誤的數學思維。因為錯誤的「數學思維」是僅憑記憶解題,而正確的「數學思維」是依靠理解解題。朋友家的孩子今年四年級了,據他的老師說,孩子做數學題很不靈活,只是死記硬背。為了改善這種況,朋友向孩子申請了某著名教育機構的網路課程,但沒想到孩子會越來越學習。並非所有與學習相關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課外解決。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裡。
還在為孩子學不好數學,頭疼嗎?不要讓家長給他死記硬背,試試這六種方法。家長操縱的初期過程將比較困難。最終,「萬事開頭難」,但如果能堅持一個月左右,就會取得一定的效果,孩子的數學思維也基本上完全可以逆轉。家長們要注意,在上述方法中,「孩子主題」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是確保孩子思維逆轉的關鍵。還在為孩子學不好數學,頭疼嗎?不要讓家長給他死記硬背,試試這六種方法。在小學階段,孩子們可以自學,但大部分人認為只有聽課才能學習知識,這就喪失了主觀能動性,削弱了探索性思維。
『叄』 怎麼引導孩子學好數學
首先要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接觸到數字「1」的概念。例如在給孩子喂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這樣子對孩子日後數字教育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和孩子做游戲互動游戲室孩子最喜歡最能接受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利於親子關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賽,或者比賽撿東西的游戲等。通過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和運動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耐力和競爭意識,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好處。
▋教孩子做比較數學啟蒙除了數數,還涉及到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家長們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較、形狀配對知識。例如吃飯時讓孩子比一比誰的碗更大,裝的東西多,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怎麼才能裝滿它。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懂的很多父母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想到教孩子數數,其實數數隨時都可以進行,並不單純讓孩子背數字,而是讓孩子理解數字。在教孩子數數前,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輕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後才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1234,理解數字。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肆』 父母想讓孩子愛上數學,都該掌握哪些技巧去引導
首先就是要給孩子灌輸數學的重要性,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再就是孩子學數學的時候,家長適當的進行參與,要讓孩子意識到學數學也是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的。
『伍』 一年級數學輔導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較好有哪些好的方法嗎
將數學生活化,平時在家中或者外出,都將數學元素融進去,加強數感的訓練,比如在超市買東西時數數量的多少等等。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一起學習,耐心最為重要,一年級學生對一些題目的理解不太清楚,就需要家長耐心解釋原因。
『陸』 家長怎樣輔導孩子學好數學
鏈接:
《洪恩寶寶學數學》是一套體系比較完整、內容比較全面的幼兒數學教育產品。它圍繞數學教育知識點構建教學體系,充分展示了數學教育獨有的風格,同時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大量選用了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素材,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接受性。
『柒』 現在的家長都是如何培養孩子數學能力的
現在的家長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從幾方面著手:
1.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引發孩子的好奇心。
2.寓教於樂讓孩子從生活中理解數學。
3.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
孩子的培養一直是父母關心的問題,為了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一定要從小開始,讓他逐步了解數學知識,通過實踐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引發自己學習數學的興趣,等孩子到了上學年齡之後,進入學校學習數學就會事半功倍。
孩子想要學好數學,一定要有數學思維,家長要時刻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孩子通過行動思考,自己動腦理解數學的內在邏輯,讓孩子培養出數學思維。這樣孩子就能獨立思考,可以不斷進步,最終培養起自己的數學能力。
家長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一定要趁早,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捌』 生活中,老師和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數學
其實孩子不僅僅需要物質的滿足,更渴望父母能給自己以理解和支持。
我作為一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針對初中數學的學科特點,在此為初中生的家長提一些建議。
一、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小升初」
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有明顯不同,小學時,一個知識點可能需要講幾節課,但是到了初中,一節課可能同時要講幾個知識點。小學的數學考試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要指定范圍,並且在有針對性的輔導後進行,因此學生的分數都比較理想。初中階段的數學考試,一般都比較靈活,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於受課時的限制,大多數老師都不會進行考前有針對性的輔導。很多家長當孩子剛上初中後,都有茫然的感覺:小學時數學很好的孩子,到中學怎麼就落後了呢?了解了小學與初中的區別後,家長可以從指導學習方法入手,幫助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孩子預習後,便會對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容易有的放矢地聽課和做筆記,這對孩子學好數學會很有益的。
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數學學習提倡聽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辯一辯。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之中,和孩子共同學習,是保持他們有濃厚學習興趣的一劑良葯。您可以裝作一無所知,讓孩子給您講講數學新課,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問他為什麼。在給您講明白的同時,孩子自然也明白了新學的知識,還會產生自豪感,樹立自信心。
三、替孩子編本數學錯題集
聰明的孩子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犯了錯誤以後能及時發現並吸取教訓,改正錯誤。把錯題積累起來,不斷翻看,力求不在同一地方犯兩次錯很有必要。編本錯題集並不難,將錯題集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家長也能大有作為。引導孩子一看到錯題,就逐環進行「追查」,找出造成錯誤的具體環節;再查出這個環節是由哪個方面的原因「催生」出來的,一般不外乎基礎知識、運算、解題方法及解題思路的問題;找到根源再去看看,琢磨琢磨,再進行針對性地練習,問題就解決了。這樣可以解決同一類的問題,清除了問題所在,學習自然就會進步。
四、成為孩子做作業時的「監督計時員」
不少孩子平常寫作業時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要麼經常間斷,不是喝水、就是吃東西;要麼作業時間過長,耗到鍾點就算完事,從不考慮作業效率等,臨到考試的時候也緊張不起來,主要表現為沒有時間觀念。家長可以針對作業的多少與難易,根據孩子的具體學習情況為他合理安排時間。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較好,可以適當壓縮一點時間。當孩子提前做完時會有一種成就感,可以獎勵他自己支配一段時間,做自己想乾的事,切忌提前做完以後再額外給他安排新任務。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較差,在「卡時」的初始階段,可適當延長作業時間,再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樣容易讓孩子獲得自信。當然,關鍵是要「檢察驗收」,既然給孩子規定了時間,就要認真對待,不能虎頭蛇尾。如果家長「寬大」或要求不嚴、甚至給忘記了,孩子就可能偷懶,畢竟是孩子嘛。老師對孩子平時在家的作業,只是第二天驗收對錯,考察不出時間長短,所以在平時的作業練習中,家長要充當監考老師的角色,督促孩子注意按時完成。
其實,以上幾方面的工作,老師在學校也在天天做。如果家長在家對孩子的「教」真正與教師的要求同步,那麼,孩子就會校內校外一個樣,難有「偷奸耍滑」的心理。我相信,這樣的孩子一定錯不了。
『玖』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學好數學
其實孩子不僅僅需要物質的滿足,更渴望父母能給自己以理解和支持。 無論孩子目前處於什麼狀態,家長朋友永遠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失望,要堅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希望的關懷中做得最好。當然,家長除了給孩子營造一些「和諧場」以外,還需要了解初中階段孩子的學習特點,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應試技巧,當孩子遇到「坎」時,能夠適當地給與指導,幫助他們解除在家中的無助。 我作為一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針對初中數學的學科特點,在此為初中生的家長提一些建議。 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小升初」 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有明顯不同,小學時,一個知識點可能需要講幾節課,但是到了初中,一節課可能同時要講幾個知識點。小學的數學考試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要指定范圍,並且在有針對性的輔導後進行,因此學生的分數都比較理想。初中階段的數學考試,一般都比較靈活,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於受課時的限制,大多數老師都不會進行考前有針對性的輔導。很多家長當孩子剛上初中後,都有茫然的感覺:小學時數學很好的孩子,到中學怎麼就落後了呢?了解了小學與初中的區別後,家長可以從指導學習方法入手,幫助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孩子預習後,便會對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容易有的放矢地聽課和做筆記,這對孩子學好數學會很有益的。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數學學習提倡聽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辯一辯。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之中,和孩子共同學習,是保持他們有濃厚學習興趣的一劑良葯。您可以裝作一無所知,讓孩子給您講講數學新課,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問他為什麼。在給您講明白的同時,孩子自然也明白了新學的知識,還會產生自豪感,樹立自信心。 替孩子編本數學錯題集 聰明的孩子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犯了錯誤以後能及時發現並吸取教訓,改正錯誤。把錯題積累起來,不斷翻看,力求不在同一地方犯兩次錯很有必要。編本錯題集並不難,將錯題集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家長也能大有作為。引導孩子一看到錯題,就逐環進行「追查」,找出造成錯誤的具體環節;再查出這個環節是由哪個方面的原因「催生」出來的,一般不外乎基礎知識、運算、解題方法及解題思路的問題;找到根源再去看看,琢磨琢磨,再進行針對性地練習,問題就解決了。這樣可以解決同一類的問題,清除了問題所在,學習自然就會進步。 成為孩子做作業時的「監督計時員」 不少孩子平常寫作業時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要麼經常間斷,不是喝水、就是吃東西;要麼作業時間過長,耗到鍾點就算完事,從不考慮作業效率等,臨到考試的時候也緊張不起來,主要表現為沒有時間觀念。家長可以針對作業的多少與難易,根據孩子的具體學習情況為他合理安排時間。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較好,可以適當壓縮一點時間。當孩子提前做完時會有一種成就感,可以獎勵他自己支配一段時間,做自己想乾的事,切忌提前做完以後再額外給他安排新任務。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較差,在「卡時」的初始階段,可適當延長作業時間,再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樣容易讓孩子獲得自信。當然,關鍵是要「檢察驗收」,既然給孩子規定了時間,就要認真對待,不能虎頭蛇尾。如果家長「寬大」或要求不嚴、甚至給忘記了,孩子就可能偷懶,畢竟是孩子嘛。老師對孩子平時在家的作業,只是第二天驗收對錯,考察不出時間長短,所以在平時的作業練習中,家長要充當監考老師的角色,督促孩子注意按時完成。 其實,以上幾方面的工作,老師在學校也在天天做。如果家長在家對孩子的「教」真正與教師的要求同步,那麼,孩子就會校內校外一個樣,難有「偷奸耍滑」的心理。我相信,這樣的孩子一定錯不了。
『拾』 作為家長,你會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數學為什麼呢
我會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然後讓孩子努力的學習數學。
數學這一科目,對於孩子來說是從小到大都有的科目,這也說明了數學的重要性。所以作為家長,我會先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然後讓孩子努力的學習,這樣孩子的數學成績才會有所提升,而且數學的事情才會更加的好,才能對他將來有幫助。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我會讓孩子努力的學習數學,讓他有不錯的數學成績。
一:學習數學需要興趣。
數學從小到大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科目,而且對於孩子來說,數學都是比較煩惱的一個科目。其實對於學習數學,還是要先對數學產生興趣,產生興趣之後才能更好的學習數學。這是因為當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時,孩子才能在數學上花更多的時間,還能更加努力的學習數學,才能開動自己的腦筋去想數學題目。思考對自己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有興趣之後才會有思考,才能讓自己的數學成績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