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學中考120分的試卷多少分拿a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親,專業解決疑惑,能在平台相遇我們就是緣分。(溫馨提示:如果提問不夠可以結束訂單繼續咨詢。)我這就把您需要的資料發給您,大概3分鍾左右!祝您生活愉快!未來的每一天有一個好心情!
Ⅱ 初中科目多少分數是A+或B+
達到總分的90%(含)以上為A等,90%以下至80%(含)之間為B等。
以臨沂市為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9門科目等級換算方式為:達到總分的90%(含)以上為A等,90%以下至80%(含)之間為B等,80%以下至70%(含)之間為C等,70%以下至60%(含)之間為D等,不足60%為E等。
如果按分數劃定,使得A等不足考生總量的15%或B等不足考生總量的20%或C等不足考生總量的30%或D等不足考生總量的20%時,則分別按考試總人數的15%、20%、30%、20%的比例劃定;如超過上述比例則按實際人數劃定,超出的部分從E等中扣減,但A等最多不超過20%。
(2)中孝數學要多少分才能得A擴展閱讀: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相關要求規定:
1、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信息技術、理化生實驗操作、體育與健康科目成績,除道德與法治以等級呈現外,其他科目以分數和等級兩種方式呈現,分為A、B、C、D、E五個等級。
2、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道德與法治考試,由市教育考試中心統一組織報名、命題、考試、閱卷和發布成績。市教育科學研究與發展中心負責制定下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明確各科目命題原則、內容範圍、考題形式、樣題範例等。
Ⅲ 中考多少分才是A+
A85分以上B75分以上C60分以上D60分以下
語、數、英、科學這4門學科一樣,分為A+、A、B、C、D五等共十二級,每級對應一個位置值。其中,A+等分為A+1(位置值1)、A+2(位置值2)、A+3(位置值3)三級;A等分為A1(位置值4)、A2(位置值5)、A3(位置值6)三級;B等分為B1(位置值7)、B2(位置值8)、B3(位置值9)三級;C等分為C1(位置值10)、C2(位置值11)兩級;D等為不合格,位置值12。
思品歷史與社會(合卷)成績分為A、B、C、D四等,不再分級,位置值分別為1.5、2.3、3.1、3.9。體育成績分為A、B、C三等,不再分級,位置值分別為1.8、2.5、3.2。總位置值之和為各學科位置值之和,最小總位置值(不含優錄)為7.3,最大總位置值為55.1。
分數如何轉成等級
根據招生計劃和全市考生成績分布情況,招考部門確定各科每個等級對應的原始分數區間。在分數區間內,考生的等級是一樣的,位置值也是相同的。例如,若將數學109分—120分定為A+1等級,則數學得109分和得120分的考生成績等級均為A+1等級,位置值都是1。中考成績公布不久,教育部門將公布各科原始分數與等級、位置值的換算區間。
中考優錄,也通過位置值,記錄到考生總位置值中。今年,考生享受升學成績總位置值減1.6、減0.8、減0.4三種優錄。如考生中考成績總位置值是12,若享受減0.8的優錄,則該考生在錄取時的總位置值為12-0.8=11.2。
位置值相同錄取如何排序
中招錄取實行等級制後,模糊了分數差異,處在同一總位置值的考生可能會很多。而在這種差異模糊的狀態下,如何保證錄取的公平、公正?
據了解,在中招錄取時,若總位置相同,看語、數、英三科位置值之和,小者優先;若還相同,則按綜合素質評定等級的高低排序,擇優錄取;若還相同,學科高等級數量多者優先;若還相同,按語、數、英單科順序的位置值排序錄取。
Ⅳ 中考A+,A,B+,B,C,分別代表多少分不是分數段,是多少分。
按80分及以上、70-79分、60-69分、59分及以下分為A、B、C、D四個等級呈現。
以宜昌市為例,九年級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和化學、道德與法治和歷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級考試科目為地理和生物。中考招生錄取計分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總分為680分。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和化學、體育與健康等學科成績以原始分數呈現。生物、地理、道德與法治、歷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等級呈現(按80分及以上、70-79分、60-69分、59分及以下分為A、B、C、D四個等級呈現),其中生物、地理、道德與法治、歷史四門學科的四個等級分別對應30分、25分、20分、10分,計入中考總分。
(4)中孝數學要多少分才能得A擴展閱讀: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相關要求規定:
1、取消七、八、九年級2020年春季學期綜合素質評價,其中九年級按照已實施的初一、初二和初三上學期評價結果,合成學生最終畢業評定結果,滿分20分。
2、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計劃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下達。初中起點五年制高職招生計劃(「3+2」、五年一貫制)由市教育局審核後報省教育廳審批下達,省級示範高中及其他學校招生計劃由市教育局統一下達。
Ⅳ 中考A1等級的分數,是多少
中考A1等級的分數,是多少?
中考A1等級的分數是不定,根據排名,全市6000名以上,A1是 3000以上,如果具體一點說的話,一般是580到620左右吧,每門是95到100之間。
總結:中考A1等級的分數是不定的,根據排名,在全市6000名以上,A1是 3000以上,如果具體一點說的話,一般是580到620左右吧,每門是95到100之間。
Ⅵ 中考數學多少分及格
一般情況下及格就是滿分的60%!比如說滿分100,及格60;滿分120,及格72;滿分150(高考語數英),及格就是90!
Ⅶ 滿分150初三數學考A是多少分
優秀
總分是150分,那麼a是優秀,分數在135至150分
Ⅷ 初二的中考,多少分是A,多少分是B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等科目的初中學業考試卷面滿分各為110分。學科等級按學業考試原始分確定,呈現為十個等級和兩個星。體育考試成績滿分為30分,體育學科等級按原始分呈現為3個等級。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等科目十個等級劃分方式為:A(95——100分)、B(90——94分)、C(85——89分)、D(80——84分)、E(75——79分)、F(70——74分)、G(60——69分)、H(50——59分)、I(40——49分)、J(39分以下)。
體育學科3個等級的劃分方式為:A(21——30分)、B(18——20分)、C(17分以下)。
總成績等級分由不同科目的等級分相加得到。確定各科目等級分的具體方法為:語文、數學、英語:A為13分、B為12分、C為10分、D為9分、E為8分、F為7分、G為5分、H為4分、I為3分、J為2分。物理、化學、政治、歷史:A為10分、B為9分、C為8分、D為7分、E為6分、F為5分、G為4分、H為3分、I為2分、J為1分。體育:A為3分、B為2分、C為1分。
合成分數共有8個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和體育),總成績等級分和總星數的值為82分14個星。
Ⅸ 現在中考多少分才是a+
將等級考對比中考,前25%是B+,可以看出想要中考拿到5個B+,語文要128分,數學要140分,英語要140分,物理要85分,化學要55分,總分548分(滿分600),加上體育30分,相當於是578分。這個分數線已經高於很多區普通市重點(非四校、八大)的分數線了。——這說明,中考科目想要考到5個B+,就至少是中上市重點水平。
而等級考的考生,最多的地理也只有三萬五左右,相比中考是整整少了一半下位的人數(排除不參加高考和不選這門作為等級考的學生),所以這個數據實際上要更可怕,實際情況來說,八校或八校級別學校中位數也往往就是B+(全校要達到50%的A和A+率是非常難的)
而如果要達到全民A+,穩定A+,我認為已經是完全不現實的事情了。雖然沒有查到准確數據,但是大致估算,語文可能要136+,數學要148+,英語要145+,物理要88+,化學要58+,總分576(600分),加上體育30分,幾乎是放在任何區都能閉著眼睛裸考四校了——而如果去掉中考後一半的學生,這個數據可能會更恐怖。
所以理性的計算和估分,以及多年來的實際經驗告訴我們,A+並沒有那麼容易,現在從普高到四校,幾乎每個學生都喊著要沖A+,如果是作為激勵和目標,這是極好的。但是如果是覺得考不到A+(甚至考不到A)就覺得人生無望,這是一種不智。——當然也說明可能運氣是太差了/實力是還遠遠不夠。
如何面對等級考的成績?我覺得重點是理性和有明確的自我認知。我所在的初中厲害的同學,以中考數學50分鍾沒做完為恥,而也有很多學校學生能夠一個半小時完卷並拿到滿分,雖然可能最後大家分數都是150,但是高下立判,實力和穩定性也可見一斑。而這樣的差距在一小時、(關鍵的)題目又靈活的等級考中,必然會被放大。
Ⅹ 初中考試分數A,A+,A-等各級別分別是多少分
考試a+在90分以上,a-在80分以上。
而選測科目的小高考是按分數來排的,90分向上A,75分向上B,沒有A+這一類。績點是評估學習成績的一種方法,國內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計算方法是:績點=分數/10-5,學分績點=學分*績點=學分*(分數/10-5)(90分以上按90分計算)。
用等級表達成績更公平:
與分數制的呈現方式相比,等級制呈現方式,能克服片面追求分數,帶來的負面影響,採用等級表達成績,可使錄取更加公平。
在教育測驗中,無論分數、還是等級,都是有序的符號,等級是粗略的分數,分數是細分的等級。研究表明,採用等級成績,更有利於減少,考試本身的誤差,更符合考生的實際水平。
至少可以認為,分數誤差未必小於等級誤差。因為我們很難相信,99分就一定比98分優秀;一分之差,並不能真正說明,學生的實際能力、素質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