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上好幼兒園數學課
《巧虎數學大闖關&九九乘法組》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
目錄:
九九乘法歌
數學小高手1-倍數的秘密
數學小高手2-99乘法大發現
數學小高手3-生活中的乘法
B. 如何上好一節數學課(幼兒園學前班數學課)
主要步驟: 1、游戲熱身 2、實物呈現3.訓練4、練習5、游戲鞏固。
C. 怎麼上好幼兒園小班公開數學課
幼兒園小班的老師要給班上的小豆丁們上公開課了,到時候小寶寶的家長們、園里的領導們都會來聽這節公開課,看看我們的寶寶表現怎麼樣。老師難免會緊張和擔心,小班小朋友太小了,他們在爸爸媽媽在場的情況下,能配合老師上好這堂公開課嗎? 如何上好小班的公開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小經驗,分享給大家。 工具/原料 老師要事先了解和熟悉公開課當天的活動流程。 方法/步驟 1 提前熟悉教案 提前寫好公開課的教案,並仔細閱讀,熟悉上課的過程。這點很重要哦,一個對教案都不熟悉的老師怎麼能上好一節課呢?臨時抱佛腳是絕對不行的,這樣會讓你的課上得磕磕碰碰,自信心降低。 2 教具准備要充分 公開課開始之前,要把上課要用到的教具備齊,並放在班上自己比較熟悉的位置,以便於在上課的過程中隨時取用。切忌把教具全堆在一個盒子里,不然到時候一亂就有得找了。你在上課找東西,下面的小朋友就不會好好獃著了,讓家長們等也不好。 3 克服緊張心理 上公開課的老師沒有不緊張的,重要是怎麼克服這種緊張心理。首先要自信起來,可以在這天穿上自己最喜歡最得體的衣服,化一點淡妝,這樣整個人都會精神起來。其次就是要進行自我暗示,這就是給自己熟悉的寶寶們上課,向平時一樣上就好,盡量忽略家長的存在。最後,請上課時面帶微笑,可以緩解緊張。 4 上課可不拘於形式 給小朋友上課不一定要非常規矩的坐成一排排,可以寶寶坐成一個圓圈,或者撤掉凳子直接坐地上,亦可以將課堂設在戶外,這樣更加吸引孩子,讓孩子更有參與的慾望。 5 上課時隨時鼓勵孩子 小班孩子自製能力弱,安靜下來也堅持不了多久,老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隨時鼓勵和表揚一些表現好的小朋友,可以准備一些有特色的小貼畫發給孩子,激勵他們,其他孩子看到了,為了得到小貼畫也會願意表現的更好的。 6 設置適合小班的小游戲 小班的公開課應當以游戲為主,當中穿插教學,老師要設置好適合小班的幼兒玩的游戲,盡量簡單,不要太難,在玩的時候最好讓全班的小朋友都能玩一遍。 END 注意事項 老師說話要清晰,聲音不大也不小。最好配上耳麥。
D. 怎樣教幼兒園小班數學
小班的孩子一般是3歲,3歲的孩子開始對數字變得敏感,這個時候的孩子雖然還沒有經過專門的數學訓練,卻已經有了數數的渴望。比如,當他手中拿著幾個玩具時,會喃喃自語地正確或錯誤地數著:「1個、8個、3個……」如此凌亂的數字,顯示出孩子認識數字的急切心情。
要想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這一能力,我們有很多種方法。比如,當母親告訴孩子,「你的衣服上掉了兩顆扣子」,「我們還需要三個盤子」等等的時候,她就是在利用這個機會教會孩子數字的概念。
剛開始時使用的方法是數錢。換零錢是一種非常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數數方法。給孩子們1角、5角的硬幣,用這種方法能讓孩子們學會數到10。
E. 幼兒園小班數學1-10的教案怎麼寫,該怎麼給幼兒上課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游戲、動手操作來復習鞏固10以內的數字認讀。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靈敏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 幼兒認識1-10的數字。 2. 2幼兒通過學習會實際操作與應用。 活動准備 1、教具 ⑴教學課件(第一幅圖出現10個小數字人物化舞蹈的情形,第二副至最後一幅依次出現1-10 ,每幅畫出現一個數字) ⑵1——10的數字頭飾。 ⑶用廢舊的紙盒做立體的小火車一列(要有10個車廂,並且把10個數字依次貼在車廂上)10種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張。 2、學具 幼兒每人一支膠棒,一套10種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套,1—10數字卡片各一套 ,一列平面的地小火車(10節車廂,在每節車廂上刻一條縫,讓幼兒能把水果卡片插進去) 活動過程 一、看電視了 1、教師引起幼兒看電視的興趣 2、教師演示課件第一幅圖,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些數字娃娃,並且說出數字的名字。 3、依次演示課件其他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圖上的數字,並且說出與數字對應的象形,如:1像鉛筆、2像小鴨。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二、數字娃娃來和我們做游戲了 1、引導幼兒參與和數字娃娃做游戲。 2、10個小朋友分別戴上1—10的數字頭飾,走進活動室,分別自我介紹自己是數字娃娃1—10。 3、全體幼兒認讀數字娃娃頭飾上的數字。 4、玩數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戲。 游戲過程:教師找一名幼兒找出教師所說數字娃娃的名字,找對了,數字娃娃把頭飾送給找對自己的小朋友,並且說:「對,我的名字是x(數字),我把頭飾送給你,我們是好朋友。」然後一起回到座位上。游戲持續到數字娃娃全部找到好朋友為止。 三、果園里的水果成熟了,大家快來運水果吧。
F. 幼兒園小班數學圓形的公開課怎麼講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了解圓形的外形特徵。 2.培養幼兒對認知圖形的數學活動的興趣。 3.能從許多實物和周圍環境中找到與圓形相似的實物。 活動准備 1.各種圓形的實物(如圓形鏡子、圓盤、圓餅乾等)。 2.課件:各種各樣的形狀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情境導入:「小朋友們,今天有些圖形寶寶到我們班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好嗎? 帶領幼兒參觀由於圓形物品組成的圓圓商店,說說這些物品的面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這些物品的面都是圓形的。那麼究竟什麼樣子的圖形是圓形呢? 二、展開 1.幼兒每人一張阿圓形卡片,引導幼兒觀察探索圓形的外形特徵。 幼兒每人一個圓形卡片,請幼兒沿著圓形邊緣摸一摸, 問:你有什麼感覺?請幼兒摸一摸圓形的面,問:有什麼感覺? 感知圓形邊緣是光滑的,圓形的面是平的,初步感知圓形的外形特徵。 小結:圓形的面是平平的,周圍很圓滑,沒有稜角,這樣的圖形就是圓形。 2. 觀察拓展,找找身邊的圓形 請小朋友找一找身邊的圓形:我們教室里有什麼東西是圓形的? 你還在那裡見過圓形的物體呢?
G. 幼兒園,小班怎麼上課,從哪裡下手
老鷹捉小雞。
H. 幼師的進來,很急!幼兒園小班數學公開課流程!
幼兒園小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身邊的數字 活動名稱:身邊的數字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數的分解組合。 2、復習單、雙數。 3、區域中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及對錢幣的認識。 活動准備: 大數卡1-10兩套,蒙眼紙條若干、地面設置2個方形,周圍是圓形若干圖案、區域中:小椅子擺成公交車上的形狀,方向盤、車...票、錢幣。 活動過程: 1、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逐一復習10以內各數的分解。(分發每位幼兒 一張數卡) 2、教游戲《數字找媽媽》 玩法:一幼兒拿起數字,站在方形的圖案中高呼:「孩子,孩子,你在哪裡?」其它幼兒忙找與自己卡片相加是數字媽媽的小朋友蹲到圈內高喊:「媽媽,我們在這兒。」其他幼兒進行監督檢查,看他們是不是媽媽的孩子。 3、開始,老師當媽媽讓幼兒熟悉游戲玩法及規則,二次結束後,幼兒可 報名自由當媽媽或爸爸。 4、游戲2《盲人識數》 玩法:一部分幼兒被蒙眼做盲人,另一部分幼兒與其一一對應面對面站立,發給「盲人」每人一張數字卡,相對應的幼兒上前在其手上拍與數字卡數相同的幾下, 「盲人」大聲說出自己是什麼數,是單數還是雙數(也可讓蒙眼幼兒將是單、雙數的幼兒帶走,玩法很多,可交替進行,最後幼兒集體復習單、雙數的規律、概念。 5、區域活動:公共汽車上 (1)大家討論乘車的常識,司機怎樣做,售票員怎樣做,乘客怎樣是文明小乘客,回憶在公交車上的語音提示的內容。 (2)復習錢幣面額的識別 (3)幼兒分配角色,規定乘車路線,站名及乘車要求。 註: (1)乘客上完車座好後司機方可開車。 (2)售票員到座位上售票,幼兒主動買票。 (3)學慣用禮貌用語。 活動延伸: (1)幼兒購物太多需買票 (2)乘客出現緊急病症需開往醫院…… (3)出現老弱病殘的乘客怎樣做…… 活動評析: 枯燥的數字讓許多幼兒不願接受,然而本節活動老師將數字融入到有趣的游戲中,以游戲貫穿知識,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下學習。區域活動讓幼兒走進社會,成為社會人,在活動中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了他們想像力,同時,也表現出了他們的社會經驗,寓樂於教,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教育。小班計算活動:「1」和「許多」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並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 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慣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 材料及環境設計: 小雞人手一隻,套蛋人手一隻(紅、黃、綠三種顏色) 四、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 五、 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游戲——>師生討論——>集體游戲 (一)、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雞來了)。 出示小雞:師:有多少小雞?(許多小雞)想不想和小雞做游戲?(想)每個小朋友和一隻小雞做游戲。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雞媽媽)雞媽媽要讓雞寶寶回來(幼兒送小雞回家,放進筐里) 剛才家裡沒有小雞,現在怎麼了?(許多小雞) 師:雞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雞生蛋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麼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蛋?」 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里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說說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三)、提高嘗試: 1、 師:現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說:「小母雞,真能幹,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兒游戲) 師:剛才草地上沒有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 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雞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說:「我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四)、講評: 1、剛才籮筐里沒有蛋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游戲。 評析: 根據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孫老師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老師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松、自主。如:老師採用了「和小雞做朋友」、「幫雞媽媽撿蛋」、「小母雞生蛋」這三個情景游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並通過反復的游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活動中有一個較好的方面,即在活動中,老師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I. 小班數學教案該怎樣備課
活動目標
學習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分類,並能說明分類標准。
發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重點與難點分類後說明分類標准。
材料及環境創設
各種結構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連„„。
分類盒、標記卡。
設計思路對幼兒來說分類運算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屬性的物體挑出來,如在一堆積木中桃出所有紅色積木。第二個層次是分類一,分類是將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共同屬性的幾組,如將一堆積木按顏色分為紅、黃、綠三組。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准。兩種活動對幼兒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時應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為產生標准作準備。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是中班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幼兒還沒有達到能用語言描述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的水平,或者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分類時頭腦中顯現的標准,因此設計時可以先讓幼兒分類後選擇標記卡來表示分類標准,然後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 五、活動流程操作探索—求同,分類—分組討論—說出標准,轉換標准—鞏固操作
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積累有關物體共同特徵的感性經驗。說明操作探索階段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求同、分類材料,每一層次要提供多種材料,便於幼兒通過反復操作達到對各種材料共同特徵的抽象。例如:分類的材料,其「不同層次」,可體現在有實物分類,有圖形分類,也有數量分類。也可以有按物體的一種特徵分類(大小),有按物件的兩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還有按物體的三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形狀)。
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幼兒抽象分類標準的能力。說明分組討論可按兩種水平設計,能力中下的幼兒著重說出標準的討論。能力中上者重點故在轉換標準的討論。
鞏固操作時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