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初中學過的物理原理有哪些

初中學過的物理原理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0 20:59:52

Ⅰ 初中階斷,我們學習過的物理原理什有什麼

牛頓第一、三定律,杠桿原理,固體與液體壓強的簡單計算,光(透鏡為主),浮力定律,重力定律,物態變化及過程中的能量計算,比熱容,密度與質量、體積的關系等。
以上答案為我上初中時學的,和你可能不太一樣。

Ⅱ 初中物理定律都有什麼

這個東西做實驗題有用嗎?
算了,需要就是價值,給你羅列一點,就當是復習了
教科版八年級上冊:
速度:單位時間物體通過的路程 v=s/t
聲音傳播依靠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發現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密度:單位體積物體的質量 p=m/v
下冊:
相互作用力: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的兩個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平衡力: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
靜摩擦力等於靜止時對物體的作用力力大小
滑動摩擦力等於物體勻速運動時作用力大小
壓強:單位面積上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 P=F/S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水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F浮=G排
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滑輪:省力,不改變力的方向 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
定滑輪:不省力,改變力的方向 等臂杠桿
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功:力與立方向上的移動的距離 W=F*S
輪軸:F*R=G*r 不計摩擦
斜面:F*S=G*h 不計摩擦
機械效率:n=W有/W總
滑輪組機械效率:n=G/nF ; n=G/(G+G動) 不及摩擦
九年級上冊:
同種電荷相排斥,異種電荷相吸引
同名磁極相排斥,異名磁極相吸引
比熱容:表示物質吸放熱能力的物理量 Q=Cm(t末-t初)
熱平衡方程:Q吸=Q放
電流:單位時間通過導體橫截面積上的電荷 I=Q/t
電壓:形成電流的原因
電源:提供電壓的裝置
歐姆定律:通過導體兩端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I=U/R
電功:通過電流所做的功 W=UIt
電功率:單位時間電流所做功的多少 P=W/t P=UI
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平方、電阻大小、時間成正比 Q=I*IRt

Ⅲ 初二物理學什麼知識點

初二物理知識點

汽化可分為沸騰和蒸發

(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註:蒸發的快慢與(A)液體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夏天灑在房間的水比冬天乾的快;在太陽下曬衣服快乾);(B)跟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有關,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涼衣服時要把衣服打開涼,為了地下有積水快乾,要把積水掃開);(C)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涼衣服要涼在通風處,夏天開風扇降溫);

(2) 沸騰:在一定溫度下(沸點),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註:(A)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B)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同;(C)液體的沸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高壓鍋煮飯)(D)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還要繼續吸熱;

(3) 沸騰和蒸發的區別和聯系:

(A)它們都是汽化現象,都吸收熱量;(B)沸騰只在沸點時才進行;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C)沸騰在液體內、外同時發生;蒸發只在液體表面進行;(D)沸騰比蒸發劇烈;

(4)蒸發可致冷:夏天在房間灑水降溫;人出汗降溫;發燒時在皮膚上塗酒精降溫;

(5)不同物體蒸發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發的快;

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裡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考鍾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製作、播放);

Ⅳ 初中物理一共有幾大定律分別是什麼

初中物理有牛頓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能量守恆定律、電流定律、歐姆定律等定律,具體分析如下:

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側三隨大四空大;

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它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的總量保持不變;電流定律:電量Q、電壓U、電阻R;歐姆定律的公式:I=U/R,U=IR,R=U/I;

所以可以看出,初中物理有牛頓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能量守恆定律、電流定律、歐姆定律等定律;

(4)初中學過的物理原理有哪些擴展閱讀:

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比較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做。要想學好物理,應當做到不僅把物理學好,其它課程如數學、化學、語文、歷史等都要學好;

針對生活中亟待解決而且可以解決的問題,我們應當迎難而上,盡量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解決方案、說明解決過程、展示解決成果。如果能對以上問題進行比較、評價,效果會更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初中物理

Ⅳ 求兩個初中物理中物理現象的原理

1.
「硬幣跳高」的現象:硬幣放在桌子上,用嘴向硬幣表面吹氣,水平吹,硬幣就會從桌面上跳起來。
原理,用嘴吹氣,使硬幣表面空氣流速加快,減小了空氣壓強,使之小於硬幣底部的壓強(=空氣壓強),壓強差使硬幣跳起來。
2.
用飲水機時,會聽到咕嘟咕嘟的聲音,那就是內部壓強小了,外界壓強需要把空氣壓進去,使內外壓強一致(內壓強=內空氣壓強+水的壓強,外壓強=大氣壓強)。所以說,內外壓強是相等的。

PS:
設某一個初狀態(桶內氣壓+桶內水的壓強=外界大氣壓),此時由於桶內氣體一定,當有水流出時,氣體的體積是變大的,但是質量不變,而且水流出一些,所以壓強就變小了:桶內氣壓+桶內水的壓強<外界大氣壓。那麼外界大氣壓就會把空氣壓入桶里(這時,就會有咕嘟咕嘟的聲音),使桶里的氣體更多,以此來適應增大的體積,這樣,內外壓強就相等了。

明白否?

Ⅵ 初中物理知識點有哪些

初中物理知識點有如下:

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與路程不成正比,時間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

3、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

4、天平讀數時,游碼要看左側,移動游碼相當於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

5、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電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7、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運動狀態不一定改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就不變。

8、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隻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隻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

9、慣性是屬性不是力,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不能說受到慣性,只能說具有慣性。

10、物體受平衡力作用,物體處於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受非平衡力:運動狀態一定改變。

11、電動機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外電路有電源。發電機原理: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外電路無電源。

12、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狀態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彈簧測力計還可以測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有關,但靜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關,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條件。

15、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強和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16、畫力臂的方法:一找支點(杠桿上固定不動的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二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反向延長),三連距離(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四標字母。

17、求作最小動力,力臂應該最大。力臂最大作法:支點到力的動力作用點的長度就是最大力臂。

Ⅶ 物理學中的原理

題目太大了。
中學階段學的物理原理,還是整個物理原理?
初中物理有阿基米德原理、杠桿原理

Ⅷ 初中所有的物理原理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測量 ⒈長度L:主單位:米;測量工具:刻度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單位是長度單位. ⒉時間t:主單位:秒;測量工具:鍾表;實驗室中用停表.1時=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質量m: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主單位:千克; 測量工具:秤;實驗室用托盤天平. 二、機械運動 ⒈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的運動. 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運動必須選取另一個物體作標准,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⒉勻速直線運動: ①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a 比較在相等時間里通過的路程.b 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需的時間.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時. 三、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公式: m=ρV 國際單位:千克/米3 ,常用單位:克/厘米3, 關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讀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3千克. ⒉密度測定:用托盤天平測質量,量筒測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面積單位換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壓強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壓強單位:牛/米2;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部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生原因:由於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於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生壓強. 規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氣壓強:大氣受到重力作用產生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且很大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測定大氣壓強數值的是托里拆利(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管傾斜後,水銀柱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1個標准大氣壓=76厘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盒式氣壓計). 大氣壓強隨高度變化規律:海拔越高,氣壓越小,即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沸點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G物 且 ρ物ρ液 七、簡單機械 ⒈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通過調節杠桿兩端螺母使杠桿處於水位置的目的:便於直接測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 定滑輪:相當於等臂杠桿,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動滑輪:相當於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⒉功: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距離.W=FS 功的單位:焦耳 3.功率:物體在單位時間里所做的功.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體做功快. W=Pt P的單位:瓦特; W的單位:焦耳; t的單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 平面鏡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離,與鏡面對稱.物體在水中倒影是虛像屬光的反射現象. ⒊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光線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側三隨大四空大. ⒋凸透鏡成像規律:[U=f時不成像 U=2f時 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光路圖 應用 u>2f f

Ⅸ 初中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有哪些

那也太多了吧!~!
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
總功W總 W有=G物h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 ×100%
串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
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
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並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並聯電路
電阻R(Ω) = + +……
歐姆定律 I=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
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電荷量(庫侖)
t:時間(S)
電功W
(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
R:電阻
6.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7. 光發生折射時,在空氣中的角總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變淺的虛像。
8.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9.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體在2倍焦距之外成縮小、倒立的實像。在2倍焦距與1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在1倍 焦距之內 ,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0.滑動摩擦大小與壓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11.壓強是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12.輸送電壓時,要採用高壓輸送電。原因是:可以減少電能在輸送線路上的損失。
13.電動機的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而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
14.發電機的原理:電磁感應現象。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話筒,變壓器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
15.光纖是傳輸光的介質。
16.磁感應線是從磁體的N極發出,最後回到S極。
壓強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壓強單位:牛/米2;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部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生原因:由於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於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生壓強。
規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

Ⅹ 物理原理有哪些

物理原理有:

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簡稱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惰性定律。常見的完整表述: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於1687年,在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就是其中一條定律。牛頓第一定律與牛頓第二、第三定律構成了牛頓力學的完整體系。

二、泡利不相容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又稱泡利原理、不相容原理,是微觀粒子運動的基本規律之一。它指出:在費米子組成的系統中,不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粒子處於完全相同的狀態。在原子中完全確定一個電子的狀態需要四個量子數。

所以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原子中就表現為:不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電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個量子數,或者說在軌道量子數m,l,n確定的一個原子軌道上最多可容納兩個電子,而這兩個電子的自旋方向必須相反。這成為電子在核外排布形成周期性從而解釋元素周期表的准則之一。

三、測不準原理

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由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這個理論是說,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必然大於或等於普朗克常數,這表明微觀世界的粒子行為與宏觀物質很不一樣。

此外,不確定原理涉及很多深刻的哲學問題,用海森堡自己的話說:「在因果律的陳述中,即『若確切地知道現在,就能預見未來』,所得出的並不是結論,而是前提。我們不能知道現在的所有細節,是一種原則性的事情。」

四、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是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上發表的。牛頓的普適的萬有引力定律表示如下:任意兩個質點有通過連心線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該引力大小與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組成和其間介質種類無關。

五、慣性定理

慣性定律即牛頓第一定律(Newton's
First Law, or Law of
Inertia),它的發現者是牛頓。慣性定理: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狀態,運動的物體將永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網路—泡利不相容原理

網路—測不準原理

網路—萬有引力定律

網路—慣性定理

閱讀全文

與初中學過的物理原理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