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為什麼中國人邏輯差而數學好

為什麼中國人邏輯差而數學好

發布時間:2022-06-12 18:45:50

① 本人邏輯不好,卻數學很好,為什麼

因為邏輯和數學是兩門不同的學科。。。

② 中國人的邏輯能力為什麼很差

中國人其實邏輯能力不差,至少在數學領域秒殺一切國家。

中國的數學非常的牛逼,他牛逼的地方不在於自己發明了什麼,做出了什麼巨大的貢獻,而在於他在於中國的普及度。

中國人從小到大都會被乘法口訣,但是國外沒有。幾年前還說有國家要引進這個。

中國人算數能力好,特別是算錢方面簡直無敵。這也證明了中國人邏輯能力不差。

但是除此之外,中國人其他方面的邏輯能力確實還是有點不足。

中國人為什麼不在其他方面用邏輯,就是因為在其他的方面用不上邏輯。

例如中國人吵架,只要一句無情無理取鬧就行了,並不需要再有其他的的話。

例如做事情,並不需要知道為什麼這么做,有什麼影響,只要知道這是老師、父母、領導要我做的就行了。

中國人的教育決定了中國只看結果,過程並不需要,而邏輯就是過程。

③ 中國人的數學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

世界人民已經懶得吐槽美國學生的數學水平了,正如他們已習慣於驚嘆中國學生的天才。

脫離計算器就不會四則運算,把sinx/n算成「six」,美國學生鬧的笑話層出不窮,每隔一段時間,輿論就興起「救救孩子」的呼籲。相比之下,中國學生的能力之強,令大多數美國中學生咋舌。

網路中廣為流傳的美國學生在數學試卷上鬧出的笑話

【中國人的數學為什麼好】
在經合組織發起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上海的中學生在數學水平測試中超過其他75個城市,排名第一。英國人不勝羨慕,立刻邀請了60名上海中學數學老師赴英介紹經驗。

來源:OECD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

另外,其制定的各國家和地區15歲學生數學成績排名,大陸尚未作為整體參加測試,但中國上海的成績高居第一,美國只排在36位。

除了日常的教學,競賽的成績也體現了這一差距。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是面向中學生的最著名競賽之一,自1985年中國參賽以來,19次獲總分第一。中國以外,只有韓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蘇聯(俄羅斯)、伊朗和美國獲得過總分第一,其中,美國僅僅獲得過一次。

好事的美國媒體當然會反思。9月份時,《華爾街日報》援引波士頓東北大學和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兩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將落後的原因歸納為語言問題。

也就是說,中國、日本、韓國、土耳其等國語言帶有天然的數學優勢,比如漢語,10個基礎漢字就能呈現所有數字,而英語卻要20個不同的單詞,影響了頭腦運算效率。

不同語言中,中文、日語、土耳其語都可以運用湊十法表現數字,英語則不能。來源:wsj

運 算過程中,「湊十法」(make a ten)的應用與否也影響頗深。就是說,若能將數字首先湊十計算,似乎就更加清晰快速。如「9+5」,用「湊十法」可分解為「9+1」,然後 「10+4」,而英語母語者卻不能順暢的將之分解。同樣,「11+17」能被中文等換為「10+1+10+7」,「eleven+seventeen」就 無法如此。

一些學者也反復思考這一問題,最經典的應當是有怪才之稱的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他在《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一書中以《稻田與數學》為題專門分析研究了中國人的數學為什麼特別好這個現象。

格拉德威爾的解釋看上去非常有說服力。除了前面提到的10個基礎漢字就能呈現所有數字外,他還認為,漢語的單音節使得中國人在處理數字時,心算速度天然會更快;中國人在語言上的另外一個優勢是,漢語中表達分數的方式,天然就比其他語言更簡潔直觀。

但格拉德威爾認為,中國人的數學好,還不僅僅是前述種種語言優勢,中國以水稻為主的農業耕作文化具有同樣的決定性。因為格拉德威爾注意到,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日本、韓國人數學能力同樣突出——適宜水稻栽種的地區,農夫一年四季都要忙碌,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時間,他們會遠比小麥耕作農夫更精打細算。另外,中國古代一直是分散的小農戶,經濟的獨立性,使每個農夫都必須像企業家一樣學會計算。漫長歷史中的競爭選擇,會使得以水稻耕作為主的社會數學能力更為突出。

不過,格拉德威爾的分析雖然頭頭是道,但無論是他對現象的觀察,還是對現象的解釋,都有非常嚴重的錯漏。這甚至可能使他的研究變得毫無價值。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與他的作品《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

【中國人的數學好么?】
第一個問題是,數學好的標準是什麼?

如果我們說某個人群的數學好,指的是數學研究水平,那麼問題來了。數學一旦延伸到大學或研究領域,笨笨的美國人立刻站起來了,而中國人的數學優勢也神奇地縮小。

世界數學研究中,美國、法國和俄羅斯處於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隨後的以色列和日本等國也領先中國。即使是在中學數學向中國取經的英國,數學研究同樣大幅領先。如果將話題的討論范圍擴展到研究和應用領域,反而會出現一個新問題,為什麼中國人的數學研究不好。

以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為例,除中國外,1985年以後的許多金牌獲獎者們已在國際數學界嶄露頭角。法國、俄羅斯、美國、匈牙利和巴西等國的競賽選手們都有獲得菲爾茲獎、克雷數學獎等,而中國的參賽者卻在研究水平上整體落後於曾經擊敗過的對手。

美國的數學研究尤其強大,不僅在純數學領域,物理、化學以及需要大量數學知識的金融學、需要離散數學的基礎計算機科學方面也處於領先。美國在這些倚賴數學的領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其自然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整體數學水平也絕不弱於其中國同行。

曾以滿分摘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的「數學天才」柳智宇(左)現已在龍泉寺出家,法號聖宇

為什麼中國在中學數學競賽中表現得如此出色,但在向後的發展中卻後勁不足?

另 外一個問題是,如果數學好的標準是中學生數學競賽水平高,格拉德威爾等人顯然忘掉了一段歷史,1990年代以前,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大戶是蘇聯和 東歐國家——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原本就是由東歐國家發起,蘇聯和俄羅斯共獲得過16次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團體總分第一。

中國在數學競賽上開始取代蘇聯和東歐國家,是在蘇東劇變之後——就像蘇聯人不再集中國家一切資源和力量來奪取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金牌後,中國人在奧運會上的金牌開始趕超蘇聯東歐一樣。

蘇聯人在數學上既沒有種種先天的語言優勢,也從來沒有水稻栽培的歷史,更要命的是,俄國和東歐的農夫在西方人看來差不多是世界上最散漫粗放的農夫,他們是離精打細算、勤勞等品質最遠的人群。

無論是過去的蘇聯、東歐,還是今天的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這些初高中數學計算能力較強,並且數學競賽水平高的地區,唯一的共性就是它們有著強大的國家應試教育體制。

實際上,數學競賽和數學研究有本質區別,初高中的計算能力也與大學數學也並不相同。

同 時獲過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和菲爾茲獎的澳大利亞數學家陶哲軒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數學競賽和數學學習非常不同。尤其研究生生涯,學生們不會遇到像數 學競賽題那樣描述清晰,步驟固定的題目,盡管競賽思維在解決研究型問題的某些步驟速度很快,但這無法擴展到更廣泛的數學領域,更多問題仍賴於耐心和持久的 工作——閱讀文獻,使用技巧,給問題建模,尋找反例等。

1988年,13歲的陶哲軒從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鮑勃·霍克手中接受國際數學奧利匹克金牌

此外,奧林匹克競賽中的題目雖然難度更大,但考驗的是技巧,創造性上要求卻更低,但後者是研究領域的核心能力之一。

總 得來說,數學競賽所需的是熟練和技巧,依賴天賦,但依靠大量的集中培訓亦可取得成就。而高等數學的研究和學習則靠持久的工作和深入的理解,與技巧性的算術 (arithmetics)不同,數學研究講求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對復雜多樣的數學問題有深刻理解力遠重要於特定類型問題的求解。

著名數學家威廉•瑟斯頓(William Thurston)曾把數學競賽比作「單詞拼寫比賽」。他認為,單詞拼寫比賽獲得名次並不代表成為優秀作家,數學競賽也一樣:好成績不意味著真正理解數學。

數學學習考驗的是學習和思考的深度和質量,而數學競賽需要的是「早熟程度」,要和時間賽跑,要比同齡人學得快。對一個聰明的學生來說,後者更加容易。並且,即使天賦有限,憑借高強度的訓練也能在後者取得進步。

顯 然,東亞的考試型教育能提供最為豐富的訓練。行為經濟學家尤里•格尼茲(Uri Gneezy)和阿爾多•拉切齊尼(Aldo Rustichini)的實驗發現,即使在參賽者水平相仿的情況下,給出單題獎勵更高的競賽能讓參賽者獲得最好的成績,這恰恰是中國、東歐等國的強項:更 高的競爭壓力,更多的競賽獎勵,整個中學教育都以算術能力為培訓要點。

這在美國或其他西歐國家所不強求的,對於普通學生,只要達到基本數學成績即可,如美國馬塞諸塞州,統考難度大約是會基本的三角函數運算。

可以說,教育中訓練強度的差別造成了普通中學生的數學水平差距。集中培訓的強度,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競賽成績。

那麼,進入大學之後,中美數學成績的差異開始逆轉,又是為什麼呢?

【中國的數學研究為什麼不好】
或許關鍵原因是美式的分類教育。美國對普通中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基本要求不高,有天賦、感興趣的學生,則可以在中學里完成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修完AP之後,會參加先修課程考試。

美國中學生的AP教材不僅限於數學,還涵蓋多個學科領域

先 修課程難度遠高於美國普通高中數學,相對於數學競賽,它的設置更有利於形成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比如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學先修課程中,微積分部分的兩門課程覆 蓋了一元微積分的所有知識,相當於美國大學兩個學期數學課程的內容,通過這些訓練能更合理的增進對微積分的理解。而講求競賽的中國高中則很少注重這類知 識。

從個人未來成長的角度看,提前完成大學先修課程比把時間花在數學競賽上更合適,前者更接近真正意義上數學研究,基於同樣的理由,大學在錄取學生的時候也會把先修課程的成績作為一項重要的考量。

至於研究領域,高強度數學計算訓練的效用非常低。現代數學和很多基礎學科一樣,延續的研究傳統和學派氛圍,往往決定了其成就的高低。在這一點上,中國大學與歐美大學存在巨大落差。

而蘇聯和東歐國家競賽成績也曾非常出色,但同時又是數學研究最頂尖的國家——過去近100年中,蘇聯-俄羅斯一直都是數學研究最頂尖的國家,是公認的和美國及法國齊名的數學研究大國。它與中國的強烈反差,恰好也是這個原因。

蘇聯(俄羅斯)優秀而悠久的數學研究傳統幾乎從未中斷過。早在18世紀,近代數學先驅萊昂哈德•歐拉在彼得堡工作了30多年,帶動了俄國著名的彼得堡數學學派。此後,俄國和蘇聯又涌現出了羅巴切夫斯基、切比雪夫、李亞普諾夫和馬爾科夫等數學家。

政治最動盪的斯大林和赫魯曉夫年代,蘇聯的數學研究傳統也沒有中斷,相反,因為戰爭和計劃經濟的需要,數學家們逃過了政治運動沖擊。不但生活上有相當保障,且能有做感興趣研究的相對自由。

1950年代末期,攝影家埃里希·萊辛生鏡頭下的蘇聯中學生在上數學課

同時,他們還有著特色的討論班體系——由知名數學家主持,不限年齡和資歷,感興趣者均可參與。這非常有助於傳統的延續。蘇聯的討論班中涌現了一大批年輕數學家,形成了著名的莫斯科學派。

在 培養更年輕的數學人才方面,蘇聯也與中國不同。蘇聯和中國同樣有大量的數學夏令營,但蘇聯夏令營依靠興趣報名,不強調考試和分數。講課的是往往是某領域的 大師,而不是專注於訓練學生考試的中學老師。比如柯爾莫哥洛夫等最頂尖的數學家,每年都會參加中學數學夏令營。這不但可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且能讓有天 賦的學生有機會與大師對話,盡早了解真正意義上的數學。

此外,蘇聯數學界一直和國際數學界保持聯系。當時極為繁榮的法國布爾巴基數學學派在蘇聯很受歡迎。蘇聯數學界翻譯國際數學著作的速度也是一絕。

相比之下,同時代的中國數學家則凄慘的多。即使能逃過死亡,也只能按領導的安排作研究。例如,著名的解析數論學家華羅庚歸國不到兩年不堪其辱,但自殺未遂。此後不得不研究和推廣指導「蒸饅頭」的優選法。而華羅庚的老師,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熊慶來則直接被迫害致死。

1974年冬,華羅庚在廣西深入車間講解優選法

而 中國的學生也難說幸運。他們過早的接受了高強度訓練,雖得到競賽金牌,但前方並沒有開放的高等教育氛圍和連續的數學傳統,讓他們當中有真正天賦的人在研究 領域綻放光彩。當然,好的競賽成績,可讓他們進入一流大學,可讓學校領導評上先進,甚至對國家也不壞——將來這些學生留學美國,會讓美國人感慨,中國人的 數學計算能力真強啊。
文/胡修卓

世界人民已經懶得吐槽美國學生的數學水平了,正如他們已習慣於驚嘆中國學生的天才。

脫離計算器就不會四則運算,把sinx/n算成「six」,美國學生鬧的笑話層出不窮,每隔一段時間,輿論就興起「救救孩子」的呼籲。相比之下,中國學生的能力之強,令大多數美國中學生咋舌。

網路中廣為流傳的美國學生在數學試卷上鬧出的笑話

④ 為什麼有些人數學很好,但邏輯思維能力卻似乎並不強

取決於他/她此刻想不想用邏輯思維來解決問題,也取決於此刻的問題運用理性思維是否效率足夠高。

第一種情況,例如:他/她性格比較別扭,正鬧情緒呢,那麼就不想用理性思考,只想發一通脾氣。

第二種情況,即便理性思維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但是運用感性思維,也就是定性的、系統性的、宏觀一些的做法,或許效率更高。事實上感性的處理方法往往其背後是可以用理性來給出解釋的

⑤ 為什麼中國人數理化學科成績秒殺外國人,但世界頂級的數學

1。中國中學生數學水平秒不了法德俄,恐怕還要被反過來秒。和美國比么,美國主要是兩極分化太嚴重,普通學生數學差的確實差,然而好的也很好啊。大家可能關注IMO中國常年拿第一,然而美國隊也常年拿第二啊,這個第一第二之間又不是有什麼不可克服的差距。當然,有人會說,IMO美國隊裡面有很多亞裔;但是,一,亞裔似乎不佔絕對多數(除了最近這幾年);二、亞裔也是美國人啊,大部分還是土生土長、在美國接受教育的吧,那他們的成績當然就反映的是美國的教育成果。

PS:關於美國的教育,最近看到一個新聞,說川普打算削減公共教育支出後,美國很多公立中學開始放更多假&削減課程數量了,因為他們開不起課了。。看完這個我有點明白為什麼美國重視子女教育的人寧願花大價錢送孩子去私立中學或者好的公立中學(其實和國內擇校是一樣的道理),也不願意送去一般的公立中學了,因為真的不靠譜啊。。而我們拿來對比論證「美國人數學差」的樣本大部分都是公立中學出來的,所以也不算特別奇怪吧。

2。美國有人才集聚效應(畢竟燈塔國),經常能從東歐啊、中國啊等等這些地方招到底子還不錯的數學PhD;而歐洲那差不多是現代數學的發源地,底蘊深厚,中國在教育和科研方面對比都不佔優勢。而中國呢?中國的學校基本只能吸引第三世界的學生吧。。集一國之力與全世界對比,那結果還用說么?

其實現在中國數學進步幅度也是很明顯的,越來越多的華人數學家做出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當然這些成果很少有能上新聞的,所以普通大眾也不知道。但是要說中國學生數學頂尖,所以數學科研也必須領先全世界,這個邏輯是不是有點牽強呢?首先中國學生數學頂尖這個前提就有問題,僅僅因為IMO成績好就可以斷定數學水平頂尖么?競賽都是要依靠訓練的啊,中美兩國都有舉國的競賽選拔培訓體制,而法國這種眾所周知的數學強國的IMO成績卻似乎不理想——因為人家根本不care啊,隨便派幾個人來考考就行,拿個銅牌就可以滿意了,反正參加IMO也不能保送巴黎高師對吧。其次,學術水平也不完全由學生自身能力決定啊,本科的培養,整個學術大環境,都是影響因素啊。培養一位一流的數學家,比培養一位IMO金牌,難度可高太多了;後者主要是要有好的選拔機制和培訓機制,以中國的人口和基礎教育狀況,這方面並不成問題,而且幾乎每兩三年都會出一個特別優秀的競賽選手;而前者,那需要細心的雕琢,需要前輩對後輩的「私相授受」,培養周期那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了。

⑥ 中國人數學到底好不好

中國人數學不好,缺少數學思維和研究思維。數學不是算數,而是剖析原理,然而並沒有幾個老師這么教學生的。國人還有個錯覺認為會算數就是數學好,其實國人邏輯思維,研究能力世界墊底

⑦ 為什麼國人的邏輯思維普遍低下

關鍵還是見世面太窄,國人很多都是局限於出生地,很少出去生活了解世界的,而一般解除新鮮事物都是在大家都已經默認的情況下才接受,對一些未知的第一次見的東西都是抱有抵制的態度,頭發長見識短么。

⑧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

首先,邏輯思維從根本上是和人種方面沒有關系的,邏輯思維本就是後天所訓練出來的產物。
既然是後天訓練出來的產物自然就要從後天去尋找。關鍵就在於語言。
中國人從小接受的是中文,然而中文從日常口語表達上來說邏輯性就不是很強的,接受教育程度良好的人尚且不一定運用自如,更何況我們的大部分人都是接受過中等教育的人,邏輯性就更差了。也就是說這是根源上造成中國人邏輯性差的原因。
相較於中文,目前使用范圍最廣的英文邏輯性就要強的多,細心點你就會發現那些說英語的孩子從語言表達上就要明顯強於同年齡的中國孩子,這主要得於英語的影響,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有著非常分明的邏輯性,規則性。事實上很多人學英語不僅僅是為了學習一種語言而是為了利用其鍛煉邏輯性。
總的來說,缺乏邏輯性的現象存在於每個人的身上,僅僅說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顯然是錯誤且幼稚的。

⑨ 為什麼中國人普遍邏輯思維混亂

中國人普遍邏輯思維混亂
——這個命題本身就存在邏輯問題。你是如何得出「普遍」二字的?你的歸納推理並不可信。

為什麼中國人不講邏輯的比西方人多。
因為兩三千年來,中國人基本上是「散文式」思維,寫文章只抒發情感,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幾乎用不著論證。中國是散文、詩歌的大國,寫這些東西不需要嚴格的論證。再加上中國人比較崇拜「聖人」,對聖人的話幾乎從來不質疑。
而西方人對邏輯學研究很深,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數學(主要是幾何學)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們重視推理的過程。因此,總體上來說他們的邏輯思維水平比我們要高。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中國人邏輯差而數學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