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物理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2022-06-22 09:52:54

A. 什麼是資料庫的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以及

資料庫設計過程包括:
現實世界→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
概念設計——利用數據模型進行概念資料庫的模式設計。它不依賴任何DBMS(資料庫管理系統)常用的數據模型為ERM(實體聯系模型),用到的術語有:實體、屬性、聯系、鍵。
邏輯設計——把概念設計得到的概念資料庫模式變為邏輯數據模式,它依賴於DBMS。用到的術語有:函數依賴、範式、關系分解。

物理結構設計——指的是根據資料庫的邏輯結構來選定RDBMS(如Oracle、Sybase等),並設計和實施資料庫的存儲結構、存取方式等。
確定資料庫的物理結構包含下面四方面的內容:
1、確定數據的存儲結構;
2、設計數據的存取路徑;
3、確定數據的存放位置;
4、確定系統配置。
資料庫物理設計過程中需要對時間效率、空間效率、維護代價和各種用戶要求進行權衡,選擇一個優化方案作為資料庫物理結構。在資料庫物理設計中,最有效的方式是集中地存儲和檢索對象。

B. .資料庫設計分為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任務是什麼

資料庫設計分為6個階段,各階段的任務如下:

1.需求分析階段:准確了解與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與處理);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對其進行優化;

4.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資料庫實施階段: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工具及宿主語言,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

,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並進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資料庫應用系統經過試運行後即可投入正式運行。

拓展資料:

資料庫的定義:

資料庫是依照某種數據模型組織起來並存放二級存儲器中的數據集合。這種數據集合具有如下特點:盡可能不重復,以最優方式為某個特定組織的多種應用服務,其數據結構獨立於使用它的應用程序,對數據的增、刪、改和檢索由統一軟體進行管理和控制。從發展的歷史看,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高級階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統發展起來的。

資料庫的性質:

1、整體性:資料庫是一個單位或是一個應用領域的通用數據處理系統,他存儲的是屬於企業和事業部門、團體和個人的有關數據的集合。資料庫中的數據是從全局觀點出發建立的,他按一定的數據模型進行組織、描述和存儲。其結構基於數據間的自然聯系,從而可提供一切必要的存取路徑,且數據不再針對某一應用,而是面向全組織,具有整體的結構化特徵。

2、共享性:資料庫中的數據是為眾多用戶所共享其信息而建立的,已經擺脫了具體程序的限制和制約。不同的用戶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資料庫中的數據;多個用戶可以同時共享資料庫中的數據資源,即不同的用戶可以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同一個數據。數據共享性不僅滿足了各用戶對信息內容的要求,同時也滿足了各用戶之間信息通信的要求。

參考資料:

資料庫軟體

C. 資料庫設計的步驟有哪些

資料庫的設計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 需求分析階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結果得到數據字典描述的數據需求(和數據流圖描述的處理需求)。

2. 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圖表示。

3. 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例如關系模型),並對其進行優化。

4. 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 資料庫實施階段

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語言(例如C),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並進行試運行。

6. 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資料庫應用系統經過試運行後即可投入正式運行。在資料庫系統運行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評價、調整與修改。

D. MYSQL資料庫的物理設計都包括哪些內容,怎麼設計

Log File物理結構

log block結構分為日誌頭段、日誌記錄、日誌尾部

  • Block Header,佔用12位元組

  • Data部分

  • Block tailer,佔用4位元組

  • Block Header

    這個部分是每個Block的頭部,主要記錄的塊的信息

  • Block Number,表示這是第幾個block,佔用4位元組,是通過LSN計算得來的,佔用4位元組

  • Block data len,表示該block中有多少位元組已經被使用了,佔用2位元組

  • First Rec offet,表示該block中作為第一個新的mtr開始的偏移量,佔用2位元組

  • Checkpoint number,表示該log block最後被寫入時的檢查點的值,佔用4位元組

  • E. 資料庫設計分哪幾個階段

    資料庫設計可以分為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和物理結構設計三個階段。

    (1)概念結構設計。這是資料庫設計的第一個階段,在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階段,已經得到了系統的數據流程圖和數據字典,現在要結合數據規范化的理論,用一種數據模型將用戶的數據需求明確地表示出來。

    概念數據模型是面向問題的模型,反映了用戶的現實工作環境,是與資料庫的具體實現技術無關的。建立系統概念數據模型的過程叫做概念結構設計。

    (2)邏輯結構設計。根據已經建立的概念數據模型,以及所採用的某個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的數據模型特性,按照一定的轉換規則,把概念模型轉換為這個資料庫管理系統所能夠接受的邏輯數據模型。不同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了不同的邏輯數據模型,如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等。

    (3)物理結構設計。為一個確定的邏輯數據模型選擇一個最適合應用要求的物理結構的過程,就叫做資料庫的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在物理設備上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稱為資料庫的物理數據模型。

    F. (20) 資料庫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的設計內容,它們是______。

    A.概念設計和邏輯設計

    分析:

    資料庫設計的設計內容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的實施和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

    概念設計

    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可能是一個工廠、一個商場或者一個學校等),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所建立的模型應避開資料庫在計算機上的具體實現細節,用一種抽象的形式表示出來。

    以擴充的實體—(E-R模型)聯系模型方法為例,第一步先明確現實世界各部門所含的各種實體及其屬性、實體間的聯系以及對信息的制約條件等,從而給出各部門內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在資料庫中稱為用戶的局部視圖)。

    第二步再將前面得到的多個用戶的局部視圖集成為一個全局視圖,即用戶要描述的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

    邏輯設計

    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資料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於某種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數據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資料庫」。

    (6)物理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數據結構設計形成過程:

    需求分析階段:綜合各個用戶的應用需求。

    概念設計階段:形成獨立於機器特點,獨立於各個DBMS產品的概念模式。

    邏輯設計階段:首先將E-R圖轉換成具體的資料庫產品支持的數據模型,如關系模型,形成資料庫邏輯模式;然後根據用戶處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慮,在基本表的基礎上再建立必要的視圖(View),形成數據的外模式。

    物理設計階段:根據DBMS特點和處理的需要,進行物理存儲安排,建立索引,形成資料庫內模式。

    參考資料來源:資料庫設計-網路

    G. 資料庫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包含哪些內容

    資料庫邏輯設計是整個設計的前半段,包括所需的實體和關系,實體規范化等工作。設計的後半段則是資料庫物理設計,包括選擇資料庫產品,確定資料庫實體屬性(欄位)、數據類型、長度、精度確定、dbms頁面大小等。

    H. 資料庫物理設計的介紹

    資料庫設計工作包含兩方面的內容:資料庫邏輯設計:設計資料庫的邏輯結構,與具體的DBMS無關,主要反映業務邏輯。資料庫物理設計:設計資料庫的物理結構,根據資料庫的邏輯結構來選定RDBMS(如Oracle、Sybase等),並設計和實施資料庫的存儲結構、存取方式等。

    I. 資料庫的物理結構設計指的是什麼

    Log File物理結構

    log block結構分為日誌頭段、日誌記錄、日誌尾部

  • Block Header,佔用12位元組

  • Data部分

  • Block tailer,佔用4位元組

  • Block Header

    這個部分是每個Block的頭部,主要記錄的塊的信息

  • Block Number,表示這是第幾個block,佔用4位元組,是通過LSN計算得來的,佔用4位元組

  • Block data len,表示該block中有多少位元組已經被使用了,佔用2位元組

  • First Rec offet,表示該block中作為第一個新的mtr開始的偏移量,佔用2位元組

  • Checkpoint number,表示該log block最後被寫入時的檢查點的值,佔用4位元組

  • J.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幾部分,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的實施和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具體內容如下:

    1、需求分析

    內容:調查和分析用戶的業務活動和數據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數據的種類、范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用戶對資料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用戶需求規約。

    2、概念設計

    內容: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3、邏輯設計

    內容: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資料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於某種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數據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資料庫」。

    4、物理設計

    內容:根據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提供的多種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等依賴於具體計算機結構的各項物理設計措施,對具體的應用任務選定最合適的物理存儲結構(包括文件類型、索引結構和數據的存放次序與位邏輯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徑等。

    5、驗證設計

    內容:收集數據並具體建立一個資料庫,運行一些典型的應用任務來驗證資料庫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一般,一個大型資料庫的設計過程往往需要經過多次循環反復。當設計的某步發現問題時,可能就需要返回到前面去進行修改。

    6、運行與維護設計

    內容:在資料庫系統正式投入運行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調整與修改。除了關系型資料庫已有一套較完整的數據範式理論可用來部分地指導資料庫設計之外,尚缺乏一套完善的資料庫設計理論、方法和工具,以實現資料庫設計的自動化或互動式的半自動化設計。

    (10)物理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重要性

    1、有利於資源節約

    對計算機軟體資料庫設計加以重視不僅可減少軟體後期的維修,達到節約人力與物力的目的,同時還有利於軟體功能的高效發揮。

    2、有利於軟體運行速度的提高

    高水平的資料庫設計可滿足不同計算機軟體系統對於運行速度的需求,而且還可充分發揮並實現系統功能。計算機軟體性能提高後,系統發出的運行指令在為用戶提供信息時也將更加快速有效,軟體運行速度自然得以提高。

    3、有利於軟體故障的減少

    加強資料庫設計可有效減少軟體故障的發生幾率,推動計算機軟體功能的實現。

    閱讀全文

    與物理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