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把握數學教材內容

如何把握數學教材內容

發布時間:2022-06-08 09:58:54

1. 如何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內容梳理

可以分類整理,建立知識結構。
我認為可以這樣分:
一、數與數的計算
1、你學過的各類數及其相關知識
(1)整數、小數、分數的概念、讀寫及相關知識
(2)數的整除的相關知識。
2、數的計算
(1)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簡單計算和混合計算;
(2)簡易方程;
(3)比與比例;
二、應用題:
1、文字題;
2、應用題:
A、整數與小數應用題;
B、分數應用題(含工程問題);
C、行程問題;
D、列方程解應用題;
E、比例應用題(含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
3、其它特殊類型的應用題。
三、幾何圖形的概念與相關計算
1、平面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園等;
2、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錐、圓柱等;
四、統計表與統計圖
註:1、還有其它分類方法,只是思路不同。
2、分類只是建立個知識的目錄,關鍵是要把每條目錄涉及到的相關內容弄清楚。這樣才算你掌握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連續性的學科,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基和學習,學習數學的標准就是能夠對該學籍范圍內的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學數學重點要掌握的知識,下面這幾個學習方法帶你學好數學.

(同學們開講)

學習小學數學重點就是注重學習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學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勤學多問不恥下問是學習的良好態度,他們會把你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掌握好學習方法,你會對每一天的新知識充滿興趣.

3. 談談你怎樣理解和把握初中數學教材的核心目標內容

初中數學分為代數和幾何兩部分代數部分主要是學習實數、方程(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一元二次)一元一次不等式、 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
而幾何部分則是研究點、線、面、體。大體分為:平行垂直、三角形、圓、四邊形、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4. 如何把握教材進行數學課堂教學

多次參加外出學習和校內聽評課活動後,我有一個切身的感受,那就是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決定於教師處理教材的方式方法上。就像做菜一樣,同樣的原料,高明的廚師可以烹飪出一道色香味具美的佳餚,讓食者大快朵頤,贊不絕口。同樣,高明的教師在備課時准會在教材處理上下功夫。那麼什麼是教材處理呢?簡言之就是「教什麼」、「怎麼教」,嚴格來說:所謂教材處理,就是教師將教材內容經過精選、加工和組織,轉化為有利於學生接受和加工的教學內容。在使用人教版教材的過程中,我校教師普遍感到:教學內容分散,難以把握要求;增設數學活動,難以合理取捨。問題情境較多,難以補充調整。這就對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每一位教師理應充分研究教材,不斷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基礎
1、學習新課程理論,把握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一個突出的理念就是: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僅對學生如此,對教師本身來說更要如此。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應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和業務水平。一要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准》;二要學習《課程標准解讀》;三要學習各冊數學教材分析。這些資料可登陸人教網下載。
2、研究新教材體系,把握新教材特點
我校從2004年秋季開始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結合縣教研室組織的暑期培訓,在開學的頭一個月內,我們反復研讀七年級上冊教科書和教師教學用書。明確新教材編寫體系和結構;明確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哪些;明確各部分內容的知識點、重點、難點以及訓練重點等。在隨後的每一學期伊始,我們都要認真研讀本學期的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從而對新教材有全面准確的理解。
3、參考優秀課案例,把握新教案核心
實施新課程以後,教師的備課(教案)也有了新的變化。從以往「直線式」的教案到「立體式」的教案,很多教師起初並不適應。我們在學習《教師教學用書》里的案例後,又收集一些在國家級、省市獲獎的優秀課案例進行解讀,分析其處理教材的方法,把握新教案編寫的核心。
通過上述幾個方面的學習,我校數學教師的業務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再加上「以研促教,以教帶研」的校本教研活動,教師們對教材的處理都能得心應手,且能體現新課程理念。
二、樹立正確的教材觀
新課程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所有學科都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個媒介,只是教師教學的參照物,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一個載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創作」,對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和重新組合。如果教材處理得當,教師則教得輕松愉快,學生學得主動活潑,聽課者如沐春風;反之,教師慌亂失措,學生叫苦不迭,聽課者如坐針氈。因此教材處理得當與否是課堂教學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教師在設計每一節課的時候,都應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考慮:
①教師對教材要有全面把握;②要明確確定教材的重點、難點以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環節;③站在學生的角度,多為學生著想。
三、掌握教材處理的一般方法
1、在數學核心概念的教學上,適當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感知概念;適當增加概念的辨析問題,幫助學生體會概念;適當增加概念的應用問題,幫助學生內化概念。縱觀人教版新教材,核心概念有:有理數、實數、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函數、概率等。
《25.1.2概率的意義》一節教材的處理:在復習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後引出課題,接著進行第一個活動:全班4人一組,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做拋硬幣的實驗,並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填入表中。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實驗的次數一般會在100次以內;接著設計第二個活動:教師藉助於電腦軟體,進行模擬拋硬幣的實驗,實驗次數都在100次以上,並將實驗結果填入表中;然後設計第三個活動:成千上萬的實驗結果會如何呢?請看歷史上科學家們的實驗結果。出示教材第141頁的表格。通過以上三個活動,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使學生對「正面朝上」的頻率的變化規律有了切身體會,為最終得出概率的概念奠定基礎。
接下來的活動是描點觀察、得出結論、歸納概念、應用提升。
【說明】這樣處理教材避免學生重復做大量無謂的實驗,各組分別做30、40、50、60、70…100次的拋硬幣實驗,便於統計計算,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2、在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經歷其形成及應用過程。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應結合具體的數學內容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
《多邊形的內角和》一節的教材處理,重在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定理,可以從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逐步進行探究,另外在求內角和的方法上,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可以歸納出很多不同的做法。
【說明】這樣處理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注重過程教學的理念。
3、在例題的教學中,注重例題的變式與拓展及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歸納。新教材中的例題比較少,並不是每一課時均有相應的例題,這就需要教師適當補充,體現本節課核心知識和方法。如果教材中有相應的例題,我們還應該用好它。
《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第三課時的例題教學中,側重於讓學生建立不同的直角坐標系,並從中進行分析比較尋找最簡潔的建立坐標系的方法。
【說明】這樣處理教材中的例題沒有停留在就題論題上,而是充分發揮了例題應有的功能。
4、在學習方式的選擇上,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新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節教學中,緊緊圍繞基本圖形進行變換,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分析的基礎上,充分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說明】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要「因材而異」,該探究的,讓學生探究;該教師直接教授的,教師可以直接講授。
5、在練習的補充上,緊扣教學重點設計科學合理。新教材的一個特點是:課後練習、習題較少。但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離不開適當的練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每一節課上,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比較基礎且富有梯度的形式多樣的練習,幫助學生深化鞏固新知。
《反比例函數》一節習題很少,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需要適當補充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和性質。

5.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正確理解把握教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用新課程理念來解讀和實施新教材,即如何從正確解讀文本到活用教材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人認為可把握住這樣的原則,在教學中讓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基於教材,但又不為教材所束縛,使教學源於教材,但又高於教材,真正體現出數學教學的簡單化。在此過程中要把握好「解讀」和「活用」二者間的關系。一是正確「解讀文本」。包括獲得自己所需資源,理解編者編排意圖,疏理知識點,確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這是教學的「血肉」,「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將教材中所獲得的「資源」,經過轉化、整合、思考、簡單化、生活化等優化教學活動,創新設計來攻破重難點,達成教學目標,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學的「靈魂」。現淺論如下: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正確「解讀文本」。 「解讀文本」是我們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解讀文本是否到位直接關繫到我們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關繫到教學設計、教學效果等,結合我的教學實際,我認為解讀文本需注意三方面:1、讀懂文本編排意圖,搞清文中插圖和旁註文字、提示語。 現行人教課標版數學教材中有大量插圖,包括實物圖、示意圖、表格圖、線段圖、幾何圖等,在插圖旁還標注文字、提示語,這些有機的編排成分能配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進行思想教育,能溝通數學與社會、自然的聯系,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著數學的思想方法。例如:人教課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中「可能性」例1插圖的旁註文字:①哪個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②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③哪個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這三方面的旁註文字、提示語就指出了教學的授新知識點、重點與難點,它可讓學生在比較中不斷猜想、把握知識要領、啟發學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導教師設計比如摸綵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猜測——實踐——驗證,通過實踐活動中的體驗,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對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2、讀懂例題的地位作用,弄清例題與習題的關系,疏理授新知識點。 例題是數學教材的核心內容,它具有典型性、規范性。它能讓學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讓老師疏理出授新知識點,能讓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始終把握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重難點,確立教學目標及構思教學設想。習題的作用及難易,教師要心中有數,弄清習題與例題相配合的基本題、變化題、探索實踐題,提高題等的分布情況,正確解讀習題不是例題的簡單重復,而是必要的補充、發展和延伸。例如: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統計中簡單的數據分析」中例1的主題圖:一家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要知道下周該進些什麼品牌的礦泉水,根據該例題教師不難疏理出本節課授新知識點:會看橫向、縱向條形統計圖,初步會製作橫向條形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及數據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等,這樣有利於教師確定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例如:練習十中的習題除了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以外,還注意加強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樣,也就有必要在設計教學流程中始終圍繞:學生獲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據獲得的數學信息提出些數學問題嗎?來展開創造性的教學構思。3、解讀教材整體結構與新舊知識聯系。 解讀教材整體結構與新舊知識聯系,要把握:①通讀全冊,理解單元教學內容,理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處理好各年級之間數學知識的銜接。②細讀單元,理清知識點,弄清新舊知識聯系點,分析數學新舊知識結合點,分析學生學習新知的思維過程:平衡(舊知)——不平衡(不懂新知)——引發沖突(關鍵)——交流、合作、探究(課堂效果)——新平衡(學懂新知)。解讀本單元的目標,在每節課,每個知識點、每個例題怎樣才能得到落實,達到宏觀與微觀,新知識與舊知識,教學目標與達成構思等的統一。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讀文本之後,教師應根據解讀文本中獲得的自己所需數學教學資源,疏理授新知識點,真正確立起「教什麼」,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著手進行構思具體的教學設計,確定教學流程,牢牢把握「怎麼教」。設計出簡單、實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學流程,真正體現活用教材,也就是說不是直接照本宣科把教材轉化為教案,而是在對教材有深刻的解讀的基礎上創新設計、大膽取捨、整合轉化、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精讀活用,設計合作流程。 在活用教材、大膽取捨,構思合作流程中,教師要針對教材預設的一些教學對象和教學情景,分析教材意圖、思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不宜「照本宣科」沿用這些思路,因為:①教材是一種文本化材料,由於文本條件限制,它並不能完全呈現其豐富、獨到的內涵與教學思想,教師應用時必須對其進行合理思考,大膽取捨,分析文本所暗含的精髓,進行程序化、動態化改造;②教材設計思路並不一定能夠恰當反映課程標准思想,教師必須對其進行合理反思,有必要時,需打破文本禁錮,批判性繼承,個性張揚地構思創新設計流程;③教材文本設計中的對象、場景、難度、文字提示、旁註未必適合當時、當地的教學,這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教學中對文本進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讀文本、活用教材」。例如在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可能性」教學一課來說,教材中安排的是摸棋子的游戲,教材編排中兩個盒子里的各種顏色的棋子都直接呈現給了學生,如果按教材編排思路,在游戲前預先告訴學生紅棋子、綠棋子的個數及盒裝情況,再讓學生做摸棋子游戲,這樣就使游戲失去了懸念。這時我們在教學中就應針對當時、當地及學生特點對教材進行一些大膽改造,即:把各種顏色棋子換成各種色彩的乒乓球,預先不告訴盒子中裝球個數及顏色,然後開展「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活動,這樣就能更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攻破教學重、難點,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探究渴望。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程、新教材、新教學觀、新理念,我們只有更新觀念,正確到位的解讀文本,靈活應變的活用教材,我們的教學才不會偏離方向。在教學中真正達到正確「解讀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攻破我們的教學重、難點,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使數學課堂因解讀精闢而變得精彩紛呈。

6. 怎樣讀懂小學數學教材

數學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基礎,它是師生完成教與學雙邊活動必不可少的媒體。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和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探索數學規律,學習數學方法。讀教材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結果變為學生靈活的學習過程。讀懂教材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讀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學的基礎。
我認為要讀懂教材必須做到:(1)要用整體聯系的觀點讀教材;(2)要持課程改革的理念讀教材;(3)要懷著質疑好問的態度解讀教材;(4)要抓住數學的本質去解讀教材。

我認為要讀懂教材就要學會「煮書」。第一遍以成人的角度去讀;第二遍以作者的角度去讀;第三遍以孩子的角度去讀。讀未必懂,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會,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參,卻陷入了誤區和苦惱的困惑。讀與懂之間必須有「想」這座橋。多問自己幾個什麼?即為什麼?用什麼方法?原來在什麼地方?要達到什麼地方?當自己能夠完全說服自己,回答清楚的時候才走出了讀懂的第一步。正如張丹老師說的那樣:由「讀」想到了歌曲《讀你千遍不厭倦》帶著思考去讀。

我覺得具體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讀懂教材:

1、要讀懂教學目標和要求。教學目標實際上就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個「度」,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內容是知道、理解還是掌握,這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是否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否得到了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得到培養等。

(1)必須讀懂《課標》對年段教學內容的要求。比如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這一內容,它的年段目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數學思考方面,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解決問題方面,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年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情感與態度方面,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把握,相信自己在信息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2)要讀懂本冊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還是以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內容為例,它的目標要求是: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法估算和驗算;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要讀懂本單元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有餘數的除法」它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和筆算有餘數的除法;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只要我們讀懂了上面這些目標對所教學內容的要求,就能恰當地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中也不會拔高或降低課堂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程實施與教學目標的高度一致。

2、要讀懂作者的編排意圖。義務教育(人教版)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是以《數學課程標准》為基本依據,以實驗教材的總體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實驗教材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和生活性,關注學生的經驗和體驗,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生動活撥的、主動求知的信息資源材料和環境。因此,我們必須讀懂下面這些內容:

(1)要讀懂「主題圖」。
人教實驗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來展示教學目標的。它給了老師更大的研讀教材的空間。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挑戰。教材上的每幅圖都有其深刻的含義和目的,做為教師。只有把它研讀透徹。才能明白其中真知。真可謂: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我覺得要讀懂主題圖,首先必須讀懂它是以什麼形式呈現的,是怎樣反映本單元要學習的基本內容的。比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四邊形」的主題圖,它的呈現形式是一幅校園場景圖,它是以校園場景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其次,這個主題圖給了我們那些信息,這些信息在本單元教學中起什麼作用。比如上例中「四邊形」的主題圖中有許多關於「空間與圖形」的信息。如:長方形的球場、通道、窗戶,正方形的地磚,平行四邊形的推拉門,樓梯護欄,等等。目的是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四邊形的感性認識,並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幾何圖形。第三,要讀懂「主題圖」所呈現的圖形、圖片、場景或情境中滲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2)要讀懂「例題」。不管是傳統的舊教材還是課改實驗教材,例題都是教科書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最基本的範例。那麼作為教師怎樣才能讀懂例題呢,我覺得:首先應該讀懂例題是以什麼方式呈現的,它這樣呈現的作用是什麼。比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加法」例1,它的呈現方式(略)。我覺得例題以這種方式呈現,一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因為兩位數加兩位數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不同的是過去學過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和限於100以內,只有一次進位,而例1有兩次進位和超過了100,其豎式比較簡單並將進的「1」用紅色表示。其次要讀懂情境圖。實驗教材的例題中多數都安排了情境圖,作者想通過情境圖在知識和能力方面,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演算法多樣化,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同時培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方面,創設一種生活情境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具體的情境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學生感知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富饒,地大物博來實現學科間的整合,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加法的驗算」例1下面的情境圖,它是一組同學們在合作學習加法驗算方法的討論,通過討論把加法驗算的方法全部呈現出來,目的就是讓學生用不同的驗算方法對加法進行驗算,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學驗算。第三、要讀懂例題中的對話。(人教版)實驗教材為了體現人文性、趣味性使教材內容更加活躍,把一些難點、重點、計演算法則、概念等用對話的形式在例題中呈現出來,因此我們教師必須讀懂這些對話的意思。第四、要讀懂例題間的關系。(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在例題的編排上也是有區別的。例題與例題的呈現形式是不同的,對學生訓練的重點也是不同的。

7. 如何把握好小學數學教材

首先熟讀教材
當然不要依賴於教參,永遠不要相信那個東西
因為孩子們需要的是理解
理解的內容是從內心發出來的
所以在把握教材中心內容不變的情況下
用最通俗的語言去講
去不斷的創新和發散孩子們的思維
這樣就可以理解和把握教材

8. 淺談如何整體把握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分析

《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應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是「祖國語文」而非「祖國語言」,措詞異乎尋常,耐人尋味。或許是為避免人們對語文教學目的,任務理解的以概偏全,抑或是為平息在「語文」涵義的意見紛爭而作出選擇。的確用心良苦。然而,語文作為一門課程名稱,它代表的是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教育的課程。按葉聖陶先生的解說,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統稱。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其本質屬性就決定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價值取向。因此,對語文本質的認識,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預設,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及教學效能的大小。 一. 把握語文本質,明確價值向度1. 辨析語文的本質對語文本質問題,自古就有「文道之爭」 ,或是只強調語言的工具性——語言形式,忽略語言所載的文化,思想內容和思維過程;或是只突出思想內容,而忽略了語言形式。「文」「道」有機結合,曾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在閱讀中熱衷於課文內容分析,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當作語文課的主要目標,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圍繞著課文內容理解來進行,即強調文本內容的「意化」過程,因文闡道,因道悟文,相得益漳。現代語文教育中轉變為「工具性和思想性」 。提出;「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通過語言文字這一載體實現知識性,思想性雙重教學目標,突出的是語言和思維、思想的統一,即思維的發展促進語言的發展,語言的發展又促進思維的發展。在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的今天,又演化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教育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形式」教育,更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實質」教育,既要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又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這里,突出「語言這個工具 不僅是文化的載體,還是意識思維、心靈、人格的組成部分」 ,對語文學科的完整性千萬不能閹割。一. 從《課程標准》核心理念看語文教育價值向度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語文的基本屬性,工具性和人為性的統一,正體現了語言的性質。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工具性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情達意上,體現在發展學生的情思和人格培養上。因為語言是交際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學習語文就是要使學生牢牢掌握語言工具,語文教學的首先任務就是教會學生使用語言。人文性突出了語文教學以人為本文化性。 二.《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那麼,用什麼去影響並感染學生?毫無疑問,主要憑借的是課文,是課文的字里行間蘊涵著的深刻的人文內涵。而這種內涵是要靠教師去深入地領會並挖掘的。我們固然要提倡創新,但不可忘記「求真」永遠是「求新」的基礎;我們固然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會,但不可忘記尊重決不意味著肯定錯誤(包括有較大偏差的)理解和感受。語文可以傳承文化,可以傳達社會價值觀,從而維系社會的正常運轉,所謂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指語文學習過程是人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人創造力與生命力的過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就是既要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又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又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也就是說語文教學著眼於語文形式,語言所載負的人文思想、情感內涵,是寓於語言之中,必須寓教於文,在理解、感悟語言的同時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學習母語靠的是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靠的是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也就是聽說讀寫實踐,「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唯如此,「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課程價值才能得以實現。 三.《課程標准》更明確指出: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價值觀和人生態度的培養,必須「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同時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常常是交互作用的,「情感、態度」可以成為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動因,強化這一維度有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又可以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至於「過程、方法」是學習語文的過程與方法,並不獨立於語文「知識與能力」之外,其中「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注重情感體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學會傾聽、交流與表達」(三個維度目標的一個重要結合點)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這一維度目標的提出,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同時也是為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這一交際工具服務的。1.教師教學行為上的價值向度。「以學定教」對教師的「教」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准確地理解、把握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具有更為深厚的知識底蘊,課堂上具有更高的教智。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

9.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怎樣把握課堂

1、讓學生明白教材的編排意圖。
在教學設計時,總要讓學生明白這節課學習的內容與今後學習的關聯作用及對今後踏入社會的用途。如:在學習《大數的讀寫》這一章中,讓學生明白,在今後運用統計、書寫、以後繼續升造學習,步入社會乃至對就業的就有一定的影響。再如,《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時少不得把口算在日常生活的作用及在本章節的安排目標向學生介紹一番。讓學生明白教材編排意圖,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明白教材的編排意圖,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
2、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就會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關注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等目標的不同層次。布盧姆以學習者的外顯行為作為目標分類的基點,以行為的復雜程度作為劃分目標的依據,提出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的六級分類──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克拉斯沃爾等人於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學目標分類,並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其分為五級:接受、注意,反應,價值化,價值觀的組織,價值或價值系統的性格化。辛普森將動作技能依次分為知覺、定向、在指導下做出反應、機械化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標分類為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基本依據,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對這三個目標領域統籌加以考慮,並把較高水平的目標當做影響內容的主題和根本目的來看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
3、正確運用遷移法。
選擇正確適宜的應用知識遷移的方法能起到化難為易,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大數的讀寫》從復習萬以內數讀寫方法的開始遷移到主題;又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從復習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開始引入到所學內容;再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從回顧除數是一位除法的題目入手導入到新課題。這樣讓學生很容易學會新知識。
4、注重解題方法設計的多樣化。
解題方法多樣化設計可以讓每個學生受益,他們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接受數學知識。如在《大數讀寫》教學設計中,採用了在數位順序表中填數方法,能適用於學困生,讓分層教學的方法在讀寫運用中產生,數數位(個、十、百、千……)方法運用於優分層。這樣很容易攻破了大數讀寫這一難關。

10. 高三數學要把握哪些學習的重點內容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學好數學,首先要熟悉教材。立足課本,迅速激活已嘗過的各個知識點,對各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在做題、聽課時才有針對性。

下面列舉各章節的重點內容,大家要學習掌握。

主要掌握兩個計數原理,排列、組合數計算公式,組合數性質。二項式定理和二項展開式的性質及其應用。

概率和統計

主要掌握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事件、N次獨立重復試驗事件恰好發生K次的概率,用樣本頻率分布估計總體分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期望和方差。

導數

重點導數的概念,式項式函數的導數,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極值、最值。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把握數學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