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科學活動與數學活動有哪些差異
幼兒科學活動和數學活動兩者都是活動,有很多相同之處,很容易在教學時混淆。它們的區別在於:數學活動是以活動為組織形式,讓幼兒從中獲得數字、圖形、數理、規律等如幼兒生活比較緊密的數學知識;而科學活動則是通過活動讓幼兒發現科學知識,培養他們的觀察、思考、動手各方面能力。
② 東北師大學科教學(數學)與數學教育有什麼區別
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它們具有不同程度的學位:畢業後,數學教育被授予學位——教育碩士;畢業後學科教學獲得職業學位(或專業,應用學位)——教育碩士。前者側重於學術理論,後者側重於實際應用。
從社會認同的角度來看,前者比後者更受歡迎。在今年之前,後者僅對具有一定年限工作的中小學教師開放,但由於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後者現在開始允許應屆畢業生申請。
(2)數學學科活動都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絕大部分的歷史時期,數學教育的標準是地域性的,由不同的學校或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興趣來設置。在現代,有一種趨勢是建立地區或國家標准,通常隸屬於更廣泛的學校教學大綱。例如在英國,數學教育的標準是英國國家教育大綱的一部分。
在美國,美國數學教師國家委員會制定了一系列文檔,最近的有學校數學的原則和標准,為學校數學的總體目標達成了一致。更具體的教學標准一般在州一級制定 - 譬如在加利福尼亞,加州教育理事會為數學教育制定了標准。
學科教學是以實際教學能力和教學理論為培養目標的一個碩士專業,主要以就業為主,與學術研究的碩士相區別。教學過程的成效取決於教師對教材教法的選擇以及對學生身體、智力、情緒、精神生活成熟過程的了解,並施以有利的影響,促進這個過程的發展。
學科教學心理學其要旨在於造就不僅能適應社會,而且能改造社會的人。每門學科均可根據其特點在為學習者提供知識工具、培養智力和形成個性及習慣方面發揮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數學教育
參考資料:網路-學科教學
③ 幼兒數學教育與其他領域活動有什麼區別
數學它是一門實用性強的基礎學科,幼兒數學教育屬於五大領域中的科學領域,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探究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而且初步嘗試歸類、排序、判斷、推理,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五大領域的內容是相互融會貫通的。
④ 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有哪兩種怎麼區別
專家數學教育活動有哪兩種的怎麼區別呢?有好幾種你可以這樣區別?
⑤ 數學活動有哪些
數學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加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各種活動。正確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這種活動,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發展數學才能。
活動內容有:群眾性的數學普及講座,紀念數學家,數學游藝會,數學園地刊物,數學競賽,數學小組,以及學生個人的課外閱讀、翻譯、撰寫數學小論文等。
學校和教師要注意選擇和組織富有教育意義、適合學生年齡特徵、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自願參加, 並有組織、有目的、有成效地開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它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可以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稱為「第二課堂」.正確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數學課外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和特長,為進一步學習數學和選擇職業創造有利的條件。
活動的方式可以是製作教具,指導閱讀數學書刊,辦數學牆報,編數學論文集,進行專題報告(如中外數學史、著名數學家的故事、某些現代數學理論的通俗介紹等),辦數學故事會,進行數學競賽,舉辦數學游戲,實地測量等。
一、有助於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個性特長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單一化的數學學科課和教材,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適應兒童、少年心理結構的共性,而遠遠適應不了兒童、少年心理結構的個性發展和愛好、興趣、特長的培養。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對於國民數學素質的要求應該是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的,也就是說,重視個性培養、加強激發興趣、發展特長,因材施教是必需的。要完成這一任務,數學活動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個性是指人的特質和品格,是認識、情感、氣質、性格、價值觀等各種特質的總和,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表現的最基本因素。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探討、解答能充分表現個性,也在活動中形成個性,使他們初步具備較為完美的個性。
二、有助於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創新意識
縱觀課堂教學,學生在具備相應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以及一定的數學能力以後,往往就不再滿足於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很自然地會把注意力轉向課外,容易對一些數學現象、數學、難點產生興趣。給學生一個拓展思維、發展創新能力的空間,數學活動課為我們提供了可能。
三、有助於調動手腦結合,培養動手能力
數學活動課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既動腦又動手,可以使學生手腦結合,心靈手巧。「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
在活動課中,教師應善於領悟教材的編排意圖,從學生的知識需要及興趣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多組織一些可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畫畫、算算等充滿「游戲」的活動中,培養動手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如教學一位數乘法後,可以指導學生製作練習轉盤;教學正方體的特徵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正方體展開圖的類型;教學體積計算後,可以引導學生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
這種活動,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操作內容步驟,同時要預計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課中要提出明確的操作要求,指導要適當。
四、有助於強化學以致用,溝通理論與實踐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加強溝通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活動課為數學教學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渠道。
五、有助於豐富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學生豐富的精神生活,對於實現「和諧的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在較長時間的課堂學習之後,往往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在生理上表現為動作不協調、不準確、肌肉痙攣、麻木等;在心理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反映速度下降、情緒怠倦等。
開展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參與活動,一是調節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從課本中解脫出來,投其所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自由探索、自由發現、自由創造,不受空間限制,學習變得主動而積極。
二是活動課聯系社會現實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了大量的數學常識,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根本無法學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愉悅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對學習的目的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⑥ 作為小學數學的課程與作為科學的數學有哪些區別
1、知識體系看,順序不同
2、從數學活動看,認識的起點不同
3、從對象特徵看,形式不同
⑦ 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有什麼不同
你好,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較來說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
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
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
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以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
⑧ 數學五種能力和六個核心素養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一、對比區別如下:
1、抽象概括~數學抽象,這兩個意思是相近的。但是,抽象概括偏於總結,而數學抽象則是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想像力。
2、運算求解~數學運算,這兩個意思也是相近的。運算求解偏於求解,而數學運算的范疇則更廣闊,它涉及到運算求解、運算方法、與運算相關的數學文化,等等。
3、推理論證~邏輯推理,這兩個意思是相近的。但推理論證比較嚴肅,偏於數學證明;而邏輯推理則范疇更廣,也更活潑,高考題可以考查「邏輯思維游戲題」。
4、數據處理~數據分析,這兩個意思是相近的。但是,數據處理偏於計算,比較初級;數據分析則往前進了一步,根據數據處理的結果,進行一個初步的分析。
5、空間想像~直觀想像,這兩個意思是相近的。但是直觀想像的范疇顯然更廣闊,它涉及到空間、平面、數字、歸納和類比和數學靈感。
6、新推出的素養:數學建模。數學建模則需要主動思考,要想更多,增強了數學的實用性考查。
二、聯系:
1、直觀想像和數學抽象看成是數學思維的兩種基本形式,體現了認識事物和理解數學的思維特徵,因而稱之為數學思維素養。
2、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看成是數學思維的基本方式,體現了建構和推演數學,以及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徵,因而稱之為數學方法素養。
3、數據分析和數學建模看成是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具有工具性特徵,因而稱之為數學工具素養。
(8)數學學科活動都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高中數學核心素養與課程改革的目的:
1、由原來是「雙基」轉變為「四基」與「四能」。
通過高中數學課程學習學生進一步學習,以及未來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提高,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由提高數學能力轉變為發展數學素養。
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進一步學習以及未來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提高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
在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過程中,學生能發展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⑨ 論文:淺談小學教學活動課與學科課的區別和聯系
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為是理性最強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的,其實不然,對於天真浪漫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文化知識的能力是等同的,那麼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呢?我認為關鍵在於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分析,不論學生自身的因素還是學校、家庭環境對學生自身興趣的影響都與教師有直接關系,就像鄧小平曾說的:「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同樣,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也是在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呢?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又處於什麼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淺見:
一、先從本身著手,讓學生喜歡上你,從而喜歡上你的課。
作為教者本身來講,要從各方面來完善自己,比如,師德修養,文體方面等等,讓學生從內心尊重你,要和學生結交成各方面的朋友,從而使他們喜歡你的同時,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現在很多教師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時,經常考慮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自身的素質要求,如果自身不修邊幅、口無遮攔的,如何讓學生喜歡上你,更不用說喜歡上你的課了。學生一開始就抵觸你,即使你再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只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二、其次先要誘發興趣,通過游戲性活動,讓學生喜歡上你上的數學課。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智力開發的原動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是至關重要的。愉快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因此,教師導入新課時,根據教學內容,可選擇組織學生做數學游戲的方法,讓學生人加,能很快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100以內二位數加減二位數中,我讓一部分學生當作售貨員,一部分學生當作買東西的顧客,讓他們從實際出發,從一買一賣中得到樂趣,更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更讓學生們懂得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三、再次要設計疑點,激發思維火花,「勾引」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起於思,思起於源」。心理學認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例如:我在教學中,經常會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樣?通過換位思考,改變以前學生被動學習的境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學習的開始。疑問使學生萌發出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對新知識的探求。
四、通過讓學生進行「爭吵」,在爭論中提出問題,開拓思維能力升華興趣。
學習數學是一項艱苦而又細致的勞動。學習的直接興趣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學生在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的學習活動中得到發展升華的。一個懶於學習,不願思考的學生,是很難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條件,讓學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發表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善於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求學生遇事要勤於思考,善於思考,豐富想像,開拓思維。這樣,對升華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是開拓學生思維能力,升華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因此,教師可採用同桌、小組、全班等討論形式,組織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開放式的討論,讓學生思維的火花互相觸發,交流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看法,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概括。利用這個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鑽研某些問題的更高興趣。
五、最後通過表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喜悅,延長學習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還要想方設法使興趣持久。因為小學生的興趣既不穩定,又不長久。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意念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發追求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這種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學生興趣的源泉。對學生來說,老師的一點點鼓勵,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揚,都是他成功的標志,他都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時學生的興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會濃厚、持久。綜上所述,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鑽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就能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