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孩子學不好數學
孩子學不好數學,基本上可以分成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孩子自己不努力,家長干著急。
有許多孩子本身很聰明,學東西也快,但就是不願意努力學習。上課坐不住、不好好聽講,課後不愛寫作業,像這樣自然沒辦法學好數學。對於這種情況,最需要解決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問題,讓孩子建立起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是對於這樣的孩子許多家長和老師以「看管」「打罵」為主,往往適得其反,因為如果一個孩子只有在被看管的時候才能夠學習,反而更加難以建立主動學習的意識,而且會讓孩子始終把心思放在「如何偷懶少學一點」上。所以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樂趣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總之,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本身難度並不大,孩子學不好往往跟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方法緊密相關。作為成年人、老師和家長們更應該反思如何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而不是把關注點放在單純的「背內容」和「做習題」上。
② 為什麼我總是學不好數學到底怎麼樣才能學好數學
數學的核心是其思想而不是應用,但是考試的是應用而不考思想,所以大多數人就不太注重看書,這也是很多人學不好數學的重要原因。我想你學習的順序可能是這樣的:看書,背公式,套公式做題。這樣就不能深刻理解公式的涵義而做不到靈活應用。
我強烈建議你花兩個月的時間好好看高數和線代概率,仔細看至少三遍,要有思考(比如微積分的思想是什麼),每一步到底是什麼涵義,做書後面的最基礎的題。相信三遍之後你會有自己的心得。千萬不要看看公式就想做題,得不償失。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③ 數學學不好怎麼辦
學數學首先要對它有興趣,其次是課前做好預習,這樣既能提高自學能力,還能在聽課時有的放矢。然後做題時要善於思考、舉一反三,不輕言放棄,最後要總結錯題、突破難點。
學好數學興趣是前提和基礎,如果對數學這門功課不感興趣,那麼就無法把它學好,學起來也是極其痛苦的。經驗表明,我們對自己喜歡的學科往往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效果也更好。所以培養數學學習興趣,由簡入難地做數學題效果會很不錯。
學數學提前做預習是個好習慣,在預習過程中盡量把問題解決掉,再做一些相關練習鞏固。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等老師上課講解,反思自己看書為什麼沒看懂。
做課後練習題時,圍繞公式去舉一反三,讀每一個已知條件都要給出數學思維反饋,用畫圖、試值等多種方法去求解,不要拘泥於唯一解法。數學成績好的學生都不是光聽課就能學會的,只有自己多琢磨、多反思,才能學好數學。
學好數學還要善於總結錯題,因為我們做錯的很多題目都屬於同一類型,把這些題目歸納一下,其實只要掌握幾個數學知識點就夠了,就能解決掉大部分錯題。因此做數學題目要學會融會貫通、突破難點、各個擊破。
④ 小孩的數學為什麼總是學不好
有時候還是沒有找到學習的方法和規律,這是需要深思和探索的。
⑤ 為什麼有的人數學就是學不好
首先,笨不笨不是重點,學好數學要靠堅持!
被稱為數學界的掃地僧的張益唐前幾年因為證明了孿生素素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一舉在數學界奠定了其一流數學家的地位,拿獎邀請等拿到手軟,走向人生巔峰。
而在這之前,首先是博士畢業後沒找到合適工作,然後在美國幹了十幾年的各種不同工作,比如餐廳服務員,會計等。
同樣大器晚成的還有日本數學家小平邦彥,他34歲才拿到博士學位。
不要說一流數學家了,就是所有博士平均而言,這也是算很晚的了。
但是一樣阻止不了他求知的心,後來菲爾茲,沃爾夫啊這兩個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都拿了,而且在調和積分,代數幾何學和復流形方面都有重要貢獻。
以上兩位數學家都是我佩服之至的偶像,顯然他們都很聰明,只是其境遇與選擇跟同行有些不盡相同,因此給大眾一種笨笨氣質的感覺。
這種「笨」, 簡單說就是執著!
數學是有一定難度的,同時要體會數學之美對欣賞者有一定的數學能力要求,不像繪畫與音樂,上天直接就給了我們精密的眼睛和耳朵。
要體會數學之用更是對你從事的工作范圍有一定要求。
比如你是大學英語老師,那你不太用數學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你是大學數學老師,你說你不會微積分那肯定是不行的。
再比如你是航空航天專家,那微分方程,動力系統這些你肯定很熟,
如果你是衍生品量化投資專家,那你隨機過程,隨機微分方程肯定就很熟悉......
1. 邏輯語言
數學的難體現在它是靠邏輯語言來構建其內容的,簡單來說就是不說人話。
而我們是人,我們用得最多的是自然語言即中文,英文等。數學每講一個論斷都是需要證明的。
生活中,要是對方每講一句話,你都要'等一下,讓我先想想你第一句話是不是對的,我們再來聊第二句話',你覺得你還能找到朋友嗎?女朋友嗎?即使男朋友?--此處省略該有的表情。
我們看下面這個陳述:
存在正整數 N ,對世界上的任意兩個人 a_0,a_1 ,都能找到N個人b_1,...,b_N ,使得這兩個人可以通過這些人打通認識橋梁,即 a_0-b_1-b_2-...-b_{N-1}-a_1 。
你覺得這個表達看上去舒服嗎?
N=6 ,這就是著名六度空間理論。
指最多通過五個陌生人,你就可以認識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
這個白話是不是感覺舒服多了?
2. 興趣與求教
學好數學主要靠兩點:
一是自身對邏輯,思考的興趣。
比如老喜歡問為什麼,或者對智商有點爭強好勝的人相對容易對數學或者自然科學感興趣;
二是要有一個好的老師。
這一點其實在中國還是比較慘的,除了像上海等一線大城市會好些。
我們的很多老師本身的素養是不夠的,實際上高中以前的數學,如果所有問題都要很好的回答,其涉及的數學是非常廣泛的,基本上都要數學博士才能勝任。
比如圓的周長為什麼是直徑 \pi 倍,一條直線的面積為什麼是0,為什麼 0.\dot{9}=1 等等。
這些看上去對平時考試影響不大的問題,我相信很多數學老師都是回答不好的。
因為他們自己沒有認真的考慮,再加上他覺得你只要記住就好。
因此常見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以嚴厲的口氣及其不可侵犯的威嚴脅迫你強行記下來,於是你開始討厭老師。
每次考試雖然形式所迫時間有限你依然能熟練的計算出正確的答案,但是你心中的疑惑依舊一直存在,感覺自己坐在一個縹緲的虛無建築之上;
而能證明或者完全解答上述問題的學生就很有自信,自己的存在是在堅實的地基之上,安全舒適,即使因為一次偶然的粗心考試成績沒那麼理想,心裡也很踏實而自信。
而前者就不同,只要考試成績哪次變差了心裡就不只是討厭數學老師了,也討厭數學了。
而且直到高中畢業,甚至大學畢業,結婚生小孩了對上述圓的周長為什麼是直徑 \pi 倍,一條直線的面積為什麼是0,為什麼 0.\dot{9}=1 等問題還是一知半解。
如果你發現你的老師是我上面說的那樣,那你要麼自己努力多花時間自學,要麼花錢請好的老師給你課外輔導,或者找一些好的線上資源。
因為數學有個很好的地方是其它任何學科都沒有的就是,它是可以自證對錯的,一般真正理解了的人他自己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對了還是錯了,就像時間一樣對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大家的壽命整體也差別不大。
而其它科學,就算是最接近數學的物理,它往往都需要實驗來驗證,而且是其它人按照你的相同的規則去做實驗也得到跟你同樣的結論,你的發現或者論斷才被認可。
⑥ 數學總是學不好,我該怎麼辦
數學的考察主要還是基礎知識,難題也不過是在簡單題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所以課本上的內容是很重要的,如果課本上的知識都不能掌握,就沒有觸類旁通的資本。
1、對課本上的內容,上課之前最好能夠首先預習一下,課後針對性的練習題一定要認真做,不能偷懶,也可以在課後復習時把課堂例題反復演算幾遍,畢竟上課的時候,做好課堂筆記。「好記性不如賴筆頭」。對於數理化題目的解法,光靠腦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周密的筆頭計算才能夠發現其中的難點並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終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
2、其次是要善於總結歸類,尋找不同的題型、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共性和聯系,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舉個具體的例子:高一代數的函數部分,我們學習了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三角函數等好幾種不同類型的函數。但是把它們對比著總結一下,你就會發現無論哪種函數,我們需要掌握的都是它的表達式、圖象形狀、奇偶性、增減性和對稱性。那麼你可以將這些函數的上述內容製作在一張大表格中,對比著進行理解和記憶。在解題時注意函數表達式與圖形結合使用,必定會收到好得多的效果。
3、最後就是要加強課後練習,除了作業之外,找一本好的參考書,盡量多做一下書上的練習題(尤其是綜合題和應用題)。熟能生巧,這樣才能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使你的解題速度越來越快。
⑦ 為什麼,有些人的數學學不好 數學,怎樣學好
我也不太清楚,我數學還行,就是有時解難題時,我靈光一現就知道怎麼做。還有個最簡單的方法,刷題,多做題,遇到相同的題型就往上套。不過這樣數學最多隻能中上等生,要上等生的話,需要一點天分
⑧ 我上初一,數學怎麼總是學不好
初中連接小學和高中,是各學科鞏固基礎,准備提升的階段,因此我們需要在初中打好基礎,方能有足夠實力迎戰中高考。很多同學會疑惑為什麼自己勤奮努力,初中數學成績就是提不上去呢?昂立新課程小編想問:你是真的勤奮還是看起來勤奮?你用對學習方法了嗎?
(一)初中數學提分方法:學會總結
數學怎麼說都是理科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所以要想數學學好,做題目是萬萬不能少的。做題目的量不宜過多,但題目做多遠遠好於題目做少,所以你就需要有恆心的去做題目,要注意的是也不能盲目的做,自己哪一方面掌握的不好就多做哪一方面的知識習題。
一個人數學學的好的原因就在於她忘記的少,學了後面忘了前面這就等於白學,知識掌握的牢固。所以,杜絕遺忘知識,你就至少成功一半了,克服遺忘。首先,做題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學會自我總結,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想想今天學了什麼呀,回憶下課堂的情景,或者隨便的翻翻課本,看看自己勾畫出的一些知識點。
(二)初中數學提分方法: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
1.首先要會學習,好的學習方法是努力抓好學習中的各個環節:預習、聽講、復習、總結、考試。課前預習,才能做到有針對性的聽講,帶著問題聽講,高質量的聽課是中學數學學習的基礎和關鍵,課後復習總結是學習過程的升華,認真完成作業時它的重要體現,不要忽視每一天的作業,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只有落實好前面的學習任務,加之以一顆平常心、自信心對待考試,才可能在考試中立於不敗之地。
2.積極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初一課程設置較小學要多出很多,作為老師,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作為學生更要主動適應學習習慣的改變,要及時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要將今天的問題過夜!否則後患無窮,要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定期檢查和回顧其實施情況。
3.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你的身邊一定有一些學習較輕松,成績又好的同學,多向他們學習好的學習方法。要做的一項具體的工作時,准備一個"好題本",隨時收錄一些解題的好方法,以及自己曾做錯的習題改正。幾年下來你會發現,你的學習會有飛速的提高,你的解題思路也被有效的打開了,更可貴的事,到中考前,你可以拿出來有針對性的復習,對你來說,只有"它"才是最有針對性的!這樣豈不是事半而功倍。
(三)初中學生要警惕「偽勤奮」
初中學生學習的知識總量很大,認真學都未必學會,部分同學便一直努力不敢懈怠。但總耗著學習就一定進步嗎?報大量的班就一定脫胎換骨嗎?每天只睡5個小時一定是勤奮嗎?題庫做了一本又一本一定管用嗎?答案是不一定。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很努力,但是最終卻沒有在結果上顯示出我們的進步,那就是「偽勤奮」,那隻是你看起來很努力而已。
偽勤奮的判定標准:靠虛假的努力安慰自己,讓自己產生勤奮的表象,喜歡和他人或者自己講自己多麼努力,獲得心靈的慰藉,但長期堅持下去,發現勞而無功。 偽勤奮產生的原因:
一、學習方法不對
應試教育下學生學習總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於是每天只睡5個小時,做大量的習題卻不知道總結,只追求量多。認為如果自己不勤奮,肯定學不好。這是一種帶有原始上進心態的勤奮,只需要調整方法,便會成為真勤奮。
昂立新課程對策:把每一套自己做過的題全部學會,碰見不會就問同學、問老師,不留任何漏洞。做過的錯題經常翻看、總結,加深印象。
二、畏懼外界評價
為了不被老師家長認為自己懶惰,被人認為是敗家子或壞學生,每天假裝很努力學習,熬夜做大量習題,就是為了和同學家長講起來時能有證據證明自己很勤奮。從不管自己的身體是否吃得消,知識點是否已經掌握。
昂立新課程分析: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熬夜學習不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可以適當晚點睡覺,但如果熬夜導致第二天頹靡就沒必要為了給人營造一種勤奮學習的狀態來欺騙別人折磨自己了。如果不懂得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習題做得再多也是沒有用,倒不如精做習題,舉一反三,沒必要一做題量來安慰自己,忽悠別人。
三、內心缺少面對現狀的勇氣
既然選擇了熬夜和做題,為何還不認真學和認真做呢?缺少直面困難的勇氣。沒有勇氣改變還裝作很努力?乾脆不要折磨自己了,這種虛偽帶給了周圍人很多希望,卻總是換回來絕望。下定決心,讓父母驚喜一次!一個人學習一科沒學好,可能是不喜歡或者不適合這個科目,但科科都沒學好,究竟是誰的原因?
昂立新課程分析:既然選擇了熬夜學拚命做,就明確一下自己的現狀,知己知彼中,彼最重要,都知己,不願知彼。有很多同志連看清問題都不願意,就值得批評了。看清楚哪裡學好了,哪裡沒學好,學好的保持,學不好的一步步各個擊破。一個科目是弱科,也總有我們擅長的部分和不擅長的部分,先把自己覺得相對簡單的搞定,然後由易到難,逐漸享受到了勤奮就會收獲的美妙後,我們會慢慢培養出巨大的勇氣和細心。
⑨ 其他科目都很好,為什麼數學就是學不起來
引言:學習也是講究方法的,如果說自己沒有講究方法,就會導致那一門科目越學越差,甚至是對他失去信心。相信很多學生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情況,就是其他的科目都非常的好,但是數學不管怎麼學成績就是上不去,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會非常的糾結,非常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