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級數學比多多少,比少多少
比【誰】多多少,比【誰】少多少
小明有玩具16個,小芳有玩具12個,小明的玩具比小芳多多少?
16-12=4
小明的玩具比小芳多4個。
小洪有玩具6個,小敏有玩具12個,小洪的玩具比小敏少多少?
12-6=6
小洪的玩具比小敏少6個。
2. 學前班數學--數字比多少有什麽口訣或者計算的方法
1.()比8多2;
像這類
——比——多幾
()是第一個數用加法,
如:()比8多2
8+2=10
()是第二個數用減法。(是第一個減去第三個)如:9比()多2
9-2=7
()是第三個數用減法。(是第一個減去第二個)如:8比5多()
8-5=3
2.
9比()少3;
像這類
——比——少幾
()是第一個數用減法,(是第二個減去第三個)如:()比5少3
5-3=2
()是第二個數用加法。。(是第三個加第一個)如:9比()少3
3+9=12
()是第三個數用減法。(是第二個減去第一個)如:5比9少()
9-5=4
一點小小經驗。不知對你有無幫助。
除此之外還可用實物演示。幫助他理解。
3. 數學誰比誰多少的問題
數學誰比誰多少的問題是比較簡單的應用題,不管是誰比誰多還是誰比誰少都是用減法來算,比如桌子上有15個蘋果,6個桔子,蘋果比桔子多多少個,或者桔子比蘋果少多少個都是用減法。
15-6=9(個)
4. 一年級數學下 什麼比什麼多的問題
這問題是兩個數相比較。
如:6和3的數相比。確良
要讓孩子知道誰大,誰小。孩子的答案是6大,3小。
比時看你是把大數放在前還是放在後。
如:6在前。就是6比3大多少。就是大的數在前比,對大多少?
小數3在前,就是3比6小多少。就是小的數在前,對小多少?
總之:兩個不同的數相比。大多少和小多少是用減法。這樣的方法學生容易理解。
5. 幾比幾多幾比幾少的數學題
幾比幾多與幾比幾少是相對而言。換句話
:甲比乙多,反過來就是乙比甲少。
比如:10比8多2,反過來8比10少2。
再如:
比一個數多5的數是18,求這個數是多少?思路:比一個數多5的數是18(即18比「一個數」大),那麼反過來就是:比18少5的數就是那個較小的「一個數」。
所以18-5=13
要求的「一個數」就是13。
6. 小學數學比大小比多少比貴便宜方法
小學數學比大小比多少比便宜的方法有作差比較法
若a-b>0,則a>b;若a-b=0,則a=b;若a-b<0,則a數軸比較法,數軸的基本性質: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利用這條性質,將實數的大小關系轉化為點的位置關系。設數軸的正方向指向右方,則數軸上右邊的點所表示的數比左邊的點所表示的數要大。
7. 初一數學幾比幾等於幾比幾怎麼算啊
4:3y=1:(6y-1)
3y=24y-4
21y=4
y=4/21
8. 幾比幾多幾比幾少的數學題有哪些
幾比幾多與幾比幾少是相對而言。換句話:甲比乙多,反過來就是乙比甲少。
比如:10比8多2,反過來8比10少2。
再如:
比一個數多5的數是18,求這個數是多少?思路:比一個數多5的數是18(即18比「一個數」大),那麼反過來就是:比18少5的數就是那個較小的「一個數」。
所以18-5=13
要求的「一個數」就是13。
分數中間的一條橫線叫做分數線
分數線上面的數叫做分子,分數線下面的數叫做分母。讀作幾分之幾。
分數可以表述成一個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於1除以2。其中,1 分子等於被除數,- 分數線等於除號,2 分母等於除數,而0.5分數值則等於商。
9. 如何教孩子數學中的幾比幾多多少
幾比幾多多少,就是幾減幾等於多少 比如3比1多多少,就是3-1=2 所以3比1多2
10. 小學數學比多少如何教孩子懂
第一部分:調動興趣是關鍵
因為我喜歡數學,所以我願意去學它,所以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願意去克服;克服困難所得來的成功體驗又增強了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我更喜歡學數學了。
一個很簡單的正循環擺在我們面前,所以說,學好數學,調動孩子的興趣是關鍵。調動興趣的方法有:1.親其師,信其道。
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
1)展示能力,讓孩子佩服。比如可以在孩子面前秀自己知識淵博、計算和解題能力很強等,孩子們個個佩服地一塌糊塗。
校信通在做優秀大學生數學學習規律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學生喜歡某一個老師,甚至是因為老師隨手就可以畫出很標準的圓、橢圓。
2)展示人格魅力,讓孩子敬服。
教育者人格中很突出的一點或幾點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孩子,比如幽默、嚴謹等等。一般來說,一位老師要儲備至少200—300條笑話,便於在課堂上讓學生輕鬆快樂學習。也有很多孩子喜歡老師的理由是:「她認真負責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樣,辯論會什麼的,幹啥啥行!」
3)用心關愛孩子。
如果想讓所有孩子都喜歡您,那就平等對待他們吧!課堂上,如果有成績不好的學生舉手發言,明知他會回答地一塌糊塗,也要鼓勵和支持他。
如果您想改變某個孩子的話,那就去「偏愛」他吧!「我喜歡這位老師,是因為她待我象待自己的妹妹一樣。」「有一次我數學考砸了,老師在我的作業本里夾了一張紙條,問我是不是有什麼心事?我感動極了!」
當然,家長也要積極引導孩子喜歡老師。比如通過和孩子討論老師的授課方式、性格特點等,引導孩子關注老師的閃光點,發現老師值得自己學習的思考方法、習慣和品質等。
2.化抽象為生動。
比如在講例題的時候,結合題目給學生講一些順口溜、數學故事、數學發展史、生活中的數學等。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比如華羅庚的數形結合順口溜「數與形,本相依,焉能分作兩邊飛。數缺形時,難直覺;形缺數時,難入微。代數幾何本一體,永遠聯系莫分離。」生活中的數學包括身邊的事、新聞時事等,比如:讓學生適度參與現在很多父母都熱衷的股票問題;自己家裡每月消費多少米,多少油,多少鹽等,人均消費多少;今年淮河流域出現洪災,泄洪時就需要考慮上游水位和下遊河道寬的關系等等。
此外,還可以利用游戲和活動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日歷中的方程》、數學專題黑板報等。3.化抽象為形象。
現在的學生大都對電腦感興趣,如果從這一點入手引導學生學數學,是個很好的辦法。鄭州一所重點中學的劉老師用幾何畫板讓學生形象直觀的體會數學知識,學生在學幾何畫板的同時,學數學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
4.成功體驗的積累。
興趣與成就感往往有很大關系。每個孩子都有想成為研究者、發現者的內在願望,都有被認同和賞識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進步。教育者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一點點進步,給不同學生提不同的要求,讓他們有機會成功,體會成功時的成就感。
具體做法有:給孩子講題時不要一下子把思路都講完,要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獨立思考,或講一半,留一半讓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孩子沒有能力思考下一半,至少要讓孩子獨立思考到下一步。當然,家長還要適時給予言語鼓勵,一方面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讓孩子體會獨立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另一方面,家長也會在鼓勵孩子的過程中改進對孩子的認識,培養孩子對同一問題深刻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小貼士:成功記錄本
也可以鼓勵孩子專門准備一個筆記本,寫自己的成功記錄。錯題本很重要,但只有錯題本,孩子就只能多關注自己的失敗經驗,用成功記錄本記錄自己做出某一道對自己來說比較難的題目的過程,記錄下今天對比昨天的點滴進步,增強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5.營造學數學的環境。
比如家裡的書架上可以放一些數學相關的書籍如《速算秘訣》《中學生數理化》《好玩的數學系列》《訓練思考能力的數學書》《故事中的數學》等,並推薦孩子閱讀。學校里也可以營造這樣的氛圍。有位老師說:「我每天課間時間都會坐在教室門口,拿起一本書來看。總會有幾個學生來問我看的是什麼書,一問一答之間他們就對我手裡的書感興趣了。幾天後我就會發現,有一兩個學生帶頭借了這本書。再過一陣子,這本書就風靡全班了。」
第二部分:數學基礎要打牢
沒有牢固的地基,哪來的高樓大廈?有很多孩子看似粗心而做錯的題目,經仔細分析都是由於基礎知識不牢固所造成的。比如有的孩子會說:「我就是分不清這兩個公式了,考試時用錯了。」其實如果這個孩子不僅僅是記住公式,而是會推導的話,考場上現場推導也是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的。另一方面,孩子有必要掌握、識記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也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工具,比如30以內的自然數的平方,1-9的立方分別是多少等。打牢基礎也可以通過做題來實現,這跟題海戰術不同,有的學生可能做兩道題就弄懂了,那他就不需要再做,有的學生可能需要做20道題,總之,為了達到最好的理解和記憶效果,讓學生自己理解知識點之後,再多做1-2道題,達到150%的理解和記憶效果。
打好基礎的五步學習法:
A.做好課前預習,掌握聽課主動權。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B.專心聽講,做好課堂筆記。聽課要提前進入狀態。課前准備的好壞,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
C.及時復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復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復習要有計劃,既要及時復習當天功課,又要及時進行階段復習。即將上周,上月,本學期所學內容復習、思考、歸納總結。最好能夠利用寒暑假將上學年或本學段以往的內容全部復習鞏固。在現階段的學習中涉及以往不十分清楚的內容,最好及時查閱核實。對數學成績不是特別突出的學生,一般缺乏學好數學的信心,如果這樣堅持2到3年,可以逐步在日常作業和課堂表現中,表現突出,學好數學的自信就逐步樹立起來,數學成績自然會好起來。
D.認真完成作業,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權威楊樂院士在回答中學生如何學好數學的問題時,就是很簡短的三句話: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實踐,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積累,三是循序漸進。這里所說的實踐,就是做題,就是完成作業。這里所說的實踐,一方面是做題,完成作業並對錯題進一步反思,徹底思考清楚,找同類題做3到5題,達到徹底掌握和鞏固提高,另一方面,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