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二的物理小實驗
初二的應該有平面鏡成像,測量水的溫度(有一杯冷水和熱水,還要先用手估測水溫),還有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測量小車的速度,測量鹽水的密度,測量鉤碼的重,還有測量摩擦力與哪些有關.
B. 初中物理用到轉換法的實驗有哪些
1、測不規則石塊的體積實驗。
將石塊體積轉換成測排開水的體積進行測量。
2、測曲線的長短的實驗。
將曲線長度轉換成細棉線的長度進行測量。
3、在測量滑動摩擦力實驗。
將摩擦力轉換成測拉力的大小進行測量。
4、測硬幣的直徑實驗。
將硬幣直徑轉換成測刻度尺的長度進行測量。
5、在磁場的存在的實驗。
通過磁場的效應進行證明磁場的存在。
6、研究電熱與電流,電阻的因素實驗。
將電熱的多少轉換成液柱上升的高度進行測量。
使用轉換法可將不可測的量轉換為可測的量進行測量,也可將不易測準的量轉換為可測準的量,提高測量精度。
例如我國古代曹沖稱象的故事,就是把不可直接稱重的大象的質量,轉換為可測的石塊的質量,包含了轉換法的思想方法;而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則是將不易測準的體積轉換為容易測準的浮力來測量,提高了測量精度;
還有如通過測量三線擺的周期測剛體的轉動慣量、通過落體法測物體下落的時間或轉動的角加速度測剛體轉動慣量等都是轉換法思想方法的體現。
由於不同物理量之間存在多種相互聯系的關系和效應,所以就存在各種不同的轉換測量方法,這正是物理實驗最富有開創性的一面。轉換測量方法使物理實驗方法與各學科的發展關系更加密切,已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
轉換測量方法大致可分為參量轉換法和能量轉換法。
C. 初中物理有哪些實驗方法,及每種
常見初中物理實驗方法 1.控制變數法 這是初中物理實驗中用的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具體可以這樣理解:當實驗結果受到多個因素影響時,為了研究其中某一個因素的變化對結果有何影響,就必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保持不變的方法。具體的例子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影響物體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中國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電流產生的熱量中國與哪些因素有關,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主要因素等等。 2.實驗+假設(合理外推)法 某些物理現象由於條件所限,無法直接由實驗得出結論,於是我們先進行初步實驗,再根據實驗的規律進行合理的延伸推理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兩個這樣的實驗:研究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實驗;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 3.轉換法 有些物理現象直接通過感官看不見,摸不著很難直接進行觀測加以認識,於是我們通過它們所產生或表現出來的其他看的見,摸的著的現象就能間接的認識它的一種方法。比如:馬德堡半球實驗間接反映了大氣壓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電流產生熱量的中國是通過觀察溫度計的變化而間接反映出來的;研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時通過觀察木塊被小球推動的距離來反映小球動能大小的;研究電磁鐵的磁性是通過它吸引鐵釘的數目中國來判斷它的磁性強弱的;研究滑動摩擦力時通過觀察勻速拉動物體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4.等效法 實驗中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會改變物理效果的一種方法。比如:研究合力與各個分力的關系時用一個合力取代了各個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並聯電路的電阻特點時用總電阻替代了各部分電阻等等。 初中物理新課標中所涉及到的實驗方法還有很多,但作為中招考試以上四種方法是最常出現的,尤其是在實驗題方面,這只是自己幾十年來教學的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D. 初二物理實驗有哪些
是實話。
不過前提是,你剛剛上初二的時候,對於物理要踏實地學,剛開始的幾節課關鍵到你這學期是否能更好地接受物理。對於一些電學、物態變化的,你踏實地學,理解地記住公式,能夠活用就ok了。
物理也不枯燥。我很喜歡的。
物理雖然很多公式,但運用起來很活,理解很重要。學起來很有趣的。
給你舉個例子吧,像是物態變化,當你在浴室洗澡時,一大堆的煙就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珠,鏡子上的蒙蒙的霧氣也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待會水蒸氣消失了,就是蒸發了……
而電學呢,就可以從電流、電壓、熱很多方面相互轉化著考。很好玩的。
但不難哦~理解就容易了。
E. 初二物理小實驗(舉三例),謝謝!
杠桿,小車平均速度,平面鏡成像,測書本重力
F. 初二物理實驗
實驗一 取一玻璃杯用硬紙片把杯口蓋嚴,手按住紙片把杯子倒置,放開手後,硬紙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內盛滿水後再用硬紙片把杯口蓋嚴,手按住紙片將杯子倒置,放開手後,紙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這表明大氣有壓強.正是由於大氣壓強的作用,紙片不下落.
實驗二 取一注射器,把針筒倒夾在鐵架台的鐵夾中,先將活塞推到針筒頂端,排盡空氣後用橡皮套將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頸上拴上細繩,繩下掛幾個鉤碼,活塞也不易拉下來.
��實驗三 將兩個帶有軟塑料托的壓力衣鉤的軟塑料托相對,用力擠壓,排出其間的部分空氣,即使在衣鉤下掛一較重的物體,也不易將兩個衣鉤分開.
��實驗四 將木凳面弄濕,把像皮吸盤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壓,這時吸盤內氣體被擠壓出來,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實驗五 將鋼筆插入墨水中,按下膠管外的彈簧片,將膠管中的空氣排出一部分,松開彈簧片後墨水就被「吸」進了膠管中.分析可知,管內氣體被排出部分後,管內氣體壓強小於管外大氣壓強,在墨水液面大氣壓強作用下,將墨水壓進了膠管內,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實驗六 將粗試管裝滿水後,再將稍細的空試管插入粗試管中至一半深度處,將兩試管迅速倒置過來,放開細試管後,則會看到細試管在粗試管內緩緩上升,這表明大氣有壓強.
��實驗七 廣口瓶內裝少量細沙,將一塊浸有酒精的紙點燃後投入瓶中,然後迅速把剝去殼的熟雞蛋緊蓋在瓶口上.待紙熄滅後,向瓶外澆冷水,瓶中氣體壓強減少,小於外部大氣壓強,在大氣壓作用下雞蛋被壓入了瓶中.
實驗八 在橡皮塞中插入兩支細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個小氣球,並用線扎緊,另一根接厚橡膠管後與抽氣筒相連.用橡皮塞塞緊廣口瓶瓶口,用抽氣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氣,此時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氣球就膨脹起來.這是由於抽走瓶內部分氣體後,瓶內壓強減小並小於瓶外大氣壓強,因而大氣壓強將瓶外部分氣體壓進了氣球.
哪根繩子先斷?
在敞開的兩扇門上面橫放一根木棍,中間拴一根細繩,繩下面繫上一本硬皮的厚書,再在書的下面用同樣粗細的繩子拴把一小尺子。
想一想,怎樣拉尺子,才能僅僅把繩子拉斷,不會把書拉下來。如果小心翼翼地慢慢拉尺子,繩子會在書的上部斷;猛然一拉,就會在書的下部斷開。
為什麼慢慢拉尺子會使書上部的繩子斷呢?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書上部那段繩子承受的力量,除了手的拉力以外還有書的重量,而書下面的繩子卻只受到手的拉力。猛然拉繩子的情況就不同了。這時拉力雖然很大,但是由於硬皮書的慣性較大,還沒有來得及運動去綳緊上面的繩子,書下面的那段繩子就斷了。
水面浮針
你能把一根縫衣針放在水面上,讓它像麥稈似的浮著嗎?
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鐵的比重比水的大,水的浮力不能托起鐵針。
如果你也是這「很多人」中的一個,那麼下面的實驗可以使你改變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細一點的縫衣針,稍微抹上一層豬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張能吸引的紙,再在紙面上輕輕地平放一枚縫衣針。等這張紙完全濕透以後,輕輕按下紙的四個角,使紙慢慢沉入水中。這時候,鋼針卻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紙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針對水面的沖擊。
水的表面有一層彈性的薄膜,是由於水的表面張力形成的。鋼針如果不被沾濕或刺破這一層薄膜,這層薄膜就像一張綳緊的橡皮膜一樣把鋼針托住。在鋼針上抹油就是為了不讓水沾濕鋼針,所以你在重復做這個實驗以前,一定要把這枚綱針擦乾,重新抹上一層油。
夏日,你在池塘里一定見過一些能在水面上爬來爬去的昆蟲,叫做水黽蟲(黽mǐn)。它不陷到水裡的原因就是足上有一層油,身體又很輕,所以它在水面上就像在陸地上行走一樣。
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儀器和器材】
長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屬棒(直徑10毫米左右)。
【實驗方法】
把幾塊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方塊(用其他表面較光滑的稍重的物體也可以,如大棋子、滿裝的火柴盒等)疊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屬棒對准其中任一塊水平敲擊,則被擊的一塊飛出,其餘的仍然疊在原位。
一、奇特的杠桿
(1)實驗目的 認識杠桿省力的原理。
(2)實驗器材 約4米長的木桿1根,木支架1個,重約5千克的石塊1塊,桌子1張(桌面略低於木支架)。
(3)實驗過程 ①取石塊放在桌面上,並讓其1/3露出桌面,再讓一位同學拿著木桿一端;用木桿另一端把石塊用力往上挑,這時,石塊被能挑動嗎?②仍讓這位同學拿著木桿一端,再在桌子前面用一個木架支起木桿。然後用木桿另一端頂住石下方,再用手往下按,石塊能被挑動嗎?③把支架慢慢移向桌子,並不斷撬動石塊,所用的力是越來越大不是越來越小?④把支架慢慢移開,使之離桌子越來越遠,並不斷撬動石頭,所用的力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
二、這只氣球會爆炸嗎?
把一隻氣球吹足氣,系緊口子。再用一塊透明膠布(橡皮膏也可)貼在氣球上,拿一根針從貼著透明膠布的地方把氣球扎破。
你想想看:氣球會不會「啪」的一聲爆炸?
你也許認為氣球要爆炸了吧!其實,氣球不會「啪」的一聲炸掉。在一般情況下,用針扎破氣球,氣球肯定會爆炸;現在的情況不同,你會看到氣從針孔處徐徐冒出來,氣球卻象消了氣的車胎一樣慢慢地癟下去。是什麼道理呢?
原來氣球扎破時,溢出的空氣造成一股壓力,橡皮和膠布對這種壓力的反應各不相同。當壓縮空氣從氣球扎破的地方沖出時,橡膠脆而薄,氣球皮一下就被撐破了,同時發出很大的破裂聲。透明膠帶比較堅固,它可以抵住壓縮空氣沖出造成的壓力,所以氣球不會「啪」的一聲爆炸。
這個實驗的原理,已經被人們運用到了生產實踐中,防爆車胎就是據此原理製成的。自己動手試一試吧
用凸透鏡做熱輻射實驗
(1) 取一張白紙(大小不限),用墨汁將一半塗黑待干。如圖3所示。
(2) 實驗:將凸透鏡放於太陽光之下,找好焦點(使太陽光在凸透鏡下面會聚的亮點最圓最小),然後固定好凸透鏡的位置。先將(1)里的白紙放在凸透鏡下的焦點位置上,並啟動鍾表計時,過很長時間紙才被燒焦。再將塗黑的紙移到凸透鏡的焦點位置上,同樣啟動鍾表,時過不多,則見黑紙先冒煙,後起火星,黑紙被燒了個洞。實驗表明:黑色表面的物體比白色表面的物體吸熱快。
G. 初二物理小實驗和原理。誰知道
把一個雞蛋放在一個盛有清水的器皿中,雞蛋會沉在水底,逐漸往水中加鹽,到一定濃度時雞蛋會慢慢的往上浮!!
原理:鹽水的密度比清水的密度要大,雞蛋受的浮力大!!
H.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冊有哪些實驗
學校的實驗根據器材定,一般分組實驗有: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規律、測量液體的溫度、晶體的熔化、液體的沸騰、串並聯電路的電流特點
I. 初二物理小實驗,急急急
用大塑料可樂瓶製成一種物理實驗器材,並簡述製作過程及用它所演示的物理現象。
解析:塑料可樂瓶具有透明、易開孔切割、瓶壁較薄等特點,雖軟卻很有彈性,同時又有較大容積。利用它可做以下實驗:
①取一塑料可樂瓶,在瓶子的側面距瓶底的不同高度上,用小鐵釘鑽幾個小孔,然後往瓶內裝滿水。通過實驗探究可發現,從不同的孔向外噴水的水平射程不同,從而演示了液體內部壓強與深度有關的現象。若在可樂瓶體同一平面的不同方向上,用小鐵釘鑽很多小孔,然後往瓶內裝滿水,可看到水從不同的小孔向各個方向噴出,這證明了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②往塑料可樂瓶內裝半瓶水,在瓶底用鐵釘鑽一小孔,可看到水從孔中噴出。若這時讓塑料瓶自由下落,可看到水不再向外噴出。這就驗證了水的失重現象。
例2利用注射器,你能做哪些實驗?
解析:注射器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若能開動腦筋,利用它「活塞能拉動」、「封閉一部分氣體」等特點也能做不少物理實驗。
①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另一隻手用力向外拉活塞,會感到很費力。若停止用力,活塞就會退縮一段距離,這就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
②拿一支注射器,把活塞推到底部,用手指將前端小孔堵住,把活塞拉到注射器的中部。然後,把注射器浸人水中,移開手指,就會看到水進人注射器內部。這就驗證了抽水機的原理—它是利用大氣壓來工作的。
例3 給你一張紙,適當添加一些輔助器材,你能做哪些實驗?
解析:紙對同學們來說是再普通再平常不過的,然而利用它卻能做許多物理實驗,你想體驗一下探究的樂趣嗎?
①找一鐵塊,將它放在紙上,迅速地拉動紙片,可看到鐵塊保持靜止,此實驗可驗證鐵塊具有慣性。若慢慢地拉動鐵塊,可使它由靜止變為運動,因為鐵塊受到了摩擦力作用,可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②用一張紙與裝滿水的杯子,可做水和紙不掉落的「覆杯」實驗,從而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
③用紙做一個紙鍋,加人適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過一段時間後,雖然水會沸騰,但紙鍋卻不會燒壞,這驗證了水在沸騰時,雖吸熱但溫度卻保持在沸點不變的結論。
例4 若你手中有一根鋼鋸條,你能利用它做實驗驗證哪些結論?
解析:鋼鋸條在力學實驗中經常遇到,認真思考可發現它能驗證如下結論:
①將鋼鋸條撥動發出聲音,說明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若在振動的鋼鋸條旁放一支點燃的蠟燭,會發現燭焰在搖晃,這說明聲音具有能量。
②用力按鋸齒,手會感到疼,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用力按鋼鋸條,可將鋼鋸條壓彎或折斷,這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③將鋼鋸條向前拋出去,鋼鋸條能繼續向前飛行,這說明物體具有慣性。用力推桌面上的鋼鋸條,能使它由靜止變為運動,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例4 若你手中有一根鋼鋸條,你能利用它做實驗驗證哪些結論?
解析:鋼鋸條在力學實驗中經常遇到,認真思考可發現它能驗證如下結論:
①將鋼鋸條撥動發出聲音,說明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若在振動的鋼鋸條旁放一支點燃的蠟燭,會發現燭焰在搖晃,這說明聲音具有能量。
②用力按鋸齒,手會感到疼,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用力按鋼鋸條,可將鋼鋸條壓彎或折斷,這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③將鋼鋸條向前拋出去,鋼鋸條能繼續向前飛行,這說明物體具有慣性。用力推桌面上的鋼鋸條,能使它由靜止變為運動,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例5 給你一支削好的圓鉛筆,請用它設計兩個物理小實驗。
解析:這是一道很好的培養同學們觀察、實驗和創新能力的開放型實驗題,現將答案收集整理如下:
①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別壓住鉛筆的兩頭,兩手指壓痕深淺不同,說明壓強的大小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手指壓鉛筆尖時手指也會感覺到疼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用細鐵絲繞在鉛筆的一端或將圖釘壓人鉛筆的一端,使之豎直漂浮在水或其他液體中,根據鉛筆浸人液體中的深度,可判斷液體密度的大小。
③將細鐵絲密繞在圓鉛筆上,然後用尺測出n圈細鐵絲的總寬度D,則可求出細鐵絲的直徑d=D/n
④將一小燈泡、電池和鉛筆芯用導線串聯起來,讓導線的一端與鉛筆芯的一端接好,另一端在鉛筆芯上滑動,以改變鉛筆芯連入電路的長短,發現燈泡的亮度發生改變,此實驗能說明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J. 初二物理簡單的實驗
1、找一根長約1米的細漆包線(或帶有絕緣皮的細導線),把它密繞在一根大鐵釘上,大約50--100圈之間,當然圈數越多效果越明顯。這樣就可以做成一個電磁鐵,電池可用干電池一節(新舊都可以),可用這個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等輕小的鐵制物體。原因:電可生磁。
2、找一個小漏斗(漏鬥口徑越小越好)、一個乒乓球,漏鬥口朝下,用手把乒乓球托到漏斗里,用嘴用力向下吹氣,放開手後乒乓球也不會落下來。原因:氣流大的地方壓強小。
3、用圓珠筆的塑料往頭發摩擦幾下,再用它去靠近已撕好的小紙屑,可以把濁紙屑吸引。原因:摩擦起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