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學說課說什麼
△說教學程序
△說教法、學法
△說練習作業安排和板書設計
數學說課是數學教師間的業務交流,其根本宗旨是為了追求數學課的優化。
能制定較為完滿的教學方案,為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進提供前提條件。這主要包括:
(1)介紹課時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說課中教者首先要闡述所備、所上的數學課在整個的一節、一章乃至整個小學數學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課時教學內容。這是由數學教材環環相扣、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序列性所決定的。
(2)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時備課中所規劃的課時結束時要實現的教學結果。課時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反映教者的備課認識越充分,教法的設計安排越合理。說課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正確計算××習題」一類的套話,要從識記、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上分析教學目標。課時目標制定中還要提出思維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目標,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和興趣、習慣培養目標。
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認知規律,也是課堂教學是否優化的標准之一。數學說課中的教學程序有點近乎教案上的教學過程安排。在教案過程自己能清楚的可不必都寫出來,而說課中不談清楚,別人不一定都了解,詳略、繁簡不同;教案上重視具體教學內容安排,而說課介紹重視教學環節的次序和方式。備課只要備出是什麼,說課不但要說是什麼,還要說說為什麼,讓別人接受信服,內容構成不同。
說教學程序,還得注意運用概括和轉述的語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盡可能少用課堂內師生的原話,以便壓縮實錄篇幅。
3.說教法。
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所採用的主要方式。這是改進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方面。比如,教學思路和策略上,可以選擇目標教學的方法,嘗試教學的方法,發現教學的方法,閱讀自學的方法,組織小組討論交流的方法等;教學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現上,選用題組呈現或一題多變的方法,投影、錄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在思維活動的組織上採取由實例列算式抽象的方法,從個別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類比推理方法,比較對照、區別異同的方法等等。指導學法方面,有指導學生閱讀數學教材的方法。有組織學生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的方法,有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有安排學生操作、演示的方法等。敘述教法和學法,要注意堅持使教法學法有利於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徵,不是為了翻花樣,圖形式花哨。4.說練習。
作業的安排和板書設計。練習作業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活動,猶如工業生產中的「產後服務」。說課就要談談是如何安排練習作業的,比如從內容上圍繞重點,鞏固新知;從層次上逐層深化、拾級而上;從數量上適度適量,緊湊而可以完成等等。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和集中反映,板書要醒目突出,具有內在合理性,要讓人體察到教學的「序」,這就有必要在說課中予以陳述。當然有些數學課的板書並不都顯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也可不必說。
Ⅱ 初中數學說課包括那些兒方面
如果是說課的話,一般也就10-20分鍾。所以重點是把你的准備好的教學設計復述一遍就可以了,教學設計也就是你准備怎麼講這節課(重點是教學內容包括教學重難點)少說些無用的客套話,廢話,如果你是去面試一定要注意,說太多人家會很煩的,至於其它的什麼價值觀之類的,十幾分鍾你也說不了多好,基本上也就這些了,十幾分你也說不了多少。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Ⅲ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說課課題有哪些
一、填空
(1)比2.8少b的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
(2)m×1用簡便方法表示是( )
(3)用簡便方法表示a×a×5是( )
(4)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是( )
(5)商店上午售出電冰箱30台,比下午多售出a台,下午售出( )台。
(6)5個a減去0.6與3的積,差是( )
(7)梯形的上底為a,下底為b,高為h面積(S= )。
(8)往工地運38t水泥,每輛卡車運a(t),運了b次,共運水泥( )t,還剩水泥( )t。
(9)已知a=5,b=0.4,c=2.1,式子3a-6b+2c的值是( )
(10)三個連續的整數,中間一個是n,其它兩個整數是( )和()。
二、判斷下面各題,對的畫「√」,錯的畫「×」
(1)92=9×2=18( )
(2)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 )
(3)解方程的意義與方程的解的意義相同。( )
(4)用v表示汽車行駛的速度,t表示行駛的時間,那麼vt既表示速度、時間和路程這三量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表示路程( )
三、選擇正確答案,把序號填在括弧里
(1)5x-0.2×7 [ ]
A.是方程
B.不是方程,也不是等式
C.是等式
(2)a與b的5倍的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 ]
A.(a+b)×5
B.a+5b
C.5(a+b)
(3)x÷0.1=0.1,這個方程的解是 [ ]
A.x=1
B.x=0.01
C.x=0.1
(4)比x的3倍多5的數是36。所列方程錯誤的是 [ ]
A.3x=36-5
B.3x+5=36
C.3x-5=36
四、解方程
(1)5.4x+8=18.8(寫出檢驗過程)
(2)0.12×5-5x=0.1
(3)13.5-6x=4.5
(4)8.4x-6x=7.2
五、利用字母公式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1)一個三角形的底是2.4m,高0.5m。
(2)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8.5cm,高4.2cm。
六、列出方程並求出方程的解
(1)比x多3.2的數是15.8。
(2)一個數的5倍加上2.4與3.6的積,和是28.64,求這個數。
七、列方程解應用題
(1)小明買8棵樹苗付出50元,找回22元,每棵樹苗多少元?
(2)學校有一塊平行四邊形草地,面積是504m2,它的高是31.5m,它的底邊長多少米?
(3)兩輛卡車共運煤70t,另一輛卡車運的煤是第二輛的1.8倍,兩輛卡車各運煤多少噸?
(4)光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傳播,這個距離大約比地球赤道長度的7倍多2萬千米,地球赤道的長度約是多少萬千米?
(5)拖拉機廠計劃生產7020台拖拉機,先按計劃生產6天,以後每天生產480台,又生產了9天,正好完成生產任務,前6天平均每天生產拖拉機多少台?
(6)兩港口相距513km,兩艘軍艦同時從兩港相對開出,4.5h後兩軍艦還相距72km,已知甲軍艦每小時行48km,求乙軍艦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Ⅳ 怎樣給小學數學說課起主題
給小學數學說課起主題:《怎樣提高數學家庭作業的有效性》。
數學說課是數學教師間的業務交流,其根本宗旨是為了追求數學課的優化。
說教材,能制定較為完滿的教學方案,為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進提供前提條件,這主要包括:介紹課時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說課中教者首先要闡述所備、所上的數學課在整個的一節、一章乃至整個小學數學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課時教學內容。這是由數學教材環環相扣、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序列性所決定的。
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時備課中所規劃的課時結束時要實現的教學結果,課時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反映教者的備課認識越充分,教法的設計安排越合理,說課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正確計算××習題」一類的套話,要從識記、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上分析教學目標。課時目標制定中還要提出思維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目標,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和興趣、習慣培養目標。
Ⅳ 小學數學說課稿
小學數學說課稿範文如下:
《圖形的拼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的第四小節的內容。這個內容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沒有的,該內容是在學習了三角形的分類、內角和的基礎上出現的,我認為教材出現這樣一個內容有兩個原因:
首先在於為以後的平面圖形,特別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倒做鋪墊的,第二是為了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學慣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並未圖形的面積打基礎。
基於以上的認識,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技能目標:
⑴通過讓學生用三角形拼不同的四邊形,用三角形拼組圖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的特徵,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2)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不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和想像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發展空間想像力和審美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玩樂學習中使學生感覺到數學活動的有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教學重難點: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邊形,拼出各種圖案。
教具、學具准備:實物投影儀,師生都准備用色卡紙剪出的各種三角形、圖畫紙。
說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正確的表象。
面積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並且是在直觀表象的基礎上,抽象出面積概念,而學生的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理解這種抽象的面積知識相對困難,在今後學習中還會與周長概念相混淆。
這堂課是今後學習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種感官積極參與一系列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較好地內化概念本質。
Ⅵ 數學說課的主要環節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數學說課的主要環節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說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學情分析,分析學生的知識情況及認知特點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的確定和重、難點的確定
四、說教法,本節課的教學方法設計
五、說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設計意圖
六、板書設計,板書的規劃、安排
Ⅶ 小學數學教研組都可以 確立什麼樣的主題
1、《如何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計算器的使用對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影響》
3、《如何更好的看站小學數學課外活動》
4、《小學數學課新理念》
5、《傳統教育模式對學生學習數學的弊端》
6、《怎樣提高數學家庭作業的有效性》
課上小組合作
讓數學知識走進現實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解決簡單問題。
例如在質量單位這個單元,教師設計了課後實踐活動—「走進超市」。孩子們走進超市,觀察各種產品包裝上印刷的商品質量,再親自動手掂、拎感受物品有多重,為學生估計物品質量,以及實際稱重打下基礎。
在低段的數學課堂中,如何啟發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每個孩子在自己的基礎上都有所提升,是一個困難點。經過全組討論與思考,准備將課堂流程調整為「課前自己研讀信息窗。
課上小組合作解決口訣編制,課中適當穿插獨立思考與自主嘗試解決問題,最後組織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認識互補的活動」幾個環節。期待著學生們在數學知識、數學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升。
Ⅷ 小學數學說課課件
《說課|小學數學說課|北師大版-教案》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knNAgBxGw_KAzm7vkv9dnA
說課|小學數學說課|北師大版-教案|1-小學說課示範語音|1-6年級人教版說課稿|小學說課講義.pdf|下載前必看,關注下載更多.jpg|下載前必看,關注下載更多免費實用教學資源.jpg|9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說課稿.doc|8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說課稿.doc|7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說課稿.doc|6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說課稿.doc|5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說課稿.doc|4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說課稿.doc|3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說課稿.doc
Ⅸ 小學數學數學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說課稿 毫米的認識來源:網路 2009-08-18 11:51:10
[標簽:二年級 說課稿 人教版 數學]奧數精華資訊 免費訂閱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陳紅霞,來自於xxx仙女二小,很高興有這次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設計這三個方面對本節課加以說明。(過渡:首先我談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厘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這時,水到渠成的學習「毫米的認識」,能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方面的目標
(1)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
(2)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2)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
重點是: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難點是:讓學生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說教法
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所採用的教法是:
1、談話引入法
2、現有知識與實際需要矛盾沖突法
3、直觀教具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選擇如下學法:
1、操作實踐法
2、聯想類比法
四、教學准備(為了開展教學活動,我打算做如下教學准備。)
1、電教媒體
2、為每小組准備一張估測記錄單和一把沒有毫米刻度的硬紙版做的尺子。
3、教師准備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幣、一張電話卡等。學生自己准備常用直尺。
五、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這一階段里,我按照談話引入、復習舊知—→實踐活動、引起沖突—→現實需要、引入新課這一流程開展活動。
2、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我抓住這一節課是新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這個契機,圍繞「學生身高的變化」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我准備這樣設計談話: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現,發現大家都長高啦!你知道你現在有多高嗎?請大家估一估,這個同學的身高是多少?然後讓學生進行實際測量。並提問:剛才我們測量的數據中,有幾個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給大家說說這些長度單位嗎?
通過估測學生身高這一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學生對已知長度單位有關知識的回顧和對經驗的總結,架好了學習新知識的橋梁。
3、實踐活動,引起沖突
接著,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剛才通過測量,我們知道了這個同學的身高,那麼測量在生活中還有什麼作用呢?
學生可能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長高了沒有,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測量能知道我們到底要穿多少號的衣服,更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讓我們知道房子呀、樹木哇都有多高,能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周圍的事物,也能使我們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學生身高測量這一個體事件擴展開來,引導學生放眼周圍,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舉例,使學生對測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測量應用的廣泛性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體會到掌握測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估計數學課本的長、寬、厚,並填寫記錄單。
最後,我發給每小組一把特製的沒有毫米刻度的紙尺,要求學生對數學課本的長、寬、厚進行測量。學生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測量的結果。
紙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學生精確測量非常困難。我有意製造這個矛盾,是為了使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現實需要發生矛盾沖突,讓學生體會到:只有米和厘米兩個長度單位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准確的量出物體的長度還必須尋找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從而產生要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慾望。這就為下面新知識的探索設置了有利的懸念。
3、現實需要,引入新課
這時我很自然的提出問題:同學們,要想精確知道它的長度,有什麼好辦法嗎?在小組討論內一下。
學生經過一翻思考會提出這樣的設想:我們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有的學生也可能會直接說出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這時我就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
你從哪兒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認為厘米作單位太大了,要創造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剛才有同學說用毫米作單位,他說對了。毫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從而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探究體驗,形成知識(在這個階段,我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了如下版塊)
版塊1、認識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這一階段,首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直尺,然後配合學生的匯報我准備採用多媒體進行演示。(這是一個放大的直尺)通過動畫,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關系,對學生的有意注意進行正確的導向,提高課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於10毫米」這個教學重點。
版塊2、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我准備組織學生進行如下活動)
(1)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1毫米。
(2)我藉助1分硬幣、電話卡等讓學生明白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1毫米。
(3)讓學生閉眼想像並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4)讓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厚度大約1毫米。
(5)用手勢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6)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一般用毫米做單位。
(7)完成p3做一做,讓學生體驗測量的過程。
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目的是使學生藉助實物進行類比,幫助學生更好的建立毫米這一長度單位的表象,使學生對毫米的認識逐步深入,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不僅提高了估測的能力,而且還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又能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服務的思想。
版塊3、小結
我由學生自主小結,暢談這節課的收獲。
第三階段:實踐應用,拓展深化
首先,我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5面練習一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然後,讓學生量數學課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單位)
接著,要求學生估一估課本中的紙多少頁的厚度是1毫米?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一下。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意圖,是想通過估計、測量、驗證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毫米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毫米長度觀念的形成,不僅培養了學生用毫米做單位進行測量的能力,而且還使學生體驗了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有利於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數學書的厚度解決了學生先前遇到的問題,也起到了前後呼應的作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最後讓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採用「做」數學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新課的引入,注重學生活動的開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總的設計思路為:以學生身高的變化為切入點展開教學;接著,在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的活動中引起認知沖突;然後讓學生用眼觀察直尺、結合課件認識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接下來,讓學生在類比聯想中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最後,讓學生在實際測量活動中深化拓展知識。當然這是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實際上教學流程還要隨著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變化。
我的課說完了,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請大家指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大家辛苦了,謝謝大家!
Ⅹ 小學數學說課包括哪些方面
說課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塊」模式,它由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構成。按照這種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進行說課,能夠有效地避免教學中存在的隨意課、盲目課和單純的傳授課等不規范、教法陳舊的教學形式,逐漸形成符合教學規律,利於學生成長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於初登講台、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或雖然有教學經驗但初次接觸說課的教師來說,是一種全面把握教材,宏觀感受教學全過程,快速規范教學行為的好方法,便於教師逐漸提高研究層面,取得更大收益。
「四大模塊」的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說教材。這一板塊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要說清這一課在整個教材的位置,又要說清在這本書以及本單元的位置。只有既清楚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又清楚學生後續學習內容,才能定位準確。內容確定,目標從三維角度即可確定,勿需多說。
第二,說教法與學法。針對內容,針對學生情況,找准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實現以上目標,如何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三,說教學程序。上面兩個板塊的內容搞清楚以後,下面就是如何實施的問題,採用何種方式導入,如何突顯重點,突破難點,要說出具體的方式方法等,將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情況進行預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都可一一說明。
第四,說板書設計。這一板塊如有,可說明其作用,如無,不用贅述。
其中第二、第三板塊是說課中的亮點,它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以及教師的整體素養。說課就如一篇論文,體現了是什麼(教學內容)、為什麼(教法與學法的設計)、怎麼樣(教學過程的實施)三方面的問題。
一、說課的萬能模式
(一)自我介紹
姓名、單位(現從事工作)、課題。
(二)說課內容
1.說教材
(1)對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①本課內容所選教材;
②本節內容所處地位,與前後知識的內在聯系如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哪部分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對哪些知識的運用,又是後面學習哪些知識的基礎?
③對學生知識能力方面的培養有什麼作用?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又有什麼影響?
(2)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確立
①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
②學生的實際和社會實際;
③教材的邏輯結構和教學體系。
2.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設計,貴在創新。
(1)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2)學生認識活動的規律和學生實際水平狀況;
(3)教師實際水平。
目的: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潛能。
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這種方法?預計達到什麼效果?選擇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目的性、實用性、可操作性、新穎性。
3.說教學程序(說教學設計)
說教學程序包括:新課程導入,新課講解,評價教學效果,鞏固新課。
(1)導入
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問(換位思考)。用什麼方法導入?有什麼好處?能有什麼效果?
(2)講解
①教師通過什麼方式提出哪些問題?如何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起到什麼作用?學生參與哪些內容?學生獨立完成什麼?
②在新課講解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達到什麼目標?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思維定勢須克服?如果學生沒有按教師的思路去做,有什麼補救措施?
③如何使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這是教學的關鍵,也是教學的精華。
(3)評價教學效果(反饋)
評價教學效果包括提問和課堂練習。練習要有針對性、系統性。
(4)歸納總結
重在把本課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中,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還可提出一些帶思考性的問題。
4.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要根據教學的思想、學習的思路、教材意圖,對原教材的順序進行調整、重新組合,產生一種暗示效應,使信息得到濃縮。
優秀的板書設計,不是文字與線條的簡單結合,而是教材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師有目的的構思按一定規則畫出的圖形,是老師心血的結晶,它要求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講究藝術構思,做到形式多樣化、內容系列化、表達情境化,同時它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遵循板書的基本原則,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鮮明的針對性、高度的概括性、周密的計劃性、適當的靈活性、布局的美觀性、內容的科學性、形式的直觀性。這樣,才能給學生以清晰、順暢、整潔、明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