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前兒童自我認知評價表
摘要 自我評價大約從2~3歲開始。幼兒自我評價的發展和幼兒認知及情感的發展密切聯系著。
Ⅱ 學前兒童自我評價的發展趨勢及主要特點
調節、控制能力的增強
自我評價就是一個人在對自己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評價;
自我體驗是一個人通過自我的評價和活動產生的一種情感上的狀態,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
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調節、控制能力,包括獨立性、堅持性和自製力等。幼兒期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及自我控制的發展三個方面。
幼兒自我評價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特點
1. 從依從性的評價發展到自己獨立評價;
2. 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
3. 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
4. 從具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評價發展到根據簡單的行為規則的理智評價。
幼兒自我體驗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特點
1. 從初步的內心體驗發展到較強烈的內心體驗;
2. 從受暗示性的體驗發展到獨立的體驗。
Ⅲ 以成人的評價作為自評的標準是幼兒自我評價的特點之一
幼兒自我評價的特點為:
1、往往依賴於成人對他們的評價,到了幼兒晚期,開始出現了獨立的評價;
2、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幼兒的自我評價會逐漸客觀,自我評價具有籠統性,片面性和表面性,這和幼兒的認識水平低有關。
幼兒自我評價的特點是:
1、從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發展到自我評價。幼兒初期,孩子還沒有自我評價。而後隨著自我評價的發展,兒童開始能為自己的評價只是這種評價是依據於他人的評價而進行的,是一種依從性自我評價。當到了幼兒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
2、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兒童進行自我評價時,主要是從單一角度或個別方面評價自己,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老師的引導,進而能從多方面進行自我評價。
3、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幼兒的自我評價基本上表現為對自己外部行為的評價,還不能深入到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
4、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幼兒初期的孩子往往不從具體事實出發,而從情緒出發進行自我評價。由於較好的評價會引起幼兒的愉悅的情緒,因此,在幼兒初期幼兒往往對自己的評價過高。
(3)大多數學前兒童自我評價什麼擴展閱讀:
幼兒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表現為:從依從成人的評價發展到開始有獨立的評價、從對外部行為表現的評價向內在品質評價轉化、從簡單、籠統的評價發展到較為具體的評價、從主觀情緒性評價向初步客觀性評價發展。
認知水平的發展會影響幼兒的自我評價的能力的發展。整體看來,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還很差,因此,成人必須善於對幼兒作出適當的評價,對其行為作過高或過低的評價都是不利的。
Ⅳ 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
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
1、自我感覺的發展(1歲前)
兒童由1歲前不能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同周圍的客體區分開到知道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識的最初級形式,即自我感覺階段。
2、自我認識的發展(1~2歲)
孩子會叫媽媽,表明他已經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個月以後已開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識的萌芽(2~3歲)
自我意識的真正出現是和兒童言語的發展相聯系的,掌握代詞「我」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標志,能准確使用「我」來表達願望時,這標志著兒童的自我意識產生。
4、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3歲後)
嬰幼兒在知道自己是獨立個體的基礎上,逐漸開始對自己的簡單的評價;進入幼兒期,孩子的自我評價逐漸發展起來,同時,自我體驗、自我控制已開始發展。
如何正確的培養幼兒自我意識
1、培養孩子的自我認識
通常來講,小學生要清楚准確地認識自我是比較困難的。盡管如此,也要逐漸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因為童年時期的自我認識是成年後自我認識的雛形。家長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主要是要引導孩子解決兩個矛盾: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與實際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的「我」與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
2、培養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
實驗研究表明:我國兒童形成自我評價能力的年齡為3至4歲之間。4歲的孩子開始有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能夠根據一定的行為規則來評價自己。5、6歲的兒童絕大多數已經能夠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核心,它對於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道德行為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家長應當為孩子創設自我評價的情境,促進孩子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最初是根據成人對他的評價而形成的。
3、培養孩子的自我觀念
也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自我觀念是孩子對自身能力和自我價值的認識和體驗。具有積極的自我觀念的孩子,自信心和獨立性強,認為自己有能力辦好各種事情,自己的行為對社會對個人都有價值,也容易受到家長和他人的歡迎和好評。孩子的自我觀念,實際上反映了他對自己過去的總結和對將來的預見。
Ⅳ 幼兒自我評價發展的特點
幼兒自我評價的特點是:(記憶口訣:一個外情)
(1)從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發展到自我評價
幼兒初期,孩子還沒有自我評價。而後隨著自我評價的發展,兒童開始能為自己的評價只是這種評價是依據於他人的評價而進行的,是一種依從性自我評價。例如,她們評價自己是好孩子,因為「老師說我是好孩子」。當到了幼兒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
(2)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
兒童進行自我評價時,主要是從單一角度或個別方面評價自己,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老師的引導,進而能從多方面進行自我評價。例如,幼兒在回答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原因時,有的幼兒說:「我扶老奶奶過馬路。」有的孩子說:「我聽媽媽的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自我評價發展到了多面的。當再問同一問題是幼兒就會回答說:「我聽媽媽和老師的話,我幫助小朋友,我愛護植物,所以我是好孩子」。
據研究:4歲左右的孩子有一半以上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但主要是從個別方面或局部來評價自己;5 歲左右的孩子則進一步;6 歲的孩子則能從多方面進行評價。
(3)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
幼兒的自我評價基本上表現為對自己外部行為的評價,還不能深入到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例如,小朋友在回答他是好孩子的原因時說:「我不遲到,我畫畫好看,我幫助老師打掃衛生。」從小朋友的回答可以看出來,他都是從外部的行為來進行評價的,極少涉及到內心品質,不過也可以看出一點向內心品質過渡的趨勢。
(4)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
幼兒初期的孩子往往不從具體事實出發,而從情緒出發進行自我評價。由於較好的評價會引起幼兒的愉悅的情緒,因此,在幼兒初期幼兒往往對自己的評價過高。
認知水平的發展會影響幼兒的自我評價的能力的發展。整體看來,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還很差,因此,成人必須善於對幼兒作出適當的評價,對其行為作過高或過低的評價都是不利的。
例題:簡述幼兒期自我評價發展的趨勢並舉例說明。
【答案】自我評價是自我認識的核心成分。自我評價就是一個人在對自己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評價。三四歲期間,幼兒自我評價發展迅速。
1.從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發展到自我評價
2.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
3.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
4.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
Ⅵ 學前兒童的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表現了什麼,請舉例說明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包括四個方面的認識:
(1)自我感覺的發展:兒童由1歲前不能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同周圍的客體區分開到知道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識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覺階段。
(2)自我認識的發展:孩子會叫媽媽,表明他已經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個月之後已開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識的萌芽:自我意識的真正出現是和兒童言語的發展相聯系的,掌握代詞"我"是自我意識萌芽的重要標志,能准確使用"我"來表達願望標志著兒童的自我意識的產生。
(4)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調節逐漸發展起來。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主要內容
所謂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包括對自己的存在以及與周圍人或物的關系的意識.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個體是把認識的目光對著自己,這時的個體既是認識者,又是被認識者。
自我意識有兩個基本特徵,即分離感和穩定的同一感.分離感是指一個人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身體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穩定的同一感是指一個人知道自己是長期的持續存在的, 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不管自己有了什麼新的特點,都能認識到自己是同一個人。
Ⅶ 幼兒自我評價發展的特點是怎樣的
(1)從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發展到自我評價
幼兒初期,孩子還沒有自我評價。而後隨著自我評價的發展,兒童開始能為自己的評價只是這種評價是依據於他人的評價而進行的,是一種依從性自我評價。例如,她們評價自己是好孩子,因為「老師說我是好孩子」。當到了幼兒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
(2)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
兒童進行自我評價時,主要是從單一角度或個別方面評價自己,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老師的引導,進而能從多方面進行自我評價。例如,幼兒在回答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原因時,有的幼兒說:「我扶老奶奶過馬路。」有的孩子說:「我聽媽媽的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自我評價發展到了多面的。當再問同一問題是幼兒就會回答說:「我聽媽媽和老師的話,我幫助小朋友,我愛護植物,所以我是好孩子」。
據研究:4歲左右的孩子有一半以上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但主要是從個別方面或局部來評價自己;5 歲左右的孩子則進一步;6 歲的孩子則能從多方面進行評價。
(3)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
幼兒的自我評價基本上表現為對自己外部行為的評價,還不能深入到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例如,小朋友在回答他是好孩子的原因時說:「我不遲到,我畫畫好看,我幫助老師打掃衛生。」從小朋友的回答可以看出來,他都是從外部的行為來進行評價的,極少涉及到內心品質,不過也可以看出一點向內心品質過渡的趨勢。
(4)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
幼兒初期的孩子往往不從具體事實出發,而從情緒出發進行自我評價。由於較好的評價會引起幼兒的愉悅的情緒,因此,在幼兒初期幼兒往往對自己的評價過高。
認知水平的發展會影響幼兒的自我評價的能力的發展。整體看來,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還很差,因此,成人必須善於對幼兒作出適當的評價,對其行為作過高或過低的評價都是不利的。
例題:簡述幼兒期自我評價發展的趨勢並舉例說明。
【答案】自我評價是自我認識的核心成分。自我評價就是一個人在對自己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評價。三四歲期間,幼兒自我評價發展迅速。
1.從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發展到自我評價
2.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
3.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
4.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
Ⅷ 學前兒童的自我評價發展主要呈現哪些趨勢
學前兒童自我評價的發展趨勢是: 從輕信和運用成人的評價到自己獨立的評價。幼兒初期,兒童對自己的評價往往只是成人評價的簡單再現,而且不加考慮地輕信成人對自己的評價。此後,兒童對成人的評價不輕易再現,如評價不正確,兒童會有反抗的表現。一直到幼兒晚期,幼兒才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而且,幼兒的自我評價往往比較簡單,一般是兩分法的評價方式,如「好」與「不好」;「聰明」與「笨」等,很難象成人一向作出全面細致的區分。由此,幼兒園教師在對兒童進行評價時候要慎重,需要更正客觀。而且盡量少給孩子定性的評價,避免孩子因為老師的評價而對自我評價產生偏差。
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在幼兒階段,兒童的行為由於還受情緒的影響比較大,所以在對自我進行評價時也會顯示出情緒化的特徵。
學前兒童的自我評價主要還停留在自己外部行為的評價上,如學前兒童基本能評價自己的外貌特徵(如高矮、胖瘦等);而全面、概括地評價自己各方面能力水平的能力還比較低。
參考:學前兒童心理學試題及答案_
Ⅸ 簡述學前兒童自我評價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特點
自我評價大約從2~3歲開始。幼兒自我評價的發展和幼兒認知及情感的發展密切聯系著。
其特點如下:
(1)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幼兒還沒有獨立的自我評價,是靠成人對他的評價。例如,她們評價自己是好孩子,因為「老師說我是好孩子」。
(2)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幼兒往往不從具體事實出發,而從情緒出發進行自我評價。
(3)自我評價受認知水平的限制。此階段幼兒的認知水平的局限表現在籠統性、局部性、外部行為、沒有評價的論據等方面。
(9)大多數學前兒童自我評價什麼擴展閱讀:
人的知識,才能通常是處於離散,朦朧狀態的,需要人們不斷地挖掘,發現和開發。每個人從自身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的特點,毅力的恆久性,已有的知識結構,獻身精神等方面可以作出自我評價。 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心狀況、能力和特點,以及自己所處的地位、與他人及社會關系的認識和評價。
能接受自己,對自己抱有正確的態度,不驕傲也不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缺點缺乏正確的評價,自高自大,自我欣賞,還有的是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