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數學選修部分佔高考多少分
主要集中在最後一道選做題(10分),當然前面考題穿插的也有選考部分也不排除!大概一套題的分值在20分左右
⑵ 高中學分怎麼算
高中沒學分,高二的時候有個考試,只要都過了就可以拿畢業證,到時會發資料書,大部分題都是書上的,很簡單,這個過了又不打算考大學,之後就可以放養自己了,如果要考大學,高中畢業證就無關緊要了,只要努力學習就行
⑶ 高中數學新課標學分制
「高中數學新課標實行學分制嗎?」「新課標中的選修課考不考?」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學分制」的說法不準確,應該說是「學分制管理」。
根據新課標,今後的高中數學課程將分為必修和選修,各由不同模塊、系列、專題組成,並給予不同的學分。針對有媒體就以此認為是實行「學分制」,專家作了澄清。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數學室主任章建躍博士指出,新課改標准只是對每一模塊或專題給出了學分,並不是說修到多少學分就能畢業,因此只能說是進行「學分制管理」。至於選修課考不考?專家表示,現在誰也說不準,今年高考有11個省市實行了自主命題,明年考試的自主權還將進一步提高,因此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2007年初北京市教委宣布當年9月北京市高中將進入新的國家課程標准(簡稱高中新課標),這意味著2007年9月入學的高一新生將按照一套全新的課程內容標准完成高中學習。一時間各家媒體爭相報道,但除了「學分制」這些表面變化,外界對於標準的實質內容了解甚少。具體到高中數學,作為全程參與課標研製、新課標人教版教材編寫的數學教師我覺得有必要把新的變化和內容介紹給公眾,給所有即將接觸新課標的學生和教師一點幫助。
目前為止高中的教學內容主要依據《教學大綱》,《大綱》雖幾經修訂但主要的教學內容與上世紀70年代文革結束後的內容沒有太大差別,時代的發展要求高中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本世紀初國家啟動了《課程標准》的研製工作,先後推出了初中和高中的新課標並編寫推行了新的教材。以下結合我參與的部分工作和個人感受做幾點介紹:
新課標產生經過詳細論證和仔細研究。國家在研製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時候組織了大批數學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分組擬定相關的教學內容,又經過幾年的大范圍研究討論、教材範本試用最終定稿。新課標從理念上產生了較大變化,從內容上在保留必須內容的基礎上大規模引入了區別於以往的新內容新知識。記得02、03年我加入課標實驗研究的時候著實被這些變化嚇了一跳,像演算法這樣的新內容在課標中佔了相當的比重。
新教材發生很大變化。以往全國一致的人教版統編教材將被各家不同的教材所代替,目前通過國家審核出版的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B版、北師大版、和湖南教育出版社版。以我所參與編寫的人教A版為例,組織了強大的編寫陣容:由高校數學教育專家、出版社專業編輯、一線教師組成,其中包括像我這樣來自北京各高中的5名數學教師。本套教材包括必修、選修共26本,目前還在陸續出版修訂之中。
大批新知識進入課標。高中生將可以選擇學習一大批新穎的數學內容,例如演算法、數學史、信息安全與密碼、對稱與群、數列與差分、矩陣與變換、風險與決策等。這些知識有的是原來高校的數學內容,有些甚至是我們在高校都沒學過的。可想而知這樣的變化將給高中數學教學帶來重大的挑戰。
.諸多變化必將導致高考改革。今年兩會期間教育部長表示為適應課程標准將對高考進行重大改革。目前2004年首批進入新課標試驗的三個省市已經面臨高考,此次北京在3年內較早進入課標改革,肯定會對2010年高考產生較大影響。具體改變至今沒有任何資料,全社會都在關注我們也將不斷跟進。
http://www.maikr.com/kan.aspx?id=3b31a645-7089-4300-9ac9-03c6efb05a07
⑷ 關於高中數學的問題
必修一、二、三。。。。之類的是對數學課程的階段性分類,不用太在乎。
高中數學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模塊由5個模塊組成;選修課程有4個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個模塊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專題組成;每個模塊2學分(36學時),每個專題1學分(18學時),每2個專題可組成1個模塊。課程結構如圖所示。註:上圖中
代表模塊; 代表專題。
2.必修課程
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數學內容,包括五個模塊。
數學1:集合、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I(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
數學2:立體幾何初步、平面解析幾何初步;
數學3:演算法初步、統計、概率;
數學4:基本初等函數II(三角函數)、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恆等變換;
數學5:解三角形、數列、不等式。
⑸ 高中數學課程框架有哪些主要的部分
高中數學課程框架有哪些主要的部分
高中數學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 5 個模塊組成;選修課程有 4 個系列,其中系列 1、
系列 2 由若干模塊組成,系列 3、系列 4 由若干專題組成;每個模快 2 學分(36 學時),每
個專題 1 學分(18 學時),每 2 個專題可組成 1 個模塊。
一、必修課程
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數學內容,包括 5 個模塊。
數學 1:集合,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 I(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
數學 2:立體幾何初步,平面解析幾何初步。
數學 3:演算法初步,統計, 概率。
數學 4:基本初等函數 II(三角函數)、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恆等變換。
數學 5:解三角形,數列,不等式。
二、選修課程
對於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願望進行選擇。選修課程由系列 1,
系列 2,系列 3,系列 4 等組成。
1、系列 1:由 2 個模塊組成。
選修 1-1: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導數及其初步應用。
選修 1-2:統計案例、推理與證明、數系擴充及復數的引入、框圖。
2、系列 2:由 3 個模塊組成。
選修 2-1: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空間中的向量與立體幾何。
選修 2-2:導數及其應用、推理與證明、數系的擴充與復數的引入。
選修 2-3:計數原理、統計案例、概率。
3、系列 3:由 6 個專題組成。
選修 3-1:數學史選講;
選修 3-2:信息安全與密碼;
選修 3-3:球面上的幾何;
選修 3-4:對稱與群;
選修 3-5:歐拉公式與閉曲面分類;
選修 3-6:三等分角與數域擴充。
4、系列 4:由 10 個專題組成。
⑹ 高中數學分哪六個模塊
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包括10個模塊和16個專題,分別包含在必修的5個模塊和選修的4個系列中.其中必修的5個模塊是基礎知識,選修系列1是為文科學生開設的,選修系列2是為理科學生開設的,選修系列3和選修系列4是為那些對數學有興趣,希望進一步提高的學生開設的。
新課標在高中階段首次採取學分制新課標規定在高中階段,每個學生修完一個模塊,獲得2學分;修完一個專題,獲得1學分。
(一)達到高中畢業的標准: 修完必修的基礎知識的5個模塊,獲得10學分。
(二)可以報考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高中畢業生的標准: 最低要求修滿16學分如: 修完必修5個模塊和選修系列1的2個模塊,再選修系列3中的2個專題。較高要求: 修滿20學分如: 修完最低要求的上述內容,再選修系列4中的4個專題。
(三)可以報考理工科專業的高中畢業生的標准: 最低要求修滿20學分如: 修完必修5個模塊和選修系列2的3個模塊,再選修系列3中的2個專題,系列4中的2個專題。較高要求: 修滿24學分如: 修完最低要求的上述內容,再選修系列4中的另4個專題。
模塊考試時間:每個模塊學完了就考試。
⑺ 高中數學必修1.2.3.4.5.和選修系列1.2.3.4分別是高幾學的理科是哪些
不同學校不一樣,通常來說
理科
必修 全學
選修 選修2-1 2-2 2-3 和 選修4-1 4-4
高一 必修1,必修4, 必修5,必修3 或者(1.4.5.2)
高二 必修2,選修所有
高三 復習全部
⑻ 高中數學有幾本是不是從必修一到必修五
高中數學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5個模塊組成;選修課程有4個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個模塊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專題組成;每個模塊2學分(36學時),每個專題1學分(18學時),每2個專題可組成1個模塊。
1.必修課程(共5本)
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數學內容,包括5個模塊。
數學1:集合、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I(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
數學2:立體幾何初步、平面解析幾何初步。
數學3:演算法初步、統計、概率。
數學4:基本初等函數II(三角函數)、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恆等變換。
數學5:解三角形、數列、不等式。
2. 選修課程(共21本)
選修課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組成。
◆系列1:由2個模塊組成。
選修1-1: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導數及其應用。
選修1-2:統計案例、推理與證明、數系的擴充與復數的引入、框圖。
◆系列2:由3個模塊組成。
選修2-1: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空間中的向量與立體幾何。
選修2-2:導數及其應用、推理與證明、數系的擴充與復數的引入。
選修2-3:計數原理、統計案例、概率。
◆系列3:由6個專題組成。
選修3-1:數學史選講。
選修3-2:信息安全與密碼。
選修3-3:球面上的幾何。
選修3-4:對稱與群。
選修3-5:歐拉公式與閉曲面分類。
選修3-6:三等分角與數域擴充。
◆系列4:由10個專題組成。
選修4-1:幾何證明選講。
選修4-2:矩陣與變換。
選修4-3:數列與差分。
選修4-4:坐標系與參數方程。
選修4-5:不等式選講。
選修4-6:初等數論初步。
選修4-7:優選法與試驗設計初步。
選修4-8:統籌法與圖論初步。
選修4-9:風險與決策。
選修4-10:開關電路與布爾代數。
3. 關於課程設置的說明
◆課程設置的原則與意圖
必修課程內容確定的原則是:滿足未來公民的基本數學需求,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數學准備。
選修課程內容確定的原則是:滿足學生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需求,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獲得較高數學素養奠定基礎。其中,
系列1是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發展的學生而設置的,系列2則是為那些希望在理工、經濟等方面發展的學生而設置的。系列1,系列2內容是選修系列課程中的基礎性內容。
系列3和系列4是為對數學有興趣和希望進一步提高數學素養的學生而設置的,所涉及的內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打好數學基礎,提高應用意識,有利於學生終身的發展,有利於擴展學生的數學視野,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的認識。其中的專題將隨著課程的發展逐步予以擴充,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進行選擇。根據系列3內容的特點,系列3不作為高校選拔考試的內容,對這部分內容學習的評價適宜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由學校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可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
4.對學生選課的建議
1). 學生完成10個學分的必修課程,在數學上達到高中畢業要求。
2). 在完成10個必修學分的基礎上,希望在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發展的學生,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在系列1中學習選修1-1和選修1-2,獲得4學分;在系列3中任選2個專題,獲得2學分,共獲得16學分。另一種是,如果學生對數學有興趣,並且希望獲得較高數學素養,除了按上面的要求獲得16學分,同時在系列4中獲得4學分,總共獲得20學分。
3). 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經濟類)等方面發展的學生,在完成10個必修學分的基礎上,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在系列2中學習選修2-1,選修2-2和選修2-3,獲得6學分;在系列3中任選2個專題,獲得2學分;在系列4中任選2個專題,獲得2學分,共獲得20學分。另一種是,如果學生對數學有興趣,希望獲得較高數學素養,除了按上面的要求獲得20學分,同時在系列4中選修4個專題,獲得4學分,總共獲得24學分。
課程的組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不同的組合可以相互轉換。學生作出選擇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條件向學校申請調整,經過測試獲得相應的學分即可轉換。
⑼ 關於高中的學分制
很多地方這個學分是走走過程的,不是每個學校情況都一樣。有些學校對於沒有拿到學分的學科要組織補考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
⑽ 高中文科數學.必修課本.選修各佔多少分詳細點
必修百分之七十,其中以必修一,四,五這三本書考查尤為重要,選修百分之三十,主要是圓錐曲線,導數為主,另外以邏輯和復數每年必考至少一題,所以務必要把上數內容完全掌握,你們文科內容少,沒有坐標系,所以你們考得會深點,但不會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