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師的進來,很急!幼兒園小班數學公開課流程!
幼兒園小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身邊的數字 活動名稱:身邊的數字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數的分解組合。 2、復習單、雙數。 3、區域中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及對錢幣的認識。 活動准備: 大數卡1-10兩套,蒙眼紙條若干、地面設置2個方形,周圍是圓形若干圖案、區域中:小椅子擺成公交車上的形狀,方向盤、車...票、錢幣。 活動過程: 1、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逐一復習10以內各數的分解。(分發每位幼兒 一張數卡) 2、教游戲《數字找媽媽》 玩法:一幼兒拿起數字,站在方形的圖案中高呼:「孩子,孩子,你在哪裡?」其它幼兒忙找與自己卡片相加是數字媽媽的小朋友蹲到圈內高喊:「媽媽,我們在這兒。」其他幼兒進行監督檢查,看他們是不是媽媽的孩子。 3、開始,老師當媽媽讓幼兒熟悉游戲玩法及規則,二次結束後,幼兒可 報名自由當媽媽或爸爸。 4、游戲2《盲人識數》 玩法:一部分幼兒被蒙眼做盲人,另一部分幼兒與其一一對應面對面站立,發給「盲人」每人一張數字卡,相對應的幼兒上前在其手上拍與數字卡數相同的幾下, 「盲人」大聲說出自己是什麼數,是單數還是雙數(也可讓蒙眼幼兒將是單、雙數的幼兒帶走,玩法很多,可交替進行,最後幼兒集體復習單、雙數的規律、概念。 5、區域活動:公共汽車上 (1)大家討論乘車的常識,司機怎樣做,售票員怎樣做,乘客怎樣是文明小乘客,回憶在公交車上的語音提示的內容。 (2)復習錢幣面額的識別 (3)幼兒分配角色,規定乘車路線,站名及乘車要求。 註: (1)乘客上完車座好後司機方可開車。 (2)售票員到座位上售票,幼兒主動買票。 (3)學慣用禮貌用語。 活動延伸: (1)幼兒購物太多需買票 (2)乘客出現緊急病症需開往醫院…… (3)出現老弱病殘的乘客怎樣做…… 活動評析: 枯燥的數字讓許多幼兒不願接受,然而本節活動老師將數字融入到有趣的游戲中,以游戲貫穿知識,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下學習。區域活動讓幼兒走進社會,成為社會人,在活動中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了他們想像力,同時,也表現出了他們的社會經驗,寓樂於教,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教育。小班計算活動:「1」和「許多」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並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 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慣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 材料及環境設計: 小雞人手一隻,套蛋人手一隻(紅、黃、綠三種顏色) 四、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 五、 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游戲——>師生討論——>集體游戲 (一)、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雞來了)。 出示小雞:師:有多少小雞?(許多小雞)想不想和小雞做游戲?(想)每個小朋友和一隻小雞做游戲。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雞媽媽)雞媽媽要讓雞寶寶回來(幼兒送小雞回家,放進筐里) 剛才家裡沒有小雞,現在怎麼了?(許多小雞) 師:雞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雞生蛋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麼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蛋?」 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里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說說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三)、提高嘗試: 1、 師:現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說:「小母雞,真能幹,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兒游戲) 師:剛才草地上沒有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 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雞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說:「我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四)、講評: 1、剛才籮筐里沒有蛋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游戲。 評析: 根據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孫老師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老師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松、自主。如:老師採用了「和小雞做朋友」、「幫雞媽媽撿蛋」、「小母雞生蛋」這三個情景游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並通過反復的游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活動中有一個較好的方面,即在活動中,老師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Ⅱ 幼兒園小班數學圓形的公開課怎麼講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了解圓形的外形特徵。 2.培養幼兒對認知圖形的數學活動的興趣。 3.能從許多實物和周圍環境中找到與圓形相似的實物。 活動准備 1.各種圓形的實物(如圓形鏡子、圓盤、圓餅乾等)。 2.課件:各種各樣的形狀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情境導入:「小朋友們,今天有些圖形寶寶到我們班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好嗎? 帶領幼兒參觀由於圓形物品組成的圓圓商店,說說這些物品的面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這些物品的面都是圓形的。那麼究竟什麼樣子的圖形是圓形呢? 二、展開 1.幼兒每人一張阿圓形卡片,引導幼兒觀察探索圓形的外形特徵。 幼兒每人一個圓形卡片,請幼兒沿著圓形邊緣摸一摸, 問:你有什麼感覺?請幼兒摸一摸圓形的面,問:有什麼感覺? 感知圓形邊緣是光滑的,圓形的面是平的,初步感知圓形的外形特徵。 小結:圓形的面是平平的,周圍很圓滑,沒有稜角,這樣的圖形就是圓形。 2. 觀察拓展,找找身邊的圓形 請小朋友找一找身邊的圓形:我們教室里有什麼東西是圓形的? 你還在那裡見過圓形的物體呢?
Ⅲ 幼兒園數學分解法怎麼教
幼兒園數學分解教法如下。
1、利用食物分解。
2、如一籃水果有5個,一個放在一個盤子里,另外四個放在一個盤子里。
3、讓孩子發現5能分成1和4。
4、同樣1和4能組成5。
5、還有5能分成2和3,3和2,4和1。
(3)幼兒園小班數學怎麼講課擴展閱讀
破十法:是一種計算方法,即:當個位不夠減時,就用10減去減數,剩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即破十法。
破十法口訣
十幾減九,幾加一;十幾減七,幾加三;十幾減五,幾加五;十幾減三,幾加七;十幾減八,幾加二;十幾減六,幾加四;十幾減四,幾加六;十幾減二,幾加八。
Ⅳ 幼兒園小班兒童數學教學有哪些基本方法
幼兒園小班兒童數學教學有哪些基本方法?
答:
(一)教師與小班幼兒玩數學游戲。
(二)情境講述的每個細節都滲透數學的概念。
(三)操作有發展性和可接受性。
(四)游戲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創新。
Ⅳ 幼兒園小班邏輯數學課怎樣上
一、開始部分:
老師先問小朋友有沒有跟家人一起開車去玩呢?有沒有注意到爸爸開車的時候是不是
都在路上轉來轉去才達到目的地?
二、基本部分
1、小鹿遇到了什麼事情?它好像很著急。 2、小鹿的媽媽在做什麼? 3、小朋友你可以幫忙小鹿回家嗎?
4、教師和小朋友討論可以問下小朋友有沒有迷路或跟媽媽走失的經驗。 5、請幼兒將戰斗卡放在黃色的小圓里。 6、從小朋友的入口處開始走。
7、當遇到猛獸時先停,再將「戰斗圓板」彈出,要彈中猛獸後才能繼續往前走。
三、結束部分:
教師請幼兒重復操作,教師在旁指導。
Ⅵ 如何進行幼兒園數學教學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方法進行數學教育活動
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在組織數學教育活動時,可以充分考慮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將活動延伸到幼兒的生活中,使幼兒能形象直觀地實踐相關內容。例如:小組長在分餐具的時候,問他「你們組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有幾個小朋友已經分到了,還有幾個沒有分到?」,分碗、分湯匙、分蛋糕、分水果等,開發了幼兒一一對應的概念。「幫老師搬來4個小椅子」「拿來2個皮球」等,不僅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有關數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滿足幼兒的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為集體服務的習慣。
運動中的數學教育活動。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於年齡原因,小班幼兒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讓幼兒在運動游戲中學數學。如:「拍皮球」。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以及3以內的點數,「拍許多下」「拍三下」等改編後的體育活動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幼兒天性好動、好玩,游戲的性質符合幼兒的天性,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思維的積極性。
二、數學在各領域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教育
新《綱要》明確要求:「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於生活中、游戲中。」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知識。幼兒在收放玩具時可引導他們學習排序;分點心和擺椅子時,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以及與小朋友的一一對應關系;幼兒在幼兒園過生日分蛋糕時,引導幼兒學習等分。通過教師引導,可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能力。
三、加強教學多元化設計
要想提高數學教學水平,首先要融入創新意識,摒棄傳統保守的落後思想,不斷突破教學障礙,進而滿足不同形式的教學需求。例如:在《敲鈴》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聽音記數能力;可以藉助《小貓釣魚》游戲訓練幼兒的點數能力及觀察力。
總之,教學設計應充分結合幼兒自身條件因材施教。只要我們選擇適當的材料,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教學,激發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就能感受到幼兒數學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
Ⅶ 幼兒園小班數學課程怎麼上
幼兒園小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身邊的數字 活動名稱:身邊的數字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數的分解組合。 2、復習單、雙數。 3、區域中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及對錢幣的認識。 活動准備: 大數卡1-10兩套,蒙眼紙條若干、地面設置2個方形,周圍是圓形若干圖案、區域中:小椅子擺成公交車上的形狀,方向盤、車票、錢幣。 活動過程: 1、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逐一復習10以內各數的分解。(分發每位幼兒 一張數卡) 2、教游戲《數字找媽媽》 玩法:一幼兒拿起數字,站在方形的圖案中高呼:「孩子,孩子,你在哪裡?」其它幼兒忙找與自己卡片相加是數字媽媽的小朋友蹲到圈內高喊:「媽媽,我們在這兒。」其他幼兒進行監督檢查,看他們是不是媽媽的孩子。 3、開始,老師當媽媽讓幼兒熟悉游戲玩法及規則,二次結束後,幼兒可 報名自由當媽媽或爸爸。 4、游戲2《盲人識數》 玩法:一部分幼兒被蒙眼做盲人,另一部分幼兒與其一一對應面對面站立,發給「盲人」每人一張數字卡,相對應的幼兒上前在其手上拍與數字卡數相同的幾下, 「盲人」大聲說出自己是什麼數,是單數還是雙數(也可讓蒙眼幼兒將是單、雙數的幼兒帶走,玩法很多,可交替進行,最後幼兒集體復習單、雙數的規律、概念。 5、區域活動:公共汽車上 (1)大家討論乘車的常識,司機怎樣做,售票員怎樣做,乘客怎樣是文明小乘客,回憶在公交車上的語音提示的內容。 (2)復習錢幣面額的識別 (3)幼兒分配角色,規定乘車路線,站名及乘車要求。 註: (1)乘客上完車座好後司機方可開車。 (2)售票員到座位上售票,幼兒主動買票。 (3)學慣用禮貌用語。 活動延伸: (1)幼兒購物太多需買票 (2)乘客出現緊急病症需開往醫院…… (3)出現老弱病殘的乘客怎樣做…… 活動評析: 枯燥的數字讓許多幼兒不願接受,然而本節活動老師將數字融入到有趣的游戲中,以游戲貫穿知識,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下學習。區域活動讓幼兒走進社會,成為社會人,在活動中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了他們想像力,同時,也表現出了他們的社會經驗,寓樂於教,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教育。 小班計算活動:「1」和「許多」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並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 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慣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 材料及環境設計: 小雞人手一隻,套蛋人手一隻(紅、黃、綠三種顏色) 四、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 五、 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游戲——>師生討論——>集體游戲 (一)、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雞來了)。 出示小雞:師:有多少小雞?(許多小雞)想不想和小雞做游戲?(想)每個小朋友和一隻小雞做游戲。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雞媽媽)雞媽媽要讓雞寶寶回來(幼兒送小雞回家,放進筐里) 剛才家裡沒有小雞,現在怎麼了?(許多小雞) 師:雞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雞生蛋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麼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蛋?」 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里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說說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三)、提高嘗試: 1、 師:現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說:「小母雞,真能幹,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兒游戲) 師:剛才草地上沒有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 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雞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說:「我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四)、講評: 1、剛才籮筐里沒有蛋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游戲。
Ⅷ 幼兒園小班數學1-10的教案怎麼寫,該怎麼給幼兒上課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游戲、動手操作來復習鞏固10以內的數字認讀。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靈敏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 幼兒認識1-10的數字。 2. 2幼兒通過學習會實際操作與應用。 活動准備 1、教具 ⑴教學課件(第一幅圖出現10個小數字人物化舞蹈的情形,第二副至最後一幅依次出現1-10 ,每幅畫出現一個數字) ⑵1——10的數字頭飾。 ⑶用廢舊的紙盒做立體的小火車一列(要有10個車廂,並且把10個數字依次貼在車廂上)10種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張。 2、學具 幼兒每人一支膠棒,一套10種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套,1—10數字卡片各一套 ,一列平面的地小火車(10節車廂,在每節車廂上刻一條縫,讓幼兒能把水果卡片插進去) 活動過程 一、看電視了 1、教師引起幼兒看電視的興趣 2、教師演示課件第一幅圖,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些數字娃娃,並且說出數字的名字。 3、依次演示課件其他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圖上的數字,並且說出與數字對應的象形,如:1像鉛筆、2像小鴨。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二、數字娃娃來和我們做游戲了 1、引導幼兒參與和數字娃娃做游戲。 2、10個小朋友分別戴上1—10的數字頭飾,走進活動室,分別自我介紹自己是數字娃娃1—10。 3、全體幼兒認讀數字娃娃頭飾上的數字。 4、玩數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戲。 游戲過程:教師找一名幼兒找出教師所說數字娃娃的名字,找對了,數字娃娃把頭飾送給找對自己的小朋友,並且說:「對,我的名字是x(數字),我把頭飾送給你,我們是好朋友。」然後一起回到座位上。游戲持續到數字娃娃全部找到好朋友為止。 三、果園里的水果成熟了,大家快來運水果吧。
Ⅸ 小班數學教案該怎樣備課
活動目標
學習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分類,並能說明分類標准。
發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重點與難點分類後說明分類標准。
材料及環境創設
各種結構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連„„。
分類盒、標記卡。
設計思路對幼兒來說分類運算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屬性的物體挑出來,如在一堆積木中桃出所有紅色積木。第二個層次是分類一,分類是將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共同屬性的幾組,如將一堆積木按顏色分為紅、黃、綠三組。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准。兩種活動對幼兒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時應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為產生標准作準備。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是中班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幼兒還沒有達到能用語言描述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的水平,或者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分類時頭腦中顯現的標准,因此設計時可以先讓幼兒分類後選擇標記卡來表示分類標准,然後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 五、活動流程操作探索—求同,分類—分組討論—說出標准,轉換標准—鞏固操作
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積累有關物體共同特徵的感性經驗。說明操作探索階段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求同、分類材料,每一層次要提供多種材料,便於幼兒通過反復操作達到對各種材料共同特徵的抽象。例如:分類的材料,其「不同層次」,可體現在有實物分類,有圖形分類,也有數量分類。也可以有按物體的一種特徵分類(大小),有按物件的兩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還有按物體的三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形狀)。
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幼兒抽象分類標準的能力。說明分組討論可按兩種水平設計,能力中下的幼兒著重說出標準的討論。能力中上者重點故在轉換標準的討論。
鞏固操作時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
Ⅹ 如何開展幼兒園數學領域的教學方式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這才是最重要的。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復雜的學科,同時,數學也是一門基礎的工具學科,很多的東西都能夠運用到數學,比如物理的計算,化學生物等的計算,數學知識也是遍布我們生活的各個地方,數學也是可以激發我們的思維,鍛煉我們的思維計算能力,比如一道數學題,我們往往都不是一下子思考出來的,需要進行多個步驟的思考才能想出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是學會了思考,在以後的生活中,這樣的思維方式也是能夠運用到很多的地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很多的時候都能夠驅動我們不斷的進步,興趣的力量也是無窮大的,所以幼兒園階段的教育更多的也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為主,這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這個時候我們不求孩子能夠學會多少的知識,更多的是讓孩子充滿對學習的興趣,這就是對他們以後學習最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