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學習的9個階段是哪幾個階段
那不就是那樣學,還有階段?簡單的無語
⑵ 簡述數學發展的幾個主要階段
數學發展具有階段性,因此研究者根據一定的原則把數學史分成若干時期。目前學術界通常將數學發展劃分為以下五個時期:
1.數學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
2.初等數學時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紀中葉);
3.變數數學時期(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20年代);
4.近代數學時期(19世紀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
5.現代數學時期(20世紀40年代以來)。
⑶ 數學概念的教學過程一般分為哪幾個階段
概念是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徵的反映。數學概念是導出全部數學定理、法則的邏輯基礎,數學概念是相互聯系、由簡到繁所形成的學科體系。概念教學是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核心。數學概念課教學流程包括課前預習、課內探究和課後練習三大環節,具體流程圖如下: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數學學習的第一步,要求教師要設計相應的課前預習學案,預習內容所需時間以10-20分鍾為宜,預習主要包括以下環節。
1、知識鏈接,溫故知新
在預習學案中,教師結合本節課所授教學內容的實際,設計知識鏈接欄目。目的是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復習本節將要用到的已學知識,包括知識與方法等,為本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作好鋪墊。
2、情景導引,體驗概念
在預習學案中,教師結合所要學習的概念, 設計問題情境欄目,注重挖掘生活素材,創設與概念有關的情景,並設計相應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創設情景的目的在於,通過對一定數量感性材料的觀察、分析,初步體驗概念。
創設情景的方法有:①提供或布置學生查閱與概念形成有關的史料;②提供有概念有關的小故事、生活中的現象;③提供與概念有關的照片、圖片、實物或模型;④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製作模型等。
3、自主學習,了解概念
該環節是學生自主閱讀學習教材,注意的是教師要對學生自學本節課教材的部分內容提出明確要求,一般情況下,只要求學生自學概念形成部分,不宜預習過多內容。
4、收集問題,把握學情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預習,找出哪些問題已經基本掌握,哪些問題沒有解決,還存在哪些疑惑。教師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和收集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准確把握學情,做為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
⑷ 數學發展史分為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成果是什麼
1(前3500-前500)數學起源與早期發展: 古埃及數學、美索不達米亞(古巴比倫)數學
2(前600-5世紀)古代希臘數學:論證數學的發端、歐式幾何
3(3世紀-14世紀)中世紀的中國數學、印度數學、阿拉伯數學:實用數學的輝煌
4(12世紀-17世紀)近代數學的興起:代數學的發展、解析幾何的誕生
5(14世紀-18世紀)微積分的建立:牛頓與萊布尼茨的微積分建立
6(18世紀-19世紀)分析時代:微積分的各領域應用
7(19世紀)代數的新生:抽象代數產生(近世代數)
8(19世紀)幾何學的變革:非歐幾何
9(19世紀)分析的嚴密化:微積分的基礎的嚴密化
10二十世紀的純粹數學的趨勢
11二十一世紀應用數學的天下
以上是按數學發展的脈絡進行劃分的,不是按時間順序,時代也都標注了。
如果在簡單說就是 1古代數學 希臘的論證數學與中國的實用數學的起源發展
2近代數學 微積分的發現、應用、嚴密化
3現代數學 對數學的基礎的思考
其他的都是這三個大的數學發展脈絡的附屬品,貫穿數學發展的思想只有2個,就是希臘貴族式的論證數學與中國平民是的實用數學的思想的起源、發展、相互影響。(其中貴族數學是說希臘貴族人研究數學,平民不接觸)
⑸ 數學新課標分為幾階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將義務教育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為小學1-3年級,第二學段為小學4-6年級,第三學段為初中,即7-9年級.
⑹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分為哪幾個階段
一、認真讀題審題
讀題就是為了審題,弄清楚題目所講的意思,明確要求的問題,以及題目中所含的條件。讀題一般讀三遍,第一遍知道大概講什麼,第二遍明確要求的問題,帶著問題要讀一遍,這時要讀慢一點,邊讀邊想,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圈出來,想想要求題目中的問題要用到哪些條件,第三遍邊讀邊分析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
二、分析數量關系
分析題目最好要利用好稿紙,要在稿紙上寫寫畫畫,可以摘錄關鍵詞,可以畫畫線段圖,有的題目還可以用實物演示一下,自己表演一下,這樣直觀形象,想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列出算式計算
分析好數量關系後就可以列式計算了,如果是平時做題,還可以想想還可以怎麼解答,讓一道題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答,達到一題多解的訓練,拓展解題的思路。
四、檢驗是否正確
題目做完,要回顧一下解題思路,看看每一步是否合理,解題時一般有兩種分析思路,一種從問題入手,再去找哪些條件可以求出來,另一種是從條件入手,看哪些條件可以求出哪些問題,直到解答出來。回顧思路時,可以換一種思路來檢驗一下自己做對了沒有,從問題入手的,可以從條件入手來檢驗。
(6)數學明階段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研究者提出了問題解決的五個作用:
(1)作為數學教學的正當理由。在數學課程中,存在著與現實生活有聯系的問題,能使學生和教師相信數學是有價值的。
(2)為學科課題提供具體的學習動力。教師在介紹各種課題時,通常會運用各種問題,含蓄或明確地讓學生懂得:如果掌握了下節課的內容,就能解決這類問題。
(3)作為娛樂。娛樂性問題是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這些問題表明「數學很有趣」,而且學生掌握的技能還可以用於娛樂。
(4)作為開發新技能的手段。運用循序漸進的問題,可以將學生引導到新的學科知識中,並為他們提供可以討論學科知識技巧的背景。
(5) 作為實踐。先教學生一些技巧,再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實踐,直到掌握這一技巧。
⑺ 現代數學包括哪些分支分別在什麼階段學習
現代數學的三大分支是:代數、幾何、分析。數學的定義是研究集合及集合上某種結構的學科,是形式科學的一種,集合論和邏輯學是它的基礎,證明是它的靈魂。由於它與自然科學尤其是物理學關系極為密切,有時數學也被歸為自然科學六大基礎學科之一。數學中未被定義的概念是集合,其他的一切都是有定義的。數學的標准形式是公理法,即給集合和集合上的某結構下一組公理,其他的一切理論都由這組公理推導證明而來。集合上的結構就是定義在幾何元素或子集之間的一些關系,原始分為三類:描述順序關系的序結構,描述運算關系的代數結構,描述臨近關系的拓撲結構,這些結構可以互相結合成為其他一些復雜的結構,比如幾何結構,測度結構等等。由這些結構構造出來的各種集合或者說空間,就是不同數學分支研究的內容。代數學研究具有若干代數結構的集合,比如群、環、體、域、模、格、線性空間、各種內積空間等等,這些結構最初都是由初等代數,或者說初等數論和方程式論的研究中抽象出來的。代數學包括:初等代數、初等數論、高等(線性)代數、抽象代數(群論、環論、域論等)、表示論、多重線性代數、代數數論、解析數論、微分代數、組合論等等。幾何學研究具有若干幾何-拓撲結構的集合,比如仿射空間、拓撲空間、度量空間、仿射內積空間、射影空間、微分流形等。最初是由歐氏幾何發展而來。幾何學包括:初等(歐氏綜合)幾何、解析幾何、仿射幾何、射影幾何、古典微分幾何、點集拓撲、代數拓撲、微分拓撲、整體微分幾何、代數幾何等等。分析學研究帶有若干拓撲-測度的集合,以及定義在這些集合上的函數空間比如可測-測度空間、賦范空間、巴拿赫空間、希爾伯特空間、概率空間等等,由微積分發展而來。分析學包括:數學分析、常微分方程、復變函數論、實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變分法、泛函分析、調和分析、概率論等等。
⑻ 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大致分哪四個階段
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大致分為哪一個階段第一個是了解,然後第二個是掌握定義,第三個是學會運用,第四個是精通。
⑼ 數學問題解決一般經過哪幾個階段舉例說明
數學問題解決一般經過四個階段,分為:
第一階段,認識問題和明確地提出問題。
第二階段,分析所提出問題的特點與條件。
第三階段,提出假設,考慮解答方法。
第四階段,檢驗假設。
(9)數學明階段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要審清題干,明確你已知什麼,包括題干中給出了什麼具體信息,隱含信息。這樣你才知道你有什麼,這是你要得到什麼的基礎前提。帶著這樣的思路去分析問題,就是一種數學上由已知推未知的思路。數學其實本質上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不管是推理還是計算。
2、要將題目進行推理轉化,類似於數學上的分析法。如我要吃飯,那我得先做飯或者買飯,做飯的話需要什麼材料需要什麼步驟,買飯的話需要多少錢買什麼東西。然後一直這樣追問下去,直到將問題的源頭和最終要解決的問題聯系起來,那麼就完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也就是轉化完畢。
⑽ 高中數學分為幾個階段,那個階段最難
三個階段,高一最難,高二其次,高三最後,高中階段必修的書只要學好了,選修的書都是必修章節的一個分支,所以必修的書學不好,才會覺得選修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