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年級下冊數學如何教學解決問題的困惑
一年級下冊數學如何教學解決問題的困惑?一年級的學生處在智力和思維發展的基礎階段,對於抽象的東西,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即使簡單的問題也不一定能做對。今天,朴新小編得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教學解決問題一
1.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常言說,習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能養成自己讀題、找問題的習慣,就不怕學不會如何去解決問題。一年級的問題都是從看圖列式到圖文應用,再到文字應用。做這類題時,要教會學生看圖、讀題,弄懂題目傳達的意思,讓學生學會列算式解答。剛開始他們會有點不適應,但經過老師一段時間的反復講解、刻苦操練,學生會發現其實一點也不難。解題的首要工作就是理解題意,讀懂了題意就等於題目已經做出了一半。因此,審題必須認真,絕不能敷衍了事。
2.要學會分析數量關系和熟悉常用題型的思路
數量關系是指解決問題中已知數量與已知數量、已知數量與未知數量之間的關系。這里會碰到迷惑我們的數據 (對我們解決問題無用的數據),只有弄清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才能把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算式,通過計算算出答案。所以筆者覺得要特別重視解決問題中的數量分析工作。
3.培養學生時常檢查的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普遍馬虎,經常會看錯題目、算錯答案、忘記作答,所以老師平常要多叮囑他們列好算式,算好答案以後再認真檢查一遍,然後才可以作答。在作答的時候,筆者會這樣跟學生說,要解決的問題照樣子抄寫,但裡面的「幾」或者「多少」要改成所求問題的答案,最後把問號改成句號,才算大功告成。
教學解決問題二
一、教師應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一年級學生好動厭靜,缺乏長久地觀察事物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體察生活,用數學的語言描述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例如看圖題,可以讓學生在整體感知圖意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動手擺一擺、教師動手演示或電腦的動態演示等方式還原問題產生的具體情境,如此化靜為動,有助於學生通過具體的情境正確地理解抽象的圖意,有助於學生運用數學的語言准確地描述圖中蘊含的信息。具體做法有三步。一是讀圖。看清楚圖中敘述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如何。二是篩選。收集有用的數學信息,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三是表述。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圖意。
二、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綜合法和分析法
綜合法和分析法是解決問題時兩種常用的基本的思維方法。綜合法是從題目已知信息出發,引出未知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分析法是從問題出發,從未知追索到已知信息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運用綜合法和分析法解決問題,其最終的目的是掌握一種有序觀察的思維方法來考慮問題,並把思考的過程用數學的語言准確地表達出來,以此奠定解決問題的基礎。
三、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理解數量關系式的運用
教師既要幫助學生認識數量關系是反映不同情境的共同屬性, 又要幫助學生經歷將數量關系與具體情境相分離的抽象過程,使學生能夠在抽象的數量關系概念與具體的情境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系。[3]以看圖題為例,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思考討論,根據信息與問題,結合數的運算,理解圖畫中的數量關系,建立數學模型。
教學解決問題三
1.激發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把興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內驅力」。因此,我們如果注意強化練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那麼他們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學習會更加有效。
2.培養學生認真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很多孩子習慣了在學校老師讀題,分析題意,在家家長承擔了這些「任務」,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時不知如何下手。解決問題,首先要從紛亂的題目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抽象成數學問題。首先要從紛亂的題目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抽象成數學問題,然後分析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再列式解答。因此,在教學解決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培養將思考轉換成語言的習慣,將看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組織語言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而後引導學生尋找已知和未知,如:題目說的是什麼事情?告訴我們什麼?還告訴我們什麼?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使學生逐步感悟到一個完整的問題至少有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從問題出發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
3.充分運用直觀性教學原則
在一年級教學每一種運算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通過具體實物或學具操作,使學生了解運算的意義。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把直觀動作和語言聯系起來,讓學生跟著做,初步知道數量之間互相關系的有關情況。如:把兩個數合並起來用加法計算;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用減法來計算。
Ⅱ 一年級下冊數學怎麼寫
一年級下主要學習內容:
一、數與代數:1、認識100以內的數:明確數位,會數會寫會讀100內的數。如:練習冊第68頁第一題中的1到5題。練習冊第33頁第二題的第1到8題。
2、計算:10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加減混合運算。豎式計算:如練習冊第69頁的第三題。如:100-34、50-21、26+74等類型重點練習。
Ⅲ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鏈接:https://pan..com/s/1O0FIHzSJY51AxxG-8SOtOA
認識圖形(二),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區分常見的立體圖形了,這里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徵
Ⅳ 新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最新2021版的: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這學期,本人帶2個班級,共96名學生,其中,男生47人、女生49人。在上個學期的學習中,孩子們的數學基礎知識、技能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他們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識和基本的學習習慣。
2個班級中,大多數孩子對學習數學有了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對一些需要動手操作、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
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發現部分孩子的自覺性較差。有的還早上課不注意聽講;有的孩子口算時比較馬虎;有的孩子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總體來說,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個別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規范課堂常規,優化教學方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認識圖形(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總復習。
根據新課標,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綜合與實踐」三個領域:
1.數與代數
安排了5個單元。內容包括: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100以內數的認識;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本冊中100以內數的認識分成三段。第一段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結合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第二段認識幾十幾,結合教學幾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樣安排,學生容易在操作中發現規律,先認識整十數,再認識介於整十數之間的幾十幾,可以加深對數的大小關系的認識;把口算和認數相結合,可以用數的組成作為口算的基礎,使口算可以進行,通過口算又可以加深對數的組成的認識。
2.圖形與幾何
安排了1個單元。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要求在釘子板上圍平面圖形,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物體或在方格紙上畫平面圖形。用折、剪、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為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綜合與實踐
本冊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分別安排在第四、七單元里,《我們認識的數》用100以內的數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描述、估計、交流,《小小商店》簡單的購物,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系現實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
三、教材重點與難點
本冊教材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同樣,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認識人民幣、分類與整理以及找規律等。
本冊教材難點: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不僅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豐富多彩,形成了比較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
更多詳細內容及進度表,請見網路文庫:2021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Ⅳ 一年級下冊數學怎麼備課
一、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是教師備課的必要環節。首先把握教材內容,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掌握好知識的基礎和後繼內容。比如: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是數的認識的起始階段,同時是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的必要基礎知識,要在這一單元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是把握教材特點。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教學時,教師應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鮮活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
二、廣備教參
常言道「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甚至是長流水」。我不是一個博學多識的人,我想在把握課標精神的前提下,關鍵是在最短時間內儲備最好最重要資料。我的方法主要是向老教師學習,多聽課,自己多查資料,特別是在浩瀚的網路課堂上搜尋有用信息。
三、備學生,了解學情
課前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了解學生的基礎,找到新知的生長點。課堂是活的,永遠呈動態,會生成許多新問題、新情況,備課時要把學生在課堂上可能生成的點點滴滴盡量多想一些,多找一點對策,這樣,當這些「可能」一旦成為事實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即使「可能」不都生成為事實,但有備無患,至少會使自己的教學顯得自信而沉著。
四、跳出教材,著手寫自己的教案
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否則,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師就只是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難使課上 出新意。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所以,教師要跳出教材,靈活變通使用教材。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有效准備教具和學具(備教學設備)
我們的教具來源途徑很多,如:學校購買的教具、課件、自製教具、教學掛圖等,可以說不同的教具各有特點,只要是能很好地為學生學習服務的,都是好教具。學具方面,應該以實用為主。在有些時候我們還可以嘗試師生共同准備學具,如我們在上《10以內數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准備小棒。教師准備好掛圖、課件、小磁鐵,備好教具和學具,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進行操作,可以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Ⅵ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破十法,連減法,想加算減法怎麼解釋
破十法,連減法,想加算減法。這個內容是小學一年級學習退位減法時學習的方法,屬於本單元的難點。剛好去年帶的一年級,教過這個知識點,給您解釋一下。
1、破十法
例如這個題27-9,首先是讓孩子用小棒擺出來27,去掉9根。很明顯散著的7根小棒不夠減9,那就把整捆的小棒拆開,用14減去9,剩餘8根,再加上剩餘的整捆10。8+10=18。這就是破十法。
這個方法孩子剛開始掌握時建議讓孩子多畫圖,根據圖來計算就不成問題了;後期熟悉了就不用依靠圖了。
3、想加算減法
這個方法是在之前學習的進位加法基礎上進行的。
想()+9=27?
(18)+9=27
所以27-9=18
這個方法運用好的前提就是 進位加法必須得掌握好。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可以用這幾種方法練習以下題目:
24-7= 36-9=
Ⅶ 一年級數學下冊怎麼學,感覺孩子接觸起來很難。
小學一年級數學?不是初一吧...
這很簡單,數學在開始練的只是計算,每天做大量計算題就好了.
再說小學一年級只有數學和語文,作業肯定不多.
在做作業時最好監督他,以免孩子開小差.(這一年齡的小孩很好動)
作業做完後就練計算,設計操作等方面.讓孩子畫畫幾何圖形,在以後的幾何中有好處
計算只是練代數的作用...
Ⅷ 一年級下冊數學讀數和寫數都要從什麼位起
這個我覺得個位數就是可以的,這個完全是可以的,不需要擔心這種問題的我覺得是可以的。下面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來源於網路!!!
圖形是指由外部輪廓線條構成的矢量圖。即由計算機繪制的直線、圓、矩形、曲線、圖表等。
圖形用一組指令集合來描述圖形的內容,如描述構成該圖的各種圖元位置維數、形狀等。描述對象可任意縮放不會失真。在顯示方面圖形使用專門軟體將描述圖形的指令轉換成屏幕上的形狀和顏色。適用於描述輪廓不很復雜,色彩不是很豐富的對象,如:幾何圖形、工程圖紙、CAD、3D造型軟體等。
它的編輯通常用Draw程序,產生矢量圖形,可對矢量圖形及圖元獨立進行移動、縮放、旋轉和扭曲等變換。主要參數是描述圖元的位置、維數和形狀的指令和參數。
畫像,圖繪形象。
《宋書·禮志四》:「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新唐書·方技傳·張果》:「有詔圖形集賢院,懇辭還山,詔可。」
2、圖樣。在紙上或其他平面上表示出來的物體形狀。參見「圖樣」(點線面構成)。
3、幾何平面圖形的簡稱。[1]
4、軟體中的圖形。很多軟體中也用圖形來豐富用戶數據.例如在有名的Word,Excel或者表格控制項比如Spread[2]中經常見到Shape圖形,用戶可以在一個表單中,可以創建一個星形或者其他圖像,用來突出顯示數據或者或給用 戶指示一些工作表的特定方面。接下來可以自定義此星形或者圖像的尺寸,背景色,旋轉角度或者漸變效果等方面。下面是以Spread為例子,給出自定義圖形的編程示例。
Ⅸ 如何上好一年級數學下冊單元復習課
買數學一點通、點撥、教材全解得對學習有用的書來看。
Ⅹ 如何做好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
一、工作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認識人民幣、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認識時間、統計。
二、任務完成情況:
我帶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從培養學生做好課堂准備抓起,到課本、練習本、鉛筆盒的擺放,課堂上應該怎樣舉手、回答問題等開始訓練,及時給表現好的學生小紅花,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學生在習慣養成方面又有了一個新的提高。
本學期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練習計算。每天要求學生做口算題卡,學生的口算速度、准確率都較原來提高很多。分類與比較、認識圖形、圖形與位置、統計,主要採用與生活相結合的方式學習。
三、主要成績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習慣已經基本養成,學生的口算練習無論速度還是准確率都達標,有的孩子計算速度已經非常快。課堂中注重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一學期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學生的表現出了非常強的表達能力。由於工作中注重和家長的交流,及時的了解工作中的不足並及時改進。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有的知識掌握不牢固主要集中在:位置和圖文計算這兩方面。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偏小,對於前、後、左、右等位置詞語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還不能夠完全理解。圖文計算的難點在與學生理解題意方面,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加強理解題意的練習,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會理解和掌握的,另外在時間的認識上仍有個別學生掌握的不太好。
2、在日常教學中,關注到了學困生,中間部分的學生關注較少,導致中間部分的個別學生退步較大。在以後的學習中力爭關注到每一個孩子。
3、兩個班中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上課注意力仍然不夠集中,小動作還是不斷,希望在下學期中能想出更好的辦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加強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總之,本學期我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通過這一學期的工作,孩子們在思維方式上,在學習能力上,在學習成績上,孩子們都有或多或少的進步。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