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例子
化學變化是指把一個物質的化學鍵斷裂,並有新的物質產生。
而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的物質產生。
比如:一塊鐵放在潮濕的空氣中,不久會有鐵銹產生。由Fe產生Fe2O3。這是化學變化。
水從冰變為水,再由水變為水蒸氣。但本質都是H2O。並沒有新的物質產生,所以這是物理變化。
Ⅱ 物理變化是指什麼,如什麼。化學變化是指什麼,如什麼。
物理變化僅僅是指形態變化了,而本質並沒有變,化學變化是說這個物質本身就變化了,舉個例子,水變成冰或者是水蒸氣,他們的狀態雖然變了,但組成的物質並沒有變,仍然是H2O,這就是物理變化
Ⅲ 物理變化是什麼(概念)
物理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即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沒有發生變化。例如:位置、形狀、狀態、導熱、導電、密度、磁性、溶解、揮發、吸水受潮、吸附、焰色反應、原子彈與氫彈爆炸等。
舉例:
1、物質的三態(固、液、氣)變化屬於物理變化:如水結成冰,冰化成水,水變成水蒸氣,在水的三態變化過程中,組成他們的成分沒有發生變化,都是水分子(H2O),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2、焰色反應屬於物理變化:焰色反應是指一些金屬離子在火焰灼燒下,由於原子中的電子發生能級變化,而產生不同的顏色,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的生成。
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又叫化學反應)。例如:燃燒、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釀酒、食物發霉變質、食物發酵、鐵生銹、蠟燭燃燒、金屬冶煉等。
舉例:
1、燃燒: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新的物質,如碳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蠟燭的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產生。
2、光合作用:空氣中的水與二氧化碳在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氣,有新的物質產生。
Ⅳ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1、聯系:化學變化里一定包含物理變化,物理變化里一定沒有化學變化。
2、區別
(1)兩者本質的區別在於有無新物質的生成。
(2)物理變化只是在形態、性質等改變,而化學變化則有新的物質生成。
物理變化例子:水蒸發和凝固、糖塊融化、二氧化碳凝華為乾冰、聞到酒香、濕衣服變干。
化學變化的例子:氫氧化鈉變質、植物光合作用、鹽酸除銹、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蠟燭燃燒。
(4)化學里的物理變化指什麼擴展閱讀:
燃燒必然伴隨發光、放熱的現象,但是不一定有火焰。如果是可燃性氣體燃燒,就會產生火焰,如: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燒,硫磺和蠟燭在燃燒時會產生硫蒸氣和石蠟蒸氣,也有火焰;但是木炭在燃燒過程中始終是固態,不能產生可燃性蒸氣,所以沒有火焰。
其中,爆炸較復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燃燒放熱散不掉,在有限空間內體積膨脹產生的爆炸,它是化學變化,例如:H2與O2混合點燃爆炸,爆竹爆炸等;另一種是由於氣壓引起的爆炸,例如:氣球爆炸,輪胎爆炸等,是物理變化。
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可通過反應條件判斷。「點燃」為放熱;「高溫」為吸熱。有些反應中條件還需「催化劑」才能進行,但不論什麼反應,都必然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物質的基本三態變化,並沒有新的物質產生出來,所以屬於物理變化。NaOH等無機鹽、鹼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膽礬等。
如鐵水鑄成鐵鍋,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鐵元素的結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並不算作物理變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純鐵,鑄成鐵鍋則不發生化學變化,不生成新的相。
查找瀏覽了相關資料我們還知道: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變成金剛石是化學變化,因為它變成了另外一種單質。但也有些同素異形體的轉化是物理變化,如單斜硫和斜方硫。
物理變化前後,物質的種類不變、組成不變、化學性質也不變。這類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的聚集狀態(間隔距離、運動速度等)發生了改變,導致物質的外形或狀態隨之改變。物理變化表現該物質的物理性質。物理變化跟化學變化有著本質的區別。
焰色反應是物理變化。焰色反應是物質原子內部電子能級的改變,通俗的說是原子中的電子能量的變化,不涉及物質結構和化學性質的改變。
Ⅳ 物理變化是指什麼化學變化是指什麼
物理變化是指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
例如:位置、體積、形狀、溫度、壓強的變化,以及氣態、液態、固態間相互轉化等。還有物質與電磁場的相互作用,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觀粒子(電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都是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是指相互接觸的分子間發生原子或電子的轉換或轉移,生成新的分子並伴有能量的變化的過程,其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
(5)化學里的物理變化指什麼擴展閱讀:
化學變化過程中總伴隨著物理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通常有發光、放熱、也有吸熱現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論,分子間發生化學變化是通過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發生反應的分子需滿足兩個條件:
1、具有足夠的能量。
2、正確的取向。因為反應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壘,所以須具有較高的能量來克服分子能壘。兩個相碰撞的分子須有正確的取向才能發生舊鍵斷裂。
Ⅵ 化學學科中用來解釋物理變化的是什麼
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回答 分子在不斷運動。分子間有間隔 ,間隔的大小隨溫度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物質的體積就變大,遇冷時縮小,物質的體積就變小,分子處於永恆的運動狀態,聞到花香是因為花香分子運動到空氣中的緣故
Ⅶ 什麼叫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是指組成物質不變的反應,如液化,氣化,升華之類;而化學變化是組成物質發生改變,如置換反應,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氫氣,此時已有新物質生成,不存在反應物。
Ⅷ 什麼叫物理變化
物理的物態變化
物態變化熔化:固態→液態(吸熱)
凝固:液態→固態(放熱)
汽化:(分沸騰和蒸發):
液態→氣態 (吸熱)
液化:(兩種方法: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
氣態→液態 (放熱)
升華:固態→氣態 (吸熱)凝華:氣態→固態(放熱) (注意:這里所說的「吸熱」與「放熱」的「熱」都是指的熱量,而不是指的溫度、內能、熱值、比熱容等熱力學概念。即為「吸收熱量」與「放出熱量」的簡稱。在物理學中,熱量不能說「含有多少熱量」或「具有多少熱量」,只能說「吸收了多少熱量」或「放出了多少熱量」)
首先要明確一點: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知道了這些,我們來看看如何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使得關於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的回答更加科學。
從初中的理論入手:物理變化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即分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生成,分子種類改變,但是原子種類沒有改變。
由此,我們可以將物理變化通俗地定義為:變化的最小單位為分子的變化。而化學變化就是變化的最小單位是原子的變化。
可能這時就有人問:那初中的表述有沒有問題呢?對此,我給出的回答是:可能還是有點問題(劃重點)。
初中的表述提到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這就是核反應。
我們知道,物理變化的最小單位是分子,而化學變化的最小單位是原子,而核反應的最小單位更小,是質子和中子。質子與中子之間的重新組合能使原子種類發生變化,毫無疑問,分子種類也會隨之改變,物質種類也會改變。
總結一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在於:物理變化的最小單位是分子,化學變化的最小單位是原子,補充說明的核反應變化的最小單位是質子與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