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霍金是如何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的
在1963年,英國劍橋有一位年輕的物理學家,一位名叫史蒂芬霍金的21歲研究生,無精打采地躺在房間里,錄音機發出華格納的音樂巨響,科幻小說四處散置。他的褐色長發散亂不整,戴著金屬框眼鏡,還有一對清澈藍眼,透露出愛搗蛋、或許應該說是厚臉皮的個性。
霍金擁有兩種鮮明的個性,愛耍聰明,而且很頑固。然而從前一年起,他開始看著自己的四肢逐漸不聽使喚,講話含糊不清,像個醉漢,雙腿偶爾還會站不穩。他原本是物理學界的明日之星,這回竟頭一次覺得物理學背棄他而去。他只能原地打轉毫無進展;對霍金來說,1963年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就在那一年聽說自己即將死去。
在1963年以前,他的生活一直都過得很愜意。他出生於1942年1月8日,後來他總喜歡說,那天正是伽利略去世300周年紀念日。他是四個孩子中的老大,成長於倫敦郊區的聖奧爾本斯。父親專門研究熱帶疾病,他也順理成章地走上科學之路。他回憶說:「我老是想知道所有事物的運作方法。我會把東西拆開,卻老是裝不回去。我的雙手不是那麼靈巧。」
霍金不打運算元承父業,讓他的父親感到十分懊惱。他解釋說:「我覺得生物學太不精確,它過分依賴文詞敘述,還經常要畫細部圖解,而我向來不擅長畫圖。如今,這門學問已經比從前精確許多,尤其是分子生物學,不過在我成長時期,它還沒有出現。我的真正興趣是研究基本定律。我要求知,我要知道我們怎麼會、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這里,還有宇宙又是如何運作的。」
出於好奇心,他在15歲時和幾個朋友開始鑽研超心理學。他們研讀了1950年在杜克大學所做的著名實驗,據說那些實驗的目的是想提出統計數據,以便驗證心靈感應和心靈傳動能力,他們也親自做了擲骰子實驗。後來他去聽了一場演講,演講者是一位曾經分析杜克實驗的科學家。他說:「只要該項實驗獲得理想結果,技術上一定有缺陷。反之,只要實驗技術完美無瑕,他們就不會得到好結果。所以我才相信那完全是一場騙局。」
霍金申請進入父親的母校,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用他的英式措詞來講,他是去「讀」物理學和數學。當時,他有志於從事天文學。「我到了牛津大學天文台四處張望,他們沒有望遠鏡,唯一的觀測儀器也只是一具太陽攝譜儀。」後來,他在英國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度過一個悲慘的夏天,用一具70cm折射望遠鏡觀測雙星,這讓霍金對觀測天文學的「印象不怎麼深刻」。他顯然不會是桑德志的接班人。
霍金是個聰明的懶學生。教授和同學對他的印象都是:這個學生寧願找出教科書里的錯誤,也不想做練習題。當時他蓄留一頭長發,大家都知道他很聰明卻不愛讀書,不需要啃書就會做習題。他很少記筆記,在課堂上睡覺,還會裝腔作勢,把自己的報告輕蔑地拋進廢紙簍。後來他辯稱,反正老師也不夠高明,那套系統本來就該罵。霍金生性瀟灑,很受同學歡迎。他愛開粗魯玩笑,是同夥中的老大。他的成績不錯,但不是特別傑出。
霍金立定志向,要在畢業後進入劍橋,追隨穩態說的倡導者國家英雄霍耶做研究,攻讀博士。不過首先他面臨著一個小問題:畢業生必須通過資優生考試。霍金的成績不夠好,沒有達到「最優」的程度,造成的影響包括他無法進入第一志願的研究所。他還可以接受一次特別口試,不過他也同時跑去申請擔任公務員,負責管理紀念碑。
他根本不用多此一舉,口試委員對他的才智印象深刻。後來,他們還問他接下來要做什麼。霍金回答:「如果我得到優等就到劍橋,如果只是次等就留在這里,所以我相信你們會給我優等。」結果,他果然得到優等。
但霍金無法如願在英國天文學、物理學家霍耶的指導下學習,因為當時霍耶不收學生,這也好,因為他的研究實在相當怪異。於是,霍金投入與霍耶同輩的理論學家夏瑪門下。
1961年,夏瑪在劍橋組成團隊,鑽研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當時他是英國唯一講授相對論的學者。夏瑪說:「當時惠勒在普林斯頓的角色,和我在劍橋有點相同,都在訓練廣義相對論的新生代學者,」他的神情就像位父親那麼自豪。「英國劍橋執數學界之牛耳,在美國找不到任何機構可以和劍橋相提並論。而如今我在牛津。」他笑著說,「所以你要相信我的話。當時,我待在那裡其實是一種策略,因為如此一來才能教到好學生。而霍金又是這當中最拔尖的學生之一。」
夏瑪和所有人一樣,立刻就發現霍金相當聰明卻不守紀律。至於要判斷他能不能成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那就另當別論。夏瑪也經常講,除非開始做研究,否則你很難論斷一個人。
霍金在牛津大學時期就出現疾病的初期症狀,他步履蹣跚、講話含糊,進入研究所的第一年間則更加惡化。1963年,他的症狀經確診為側索硬化肌萎縮症(ALS)。
「霍金始終沒有喪失開粗魯玩笑的能力。」夏瑪如是說
診斷結果出來之後,霍金的父親私下來到劍橋,詢問夏瑪能不能盡快授予學位。夏瑪態度堅定,拒絕了他的請求。
霍金深感恐慌,他停止一切活動,躲進自己的房間。他說:「一旦發作起來,病情就會發展得非常快。我當時很沮喪,因為我自認為活不過幾年,而且我也看不出自己當時有理由再繼續活下去。」
持續兩年下來,他的身體逐步退化,心情也日益沮喪。他的科學表現也是一塌糊塗,夏瑪為此感到自責。他認為霍金之所以感到沮喪,有部分是他的錯,因為他還沒有讓霍金接觸到真正感興趣的研究課題。畢竟,論文指導教授有責任提攜學生找到研究主題,讓他們投入並在一旁激勵。
結果一如後來的發展,霍金的生命並沒有從此一蹶不振。就在「病況」診斷出來之後不久,他碰到了一位女士並開始和她約會。其實珍是霍金在聖奧爾本斯的同學,當時她正在倫敦大學念中世紀韻文。珍長了一頭紅發,朝氣蓬勃,而且個性頑固,一如霍金後來表現的性格。她回憶道:「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出現初期症狀,」她講話的語調一絲不苟,「因此我從來沒有見過身體健康、肢體健全的史蒂芬。病況的發展十分緩慢。他的個性非常非常果斷,企圖心非常強。」霍金個性內向而強烈,擅長分析,珍則信奉古典主義,個性外向,對藝術和音樂很感興趣,她讓霍金敞開心胸,於是兩人決定認真過日子。
婚姻是霍金生命的轉折點。突然之間,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糟糕。他已經成家,再也不能只考慮自己,只想到自己的困境
他們在1965年結婚。珍並沒有因為要嫁給一個可能沒有未來的人而顯露出任何不安。她說:「我是確定了自己想要結婚,才決定要結婚的,所以,我就結婚了。」
霍金錶示:「我的婚姻讓我決定活下去,婚姻讓我有理由堅持下去,努力奮斗。沒有珍幫忙,我不可能活下去,也不會有意願再活下去。」
同時,他的惡化狀況也趨於緩和;身體的退化速度慢了下來,而且還一直活到現在。夏瑪告訴霍金,顯然他會繼續活下去,所以最好還是完成論文。
夏瑪提出一個新構想給霍金。他派霍金去倫敦見一位老友數學家潘洛斯,潘洛斯當時正在講授一種最怪異也最讓人不解的廣義相對論預測結果:宇宙中可能存在某些區域,稱為「奇異點」,物理定律在那裡完全不成立,那裡的物質和能量,甚至時空本身,全都被摧毀(或可說創生)。霍金聆聽潘洛斯講課之後,知道自己已經找到了畢生職志。
第一屆得州研討會就像條繩索,將許多宇宙學家和天文學家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潘洛斯和夏瑪都參加了會議。英國的霍金則在家裡自怨自艾,完全不知道有人就要在得州舞台上道出他的終生職志。
惠勒預定在當天下午議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肩負一項使命走上達拉斯講台:他即將讓物理學界接觸死神,為期長達10年。他認為,自己投入終生歲月進行研究就是為了這一天。惠勒是兩位英雄的忠實信徒,一位是丹麥的傳奇理論學家波耳,量子理論的肇建者。惠勒在波耳的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度過難忘的一年,並成為他的終生研究夥伴。惠勒柔聲說:「波耳那裡的人員組成了一支超越國界的忠誠研究團隊。你可以與人討論佛陀、耶穌、摩西還有孔子。不過,只有和波耳交談過後,才讓我深深相信真的有這種人存在。」
另一位則是愛因斯坦。當年輕的惠勒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書的時候,愛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惠勒回憶道:「那時候,你得要鼓足勇氣才能見到他。」他後悔自己當時太過害羞,以致沒有拿奇異點的相關問題來追問愛因斯坦。
直到一年之後,惠勒才初次見到霍金。霍金後來沿襲惠勒的精神,成為他最了不起的學生,因為霍金繼承了黑洞的思想,並佔有最重要的地位。惠勒巧妙稱呼這個主題為「最終狀態議題」。
許多科學家都指望或相信奇異點只是純理論的數學現象,就像習題里的無摩擦斜坡或永動鍾擺一樣,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真正的恆星應該不會發生球體對稱塌縮,尤其是本身會旋轉的恆星,而幾乎所有恆星都會自轉;也許恆星會繞著核心迴旋轉動,而不會崩潰塌縮成奇異點。結果,我們並沒有這種好運。潘洛斯在1965年證明了恆星在失控塌縮後會形成貨真價實的奇異點,任何黑洞裡面都必然有個奇異點。實際上,潘洛斯等於是證明了,只要累積了充分的物質和能量,時空就有可能終結。
霍金吸收了潘洛斯的方法,在論文最後一章採用了這些技巧來分析開放宇宙,這等於是恆星塌縮的反面現象。夏瑪高興地說:「那是最精彩的部分。」霍金的結論是,只要廣義相對論正確,那麼在宇宙歷史中,總有一天會出現至少一個奇異點。就以膨脹中的宇宙而論,在100億或200億年之前,就絕對出現過至少一個奇異點。如果他讓膨脹中的宇宙逆時間運行,猶如影片倒帶一般,則物質密度和輻射強度會提高到無窮大,到最後,天空里的唯一光線就像條毯子,把宇宙萬物全部卷進奇異點里去。後來,霍金和潘洛斯合作撰寫了一篇論文來引申這種論點,並描述膨脹宇宙的所有模型。霍金生性喜做保守論述,他只淡然承認,就某個意義來說,或許這種奇異點正是宇宙的起源。
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霍金的日常行動已經變得相當吃力。他步履蹣跚,瘦弱的身影出現在重要的研討會上,奮力坐在第一排並提出尖銳的問題。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就留在劍橋擔任研究教授。霍金同時服務於兩個系所,一個是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位於市中心,系館像是一幢工業建築;另一個則是霍耶的理論天文學研究所(1972年,該研究所和隔壁的舊天文台合並,霍耶便在此時辭職),位於市郊一幢低矮的現代建築內。霍金坐著一部小型三輪車往來通勤,身體繼續緩慢退化。1969年,他拋掉手杖坐上輪椅,但也開始發揮頑強天性。他盡可能拒絕別人協助,自己獨立行動。
Ⅱ 身患重症的霍金,何以能夠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贏得人們尊重的原因是什麼
霍金實力是蠻強的,但名氣大於實力。贏得人們尊重的原因一是身殘志堅,二是著了很多科普書籍,都暢銷世界,然後才是他的物理水平。
具體事跡網上很好查的,我就不說了。
論理論物理的水平,霍金跟很多人還是有差距的。
Ⅲ 霍金為什麼能成為大物理學家
他沒別的事干(例如打球、親親、逛街……)
恰巧又懂點物理,
只好沒事就想跟物理有關的東西
所以成為著名的
理論物理學家。
說明一個道理:
專注干一件事,你肯定能成功!!!~~
共勉~~~
Ⅳ 霍金的介紹,簡介,身世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歲時,他被檢出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不久半身不遂。當時醫生診斷,霍金還有2-3年的時間。
60年代後期,霍金的身體狀況又開始惡化,行動走路都必須使用拐杖,不再能定期教課。霍金的言語功能逐年退步,到了70年代後期,只剩下他的家人或密友能夠聽得懂他的話。
1985年霍金霍金因肺炎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作一個特製的滑鼠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後通過電腦播放聲音。
1988年,霍金出版《時間簡史》,解釋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學理論。《時間簡史》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澀,很多人買回家並不看。
2005年,霍金開始只能用臉頰肌肉的運動來控制他的通訊設備,每分鍾大約可以輸出一個字。2009年,他不再能獨立駕駛他的輪椅,時常需要使用人工呼吸器,還有幾次嚴重到需要去醫院診療。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歲。霍金逝世後,引發全球各界悼念。
(4)霍金如何成為物理學家擴展閱讀:
霍金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1979年至2009年任職盧卡斯數學教授,最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
他還曾預言世界末日,警告千萬不要登月,因為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警告人類必須在100年之內離開地球,表示延長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其他星球上安家。
1994年,52歲霍金大膽的進行了搖滾樂跨界,他利用電子發聲器在美國搖滾樂團Pink Floyd的專輯中《keep talking》亮嗓。
後來,霍金出現在他愛的不得了的電視劇《星際迷航》,本色出演自己,劇中他和牛頓、愛因斯坦一起打牌。
總之,霍金絕對不像你想像的那樣,只是一個不能動彈的癱瘓老人。作為影視、音樂、科技、微博紅人等多棲物種,霍金真的在用生命告訴你:他,才是人生贏家。
Ⅳ 霍金成為世界著名科學家都有著怎樣的經歷
1959年,17歲的霍金進入英國牛津大學學習物理。在大學中,他的天賦得到了充分發揮。有一次,教電磁學的老師留下了13道相當難的課外題讓同學們做,說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有些同學一道題都沒有做出來,有些僅僅做出了一兩道,而霍金卻一口氣做出了十道題,還滿懷遺憾地說:「真糟糕,還有三道題做不出來。」同學們感到十分驚訝,要知道,所有同學加起來也沒能完成十道題!霍金在老師眼中的地位漸漸直線上升,他被作為重點培養對象了。1962年,史蒂芬·霍金從牛津大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劍橋大學研究生院,繼續學習物理學。眾所周知,物理學上有兩個領域:一個是研究大尺度的宏觀領域,這就是宇宙學;另一個是研究小尺度的微觀領域,這就是基本粒子。霍金選擇了大尺度的宇宙學,師從著名天文學家鄧尼斯·西阿瑪。西阿瑪是宇宙學方面的權威,許多天體物理學家、相對論學者、宇宙學學者都是他的學生,能夠得到他的指導是霍金一生最幸運的事。有了名師的指導,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霍金的學業飛速地進步。他提出的許多觀點也得到了導師的肯定。導師曾多次對人說:「史蒂芬·霍金是我最喜歡的學生之一,將來肯定會成為一名著名的物理學家。」進入研究生院剛剛一年,災難悄悄來臨了。在走路的時候,霍金發現自己的手腳越來越不聽使喚,有時候跌倒了就難以爬起來。他不得不去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的結果是殘酷的:他得了一種不治之症——廬伽雷病。這種病會導致全身癱瘓,甚至會因呼吸系統肌肉失效而窒息死亡。醫生預計他最多能再活兩年半的時間。這個意外使21歲的霍金陷入了絕望的深淵。但他馬上又振作起來。他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不能這樣去等死,不,絕對不能!霍金以頑強的意志繼續去完成學業。1965年,他終於勝利完成了博士論文答辯,並獲准留校工作。但病魔並沒有就此放過他。1970年,他坐到了輪椅上,再也沒有站起來。1974年以後,他連吃飯都得別人來餵了。1983年以來,他連聲音都發不出了,徹底失去了講話的能力。他全身癱瘓,只有幾根手指能自由活動。面對這樣的局面,霍金還暗自慶幸,他的大腦還活著!「只要大腦還活著,我就沒有理由去停止科學研究工作!」這是霍金通過鍵盤發出的驚人之語。在病床上、輪椅上,霍金仍然在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為了解決他工作和生活不便的問題,人們為他設計了一台專門的機器來替代翻書。他閱讀資料時,助手就把資料一頁頁挨著擺在一張大辦公桌上,他驅動輪椅從桌前緩緩行進,慢慢地閱讀。他不能寫字,也不能講話,專家為他設計了一台專用的微型電腦和一台語言合成器,裝在他輪椅的扶手上。他利用僅能活動的幾根手指操縱滑鼠器,從電腦中選擇詞彙,組成句子,通過語言合成器發出聲音與人們進行交流。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霍金以頑強的意志每天進行著科學研究,並成為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Ⅵ 霍金生平的簡介
史蒂芬·威廉·霍金,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父,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
Ⅶ 霍金與病魔對抗55年,他是如何做到的
霍金之所以能與病魔對抗這么多年,源於他有著異於常人的意志力,雖然身患重病造成癱瘓,但是他不放棄、不服輸,不斷的挑戰自我與超越自我,這是因為這種原因,他才能有所成就。
三、其他評價
霍金榮獲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席,這是自然科學史上繼牛頓和狄拉克之後榮譽最高的教席。在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同樣他也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我們應該向霍金學習,無論面對何種困境,即使是疾病纏身都要努力學習,努力奮斗、努力拚搏。
Ⅷ 霍金,是如何成為大師級的物理學家
霍金,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21歲時,霍金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終身被禁錮在一張輪椅上,但他的思想卻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成為一代大師級的物理學偉人。
不禁感嘆,是什麼支撐他,戰勝自我,成為了開創了物理學科的新紀元的偉人。
霍金具有挑戰主流思想的勇氣,具有了不落框框的想像力,不斷升華的真理本質內涵會導致無限的靈性,在人們想像不到的地方進行創造、建構一個全新思維世界,或許,才是霍金一生偉大傳奇的本質!
近日,霍金去世了,但他的一生多彩的追求將鼓舞全世界,我們也將永遠懷念他!
Ⅸ 霍金怎麼成為物理學家的
霍金怎麼成為物理學家的?
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精神使他成為了科學家!~
Ⅹ 霍金為什麼能成為一名傑出的物理學家從它的故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因為霍金有挑戰主流思想的勇氣
還有就是他的不斷努力付出
從他的故事中可以得到的啟示是
病痛只能擊敗我們的身體,
但是不能打敗我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