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午12點是am還是pm
一般來說,a.m.和p.m.是12小時制的表達,從午夜開始12:00 a.m.,凌晨一點1:00 a.m.,一直到早上十一點11:00 a.m.,然後是正午12:00 p.m.,一直到晚上十一點11:00 p.m.,再到12:00 a.m.一天結束。但目前也有精確地說法:中午十二點為12:00 noon,午夜十二點為12:00 midnight。
⑵ am是什麼單位
AM的意思是air-mass 定義是:Path-length through the atmosphere relative to vertical thickness of the atmosphere。就是光線通過大氣的實際距離比上大氣的垂直厚度
AM=1/cos φ
AM0 = outside atmosphere
AM1 = vertical
AM1.5 = Sun @ φ = 48.2°
還有就是時間的區分:
時間單位
早上 用英語表示是 AM.
下午 用英語表示是 PM
我們的手機和電子手錶都是有這樣的區分!
⑶ p.m在數學中是中午,下午還是晚上呢
p.m.是post meridiem 的縮寫,即下午。24小時制中的12:00—23:59時間段。
⑷ 小學數學的長度單位有那些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⑸ 數學所有的距離換算單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1時=3600秒
⑹ 從數學角度解釋「am」是什麼意思
a.m. (ante meridiem的縮寫)通常出現在12h制式時間中,指一天中的上午(12點之前),如9 a.m.表示早上9點。
⑺ 三年級數學12時計時法是什麼
12時計時法是用「凌晨」、「早晨」、「上午」等來描述一天從0時到中午12時,這段時間里的時刻,用「下午」、「晚上」、「夜裡」等來描述一天從中午12時到晚上12時,這段時間里的時刻。
24時計時法是從夜裡12時(0時)開始到中午12時,時針走一圈是12小時,從中午12時(0時)時針又走一圈也是12小時,一共24小時,也就是一日=24小時。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12時計時法,而24時計時法主要應用於郵電、交通、廣播、電視等部門計時。在一天時間裡面,時針正好走兩圈,共24小時。
採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就是24時計時法,採用0時到12時的計時法就是12時計時法。按照這種計時方法,下午1時就是13:00,下午3時就是15:00,晚上12時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同時,12時計時法的小時取值范圍為1-12,分和秒則不變,深夜12點開始為上午,即AM;中午十二點開始為下午,即PM。例如:早上11:00對應的是11:00AM,下午19:00對應的是7:00PM。
⑻ 什麼是十二時計時法
深夜12時是一日的開始,1天的24小時又分為兩段,每段12小時。從深夜12時起到中午12時叫做上午,再從中午12時起到深夜12時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採用這種計時法。
【二十四時計時法】這是是廣播電台、車站、郵電局等部門採用的0到24時計時法,按照這種計時法,下午1時就是13:00,下午2時就是14:00……夜裡12時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從凌晨0:00到中午12:00, 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相同;中午12:00以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對應時間相差12小時。普通記時法轉化成24時記時法,用當時時間加12,並去掉時間限制詞;24時記時法轉化成普通記時法,用當時時間減去12,並在時間前面加上限制詞。
⑼ 數學的「dm」叫什麼單位
dm是數學中的長度單位,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准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米的長度等於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級之間躍遷的輻射在真空中波長的1650763.73倍」。
▲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有:光年、天文單位、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絲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納米(nm)、皮米(pm)、飛米(fm)、阿米(am)等。他們同米的換算關系如下:
1Ym=1×10^24m(堯米)
1Zm=1×10^21m(澤米)
1Em=1×10^18m(艾米)
1Ly=9.46×10^15m(光年)
1Pm=1×10^15m(拍米)
1Tm=1×10^12m(太米)
1Gm=1×10^9m(京米)
1Mm=1×10^6m(兆米)
1km=1×10^3m
(千米)
1hm=1×10^2m(百米)
1dam=1×10^1m(十米)
1m(米)
1dm=1×10^(-1)m
(分米)
1cm=1×10^(-2)m
(厘米)
1mm=1×10^(-3)m
(毫米)
1dmm=1×10^(-4)m(絲米)
1cmm=1×10^(-5)m(忽米)
1μm=1×10^(-6)m(微米)
1nm=1×10^(-9)m(納米)
1pm=1×10^(-12)m(皮米)
1fm=1×10^(-15)m(飛米)
1am=1×10^(-18)m(阿米)
1zm=1×10^(-21)m(仄米)
1ym=1×10^(-24)m(幺米)
⑽ 長度單位有哪些用字母怎麼表示
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皮米(pm)、飛米(fm)。
(1)公里
公里又稱千米,是個長度單位,縮寫為「km」,通常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其常用換算關系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釐);1.61公里= 1英里。
(2)米
國際單位制的長度單位「米」(meter,metre)起源於法國。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 — 米,1791年獲法國國會批准。
(3)分米
分米(decimeter或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於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換算關系如下: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4)厘米
厘米,長度單位;英文:centimetre(s),簡寫(符號)為:cm。有關厘米的單位轉換如下: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5)毫米
毫米,又稱公釐(或公釐),是長度單位和降雨量單位,符號㎜。1毫米相當於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為「毫」的字義)。進制關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