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怎麼做物理應用題
先將問題中的各物理量設出來,然後說明理由,列出公式,最後將所求的量用已知量表示出來,帶入數值就ok來了
2. 初二物理怎麼學好做應用題
掌握扎實的基礎物理知識,真正的學會弄通,然後再多做題,多練習,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做好物理應用題。
3. 如何解答高中物理應用題
1.審題:是解題的關健,明確己知和侍求,看懂文句,弄清題述物理現象、狀態、過程。
挖掘隱含在文字敘述中的條件,從語言文字中挖掘隱含條件(這往往是解題的突破口)。
(如:光滑,勻速,恰好,緩慢,距離最大或最小,有共同速度,彈性勢能最大或最小等等)
2.選對象和劃過程:隔離體或整體(系統)、找准狀態和准確劃分研究過程(全過程還是分過程)。
3.分析:對所選對象在某狀態或過程中(全或分)進行:受力分析、運動分析、做功情況分析及能量專化分析。有必要時畫出受力、運動示意圖或光路圖輔助解答。
定性分析受哪些力(方向、大小、個數);做什麼性質的運動(v、a);及各力做功的情況等。
搞清各過程中相互的聯系,如:上一個程的末狀態就是下一過程的初狀態。
4.依對象所處狀態或發生過程中的運動、受力、做功等特點,選擇適當的物理規律:
(三把「金鑰匙」)①牛二及運動學公式;②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定律及功能關系等③動量定理及動量守恆定律;。
注意:用能的觀點解有時快捷,動量定理,動能定理,功能關系可用以不同性質運動階段的全過程。
5.在依規律列式前設出題中沒有直接給出的物理量,建立坐標,規定正方向等。
依據(所選的對象在某種狀態或劃定的過程中)的受力,運動,做功特點,
選擇依據物理規規律,並確定用何種形式建立方程,有時可能要用到幾何關系式.
主幹方程式要依課本中的「原紿公式」形式進行列式,有時要用到數學函數關系式或幾何關系方程。不同的狀態或過程對應不同的規律。及它們之間的聯系,統一寫出方程。並給予序號標明。
6.統一單位制,將己知物理量代入方程(組)求解結果。
7.檢驗結果:必要時進行分析討論,結果是矢量的要說明其方向。
選准研究對象,正確進行受力、運動、做功情況分析,弄清所處狀態或發生的過程。是解題的關健。
過程往往涉及多個分過程,不同的過程中受力、做功不同,選用不同的規律,但要注意不同過程中相互聯系的物理量。有時也可不必分析每個過程的物量情景,而把物理規律直接應用於整個過程,會使解題步驟大為簡化。
答題技巧:
「基礎題,全做對;一般題,一分不浪費;盡力沖擊較難題,即使做錯不後悔」。
「容易題不丟分,難題不得零分」。
「該得的分一分不丟,難得的分每分必爭」。
「會做、做對、不扣分」。
「沒有把握的多選題當作單選題」。
4. 物理應用題應該怎麼做
讀題,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對應的物理符號,表示出來;然後分析一下題目描述的物理過程,根據要求的各種條件選擇對應的求未知量的公式,根據公式的一步步嵌套或者列方程組形式的公式來求解。同時要注意某些物理量是矢量還是標量的問題。
5. 初中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應用題做法和技巧
其實很簡單別怕,看到這種題首先要想到受力分析,對於貨物,它只受到拉力和重力對吧?因為它靜止不動,所以它處於二力平衡狀態,所以得到拉力=重力,且拉力與重力方向相反,為豎直向上,所以F拉=G=mg=5000kg*10N每kg=50000N,帶入公式就不難了,只要會受力分析和公式,把物理踩在腳下!手打望納謝!
6. 初二物理應用題格式是什麼
答題步驟:①已知:有關於題目的公式。②求:通過轉換公式列出所要求的未知量的公式。③計算:通過公式把已知量代入並計算。④然後答。
初中應用題的格式(舉例)
(1)一般應用題:解:(需設x的話設x),然後寫答題過程,再然後答:……。
(2)一般幾何應用題:解:如圖,∵
(因為)……
, ∴
(所以)…… ,又∵
……, ∴
……(不用答,直接寫在∴那裡)。
(3)幾何證明題:證明:如圖,∵
……,∴
……
,又∵……,∴……(不用答,直接寫在∴那裡).
7. 物理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學習的目的就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學習的方法很重要。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大約如下:
一、認真審題
對題中關健性的詞語要多加思索,搞清物理含義,對特殊字、句、條件等可以用著重符號表示,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條件,特別是一些隱含條件和臨界條件。最好是依據題意畫出簡圖,使問題變得直觀,形象。邊思索、邊聯想,弄清題目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找准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二、思考方式
「眼看」、「心讀」、「手畫」、「腦思」……各種感觀同時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三、准確運算
根據物理規律,對已知、未知條件列出方程和關系式。一般情況下運算要求不太高,運算過程不太復雜,求解運算過程中不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但在運算過程中,不要「跳步」、「漏步」,特別是選擇題、填空題往往會因此導致前功盡棄。運算中既要快又要准。
四、巧解難題
多數難題由幾個小題組成,小題的出現,一方面分散了題目的分值,能做一部分,就能在這一部分充分得分。另一方面,使你的思維隨小題先後的次序,有程序地,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活動,為你解題搭了一架梯子,完成一小題,就上了一個台階。步步為營,循序漸進,各個擊破,從容解決。常規思維方法有對稱法、極限法、等效法、假設法、圖像法、整體法等,但偶爾也可用一下非常規方法,如特殊值法、猜想法、排除法等等。
五、細心驗證
如果有時間,有必要回過頭來認真、細心地進行驗證,看一看解題過程是否完整,答案是否合理。有些錯誤會在驗證中發現。驗證時,不要機械重復前面的解題思路,可採用極限思維法、逆向思維法等科學的思維方法。在驗證過程中,總結一些解題規律,積累一些經驗,是提高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不斷的積累與反思,你的解題能力一定能進一步得到提高。
8. 物理應用題的過程怎麼寫啊,我比較好理解,急需,謝謝了!!!
例:
已知:s=30m/s,v=60m
求:t=?
解:s=v/t
t=v/s
=60m/30m/s
=2s
1·認真讀題看圖
不要看了一遍還什麼都不知道
2·選定研究對象,
3·對其受力分析(按照重力
、彈力、
摩擦力、外力的順序來畫示意圖)
這樣不會漏,不會重,便於理解
4·正交分解、建立直角坐標系,是盡可能多的力分解到坐標軸上,把不再坐標軸上的力分解到坐標軸上。
5·根據坐標系和運動狀態列平衡方程
靜止和勻速是平衡就行了,加速的就要F=ma
6·根據平衡方程,已知條件
求解未知量
1:先找一些不變的量,如時間,距離
2:根據不變的量列出你所知道的公式
3:
再把公式進行適當變形(這要求上課聽講和課下多練多思考)
4:選用得到含很多已知量的公式進行計算
(註:第2和3步,現在要多進行,以後熟練了,就不用了)
9. 初中物理答題技巧
一、單項選擇題解答
有兩種主要方式:直接判斷法和排除法。
二、填空題的解答
要求對概念性的問題回答要確切、簡練;對計算性的問題回答要准確,包括數字的位數、單位、正負號等,對比例性的計算千萬不要前後顛倒。包括回憶法,觀察法,分析法,對比法,剔除法,心演算法,比例法,圖象法,估演算法。
三、簡答題的解法
演繹推理法,返普歸真法(這里的「普」和「真」都是指普遍的規律,對於給出一系列實驗過程(或探究過程、或一系列數據)讓大家總結規律的考題,一般思路是依託課本,總結規律。),透視揭紗法(這里的「視」和「紗」是指考題中給出的一種現象,大家需要通過科學分析,透過現象,看出本質。),信息優選法。
四、實驗題的解答
要嚴格按題中要求進行:
一是測量型實驗題(直接測量型實驗與間接測量型實驗),探究型實驗題(解探究題要深入了解課本上的物理規律,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對基礎探究題做到萬無一失;
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了解探究的全過程(七個步驟),熟練運用各種探究方法如「控制變數法」「等效替代法」「類比法」等,以不變應萬變的解答提高性的題),設計型實驗(
設計型實驗題所能涵蓋的內容較多,提供的信息較少,出題的知識點不好把握,要求我們要富有創新精神,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變「學物理」為「做物理」,遇到問題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開放型實驗題(求解開放性實驗,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多思考、多做實驗,試著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相同的問題,了解事物的內涵,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發散思維能力)。
五、計算題的解法:
(1)仔細讀題、審題,弄清題意及其物理過程。
(2)明確與本題內容有關的物理概念、規律及公式。
(3)分析題目要求的量是什麼,現在已知了哪些量,並注意挖掘題中的隱含條件、該記的物理常量。
(4)針對不同題型,採用不同方法進行求解。分析、逆推等方法是解題時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詳略得當、有條有理地書寫出完整的解題過程,並注意單位統一。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d9DbGfG_wO8GophKkjR-lm73bI7jsXDY9SMDm
10. 高一物理應用題,麻煩寫下解題步驟
初中物理力學占據較高分值,考察方式常以物理計算和物理實驗題為主。初中物理力學主要知識點有:運動與力的結合,參照物,機械運動,力的作用效果,慣性和慣性定律,二力平衡,壓強(液體的壓強,大氣壓強),浮力,機械效率,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化。本篇附上經典初中物理力學計算題和實驗題,供同學學習。
一、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
→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1)曲線運動(2)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
(1)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示意圖 →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1、壓力:
①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②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③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2、壓強:
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②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④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
⑤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改變壓力大小、改變受力面積大小、同時改變前二者
→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 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 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
⑷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3、液體壓強公式:p=ρgh(→點擊進入《力學公式-壓強公式匯總》)
⑴、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g:N/kg;h:m
⑶、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4、連通器: 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大氣壓強
1、大氣壓的測定——托里拆利實驗(重點實驗)。
⑴ 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⑵ 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⑶ 結論:大氣壓p0=760mmHg=1900px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⑷ 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2、標准大氣壓——支持1900px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准大氣壓。1標准大氣壓=760mmHg=1900px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約10.3m
3、大氣壓的變化
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在海拔2000米內可近似地認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氣壓約減小1毫米貢柱,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是不均勻的,低空大氣壓減小得快,高空減小得慢,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測量工具:
⑴ 定義: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
⑵ 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5、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 →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於氣體)。
2、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 (→點擊進入《力學公式-浮力公式匯總》)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浮力的應用
1、物體的浮沉條件: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於重力時,物體上浮;當它所受的浮力小於重力時,物體下沉;當它所受的浮力等於重力時,懸浮在液體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應用
輪船:採用空心的辦法增大排水量。
潛水艇:改變自身重來實現上浮下沉。
氣球和飛艇:改變所受浮力的大小,實現上升下降。
→功
1、力學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②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③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垂直.
2、功的計算:(→點擊進入《力學公式-功公式匯總》)
①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單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強調對應。③ 功的單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牛·米,不能寫成"焦")單位搞混。
→機械效率
1、有用功和額外功
①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須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額外功:
額外功定義:並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輪組提升重物W額= G動h(G動:表示動滑輪重)
③總功:
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的和叫做總功。即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用+W額,W總=FS
2、機械效率
①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總
③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④說明:機械效率常用百分數表示,機械效率總小於1①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②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③公式:P=W/t④單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W
→動能和勢能
1、動能
①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②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③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2、勢能
①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物體被舉得越高,質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勢能也越大。
②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
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③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勢能。(→點擊進入《力學公式-動能與勢能公式匯總》)
→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不變,或者說,機械能是守恆的。
2、動能和重力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加速下降,則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②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減速上升,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動能與彈性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減小,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增大,則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②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增大,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減小,則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二、初中物理力學計算題:
1、水壺內裝有1千克水,水壺底面積約為0.003米2,水深0.1米,求水對壺底的壓強。
答案:P=ρgh=1000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公式1分,代入2分,結果1分)
2、在水平桌面上,薄壁圓柱形容器甲和乙內分別裝有1.8千克的酒精和2千克的水。甲的底面積為0.016㎡,乙的底面積為0.01㎡。(已知酒精密度=0.8g/cm?).求:
(1)水的體積;
(2)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
(3)若從甲、乙容器中抽出相同體積的酒精和水,有沒有可能使
酒精和水對各自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如果有可能,請計算
出抽出的體積△V;如果沒有可能,請說明理由.
答案:
三、初中物理力學實驗題:
1、為了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小華同學將一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紮上橡皮膜,將其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並不斷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實驗操作過程及實驗現象如圖7(a)、(b)和(c)所示。他繼續實驗,在玻璃管中分別注入酒精、鹽水,使之與燒杯中水面相平,實驗操作過程及實驗現象如圖7(d)、(e)所示。(已知ρ鹽水>ρ水>ρ酒精)
(1)觀察比較圖(a)、(b)與(c)可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察比較圖7(d)與(e)可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下列實驗中的有關項目分別填寫完整:
(1)在「測定物質的密度」實驗中,用天平測量鋁塊的質量,應將鋁塊放置在調節平衡的天平的______(選填「左」或「右」)盤進行稱量.對比「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和「測定物質的密度」兩個實驗,實驗目的______(選填「相同」或「不相同」),需要測的物理量______(選填「相同」或「不相同」).
(2)為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是否與液體種類有關,兩個大量筒中應分別裝有______種類的液體。實驗時,壓強計的金屬盒應該放置在兩個量筒的液體內部______深度處.(均選填「相同」或「不同」)
初中物理力學實驗題答案:
1、(1)同種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較大,液體壓強也較大。
2、(1)左、不相同、相同 (2)不同、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