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里除加減乘除、通分、小數乘除、開平方、立方,還有什麼計算謝謝!急急急!
最基本的就是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乘方(求冪)可以理解為連乘,例如平方、立方、四次方、五次方……n
次方
開方可以理解為分數次冪,例如開平方√x
就是
x^(1/2),開立方就是
x^(1/3),開
n
次方就是
x^(1/n)......
乘法可以理解為連加,除法可以理解為連減,減法可以理解為加上相反數,因此所有運算無論多麼復雜,均可歸結為加法。
㈡ 求小學數學一般運算規則都有哪些
一般運算規則1、 每份數×份數=總數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2、1倍數×倍數=幾倍數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3、 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4、 單價×數量=總價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6、 加數+加數=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7、 被減數-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8、 因數×因數=積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9、 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㈢ 數學中的運算概念是什麼
數學上,運算是一種行為,通過已知量的可能的組合,獲得新的量。運算的本質是集合之間的映射。
例如,算術中的加法
5
+
3
=
8,這里
5
和
3
是輸入,8
是結果,而加號「+」表明這是一個加法運算。這是一個常見的二元運算,本質上是AXB--->C形式的映射。
其他常見的運算包括加法,乘法,開方等等,這些都是一元運算,本質上是A--->B形式的映射。
代數運算是二元運算,數學上的定義:假設S和T分別是集合,S上的一個T值運算*
就是指笛卡爾直積
S×S
到T的一個映射,也就是映射:
*:S×S→T
按照傳統的寫法,
對於S中的兩個元素a,b,
我們用a*b來表示這個運算。
當S=T時,我們就說這個運算是封閉的。
比如S=T是實數集合,此時我們就可以分別定義加減乘除運算。
又比如S是n維實向量集合,
T是實數集合,我們就可以定義內積運算。
除了上述常見的代數運算之外,還有許多其它的運算,
比如開根運算,求導運算,積分運算,
卷積運算,
取整運算等等。
這些運算可以看成是「運算元」的作用。所謂運算元,可以看成是作用在運算元素上的函數符號。
比如開根運算的運算元就是根號,
積分運算的運算元就是積分號。
㈣ 數學所有計算公式
常用數學公式匯總
一、基礎代數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
3.
同底數冪相乘:
am×an=am+n(m、n為正整數,a≠0)
同底數冪相除:am÷an=am-n(m、n為正整數,a≠0)
a0=1(a≠0)
a-p=
(a≠0,p為正整數)
4.
等差數列:
(1)sn
=
=na1+
n(n-1)d;
(2)an=a1+(n-1)d;
(3)n
=
+1;
(4)若a,A,b成等差數列,則:2A=a+b;
(5)若m+n=k+i,則:am+an=ak+ai
;
(其中:n為項數,a1為首項,an為末項,d為公差,sn為等差數列前n項的和)
5.
等比數列:
(1)an=a1q-1;
(2)sn
=
(q
1)
(3)若a,G,b成等比數列,則:G2=ab;
(4)若m+n=k+i,則:am?an=ak?ai
;
(5)am-an=(m-n)d
(6)
=q(m-n)
(其中:n為項數,a1為首項,an為末項,q為公比,sn為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a(x-x1)(x-x2)
其中:x1=
;x2=
(b2-4ac
0)
根與系數的關系:x1+x2=-
,x1?x2=
二、基礎幾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三角形中任兩
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1)角平分線:三角形一個的角的平分線和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線。
(2)三角形的中線:連結三角形一個頂點和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所在直線的垂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線:連結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
(5)內心:角平分線的交點叫做內心;內心到三角形三邊的距離相等。
重心:中線的交點叫做重心;重心到每邊中點的距離等於這邊中線的三分之一。
垂線:高線的交點叫做垂線;三角形的一個頂點與垂心連線必垂直於對邊。
外心:三角形三邊的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外心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
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為90度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質:
(1)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條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那麼這條直角邊所對的銳角是30°;
(5)直角三角形中,c2=a2+b2(其中:a、b為兩直角邊長,c為斜邊長);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同時也是斜邊上的中線;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個角為90°;
(2)邊上的中線等於這條邊長的一半;
(3)若c2=a2+b2,則以a、b、c為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面積公式:
正方形=邊長×邊長;
長方形=
長×寬;
三角形=
×
底×高;
梯形
=
;
圓形
=
R2
平行四邊形=底×高
扇形
=
R2
正方體=6×邊長×邊長
長方體=2×(長×寬+寬×高+長×高);
圓柱體=2πr2+2πrh;
球的表面積=4
R2
3.
體積公式
正方體=邊長×邊長×邊長;
長方體=長×寬×高;
圓柱體=底面積×高=Sh=πr2h
圓錐
=
πr2h
球
=
4.
與圓有關的公式
設圓的半徑為r,點到圓心的距離為d,則有:
(1)d﹤r:點在圓內(即圓的內部是到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2)d=r:點在圓上(即圓上部分是到圓心的距離等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3)d﹥r:點在圓外(即圓的外部是到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性質和判定:
如果⊙O的半徑為r,圓心O到直線
的距離為d,那麼:
(1)直線
與⊙O相交:d﹤r;
(2)直線
與⊙O相切:d=r;
(3)直線
與⊙O相離:d﹥r;
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性質和判定:
設兩圓半徑分別為R和r,圓心距為d,那麼:
(1)兩圓外離:
;
(2)兩圓外切:
;
(3)兩圓相交:
(
);
(4)兩圓內切:
(
);
(5)兩圓內含:
(
).
圓周長公式:C=2πR=πd
(其中R為圓半徑,d為圓直徑,π≈3.1415926≈
);
的圓心角所對的弧長
的計算公式:
=
;
扇形的面積:(1)S扇=
πR2;(2)S扇=
R;
若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母線長為l,則它的側面積:S側=πr
;
圓錐的體積:V=
Sh=
πr2h。
㈤ 數學中運算符號有哪些
有以下幾種:
+(加號) 加法運算 (3+3)。
–(減號) 減法運算 (3–1) 負 (–1)。
*(星號) 乘法運算 (3*3)。
/(正斜線) 除法運算 (3/3)。
%(百分號) 求余運算10%3=1 (10/3=3·······1)。
^(乘方)乘冪運算 (3^2)。
! (階乘) 連續乘法 (3!=3*2*1=6)。
|X| x為任何數 (絕對值) 求正 (|1|)。
兩個集合的並集(∪),交集(∩),根號(√ ̄),對數(log,lg,ln,lb),比(:),絕對值符號| |,微分(d),積分(∫),閉合曲面(曲線)積分(∮)等。
(5)數學裡面運算有哪些擴展閱讀:
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代數學通用「+」號。「+」號是由拉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
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一開始簡寫為m,再因快速書寫而簡化為「-」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代數學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像拉丁字母「X」,可能引起混淆而加以反對,並贊成用「·」號(事實上點乘在某些情況下亦易與小數點相混淆)。後來他還提出用「∩「表示相乘。這個符號在現代已應用到集合論中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的旋轉變形,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㈥ 數學所有的運演算法則
四則運算:加法、減法、乘法、除法
乘法引申運算:冪運算、對數運算
除法引申運算:正弦、餘弦、正切、餘切、正割、餘割
圓的定義:弧度制運算
所有一元一次方程、多元多次方程、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都不會離開以上基本運演算法則及其引申運算。
㈦ 六年級數學簡便運算有哪些
數學簡便計算方法:
1、加法交換律:a+b=b+a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a+b)+c=a+(b+c)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3、乘法交換律:a×b=b×a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4、乘法結合律:(a×b)×c=a×(b×c)或a×b×c=a×(b×c)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和乘法結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用:a×c+a×b=(a+b)×c或a×c-b×c=(a-b)×c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在加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中,可以交換減數、加數的位置。但必須在交換位置時,連同前面的運算符號一起「搬家」,運算的結果不會改變。即:a-(b-c)=a-b+c;a-(b+c)=a-b-c7。
㈧ 小學階段數學數的運算的內容有哪些
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和三步以內的四則混合運算。
整數、小數、分數的簡便計算。
整數、小數、分數間的混合運算。
一步計算、兩步計算的方程。
分數、百分數、小數之間的互化。
重量、長度、面積、體積單位的化聚。
面積、體積計算。
小數的近似計算。
用萬、億作單位的改寫。
大體是這么多。
㈨ 數學中運算符號有哪些
數學中運算符號常見的有:加號、減號、乘號、除號、平方根號、立方根號、三角函數符號、微積分運算符號、邏輯運算符號等。
㈩ 數學有哪些運算定律,用字母表示出來
1、加法交換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3、乘法交換律: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用字母表示:a×b=b×a
4、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b×c)
5、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 a×c+b×c a×( b+c) =a×b+a×c
(a-b)×c= a×c-b×c a×( b-c) =a×b-a×c
(10)數學裡面運算有哪些擴展閱讀
相關性質:
1、減法的性質: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這兩個減數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a -( b+c) = a-b-c
2、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先減去第二個減數,再減去第一個減數。
用字母表示:a-b-c= a- c – b
3、除法的性質: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除以這兩個除數的積。
用字母表示:a÷b÷c= a÷( b×c)a÷( b×c) = a÷b÷c
4、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先除以第二個除數,再除以第一個除數。
用字母表示:a÷b÷c= 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