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武漢樂其數學怎麼樣

武漢樂其數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13 08:43:51

Ⅰ 教師怎樣才能愛崗敬業

1、要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

愛崗敬業的精神,實際上就是為學生服務精神的具體體現。教育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並不是什麼技巧的問題,而是一個愛心問題。在愛心的前提下,對學生實施教育,學生才樂意接受,教育才能獲得成功。

2、要忠於職守

要求在職教師堅守崗位,盡心竭力。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鍥而不舍,執著追求,銳意創新,一絲不苟,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作為教師,就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學生有了問題和困難,最需要的就是來自老師的幫助和支持。教師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3、要搞好本職工作,做到干一行精一行

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對每個教師的業務水平、技術素質、工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熟悉本職業的基本性質和要求,熟練掌握本職業的業務和基本技能。現代的孩子,知識面寬廣,信息量很大,教師必須要努力學習,趕上時代,讓自己能夠有能力來解決問題。



4、做到愛崗敬業,要具有教育能力素養

能力素養是個體順利完成某項教學任務,影響教學效果的基本素養。作為教師,除具備一般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之外育人」能力、洞察學生心理能力、社交能力、合作協調能力等。

5、做到愛崗敬業,要具備健康的身心素質

教師從事的教書、育人等繁重的教學任務,還應具備教材的分析和創造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正常工作的重要條件。

Ⅱ 數學手抄報:節約用水

水,這種地球上的基本物質,是多麼的值得我們贊美啊!是她,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是她,為生命提供能量,讓生命能夠存活;還是她,使生命繼續發展,越來越興旺,越來越發達。所以說,「水,是生命之源」,是毫不誇張的。
但,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的。雖然地球70.8%的面積被水覆蓋,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飲用也不能灌溉。在餘下的2.5%的淡水中,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水還不到世界淡水總量的1%。誠然,從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現直到現在,水一直在為生命服務,任勞任怨,從未停息。但不知大家可曾想過:水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今的水資源已經供不應求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大自然本身的缺乏;第二,人為的破壞。當然,我們不能埋怨上蒼對我們的不公,給了我們一個缺水的星球;相反,我們應當感謝老天,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美好的家園。
但,就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我們人類還在不斷地浪費、破壞水資源。由於大量工業廢水排入練、榕兩江,致使兩江水質污染嚴重,水質僅達3類標准,既不能飲用,也不能用於灌溉;類似南澳這種海島縣,其用水均靠「老天安排」——其所有山塘水庫包括引洪工程的集雨面積也只佔31%,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依然困難。由此可見,適當處理水資源污染、破壞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了。然而當今世界水資源短缺嚴重,由水而引發的戰爭日漸增加。例如,中東所有資源中,最容易引起危機的是水,中東的水比石油還要貴。中東絕大多數國家缺水嚴重,中東已連續十幾年乾旱,面臨嚴重水危機。小小約旦河孕育了二大宗教,是中東爭奪最激烈的水源,中東四次大戰都和它有關。約旦潭為以色列的主要水源——加利利湖提供三分之二的水量。1955年約翰斯頓協議規定了各方的水量,但只有以色列簽字,阿拉伯國家20世紀60年代要截流約旦河。1965年以軍炸毀敘利亞的截流設備,阿以都有把摧毀爭奪對方的水資源作為首要戰略目標,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發源地戈蘭高地。敘以談判的難題之一,以色列堅持佔有絕大部分約旦河西岸水源。目前巴這水資源完全由以方控制,人均水量只有猶太定居者的四分之三,而付費卻要高二倍。巴這不得不超量抽取地下水使水質惡化,加沙地帶地下水已鹽鹼的無法使用,暴力沖突以來,巴這水資源無人管理,缺水更甚。
中東三大水系,沿岩國至今無分享水資源的全面協定,爭端不斷。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由於上游的埃及就受影響。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壩,本國水的問題已得到解決,卻引起了上游國家的不滿。一有爭端,蘇丹便威脅要斷流,埃賽俄比亞1991年和蘇丹簽定協議,每年可取40億噸河水,埃及極力反對,土耳其水資源豐富,土耳其建成水南減少了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流量遭到了兩國的強列反對。土耳其和以色列達成協議,把馬那夫加特河水用世輪運到以色列約旦和敘利亞也在考慮向土購水。土耳其希望發揮水大國作用,促進中東的合作與穩定。以色列希望土耳其共增加對敘利亞的供水。以換取敘利亞對加利湖邊界的讓步,但土樂其對復雜的阿以糾紛望而生畏而拒絕捲入。
可見要想使用權水資源短缺在一段時間內得到緩沖。是非常不容易的。唯一的辦法是節約用水,在這方面,以色列做得比較出色。以色列國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七個月無雨,人均水資源近70立方米,不足中東的1/4,世界人均的3%,中國人均1/8。然而,正是這塊貧瘠的缺水土地上,以色列靠科學用水,建成了現化化農業,令世界驚嘆。
農業曾是以色列立國之本,1952年,以色列以耗資歷1、5億美元,歷時10年建成了145千米的「北水南調」輸水管道,60年代中期推廣了滴灌的科學用水方法,帶動了農業經濟的騰飛。以色列農業人口由60%降為3%,一個農民能養活90口人,國民生產總值人均1、8萬美元,躍居世界前12名。以色列極為珍惜水資源,視水為生命線,節水是涉及社會各個方面的系統式程。因此,取得了成功。
水,讓碧草變得更綠。
水,讓花兒百花齊放。
水,讓大樹挺拔。
但你在一天天憔悴。
在一天天衰老。
在一次次的流著眼淚。
如果人們不珍惜水資源,那麼世上的最後一滴水是人的眼淚。

Ⅲ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現代教育培養的人應該是有主體性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主動、積極的參與社會生活,並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要創設情境,激發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更要注意促進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為學生創造自信自強、朝氣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主體教育的過程必須把受教育者當作主體,喚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向,激發受教育者主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教育成為主體的內在需要,成為主體自主建構的實踐活動。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強調學校全部工作的目的在於為孩子們一生的幸福提供「支點」,「給孩子們一個堅實的人生支點」讓我們的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信心和能力,以主動的方式實現人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發展的已有基礎和新的任務,在秉承辦學理念的前提下,我們將現階段的發展主題確立為「真實和美、主動發展」;其核心內涵就是「通過交流合作實現主動發展」。那麼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下面來談一談自己點滴經驗:
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加強師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激發學生參與主動性。
民主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保證實現主體性教育的重要條件,因為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保障。課堂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所以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民主和諧、生動活潑、愉快寬松的教學氛圍和師生情感的投入是學生主動參與的外部條件,是學生學習和個性發展的良好土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的是一個個有思想、有感情活動的個體,教師要努力擺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交流活動中,教師盡可能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流,如:「誰還有不同意見……」、「誰還想說說……」、「你的想法跟老師想的一樣」。教師要走下講台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上的「良師益友」。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由此看來師生之間應加強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一種積極、輕松、活潑、高效的教學心理環境。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性
學生的自住性是在一定條件下,個人對於自己的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現在學生有獨立的主體意識,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夠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獨立地學習教材,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踐;其次,學生有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去主動學習並接受教育。
同時教育必須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學生主體性發展的規律,開展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各種教育活動,並加以有效的規范、科學的組織正確的引導,從而為學生主體性發展提供機會、創造條件,在時間上要有寬度、在活動上要有廣度、在內容上有深度。
新課程對於21世紀數學內涵的闡述。明確指出數學是探索生活的多種關系,這個過程是發現與創造的過程,教師重視的是過程,策略和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不僅僅是結論,傳統的數學教學,注重了讓學生大段背誦公式、定義、法則,一遍遍地復述解題步驟,用這種機械的訓練強化學生的解題速度。而新課程倡導教師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就是「做數學」比「說數學」更重要,課堂始終以「做數學」為主旋律。在我校課堂教學模式自主探究環節中,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探索知識或結論的形成過程,而不僅僅是接受現成的結果。此時,學生更多地表現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而不僅僅是認知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僅主動感悟知識背後的認知過程、理清其中的認知線索,還透過具體的學習場景中感悟認知主體的生命體驗,包括主動探索時遭遇的困惑、搜尋信息時的嘗試、尋找到線索時的喜悅、解決問題時的快樂。通過探究發現、質疑問難、體驗欣賞、合作交流等活動,啟發誘導學生嘗試探索,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去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圓的周長》這節課時,讓學生通過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這一問題展開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觀察、思考、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激勵學生去做數學,從而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有趣又有用。
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封閉,其典型表現就是以教案為本位實行計劃教學,每節課無一例外的必須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這種以教案為本位的教學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而新課程指出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種封閉系統,也不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與否並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品質,「圓的周長」這節課的處理上,我沒有過分強調課的完整性,而把整個重心都放在這節課的核心問題上,那就是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時間去操作、討論、交流,從而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從而提示圓周率的含義。
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特別注重面向全體,並且在數學活動中採取了「合作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擬定了數學活動清單
a)提出問題。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b)動手實驗:量出實物圓形的周長與直徑,並計算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引導學生計算周長和直徑相加、相減、相乘和相除,)
填寫實驗研究報告表。
c) 觀察討論:比較各個數據的特點,尋找規律。
d)得出結論並表達陳述——(周長總是研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在這一研究過程中都是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全過程。在這一研究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驗證、推理、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經歷了研究的過程,學會了探索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課程觀念下的有效教學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往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提倡自主、探索、合作與實踐的學習方式。並且學習的核心是「學習的參與」,不是教師給學生什麼,更重要的是教師怎樣引導學生的學習。教學本身是一種探究過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通過探究知識發生過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探究是發現的前提。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注重思維的過程勝於結果,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總結,尋求答案,發現規律。
3、聯系學生實際、有效創設生活情境、發揮學生的自覺能動性、
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能動性,表現為學生能夠根據社會的要求積極參與教育活動,自覺地意識到受教育的目的和意義,積極配合教育者的施教活動。並且,學生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知結構去主動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響,使新舊經驗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實現主體素質結構的建構與改造。
同時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積極有意義的行動,需要激勵、推動他們學習的內部動力,從而達到學習目的,而這種內部動力產生於學習需要。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需要和願望,才會出現一種激勵、推動自己去學習數學的心理力量,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和願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考慮,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因此,只有聯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才能變苦學為樂學,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這一節內容時,我苦於不能讓學生感受「毫升」、「升」,理解容積的意義,上課之前我發現教室書櫃下角落裡有很多學生喝過的各種飲料罐,靈機一動就把這些「健力寶」、「娃哈哈」、「百事可樂」……都變成了我學習容積的材料,課堂上學生很活躍,平時從來都不舉手發言的學生這次破了例,我也很激動,在交流反饋的環節中我讓學生估計飲料罐的容積,並且通過商標上的數據進行驗證,這一活動讓課堂推向了高潮。再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節內容時,我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回家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等收集生活中的「分數」,猜猜每個「分數」表示的含義。學生積極性很高,收集了很多當時新聞媒體很熱門的話題,從這些學生熟悉的事例數據入手,學生興趣盎然,並且在活生生的事例中讓學生深刻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不是憑空編造的,它是人們從實際事物中抽象出來的,是對客觀世界的最基本的反映。學生每接觸一個數學知識必須知道這些知識是從那裡來的,在生活實際中有那些應用。這樣,有助於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時,要創設一個開放的、可以讓學生投入思考的情境,讓學生有興致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這種情境要用學生可感可理解的事物作為平台,讓學生的個人經驗世界得以拓展,讓人類的精神文化滋養學生的精神生命。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形成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學習慾望。

Ⅳ 一、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問題分析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決定了數學是各學科中教學、學習難度較高的一門學科。數學教學法是一門綜合性的邊緣科學,要求教學過程中必須運用有關學科的基本原理,特別是哲學、心理學、教學論、邏輯學等方面的一些新觀點、新方法。美國數學教育家Tam Kieren在他的<<數學教育研究—三角形>>一書中把數學教育研究的對象視為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即數學教育有三個研究方面:課程、教學、學習。而三角形的中心稱為「興趣中心」,指學習者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此三角形「教學—課程」邊的中點是教師的作用點,表示教師對課程既要有深入的研究和認識,又要對教法有精良的選擇,以組成優化的教學程序。在「學習—課程」邊的中點是學生的作用點,表示學生既要對所獲取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貯存,以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又要富於創造性的學習,使其認知結構更有序。在「教學--學習」邊的中點是知識的作用點,表示知識信息的傳輸既依賴於教師輸出信息的有序性(教法),又依賴於學生信息吸收、加工處理能力(學法)。而這些要素之間的配合都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個中心,在教學中我對兩個文科班學習數學的情況作了調查統計其中:1.喜歡數學嗎?A.喜歡 B.不喜歡 C.一般化 (有時喜歡,不時不大喜歡)其中A佔32.8% B佔12.5% C佔56.25%2.你喜歡數學的原因是( )A.對數學有興趣 B.老師教學有方 C.迫於無奈(要升學) D.其它原因其中A佔28.9 % B佔5.47% C佔40.6% D佔16.4%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喜歡數學的比例與對數學有興趣的比例幾乎相等。同時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最成功的方面必定是他們最感興趣,最熱愛的東西,當一個學生對某一學科有了濃厚的興趣,產生正向的心 理動因,他心理內質就會萌生學習驅動力,從而傾心刻磨獲得自我心理預期達到的目的和效果,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誘導學生學數學的心理層面而發生思維推理的正遷移,並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在教學中對提高教學效率尤為重要。那麼,怎樣才能培養並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呢?首先應對自己的學生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通過對學生的調查,交流,分析,我發現我所教的部分差生學習興趣不濃,對數學學習有諸多方面的心理障礙:消極、厭卷心理,自悲心理,懶惰心理,天生畏懼心裡,依賴心理等,以下對主要的幾種心理障礙進行分析:1.消極、厭倦心裡在統計中約有20%的人,而有這種心理障礙的人主要是想學好數學,而又學得不太理想,這主要是由於學生高強度、長時期持續學習活動也導致的學習能力降低,學習效率不高,錯誤率增大興趣下降,而且學習壓力較大,期望又很高,久而久之就對數學學習產生消極、厭倦的心理。2.畏懼數學而產生自卑心理在統計中33.6%的人有這種心理障礙,有這種心理障礙的人大多數是數學學習方面的差生。主要由於智力較差或者學習方法不當,或刻苦努力不夠,考試屢考屢敗,形成嚴重的失落心理,從而產生頹廢、畏懼、傷感和焦慮、困惑等情緒,這樣天長日久在他們心裡上形成了「學習數學是痛苦」的條件反射,憂慮、畏懼心裡自然產生。在學習的失敗總結中,總能發現他們對自己考試中由於對數學的天生「恐懼症」。即使平時能做好的,但由於缺乏信心,心情緊張最終失敗,最終產生嚴重的自責心理,自卑心理。3.惰性心理在統計中約佔57.8%的人都有這種心理障礙,這些同學大多是意志薄弱,最多是有幾分熱度,但堅持不了多久,又恢復了原樣。有些學生由於長期的鬆散,惰性的習慣,害怕艱苦的腦力勞動,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當遇到難以逾越的困難時,他們中大多數就會退縮不前,喪失前進的勇氣和信心,心理失衡而此起心理障礙,那麼本班學生形成以上心理障礙最主要的原因是①學生心理素質較差,喪失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②教師責任心不強,學態不正,教學隨意性大課堂空氣不活躍,教法呆板,沒有觸及學生的興奮點,③學習環境不良(即學風、班風不正)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反感。4.依賴心理數學教學中,學生普遍對教師存有依賴心理,而對文科班學生顯然尤為明顯,在統計中約有38.3%的人有這種心理障礙,他們表現為缺乏學習的主動鑽研和創造精神。期望教師對數學問題進行歸納概括並分門別類地一一講述,突出重點、難點:最好是不動任何腦筋便能統統地「被動接受」在作業中總是習慣於一步一步地摸仿,生搬硬套,這可能與他們文科生習慣於形象思維而不太喜歡理性思維,抽象思維有關吧。豈不知,這樣一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受到抑制,鑽研精神被壓抑,長久下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喪失,學習興趣也喪失殆盡,剩下的只有完成任務,迫於升學無奈而被動學習數學,當然,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應該歸於老師的傳統灌注式教法。針對以上幾種主要的心理問題,在教學中應隨時悉心關注心理有問題的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有機會讓他們把煩惱和困惑宣洩出來,與他們一起面對面以朋友的身份互相交流探討,達到心理上的彼此認同、信任,心理上的共鳴,同時滿足他們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要。更多地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應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一句積極鼓勵性的話語,總比批評十句要有效得多。每個人在心理上,情感上都需要別人對自己的認同,而且要為他們提供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勇於表述自己觀點和實現自己思維飛躍的開始。蘇霍姆林斯基在《要上信孩子》一書中曾說:「影響學生內心世界的,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因此教師應成為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欣賞者和支持者,從而癒合他們的自尊心,樹立自信心,近而才能培養和調動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激情。那麼,怎樣才能培養並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呢?二、 營造師生間良好的情感氛圍首先要讓你的學生對你這位老師有第一好感,學生要從心理上認同你。學生只有喜歡這位老師,才會喜歡你所教的這門學科--數學,並逐漸對它產生興趣。而要使學生對自己第一印象要好,則自身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 素質要高,包括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不但要有廣博的專業文化知識,而且要有淵博的其他相關的知識,教師對業務的鑽研具有精益求精,嚴謹的工作作風,給學生施 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形成堅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毅力,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你。師者,傳道 、授業、解惑也!老師是學生的一個活生生的學習榜樣,老師的品行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良好的人格是學生敬佩的基石,因為教師與學生直接接觸,教師高尚的品行對學生今後的人生觀、行為觀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所以老師不但要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完善自我,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老師被譽為學生的第二父母,給予了學生思想並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2) 課堂上語言要生動、形象,並將死板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動化,甚至幽默化,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理解並接受新的知識。課堂上語言要生動,而且還應配合和諧的形體語言,形體語言是一種最原始的語言,也是一種最為生動吸引人的語言,它能將許多抽象的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並且收到十分好的效果。教師可以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教師還可以安排既嚴謹又活潑的教學結構,形成熱烈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積澀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 課堂上教師要充滿激情,並使學生與你一起參與進來,達到一種共鳴,而激情來自於教師自身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如果教師不熱愛本職工作,而把它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而已,那麼,又怎麼去打動學生熱愛你所教的這門功課呢?老師是學生心中的榜樣,教師應樂於獻身教育事業,把培養人才作為神聖的職責並把愛護學生的真摯情感融入其中。(4) 對學生充滿愛心、無私心,既不偏重優生,也不歧視差生,而是多鼓勵關心差生,正如高爾基所說:"愛孩子是母親的事,可是善於教育他們,這是國家的一樁大事,這需要有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教師應從點滴做起,關心愛護學生,使師生之間形成真正的情感融合,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反應,在言行上去效仿這位老師並樂於向教師談論自己的思想,進而主動接受教育和指導,即產生"樂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常言道,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情感總是相互的,我們只有去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從心理學角度感召學生學數學的淺層傾向,贏得學生的熱愛和尊重,進而熱愛數學這一學科,這對差生而言,尤為重要。(5) 課堂要充滿活躍、民主激勵的氣氛。在講解數學問題時允許別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的不同解法並讓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出來。如果學生的方法較好,則一定要給予充分肯定,並加以表揚和鼓勵。課後多進行師生交流,增進師生間的信任度。羅傑斯認為:「心理自由」或曰「心理安全」是有利創造性活基本條件。一個學生如果感到課堂心理氣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頤會心情舒暢,而不必花時間來保護自己,也不怕別人的非難,始終能按自己選定的目標不斷進取,事實上,那些上課不太發言的學生,大多是怕說錯話了挨老師批評或擔心受到同學譏諷,心理沒有安全感,信任度 ,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乾脆不嘗試探索,不問也不答,思維的隋性漸漸形成。創設心理自由的課堂教學空間,消除創造 性思維的抑制因素,使學生敢於提出疑惑,發表意見,挑戰權威,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學生思路開闊,思維更敏捷,想像更豐富,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並逐步養成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創造性學習習慣。三、 動之以情,創設愉悅的學習情境學習狀況差的高中生,普遍存在著壓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厭學情緒,部分學生還緊鎖心扉,不善言談,不願交流。針對這一情況,作為教師應當主動地關愛他們,了解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正如我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冰心說的:"我只覺得'師'和'生'應當是互相尊重、互相親愛的朋友",課堂上要飽含真情,多對學生進行鼓勵,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慮得周到"、"問得好"、"現在會了嗎"等激勵、喚醒、鼓舞、親切的話語使學生在一種溫暖、祥和的氣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師下達的知識目標指令,心情舒暢地探求知識,感受著學習的快樂,感受著慈愛的溫馨。特別是針對中差生,由於他們基礎差而導致自卑,當老師提出問題時,而他們又不會的情況下,教學中最常見的場面就是要麼"默默無聞",要麼回答"不會",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多加鼓勵,解除他們心中的緊張感。對他們講:"沒關系,知道多少,就講多少"並給予適應的表揚,盡量使差生重新參與到課堂中來和教師的思維發生共鳴,使師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切忌採取不理不睬,或者動不動就大發雷霆,這樣一來容易削弱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加重了學生失敗的歸因感,學生厭學便 自然而然產生了。當然提問要有針對性,不能太難的留給差生,太簡單的留給優生。優生應適當適時地提一些難"啃"的問題,以免讓他們覺得太過於簡單了而產生驕傲不屑一顧的情緒。總之,課堂氣氛輕松、心情愉快,使差生從失敗的"愧疚"中掙脫出來,優生知難而進,使他們和老師的思維發生共鳴,使師生之間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循環。而情感教育理論認為,良好的情感可推動人趨向學習目標:激發想像力,使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反之,則會壓抑人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情感注入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使學生更喜歡老師,有不同尋常的感覺,甚至可以給老師提意見,老師會說學生是數學天才,學數學有天賦,精彩、精闢、有創建性,讓全班同學為我鼓掌,這種情感的注入,在對待優生和後進生的教學策略方面都有所體現,而人體主義教育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真實的情感,精心的數學問題設計,適宜的教學情景,容易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並對學生的認知學習起制導作用,並驅動、誘導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為達到目標而迫切學習的心理傾向。四、 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數學課堂應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逐步讓學生具有冒險不怕失敗的精神,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問、踴躍參與。教學上引導學生去發現、類比、猜想,激發他們的創造意識,激發強烈的創新動機,喚醒學生的創造性潛能。並不時地用錯誤的陷阱,解題過程的繁簡強烈反差等辦法往往可以讓學生自覺地創新,同時還讓學生明白學習不要滿足於書本上的現成答案,更不要迷信老師。要對老師的解法有批判精神,要有進攻性。要敢於對老師的教學提出挑戰,老師的解答只是一種借鑒、參考而已,更不是什麼聖旨。每個學生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成為老師教鞭下的奴隸,要成為主宰自己思想的主人。而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僅要培養傳統教育注重的邏輯及常規思維能力,還應注意培養那些非常規甚至是反常規的思維方法。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側向思維和逆向思維顯得尤為重要。側向思維可以從多種可能性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而逆向思維在數學使用上更多,如:逆推分析法、反證法、逆用公式等。對這些思維方法的訓練、掌握,我們做法是在解題後進行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反思、總結,並教會他們運用已掌握了的知識對一些未知的問題進行"先猜後證"的方法。特別是高中 <<數列>>這一章,"猜想—歸納—求證"的方法求解用普通方法難解的數列通項和證明問題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五、 以數學特有的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很多中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並非對數學的重要性有多少認識,而是覺得數學很深奧、很美,幾何證明很神,數學運算很有趣。每當解決一道難題,心中的喜悅便會油燃而生。不言而喻,學數學應遵循一種良性的互動模式:數學美的熏陶—興趣的產生和保持—優異的學習效果。數學是一門很美的藝術。每當遇到精僻的解法,一種數學的美感便會自然產生。而數學之美來源於數學思想與實際道理的有機結合,但它又高於生活。數學美包括有:簡潔美、對稱美、多樣統一美、和諧美、奇峭美、邏輯美、數學內容美等。所以,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有必要將數學美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去。挖掘數學中的美育因素,使學生受到美育的熏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年尤為突出,美是數學的特點。例如,求函數(y=+)的值域時讓學生去思考,學生單純從代數方面去思考,無論怎麼都感到難辦。但是,如果引導學生將( )看成是A(x,0),B(0,2)兩點距離,( )看成是A(x,0),C(-1,-3)距離,再結合圖形,用解析幾何知識便很容易解決(y=|AB|+|AC|≤|BC|= )。通過這個認識過程,學生馬上感覺到這種解法很美,而且體現了代數與幾何的有機結合的美,並且對諸如:求(y=-);(y=+)的值域這類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整個數學體系都顯得無與倫比的和諧優美的統一,因此,教師必須善於從教材中感受美,提煉美,將教材中美育因素融化在教案之中,創造出最佳的教學境界,使學生領略到數學中特有的美的風采,激發學生學習的無窮樂趣和慾望。六、 從成功的喜悅中激發學習興趣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將回指給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會給學生在學數學時心理求知的厚動力,在數學教學中,要給每個學生創造出更多的表現的機會,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階段型的開放學生的梯級思維。由淺顯的問題入手,摸索學生心理底限,增加數學解析的條條通道,引導學生對習題作出正確的解答。學生經過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或創造性的思維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績,並為獲取的成功漸進式地感到高興和驕傲,即使學生偶爾回答還不夠准確,解答還不完善,教師也不應有絲毫的責備,而應去發現他們的一絲絲亮立,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最終讓學生明白只要開啟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而以成就為動機的學生堅持學習的時間會更長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會歸結於自己不夠努力,他們一心想獲得成功,當失敗時,會加倍努力,直到成功為止。因此,在學校里成就動機強的學生一般會取得較好的成績。另一方面,沒有體驗過成功的學生往往會失去這方面的動機,把動機轉向他們感興趣的其它事情上去。心理學家發現,學生可能以兩種方式來達到目的,試圖獲得成功和試圖避免失敗。試圖獲得成功者在遇到挫折後,動機增強,他們往往更加努力以還取得成功,而試圖避免失敗者在遇到挫折後動機水平降低。總而言之,適當的成功或失敗都可以增強後續學習的動機,但成功體驗對動機的激發作用大於失敗的體驗。尤其是對中差生來況,進一步的失敗會導致學習動機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則會成為學習動機的"激活劑"。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板書、作業時要因人而異,分層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他們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數學學科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結合數學科的特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以情趣導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數學教學心理學認為:教師應該設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前處於對知識的「飢餓狀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和熱情。絕大多數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和好勝心理。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講授方法,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刺激物,從而引發其產生進取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目的。

Ⅳ 樂其網路游戲管培面試

我11月22日剛面試過,並且拿到了offer。
首先進行了筆試,選擇題是邏輯推理題和數學運算題,數學運算就是算!然後是將中文翻譯為英語。接著就是簡答題,說說自己的游戲經歷,對網頁游戲和手游的態度,以及對3款游戲的優缺點的分析,自己未來3-5年的規劃。
然後是面試,1個面試官對4個人輪流提問,一些基本情況,一些求職的意向,抗壓能力等,看你適不適合。
最後是部門主管來面,我當時面的是市場,問了很多簡歷中的細節,然後問如果你是市場主管,拿到一個游戲,要做什麼?最後你可以問主管一個問題,不過他會說很多不想關的東西。
就是這樣。

Ⅵ 數學圓周率

π=3.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 41971 69399 37510 / 58209 74944 59230 78164 06286 20899 86280 34825 34211 70679

(兒子十分墮落)
山顛一寺一壺酒,3.14159
兒樂,苦煞吾。26 535
把酒吃,酒殺兒。897 932
殺不死,樂而樂。384 626
(父親對兒子放棄希望)
死了算罷了,兒棄溝 43383 279
吾痛兒,白白死已夠戚矣,留給山溝溝 502 8841971 69399
(心疼兒子)
山拐吾腰痛,吾怕兒凍久,凄事久思思。37510 58209 74944
(接下來開始挽救兒子了......)
吾救兒,山洞拐,不宜留 592 307 816
四鄰樂,兒不樂,兒疼爸久久 406 286 20899
爸樂兒不懂,"三思吧!" 86280 348
兒悟,三思而依矣,妻懂樂其久...... 25 34211 70679

Ⅶ 關於圓周率的詩句

關於圓周率是現代提出來的概念,所以沒有相關的詩,但是有相關的打油詩,如下:

「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兒樂(26),我三壺不夠吃(535897),酒殺爾(932)!殺不死(384),樂而樂(626)。死了算罷了(43383),兒棄溝(279)。」[前30位]

「吾疼兒(502),白白死已夠凄矣(8841971),留給山溝溝(69399)。」[15位]

「山拐我腰痛(37510),我怕你凍久(58209),凄事久思思(74944)。」[15位]

吾救兒(592),山洞拐(307),不宜留(816)。四鄰樂(406),兒不樂(286),兒疼爸久久(20899)。爸樂兒不懂(86280)。『三思吧(348)!』兒悟(25)。三思而依依(34211),妻等樂其久(70679)。」[最後40位]

拓展資料:圓周率

圓周率,一般以π來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它定義為圓形之周長與直徑之比值。它圓周率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值。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在分析學上,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x) = 0的最小正實數x。2011年6月部分學者認為圓周率定義不合理,要求改為6.28。

π是第十六個希臘字母,本來它是和圓周率沒有關系的,但大數學家歐拉從一七三六年開始,在書信和論文中都用π來表示圓周率。因為他是大數學家,所以人們也有樣學樣地用π來表示圓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圓周率外,也可以用來表示其他事物,在統計學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現。π=Pai(π=Pi)古希臘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約公元前3世紀初)中提到圓周率是常數,中國古算書《周髀算經》( 約公元前2世紀)中有「徑一而周三」的記載,也認為圓周率是常數。

歷史上曾採用過圓周率的多種近似值,早期大都是通過實驗而得到的結果,如古埃及紙草書(約公元前1700)中取pi=(4/3)^4≒3.1604 。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圓的度量》(公元前3世紀)中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確定圓周長的上下界,從正六邊形開始,逐次加倍計算到正96邊形,得到(3+(10/71))<π<(3+(1/7)) ,開創了圓周率計算的幾何方法(亦稱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π值。

中國數學家劉徽在注釋《九章算術》(263年)時只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法被後人稱為割圓術。他用割圓術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得出π≈根號10(約為3.14)。

Ⅷ 淺談小學數學課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現代教育培養的人應該是有主體性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主動、積極的參與社會生活,並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要創設情境,激發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更要注意促進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為學生創造自信自強、朝氣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主體教育的過程必須把受教育者當作主體,喚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向,激發受教育者主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教育成為主體的內在需要,成為主體自主建構的實踐活動。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強調學校全部工作的目的在於為孩子們一生的幸福提供「支點」,「給孩子們一個堅實的人生支點」讓我們的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信心和能力,以主動的方式實現人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發展的已有基礎和新的任務,在秉承辦學理念的前提下,我們將現階段的發展主題確立為「真實和美、主動發展」;其核心內涵就是「通過交流合作實現主動發展」。那麼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下面來談一談自己點滴經驗:
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加強師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參與主動性。
民主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保證實現主體性教育的重要條件,因為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保障。課堂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所以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民主和諧、生動活潑、愉快寬松的教學氛圍和師生情感的投入是學生主動參與的外部條件,是學生學習和個性發展的良好土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的是一個個有思想、有感情活動的個體,教師要努力擺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交流活動中,教師盡可能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流,如:「誰還有不同意見……」、「誰還想說說……」、「你的想法跟老師想的一樣」。教師要走下講台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上的「良師益友」。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由此看來師生之間應加強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一種積極、輕松、活潑、高效的教學心理環境。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性
學生的自住性是在一定條件下,個人對於自己的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現在學生有獨立的主體意識,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夠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獨立地學習教材,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踐;其次,學生有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去主動學習並接受教育。
同時教育必須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學生主體性發展的規律,開展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各種教育活動,並加以有效的規范、科學的組織正確的引導,從而為學生主體性發展提供機會、創造條件,在時間上要有寬度、在活動上要有廣度、在內容上有深度。
新課程對於21世紀數學內涵的闡述。明確指出數學是探索生活的多種關系,這個過程是發現與創造的過程,教師重視的是過程,策略和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不僅僅是結論,傳統的數學教學,注重了讓學生大段背誦公式、定義、法則,一遍遍地復述解題步驟,用這種機械的訓練強化學生的解題速度。而新課程倡導教師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就是「做數學」比「說數學」更重要,課堂始終以「做數學」為主旋律。在我校課堂教學模式自主探究環節中,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探索知識或結論的形成過程,而不僅僅是接受現成的結果。此時,學生更多地表現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而不僅僅是認知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僅主動感悟知識背後的認知過程、理清其中的認知線索,還透過具體的學習場景中感悟認知主體的生命體驗,包括主動探索時遭遇的困惑、搜尋信息時的嘗試、尋找到線索時的喜悅、解決問題時的快樂。通過探究發現、質疑問難、體驗欣賞、合作交流等活動,啟發誘導學生嘗試探索,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去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圓的周長》這節課時,讓學生通過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這一問題展開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觀察、思考、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激勵學生去做數學,從而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有趣又有用。
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封閉,其典型表現就是以教案為本位實行計劃教學,每節課無一例外的必須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這種以教案為本位的教學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而新課程指出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種封閉系統,也不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與否並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品質,「圓的周長」這節課的處理上,我沒有過分強調課的完整性,而把整個重心都放在這節課的核心問題上,那就是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時間去操作、討論、交流,從而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從而提示圓周率的含義。
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特別注重面向全體,並且在數學活動中採取了「合作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擬定了數學活動清單
a)提出問題。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b)動手實驗:量出實物圓形的周長與直徑,並計算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引導學生計算周長和直徑相加、相減、相乘和相除,)
填寫實驗研究報告表。
c) 觀察討論:比較各個數據的特點,尋找規律。
d)得出結論並表達陳述——(周長總是研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在這一研究過程中都是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全過程。在這一研究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驗證、推理、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經歷了研究的過程,學會了探索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課程觀念下的有效教學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往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提倡自主、探索、合作與實踐的學習方式。並且學習的核心是「學習的參與」,不是教師給學生什麼,更重要的是教師怎樣引導學生的學習。教學本身是一種探究過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通過探究知識發生過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探究是發現的前提。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注重思維的過程勝於結果,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總結,尋求答案,發現規律。
3、聯系學生實際、有效創設生活情境、發揮學生的自覺能動性、
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能動性,表現為學生能夠根據社會的要求積極參與教育活動,自覺地意識到受教育的目的和意義,積極配合教育者的施教活動。並且,學生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知結構去主動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響,使新舊經驗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實現主體素質結構的建構與改造。
同時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積極有意義的行動,需要激勵、推動他們學習的內部動力,從而達到學習目的,而這種內部動力產生於學習需要。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需要和願望,才會出現一種激勵、推動自己去學習數學的心理力量,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和願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考慮,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因此,只有聯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才能變苦學為樂學,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這一節內容時,我苦於不能讓學生感受「毫升」、「升」,理解容積的意義,上課之前我發現教室書櫃下角落裡有很多學生喝過的各種飲料罐,靈機一動就把這些「健力寶」、「娃哈哈」、「百事可樂」……都變成了我學習容積的材料,課堂上學生很活躍,平時從來都不舉手發言的學生這次破了例,我也很激動,在交流反饋的環節中我讓學生估計飲料罐的容積,並且通過商標上的數據進行驗證,這一活動讓課堂推向了高潮。再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節內容時,我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回家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等收集生活中的「分數」,猜猜每個「分數」表示的含義。學生積極性很高,收集了很多當時新聞媒體很熱門的話題,從這些學生熟悉的事例數據入手,學生興趣盎然,並且在活生生的事例中讓學生深刻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不是憑空編造的,它是人們從實際事物中抽象出來的,是對客觀世界的最基本的反映。學生每接觸一個數學知識必須知道這些知識是從那裡來的,在生活實際中有那些應用。這樣,有助於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時,要創設一個開放的、可以讓學生投入思考的情境,讓學生有興致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這種情境要用學生可感可理解的事物作為平台,讓學生的個人經驗世界得以拓展,讓人類的精神文化滋養學生的精神生命。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形成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學習慾望。
例如在五年級下學期《長方體正方體認識》這單元教學完後,為了避免復習中枯燥的重復,我對《長方體、正方體的整理復習》做了創造性的設計。
案例片斷:師: 王老師想送小外孫一份生日禮物:金魚。要給小金魚什麼樣的形狀呢?生:長方體或正方體。師:形狀我們選定了,可以做成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除了要考慮它的形狀還要考慮什麼呢?生1:要考慮需要多少材料?如需要多少玻璃?生2:魚缸的大小,也就是它的容積;生3、魚缸的佔地面積。師:同學們提得很好,老師也提出了幾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1、做這個金魚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表面積)

2、如果給這個金魚缸四周貼上防霧透明玻璃紙、一共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紙?(四周的面積)
3、如果在這個金魚缸的四周玻璃與玻璃的粘合處鑲上鋁合金制
品的邊條起加固作用,你認為一共需要多長這樣的邊條呢?(棱長總和)
4、把金魚缸拿回家放在客廳的桌面上,佔取桌面的面積是多大?(佔地面積)
5、這個魚缸最多可以裝多少升的水?(玻璃缸厚度不計)(容積)
6、給這個今魚缸加入深5dm的水、再往魚缸內放入幾條金魚和幾塊珊瑚石、現在測得水深5.2dm,請你根據測得的結果、算出所有金魚和珊瑚石這些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7、如圖想將2個同樣的金魚缸用硬紙包裝,不計損耗,至少需要多少硬包裝紙?(包裝問題)
學生在這節給「給小金魚安一個合適的家、做一個金魚缸」的數學活動中把數學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棱長總和、佔地面積、容積、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包裝問題等有關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並且給學生提供了一系列解決問題的實踐經驗,使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因此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超越教材,創設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讓他們課外收集、查詢教材中沒有的,而自己又感興趣的信息,那麼,他們將會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不但他們的「智慧、心靈和雙手」將會得到滿足和發展,而且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同時也有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等方面的價值。
因此在數學教學各個環節中,都應精心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學習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4、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積極創造性
數學思想方法,隱含在知識里,體現在知識的發生、發展和運用過程中。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數學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掌握了這種能力的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從而促進了學生的主體性,也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能使數學更易於理解和更利於記憶,是學會學習、發展創新的前提。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除了要設計一些情境外,還要把科學的思維方法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去,使學生產生更廣泛的遷移,多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學生一旦具有了這種能力,就能不斷獲得學習成功,增強自信和動力,更好地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下面這個案例就是教師很好的悟透教材的生長點,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積極創造性的成功案例。
教研室老師給我布置了一個任務,在全區上一節公開課。活動主題是:「課堂教學體現新理念」,課題是《圓錐的體積》。在這之前我聽了好幾節《圓錐的體積》的公開課,教學設計都很常規化。我在研讀教材時,發現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一般在教學這節課時,都能順利地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但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什麼突然要去比較圓柱、圓錐體積的大小?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不得而知,做這個實驗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一個數學活動,根本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由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想起曾先前無意中在《中小學數學教師》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給我很大的啟發,所以我對教材的編排做了適當的改編,在教學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圓錐的體積》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在「猜想」中學習新知。首先通過課件,讓學生回顧圓柱和圓錐分別是由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轉形成的立體圖形。出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長方形的長邊和直角三角形的高相等, 長方形的短邊和直角三角形的底相等。教師問:那麼長方形的面積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有什麼關系?學生回答說: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長方形的面積的二分之一,接著課件動畫演示,分別以長方形的長邊和直角三角形的高為軸旋轉得到了一個圓柱和圓錐,請學生觀察圓柱和圓錐,進行比較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學生觀察後說出兩者是等底等高,教師接著設疑:請你猜想,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有怎樣的關系呢?
由於前面的比較面積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是1/2的關系,也有的學生通過空間的想像猜想是1/3的關系,還有的學生猜想是1/4的關系,到底是1/2的關系,1/3的關系呢?關系,還是1/4的關系呢?

師:要想知道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的體積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我們該怎麼去做呢?(老師拿出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觀察交流)有學生說:可以用圓錐盛水往圓柱里倒水試一下;學生這樣說,我簡直樂開了花,順勢引導學生明確需要做實驗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接著再讓學生利用手中給的材料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個環節的設計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做實驗來驗證的必要性。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通過趣味性設置懸念,創設矛盾認知沖突,學生就會生疑,就會產生求知慾。
剛才我說的《圓錐體的體積》這節課的教學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歸納這一過程。猜想——驗證——歸納這樣的一種思維方法學生並不缺乏,但要運用起來就很困難,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抓住典型課例讓學生經歷這樣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能在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這樣的思維方式並且能從中感悟,逐漸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本節課創設了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教師遵循了「數學問題——數學模型——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來設計教學,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探索與應用的過程,由此看來是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挖掘教材蘊含的因素,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改編,創造性地駕馭,及時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促進學生不斷思考,啟發學生思維,把握數學教學的本質,實現教育價值的最大化。並且學生的情感在認知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和諧的發展,他們在合作交往中加深了理解、溝通,品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對問題深入開展研究分析,使學生不拘泥於一種模式,大膽創新,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老師力求做學生獲取知識的催化劑和興奮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自覺地千方百計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們在學習中就有動力,其主體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同時增長智力和提高能力。
上面我從四個方面談了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些做法,觀點還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從教近二十年,參與學校主體教育實驗,感悟頗多,最大的收獲應該是樹立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風格。從中探索出屬於自己教育教學上得一條思路。讓我真正明白在課堂實踐中實施主體性教育,首先必須正確處理好教與學、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同時我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創境激趣-----自主探究----交流反饋-----拓展延伸的教學環節,都應落實學生主體性的指導思想,都應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讓他們主動參與,積極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感受、猜測、驗證、觀察、思考、發現、交流、歸納等過程中建立數學模型,從而獲取數學知識、增長才幹、提高素質,這樣才能真正取得教學的成功。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在於發現人的價值,挖掘人的潛能,發揮人的個性。而每一個學生既是活生生的主體,又是素質教育的承擔者和體現者。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釋放學生的潛能和才華,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准確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教學目標,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一點一滴做起,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培養出「會學習、會生存、會創造、會開拓」高素質人才。

Ⅸ 合工大考研數學模擬怎麼樣個人感覺李永樂的400題和真題相差比較遠,難度較大,不太適合考前做。

鏈接: https://pan..com/s/1RYwycdGp9GuxkswDZwCTpQ

提取碼:12m9

李永樂王式安數學團隊,通過近階段大家復習情況及出現的問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沖刺階段,目的總結所做題目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草稿紙,特別是實戰心理素質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閱讀全文

與武漢樂其數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