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藝術和數學有什麼關系

藝術和數學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2-06-13 13:17:19

Ⅰ 如何看待數學與藝術的關系

不同點:
(1)思維方式

數學突出的特點,將客觀現實中的事物從量的側面,通過大腦抽象為數學概念,藉助概念進行推理活動,因而概念具有確切性,簡明性,一義性。

藝術的特點,藉助主觀映像或表象或意向進行思維,因而要求觀映像或表象或意向具有鮮明性,生動性,豐富性。
(2)思維過程

數學運用數學概念進行判斷推理,構成命題,猜想並進行證明,形成定理公式法則,並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成理論系統加以解釋和應用。還可逐級抽象,建立更完善更一般的理論系統。是一個有具體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具體的過程。

藝術是運用主觀映像或表象或意向不斷分析集中,綜合概括的過程。是從具體到具體,從個別到個別的過程。通過反映世界的感性的主體的形象的豐富,提煉和熔鑄,從而塑造富有典型意義的藝術形象,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把握。
(3)思維結果
數學結果是抽象化的數學概念,定理法則公式和完整的數學理論體系。

藝術結果是典型化和審美化的藝術形象和藝術意境。
(4)作品的價值判斷
數學作品評價者的意見近乎完全一致,邏輯的嚴謹性,表述的簡潔性和應用的廣泛性。

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存在一致的標准,其鑒賞的意見往往隨風尚而定。
(5)歷史的發展過程
數學具有累積性,數學活動經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和拓展。
藝術具有個體性,新一代藝術家除了風格的繼承和技巧的連續性外,其他藝術創造活動都要從零開始。
(6)理論

數學理論可替代,在一定條件下,只存在一個統一的數學發明和創造。例如,微積分,如果牛頓和萊布尼茲不創造微積分,也會有其他數學家創造。
藝術作品不可替代。例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相同點
(1)從認識規律的角度看,無論是數學還是藝術都要在一定世界觀的指導下,經歷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都能達到對事物的本質認識和實際改造。
(2)從追求目標看,他們都是採用各自特定的符號表述自然,刻畫社會,揭示心靈,以推動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一代一代新人。
(3)從創造活動看,對於他們所選擇的課題具有較大的自由性;他們在確定所選擇的課題時伴隨和滲透著主體的審美情感;他們進行的創作活動都可視作某種基本元素的組合,畫家進行色彩和形態的組合,音樂家把樂音組合起來,詩人組詞,而數學家則吧一定的數學符號和數學概念組合起來。
數學對藝術的作用
(1)有助於藝術的創造

公元前600年,畢達哥拉斯學派用數學方法研究琴弦震動,建立了關於音樂的理論。

建立在數學基礎的透視原理是藝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20世紀,蘇聯數學家柯爾莫格羅夫用數學方法對詩歌的節奏組織法進行研究,創造藝術計量學。
(2)數學的紐帶作用

聲音歸結為正弦函數,電流也可以用正弦函數刻畫,所以聲波可以轉化為電流,進一步轉化為電磁波,最後再到揚聲器震動產生聲波。
(3)用來鑒別藝術作品

統計語言學。1980年,英國圖書館收藏的為署名的劇本為莎士比亞作品。《紅樓夢》後40回非曹雪芹所著。
藝術對數學的作用
(1)提供新課題,拓展數學領域。

文藝復興時期,現實世界成為繪畫目標,要把3維空間的物體畫在2維畫布上,導致了透視學的創立。進而產生了射影幾何
(2)有助於數學的理解和傳播。

抽象的數學內容用深入淺出的優美文字表述出來。華羅庚以詩詞形式闡述數形結合方法;張景中院士數學科普佳作;徐遲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
(3)變化氣質,陶冶情操

數學研究活動,既要長時間苦思冥想,又要鬆弛。最積極的鬆弛是閱讀文學名著和聽優雅音樂。

Ⅱ 數學與音樂和美術有關嗎

有關。
比如說:
學音樂要學到幾分音符,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數學有關;
學美術要用到立體幾何,這更不用說了,和數學有大大的關系。

Ⅲ 數學和藝術的關系論文

摘 要: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美是與數學分不開的。研究數學的藝術價值有利於促進數學的認識與傳播,有利於提升藝術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有利於培養科學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中國論文網 /1/view-5192636.htm
關鍵詞:數學 藝術 價值
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斷言:「哪裡有數,哪裡就有美。」開普勒也說:「數學是這個世界之美的原型」。對數學的藝術追求已成為數學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動力。數學與藝術之間似乎找不到它們之間的必然聯系,然而,數學與藝術都是美麗的,並有內在聯系。因為幾乎人類的一切學科領域都或多或少用到數學,藝術也不例外。其實數學既是一門科學,其本身也是一門藝術,而數學所展現的和諧美與簡潔美影響了很多藝術流派。
一、數學與繪畫
在歐洲藝術創作領域公認有兩次最大的創新,一次是文藝復興,另一次是本世紀初興起的現代藝術。兩次大的變革都與幾何學的變革有關。前者與三維透視幾何有關,後者與N維幾何和非歐幾何有關。
每一時代的主流繪畫藝術背後都隱藏著一種深層數學結構――幾何學,在達芬奇那裡是講求透視關系的射影幾何學;在畢加索那裡是非歐幾何學;在後現代主義、純粹主義那裡也許是現在說的分形幾何學。其實,對於數學關系在藝術品中的重要性,向來就被一些美學家和藝術家所肯定。古希臘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提出「美在和諧」的觀點,這其中「和諧」里很重要的一種數學關系,被畢達哥拉斯學派稱為「最美妙的東西」,從而他們認為只要恰到好處地調整好數量比例關系,建築、雕塑、書法甚至音樂、舞蹈等就能產生最美最和諧的藝術效果。通過我們的視覺就能感受到一種完美。如作品米洛斯的阿芙洛底德、雅典衛城等無不蘊含豐富而又協調的數學比例關系。
最讓人感到美與和諧的比例就是黃金分割比――0.618。很多讓人們感到很美的東西,比如海螺,其中都有不少奧妙,它的螺紋是遵循黃金分割的!還有一些藝術作品,幾個簡單的幾何體,可是卻讓我們為之著迷,這是因為它也運用了黃金分割等數學上的手法。
把黃金分割比應用於繪畫中的例子很多,其中最有名且最先開始的可能就是著名的藝術家達�9�9芬奇了。他之所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是因為他首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數學家。他潛心研究人體結構,他發現了隱藏在人體中的數字與比例,並將這些應用於他的藝術作品中,使得他畫筆下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百看不膩。如果你仔細去研究他的最有名的幾幅畫,《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你肯定會驚喜的發現裡面蘊藏了太多的黃金分割了!
二、數學與音樂
音樂是心靈和情感在聲音方面的外化,數學是客觀事物高度抽象和邏輯思維的產物。那麼,「多情」的音樂與「冷酷」的數學也有關系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數學與音樂之間有著某些相似之處,在一個音樂家的表演水平得到評判以前,首先要確認一個起碼的前提:他的音是準的,僅僅是音準並不能使他成為一個音樂家。就象是對一位歷史學家的著作只能評判說他沒有說瞎話,也是不得要領的。
數學和音樂是人類精神兩種最偉大的產品。它們全然是人造的兩個金碧輝煌、自己自足的世界,前者僅用了十個阿拉伯數字和若干符號就造出了一個無限的真的世界,後者僅用了五條線和一些蝌蚪狀的音符就造出一個無限的美的世界。
《春江花月夜》和肖邦小月曲的旋律也是不存在與自然界中的,在大自然中,你絕不會聽到類似於人造的、另人著迷的音樂,因為它是你的心聲,在數學里,n維空間、無限空間等人造的世界,甚至是「2」、「直線」、「平面」也都是人類精神最抽象的產物。並且,肖邦很注意樂譜的數學規則、形式和結構,有位研究肖邦的專家稱肖邦的樂譜「具有樂譜語言的數學特徵」。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曾提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樂」就是指音樂,「數」就是指數學,這樣,孔子就已經把音樂和數學並列在一起了。
1952年12月在武漢召開的全國聶耳、冼星海作品研討會上,武漢音樂學院院長曾宣讀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論文《論義勇軍進行曲的數列結構》,該文整個建立在數學基礎上,從而提出了一種突破傳統式結構理論的觀點,論文的新穎不僅引起了轟動,而且引起了音樂工作者的思考,都認為數學和音樂之間可能有一種深奧的內在聯系。
三、數學與文學
文學和數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條道上跑的車,但是其實數學和文學有著奇妙的同一性。文學是以感覺經驗的形式傳達人類理性思維的成果,而數學則是以理性思維的形式描述人類的感覺經驗,文學是「以美啟真」,而數學則是「以真啟美」,雖然方向不同,實質則為統一,主要表現在符號上的統一。
數學入詩,使人情趣盎然。如「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宋人邵康的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自然朴實的鄉村景象,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然而它卻有一半是用數字寫出的,詩意的美隱含在數的和諧之中。下面分別是一至十起頭的唐詩名家詩句,頗有韻味:
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兩臣開濟老臣心(杜甫),
三軍大呼陰山動(岑參),四座無言星欲稀(李順),
五湖煙水獨忘機(溫庭筠),六年西顧空吟哦(韓愈),
七月七日長生殿(白居易),八駿日行八萬里(李商隱),
九重誰省諫書函(李商隱),十鼓只載數駱駝(韓愈)。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積淀十分深厚。古聖和先賢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詩、詞、曲、賦、傳奇、小說、散文中,名句佳作如林。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中間往往嵌著數。詩文中的數字又似點睛之筆,猶如夜空的星辰熠熠閃光。
四、結束語
張繼平教授說:美,是人性的追求,是人類進步的一大動力。藝術是美的表達方式,數學是美的語言,數學追求美,也創造美。數學與藝術的結合使美更加簡明。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藝術的氣息,同時也著彌漫數學的魅力。也許,曾經我們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的。但是現在,我們要改變我們過去的觀點。數學是一門藝術,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

Ⅳ 歷史上數學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及教育思考

抽象的邏輯演繹、簡練的形式表達、對稱的結構分布以及永恆的生命力,使得數學對人類文化藝術生活的影響遍及繪畫、雕塑、建築、音樂和文學等諸多方面。與此同時,在對藝術創作的啟迪思想和構造方法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也催1對於數學概念形象生動的藝術表達方式,如解析幾何學。縱覽數學和藝術之間的歷史關系,恰如19世紀法國文學家福樓拜說的那樣,「兩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將在山頂重逢」.
一、歷史上數學和藝術之間的關系
1.古希臘時期的數學和藝術---相伴相生
西方文明發源於愛琴海西側的古希臘。古希臘文明的開山鼻祖,數學家、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畢達哥拉斯提出了「美在和諧」的觀點,他認為只要恰到好處地調整數量比例關系,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等就能產生最美妙的藝術效果。古希臘的藝術發展由此帶有深刻的數學烙印,無論是雕塑還是繪畫都表現出一種形態勻稱、和諧安詳的特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臘藝術家在設計作品時特別鍾情於遵循「黃金分割」來劃分整個畫面和安排視覺中心點。1820年在愛琴海的米洛斯島上出土了著名的古希臘大理石雕像「斷臂的維納斯」,這位愛神的身體各個部分都符合「黃金分割」這一特定的審美標准,成為女性人體藝術的巔峰之作。
在400多年的古希臘文明時期,數學與藝術基本上處於渾然一體的狀態。人們甚至沒有嚴格區分科學與藝術的概念,認為兩者理所當然地是自然哲學的兩個組成部分。這個時期的一些傑出人物,從早期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後期的歐幾里德,都是精通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大師。古希臘文明的最後一位大師,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阿基米德在《論球和圓柱》等經典著作中,把歐幾里德嚴格的數學推理與柏拉圖豐富的藝術想像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用「窮竭法」導出了許多平面圖形的面積和立體圖形的體積,成為1800年後「微積分學」的思想源頭。
2.文藝復興時期的數學與藝術---合作巔峰
經過了漫長的中世紀,歐洲於13世紀末進入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在人文主義和科學思想的雙重影響下蓬勃發展。為達到真實反映現實的目的,畫家們面臨著一個急待解決的數學問題---如何把三維的現實世界描繪在二維畫布上?1435年,義大利畫家、建築學家、數學家、文學家阿爾伯蒂出版了《繪畫論》一書,對基於透視幾何學的焦點透視畫法進行了科學的系統化。他認為大自然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數學是認識自然的鑰匙,藝術的美就是和自然相符合。義大利畫家、科學家達·芬奇用藝術家的眼光去觀察自然,用科學家的精神去探索自然,深邃的哲理和嚴密的邏輯使他在藝術和科學上都達到了頂峰。達·芬奇在線透視與色透視的基礎上,創立了透視學的第三個分支---空氣透視;同時他還創作了許多精美絕倫的透視學作品,其中最優秀的當屬《最後的晚餐》。
透視幾何學的誕生和應用,使得數學和藝術的融合達到了一個里程碑式的高度。
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法學家、醫生、牧師哥白尼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在1543年發表的《天體運行論》中提出了「日心說」,沉重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近100年後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以《星際使者》《關於太陽黑子的書信》等著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奠定了近代實驗科學的基礎。哥白尼和伽利略兩人的研究成果逐漸瓦解了傳統上神學、科學、哲學之間的統一關系,為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3.近代思想啟蒙運動中的數學和藝術---漸行漸遠
發端於17世紀中葉的思想啟蒙運動揭開了歐洲近代史的序幕,啟蒙思想家們力求探索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永恆法則。1665年,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牛頓,德國數學家、歷史學家、法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茲各自獨立地創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微積分學」,徹底改變了數學概念絕大多數來源於直觀的經驗模型的面貌,開始更多地依賴於思維的構造。微積分學隨即成為現代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和地理學等眾多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基礎理論方法,而且還廣泛應用於經濟、管理、語言、政治、藝術設計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在微積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點集拓撲學與泛函分析等各個現代數學分支日趨邏輯化和抽象化,也遠遠走在了所有現代數學應用領域的前列。
1750年德國美學家、哲學家鮑姆嘉通出版了一本學術專著《美學》,宣告了美學已確立為一門獨立學科。他將美學定義為「感性認識的科學」,認為「科學研究的初衷是追求真,而藝術研究的目的是創造美」.與之同時代的德國哲學家、思想家黑格爾在其1817年出版的《哲學全書》中宣稱,「藝術的內容就是人們內心的理念,藝術的形式就是訴諸感官的形象」.至此,人們對於數學和藝術更多的是強調它們之間的差異:數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主要遵循邏輯思維的原則,達到了理性認識的巔峰;而藝術作為人文精神的代表,主要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達到了感性體驗的極致。在鮑姆嘉通和黑格爾的指引下,藝術與現代數學都孤單地邁上了相對獨立的發展道路4.近現代社會中數學與藝術的重新融合之路==進入20世紀,人類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思維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1945年美籍奧地利人、生物學家貝塔朗菲發表了《關於一般系統論》的論文,從此人們開始以整體性的觀點來分析系統、要素和環境三者之間的互動聯系和變化規律,科學與藝術的基本原理、工作對象、研究方法等各個方面都重新開始互相滲透和融合。就像英國學者馬丁·約翰遜在《藝術與科學思維》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科學家與藝術家,他們雖然崗位不同,但在各自工作中所追求的目標是相通的,他們實際所採用的工作方法比他們實際所承認的有著更多的相同之處」.
根據思想傾向和藝術風格的不同,20世紀以來西方現代藝術史上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藝術流派。西班牙畫家、雕塑家、劇作家、詩人畢加索的名作《亞威農少女》,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興起。立體派比較關注如何運用幾何原理和數學概念來革新傳統的藝術形式,表現生活在迅猛變化的工業社會里的人們內心的期待、躁動、彷徨與失落。而抽象派則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藝術觀念,主張以抽象的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來構造普遍的現象秩序與均衡美感。抽象派的先驅、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灰色的樹》,通過直線與直角的「純粹造型」達到了人神統一的「絕對境界」.說到20世紀的藝術界,必須提及荷蘭的埃舍爾,他是如此的特立獨行,甚至至今都無法將他歸屬任何一個流派。埃舍爾一生鍾情於鑲嵌藝術的研究與創作,他從圓、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等基本幾何圖形出發,連續多次地利用歐氏幾何里的反射、平移、伸縮、旋轉這四種基本變換,使得基本幾何圖形扭曲變形為蟲、魚、鳥、獸、人物、花朵、魔鬼與天使等鑲嵌圖案。
後來,埃舍爾從讀到的非歐幾何、拓撲、分形幾何等數學思想中再次獲得了巨大靈感,使鑲嵌藝術達到了鼎盛狀態。在埃舍爾創作的那些充滿現代數學氣息的鑲嵌藝術作品中,例如《紅蟻》《瀑布》《魚和鱗》《觀景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神秘莫測的神話世界。
如果說,非歐幾何直接造就了埃舍爾輝煌的鑲嵌藝術,那麼分形藝術則充分展示了後現代主義的藝術風格。為了表現變幻的雲朵、蜿蜒的河流、神秘的星系和粗糙的斷面等自然形態,1975年數學家、計算機專家芒德勃羅出版的《分形:形狀、機遇和維數》一書,宣告了分形幾何的誕生。在審美情趣與科學內涵完美融合的分形圖形中,厚重的思想隨著時間消逝,流動的秩序在平面上涌動,主體裂成碎片喪失了中心地位,藝術通過計算機復制走向大眾化。雖然分形圖形具有復雜的結構,但總是可以利用簡單函數無限迭代而成。這個特徵使得分形廣泛應用於各個藝術領域,尤其是裝飾設計方面,如早期的賀卡、壁畫、明信片、書籍封面,以及現在的電信卡、購物卡、文化衫、廣告畫面等。北京服裝學院高緒珊教授率領的團隊將分形理論應用於纖維製造流程,創造了多維高模擬長絲SFY,使人造纖維呈現出「龍纏柱」般的天然纖維風格。

Ⅳ 美術與數學的關系

怎麼說呢,我是學數學專業的,以前也練過一段時間的素描。我不敢說有什麼成就,但至少專業不曾忘,美術方面也能塗塗畫畫,欣賞那些傑出的作品。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這兩者之間只存在相對矛盾,不存在絕對矛盾。
先說說相對矛盾的地方。
數學講究的是一個邏輯性,它是需要嚴謹 細致的,可以說十分枯燥。同樣的風景不同的人能畫出不同的感覺,但是同樣一道題只可能算出一種正確答案。在人的小時候,也就是培養人生觀世界觀的時候,學習數學肯定會對人有一定的影響。我們是希望通過學習了解數學來使邏輯思維更加嚴謹周密,但是不可避免的會讓我們思維產生一些定式。
我們都知道畫畫,也就是藝術是需要靈感的。它無跡可尋,或者說,你尋跡而得的終究只是個形似的東西。藝術說到底,就是反映人內心,讓人把內心寄託表達出來的一種手段,它更多的是需要一顆敏銳甚至敏感的心。這里我所說的心,其實也就是所謂的邏輯思維。
對於青少年,學習數學,第一反應就是背背公式,然後套用公式計算。這樣一種數學的教學手段、培養方法訴求的是約束人的思維,使他們能夠追尋前人已經驗證的理性之路走下去。某種程度上來講,它同時也扼殺了人作為其本身所追求的思想、所擁有的靈性。我們都知道<十萬個為什麼>基本上小孩都喜歡看(至少我小時候經常看到入迷,甚至不少東西印象深刻隨時問隨時都能答上來),但是很少有成年人會回過頭去看它。歸根到底,是我們在應試的道路上約束了自己,我們有太多別人提出的問題需要回答,以至於猛然回首,自己都不知道到如何再提出問題,如何再尋求思想的閃爍。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理性(至少我們傳統的數學教學)是要約束人的思維按照條條框框去走的,而藝術則是告訴人們發散思維表現出每個人思維不同之處。它們之間是相對矛盾的。 但是我始終認為,它們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矛盾。相反,到了一定程度,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
理性到了極端,就會扼殺人性。而解放天性到了極端,那就是如同晉朝那樣嚮往老莊所描述的逍遙,行無禮、據無止,便是竹林七賢那般的狂士。
數學正是理性最正統的繼承人,而藝術則代表了人性的外在寄託。
我們現在所接觸的,或者說應試教育范圍內接觸的數學,只要求記住前人驗證好的公式定理,學會如何使用它們罷了。說到底,這只能算剛摸到數學的門檻。數學是人們總結大自然規律,然後將之歸納成公理,再由公理出發,各抒己見,推得無數定理公式。這些就如同自己給自己出題,然後自己再給出答案。當然,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這點的,原因也很簡單,這需要天賦。什麼是天賦?就是要有那麼靈光一閃的瞬間。數學中同樣的一個定義、一個公理,可以由不同的人推出不同的定理,這正如藝術所展現那樣,充分反應出了每個人內心獨特的地方。
同樣的道理,藝術是表達內心想法的一個手段,但是反應出來的內心卻不是藝術可以控制的。一個蒼白的,內心淺薄,毫無教養的人,畫功再好,也只能是神似——因為他的內心沒有東西可以展示給別人看。我們所尊崇的大師,他們通過各自的作品,展現出的是內心 對善、對惡、對美、對丑 對他們眼中的世界的描述。沒有理性,沒有嚴謹的邏輯思維,人又如何分辨這些呢。
杜甫寫得詩不一定比李白好,甚至我個人覺得杜甫的靈氣根本比不上李白。但是杜甫是詩聖,李白卻不是。這不正是因為杜甫通過詩作更多的反應出的是自己的理想、抱負、對社會現狀的觀察與反思。「貧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些反映出的都是他通過理性分析,邏輯判斷得到的人生觀、世界觀。與之相比,李白的 那些青蓮白鶴瓊瑤仙子、那些靈氣解放到了極致卻只顯得蒼白無奈的華麗辭藻 又能算的上什麼呢?
往深處說,藝術與數學是唯心與唯物的關系。至少在應試教育階段,想要「文武雙修」是不太現實的。但是隨著人生成長,學問做深下去,兩者卻又缺一不可。就好像高中會分文理科,但是現實生活中,難道地理 歷史 政治(其實就是粗淺的心理學和經濟知識)就不需要了么?同樣的,一個學文的人,如果想要文章有條理,做事嚴謹細致,也少不得一顆理性的心。
單單看我國,「文武雙修」至大成的人就不少了。當然,最可行的方法還是先專精其中一門,等到學問做深了,自然而然會去研究另外一門的。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想要同時學習還要學好,可以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學數學的不懂美術,那是因為應試教育階段不重視;學美術的數學差,那是因為他們文化分要求低,,其實也就是不重視。日積月累,自然覺得兩者間猶如天塹鴻溝。我個人認為,還是需要辯證的、實事求是的去看待這個問題。
希望我說的能對您有幫助~

Ⅵ 數學思維和抽象藝術有關系嗎

有聯系.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便是一位典型的大詩人;詩人郭沫若,曾任科學院院長.眾多的名人事例可以給我們啟發:數學思維和抽象藝術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一層不可名狀的關系.又如一個小康家庭里,男主外,女主內,人的大腦就是這樣神奇地融合了這些在一起也不一定.
說的膚淺直白一點,心宇,你知道我吧?我就是一個典型的活生生的文理兼備的人的例子.既有豪情萬丈,也有溫婉明麗,那就是我的風格.當然是有一點令人那以置信,但這就是現實.
我知道我說的有點廢,但也許這就是生命的奧妙,一種難以捉摸的東西.兩者之間確有某種聯系,又或:它們本來就是一體?

Ⅶ 淺談數學與藝術,生活,文化之間的關系

藝術是表現文化的一種形式,而藝術的本身不能完全代表文化,他是傳播文化的工具與手段,也可稱之為附屬品。這兩種事物形式之間的內在本質截然不同,卻有必然的關聯。文化的本質詮釋的是宇宙間各種事物形式背後的內容本性所在,它的屬性為:「釋本」。而藝術則是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手段,對歷史生活各種事物現象的描述、演示與傳播,它的屬性應為:「演形、傳本」。
所以,因為文化涉及的行業領域經驗理論不同,那麼也就衍生出了藝術演繹、表現文化和傳播文化載體形式的不同。
古雲: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乃為文化。
文化從簡單定義上講:是人類認識宇宙萬事萬物以及各種自然現象和所有矛盾的一種經驗與觀點,而這種觀點是由人類歷史長期以來的逐漸積累與總結而形成,它幾乎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角度和不同層次相對完整的系統理論,他的形成是先祖們通過幾千年的辛勤付出得到的經驗,是他們從生活中先知先覺到宇宙中各種事物現象的形成、運動、變化的規律與本質,長期以來在生活實踐中進行反復驗證比對總結而得,她代表著歷史以來人類先祖永不泯滅的智慧結晶。是對子孫萬代合理科學生存找到的系統理論依據建立的功德,使得今人與後世再次免生先行探路、尋事問源的積淀。是人類和自然萬物之間合理生存的寶貴理論依據,也是人類生存免災避難的強力屏障。
文化,她是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的,有東方與西方文化,有世界各個州國的,也有各個不同民族文化,有地域性的,還有大家共識共有的。我們今天享有的文化的種類與形式,他的系統性及全面性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涉,同時也交給我們今天的有識之士一個巨大的歷史責任,那就是保護、傳承、弘揚。

Ⅷ 數學與藝術的聯系

我的博客上有篇關於科學與藝術的文章或許能幫助你,貼上來了。

聯系科學與藝術的時空名詞
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科學家或多或少有很敏銳地欣賞藝術的能力。尤其那些科學上有重大成就的泰斗級人物,更是與藝術又著不解之緣。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時空危機中的第六位——感覺。
讓們先來認識時空及時空藝術。
赫曼 明克夫斯基在1908年指出,「沒有孤立的時間和空間,只有而這二者的某種結合才有意義。」這是關於時空的最早論述。而以前的科學界,以伽利略和牛頓的宇宙為准,其時間和空間完全獨立。
空間有三個維度,是由歐幾里德幾何來量度的。時間只有一個微度,他總是只指向一個方向——未來。這種指向性由觀察上確認為一個事件的原因總是在其結果之前。科學上乘坐因果律,這樣,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模型(圖一),一個在空間同時地延展的現在時間,把過去和將來分離開來.
開篇我們引用的明克夫斯基的論述最後取代了以上的時空結構,而做出證實的就是享有盛名的愛因斯坦,這種失控結構稱為明克夫斯及時空,它有四個維度.
我們所要理解的就是,時空中的每一個電視一個事件,而它有空間中的電(物質)和時間中的點(一個時間)宇宙的結合而成。所謂宇宙的結合是一種生來就有,無可厚非的組合。正如,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一樣。水分子就是氫二,氧一。
為了個更明確我們這個認識,我們引進了一種表示時空中事件變化發展的興方式——光錐。
我們想像空間中的一個點,並且該店發出光線。在一定時間中,光的波前是一個以發射點為中心的圓球,這個球以光速隨時間膨脹。
為了方便反映在圖形上,將略去空間的一個維度,表示為(圖二)很自然光錐描述光線發出後的軌跡。同樣我們能把幾個事件的光錐表示在同一個圖形上(圖三)。
以上就是時空概念的發展,以及用圖形表示事件在時空中的發展變化。
後來維極體系突破了實施空概念,是第五維以上空間事物只有在宇宙中才有意義。
相對於專業化的去研究維度,用藝術體系去解釋和闡明則更通俗,更容易被接受。
藝術和很多表達事物的形式一樣,他仍以維度形式而存在。我們可以通過認識藝術來了解失控。
藝術分為狹義和廣義藝術,前者只指音樂和美術,而廣義上的美術指所有能調動人的興奮神經的社會活動。他們中包含著所有美和思想,直觀和抽象的,情感的,性情的,以及生活的積淀。這里我們考慮廣義上的藝術的維度。
我們能與之對應的又,畫面是平面的,即二維事物;雕塑是三維的空間事物。而舞蹈呢?有人會說是三維的,不錯,他所具有的形體語言,無可厚非是三維事物,而卻是四維事物,原因是他加去了音樂,而音樂又是第四維事物。需要解釋的是第四維不等於四維,他只有一個維度。與之相似的是時間,也是第四維事物,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具有指向性,適合因果律。就是因為舞蹈離不開音樂,才是四維事物。
用光錐很簡單的可以表示舞蹈,但會少取很多美的成分。
後來,科學學家們認為思想是第五維事物,所以傳達感情,寫意思想的文學,就成了第五維藝術。再後來,感覺成為第六維事物。而所有藝術家憑借靈感的創作就成就了第六維的事物。這些藝術家自然包括:畫家,雕塑家,設計師,音樂家等。就是因為這些藝術作品都融進了藝術家的靈感,創意,才稱為藝術,所以我認為藝術就是第六維事物,而他與那種形式結合,就聲成了幾維藝術。而地六維也和其他維度一樣只有同某種維度的事物宇宙的結合才有意義,正如生活中沒有獨立的藝術,只有與其他社會形態結合才有意義一樣。
現實生活中,當我們看到一種作品時,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就有某種感覺,高興或憂郁。例如,最近網路上傳聽一首《黑色星期天》的歌曲,聽過的人,或多或少會感到胸悶,煩躁,甚至有人自殺。所以這首歌稱為自殺音樂。還有,當你看到彌勒佛的雕像時,不由自主會臉露喜色,這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宇宙里的第六維度在起作用。
有了上面的諸多認識之後,我們來看我們在開篇提到的科學家與藝術家的緣分。
綜上所述,藝術家憑感覺創作這無可非議。這一點表達得最確切的藝術家是荷蘭的傳奇畫家梵高,這里列決他的兩幅作品。一幅是《阿爾的梵高卧室》,以明快的暖色為主,他給人以安寧祥和平靜的居家生活的感覺。另一幅是《夜間室內咖啡座》,畫面用深藍色座屋頂,紅色的牆壁,黃色的地板,給人以壓抑,憂郁,犯罪的感覺,尤其是畫面中間的檯球桌跟棺材似的,影子特別不舒服。
而科學家呢?我認為也是憑感覺創造出新的理論,做出新的判斷,這里也有兩個例子,一個是牛頓,當牛頓看到蘋果落地時,他同時覺得有種力把他拉下來了,而並不是去思考蘋果是否熟了,甚至被蟲子咬了,正是牛頓的這個感覺,促使他去證明,去找這個拉蘋果下來的力,最後用科學這個工具得出新的理論,可見,那時在牛頓腦海中不自然的一個感覺才成就萬有引力。另一個是居里夫人的女兒,有個科學家想知道當時世界上的科學家中有誰的兒女也能成為科學家,他就在這些小孩子中作了一個試驗,他嚴肅地問大家;一盆滿的要溢出來的水,放進去任何東西,水都會溢出來,但放進去一條魚水為什麼不會溢出來?當時只有居里夫人的女兒說我感覺水還會溢出來,其實他不知道為什麼,只是一種感覺,後來他確實成了著名的科學家。所以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說話時常說他感覺,那他就是棵好苗子。所以說科學家的感覺在他創造性地研究中起桌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我們談到這里,科學家與藝術家的聯系顯而易見了,科學憑借感覺創造新的理論,而藝術家在傳達感覺,傳達一種靈動的感覺,綜述,他們都在表達一種感覺。
當然,這只是他們的一個很重要的聯系,科學家作為改造自然與社會的設計師,是卓然特里的;而藝術家作為創造生活,填充生命活力形象師,是博雅兼備的;恰好,他們在感覺,靈感這個時空維度面上的結合,就產生了生命的激情,以及生命不朽延續的靈魂。
這種恰好的結合,是一種偶然的美,當然也是種必然的協調。

閱讀全文

與藝術和數學有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