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競賽難度比較:決賽與北大金秋營哪個更難
清北金秋營考試都包括筆試和面試。從考試科目來看,金秋營考試主要考察本學科知識及考生綜合素質。也涉及到相關學科知識,一般不會太難。從考試難度來看,兩所院校考試難度基本接近於自主招生考試難度的水平,對於競賽生來說難度不大,對閱歷過很多國決、國際級賽事的競賽題目,以及涉獵過一些大學知識的考生應該會佔一些優勢。但想在眾多優秀考生中脫穎而出,也需要提前認真准備。希望能夠幫到你。
B. 京師物理探究競賽獲獎比例
金銀銅獎牌比例為8比4比2。
決賽包含理論和實驗操作考試。決賽由全國各省市代表隊參賽,共計有365名(全國)考生參加,北京代表隊有14人參賽。第37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中,北京隊獲得8金、4銀、2銅的好成績,其中有4人進入國家集訓隊。
競賽是在體育、生產等活動中,比較本領、技術的高低,由多個人參加,有一定的規則。象棋競賽、籃球競賽、檔案法制知識網路競賽、計算機操作競賽、龍舟競賽、體育競賽、百日勞動競賽等。
C. 如何評價第38屆物理競賽復賽
第3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上海賽區剛剛結束理論考試,所不同的是,今年沒有一貫的防空警報。今年是改革的第一年,圈內人士都非常期待,本次賽題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模型復古,有明顯的北大風格,對學生的思維要求高,建模要求高,計算量適中。
試卷對嚴格訓練的專業選手來說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特點是看上去每個題都見過,都有思路,但實際要做得好就比較困難,因為題目都是老題換新顏,要求更高,考察知識點更細致。試卷的唯一缺點是力學的剛體部分重復考點較多。
相關信息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每年舉行一次,包括預賽、復賽和決賽。在校高中學生可向學校報名,經學校同意,由學校到地方競委會指定的地點報名。凡報名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的學生均在地方競委會指定的地點參加預賽。
預賽由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命題組統一命題和制定評分標准,辦公室統一制卷。各地方競委會組織賽事和評定成績。預賽滿分為200分,競賽時間為3小時。地方競委會不得組織其它考試來確定學生參加預賽的資格。
D. 參加物理競賽天賦很重要麼
搞競賽要找好苗子,他(她)應該是有熱情的,勤奮的,更應該是有抱負的,不畏艱難的;不能搞抱佛腳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舉個例子吧:每年高一的學生中希望搞數學或者物理競賽的學生,我都會帶他們去拜訪往年的成功考生。回來後新生都充滿信心:以物理競賽為例(數學競賽得看小學初中的基礎,物理競賽從高一才開始,初中內容相對容易),往年的學生給出的經驗是:只要把程稼夫的三本書做完至少可以拿到省一。聽上去多麼容易啊,只需要做完三本書。在優秀學校里,在教練的輔導下完成三本書從難度上來說不是特別的大。可往往一年下來,所有的學生都打了退堂鼓。
如果說天賦很重要,我個人認為能夠堅持到最後永不放棄的這種恆心才算是天賦.在外人看來優秀學生的遙不可及的能力是日積月累而成的結果。
天賦是一定要的,但是否有天賦這個東西到底怎麼去判定?又沒有什麼機器能夠測試你到底有沒有學習物理競賽的潛力。
所以,我們一般的建議是,看你的自學能力是否足夠支撐你學習物理競賽。當然,前提是不要過多影響高考。
E. 如何看待2021中科大少創班初試
離譜的難度,創造歷史的80分復試線,還是在入圍人數比例有所擴大的情況下。
我,第37屆物理競賽賽區一等獎,語文英語100分,數學140,物化生90分,全校排名60名(我們學校在大市裡算第一第二的高中),報考中科大少創班,沒有過初審!我不能接受,還特地寫了自薦信找了中科大的招生老師,也都沒有回我。
我搞不懂為什麼?比我好的,比我差的,全都過初審了,我們兩個實驗班,就我一個沒有過初審。現在分數線出來了,200分的試卷,就80分,我們班都有3個人過線。仔細打量一下,我雖然沒學過數學競賽,但是這個難度的數學題我還是能做30分的(題目我看了同學回憶的版本)。
物理,雖說有復賽難度,但是對於我這個接近省隊水平的物競選手來說,一張復賽難度的卷子,50分考不到嗎?我難道80分考不到?
為什麼就這么喜歡給我的人生增加難度?我初中到高中是保送上來的,沒有體驗過中考是什麼感覺。原因是什麼?我偏科,我就是不喜歡語文英語,就是喜歡數理化生。我喜歡科研,平時也喜歡做實驗,寫論文。這不符合科大少創班培養科研人才的需求嗎?
就因為我偏科,把我刷掉,憑什麼呢?我不喜歡文科,所以不想要高考,想著大學也保送走了得了,看上了中科大少創班,自認為實力足夠過考核,拿個本一線走人得了,高三一年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要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復習沒有意義的事情。
結果到現在,連初審都不讓我過,那怎麼辦,指望我保送清北嗎?那太瞧得起我了,我就一個弱省省隊,沒有資格保送。害,看我也就這點出息了,以我的語文英語高考怎麼考呢?我現在不知道該做什麼,不知道該想什麼,就這樣吧。
F. 全國高中生物理競賽決賽
奧賽物理就是基本知識的靈活運用,比平時考試不同的就是題里滲透了一些「新」的「靈活」的思維方式和解題方法。
我建議先把教材吃透。教材是一切之根本。也許你認為已經吃透了,其實不然。還能提很多為什麼,還能在書中找出很多不合理甚至錯誤的地方。
再買一本奧賽方面的書,書上有各種題的訓練,不要只顧著做題,那樣肯定是事倍功半,重要的是訓練你思維方法。你把買的專門的奧賽書的題瀏覽完,看看你有沒有那種思維,如果頭腦里已經有那種思維,就放下不做;沒有的再做幾個題,養成那種思維,學會那種方法。ok!
不要想著自己現在手裡有那麼幾本書,就想辦法要用上,其實不然。
按我說的這樣做,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同時也相當於物理的高考復習。
祝你取得好成績。
G. 如何評價第38屆全國物理競賽預賽卷
從分數佔比的情況來看,預賽更注重力學和電磁學的考察,力學和電磁學一共佔分數的64%,而熱學、光學、近代物理一共佔比36%。從考試難度來看,總體難度高過高中課本難度,只有一部分題目可以利用高中內容解決。
本屆題目,選擇填空難度較低,選擇題除了第三題,均可以用高中課內的知識來解決;而填空題除了第八題,均可以用高中課內的知識來解決,因此,選擇填空屬於拼細節、比心態的題型。
1,有競賽基礎的同學更容易進入復賽。第38屆物理競賽預賽題目選擇題空難度較小,大部分內容課內知識可以解決,而解答題幾乎無法用課內知識解決,因此對於高考黨來說競爭力較低。解答題具有明顯的篩選性,可以篩出系統學習競賽的學生,從而更有效的進行後續復賽和決賽的選拔中區。
2,考察知識點較全面。力學、電學、熱光近都有所涉及,光學即考察了幾何光學也考察了波動光學;熱學考察到了飽和水汽壓;近代物理考察了玻爾原子模型和半衰期;同時最後一題很新穎的考察了運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預賽是面向全體高中生的入門考試,對於非競賽生,這是一次很好的拓展視野、培養興趣的機會,對於競賽生,預賽考察的實際上並不是知識和能力,而是心態與習慣。
H. 物理競賽問題
競賽跟高考沒有必然聯系,做一做競賽題可以拓寬你的思路,套用我們高中物理老師的一句話,當你做過競賽之後,你站的就比別人高一點,看問題更全面一些。
其實高中物理競賽主要還是用大學的微積分原理來解決問題,或者是用比較巧的方法,適當看一看拓寬一下思路是可以的,但是建議不要把這個當做是提高高考成績的手段。
現在好像競賽不能直接保送了,但是現在很多高校自主招生條件之一就是高中時競賽得過獎。
I. 物理競賽省一等獎和全國一等獎是一個概念嗎
不是,物理競賽省一等獎和全國一等獎不是一個概念,一般來說,全國一等獎比省一等獎厲害,一般比賽由省級開始,初賽和復賽都在省,選出省一二三等獎,最後進入決賽也就是國賽,再決出全國一二三等獎。
省一必然不等於全國一,其實各科競賽之間的差別也挺大的,比如物理化學一般省一的人數是30~40,而數學競賽大概有60~80個,而真正進入省隊能參加決賽的只有7~10個人,有的省份多一點有的省份少一點,但基本在這個范圍之內。只有參加決賽,才能獲得全國級別的獎項。所以一個省即使實力非常強,拿到國一的也只有個位數。四川有很多中學(像成都一中、綿陽、巴蜀、南開之類的)都是競賽成績非常好的中學吧,應該競爭也是比較大的。
(9)如何評價37屆物理競賽決賽擴展閱讀:
全國高中物理競賽,為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是在中國科協的領導下,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願參加的群眾性的課外學科競賽活動。競賽分為預賽(筆試)、復賽(筆試、實驗)和決賽(筆試、實驗)。在復賽中獲一等獎者將獲得保送進入大學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