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初中物理物質的形態有哪些

初中物理物質的形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3 18:32:37

㈠ 物質的物質形態

物理學上物質有六種存在形態: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固態物質具有形狀和體積,它們的分子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液態物質也有體積,但沒有形狀,相比之下,它們的分子結合得要鬆散一些,因而液體可以被傾倒到一個容器中以測量它們的體積。氣體既沒有體積也沒有形狀,它們的分子會自由地移動,從而充滿任何一個可以封閉它們的容器。等離子態是由等量的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組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表示原來不同狀態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狀態(一般是基態)。即處於不同狀態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種狀態。
氣態物質
我們的生活空間被大量氣體包圍著。許多古人觀察到:風能夠將較細的樹干吹彎了腰,燒開的水中會冒出氣泡。因此早期的哲學家相信有一種稱為「空氣」的元素存在,並具有上升的傾向。17 世紀時,托里切利證明空氣和固體、液體一樣具有重量。到了18世紀,化學家證明了空氣是多種氣體的混合物,並且在化學反應中發現了許多氣體。這些新發現的氣體立刻就有了實際的應用,例如從煤中提煉出的氣體就可以產生光與熱。
液態物質
液體的粒子會互相吸引而且離得很近,所以不易將固定體積的液體壓縮成更小的體積或是拉大成更大的體積。受熱時,液體粒子間的距離通常都會增加,因而造成體積膨脹。當液體冷卻時,則會發生相反的效應而使體積收縮。液體可以溶解某些固體,例如將食鹽放入水中,食鹽顆粒好像會漸漸消失。其實是因為食鹽溶於水後電離出鈉離子與氯離子,並均勻分布在水中,形成一種水溶液。此外,液體還可以溶解氣體或其他液體。
固態物質
固態物質具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則沒有。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例如擠壓或拉長可以改變固體的體積,但通常變化不會太大。大部分固體加熱到某種程度都會變成液體,若是溫度繼續升高則會變成氣體。不過有些固體在受熱之後就會分解,例如石灰石。晶體與金屬是最重要的兩種固體。
等離子態物質
將氣體加熱,當其原子達到幾千甚至上萬攝氏度時,電子就會被原子甩掉,原子變成只帶正電荷的離子。此時,電子和離子帶的電荷相反,但數量相等,這種狀態稱做等離子態。人們常年看到的閃電、流星以及熒光燈點燃時,都是處於等離子態。人類可以利用它放出大量能量產生的高溫,切割金屬、製造半導體元件、進行特殊的化學反應等. 在茫茫無際的宇宙空間里,等離子態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狀態。宇宙中大部分發光的星球內部溫度和壓力都很高,這些星球內部的物質差不多都處於等離子態。宇宙中絕大部分物質都處於等離子態,固液氣才是真正的比較稀少的物質狀態。只有那些昏暗的行星和分散的星際物質里才可以找到固態、液態和氣態的物質。
凝聚態物質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是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在70年前預言的一種新物態。這里的「凝聚」 與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來不同狀態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狀態(一般是基態)。即處於不同狀態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種狀態。
這個新的第五態的發現還得從1924年說起,那一年,年輕的印度物理學家玻色寄給愛因斯坦一篇論文,提出了一種關於原子的新的理論,在傳統理論中,人們假定一個體系中所有的原子(或分子)都是可以辨別的,我們可以給一個原子取名張三,另一個取名李四,並且不會將張三認成李四,也不會將李四認成張三。然而玻色卻挑戰了上面的假定,認為在原子尺度上我們根本不可能區分兩個同類原子(如兩個氧原子)有什麼不同。
玻色的論文引起了愛因斯坦的高度重視,他將玻色的理論用於原子氣體中,進而推測,在正常溫度下,原子可以處於任何一個能級(能級是指原子的能量像台階一樣從低到高排列),但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大部分原子會突然跌落到最低的能級上,就好像一座突然坍塌的大樓一樣。處於這種狀態的大量原子的行為像一個大超級原子。打個比方,練兵場上散亂的士兵突然接到指揮官的命令「向前齊步走」,於是他們迅速集合起來,像一個士兵一樣整齊地向前走去。後來物理界將物質的這一狀態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它表示原來不同狀態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狀態。這就是嶄新的玻愛凝聚態。
費米子凝聚態
根據「費米子凝聚態」研究小組負責人德博拉·金的介紹, 「費米子凝聚態」與「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都是物質在量子狀態下的形態,但處於「費米子凝聚態」的物質不是超導體。
量子力學認為,粒子按其在高密度或低溫度時集體行為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費米子,得名於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另一類是玻色子,得名於印度物理學家玻色。這兩類粒子特性的區別,在極低溫時表現得最為明顯:玻色子全部聚集在同一量子態上,費米子則與之相反,更像是「個人主義者」,各自占據著不同的量子態。「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由玻色子構成,其行為像一個大超級原子,而「費米子凝聚態」物質採用的是費米子。當物質冷卻時,費米子逐漸占據最低能態,但它們處在不同的能態上,就像人群湧向一段狹窄的樓梯,這種狀態稱作「費米子凝聚態」。

㈡ 物質有哪幾種形態

物理學上物質有六種存在形態: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

1、固態物質具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則沒有。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例如擠壓或拉長可以改變固體的體積,但通常變化不會太大。

2、液體是有流動性,把它放在什麼形狀的容器中它就有什麼形狀。當液態物體分子間的范德華力被打破時,物體由液態變為氣態;當液態物體分子間熱運動減小,小到分子間化學鍵可以形成,從而化學鍵在分子間佔主導地位時,液體變為固體。

3、氣態是物質的一種狀態。是一種流體:它可以流動,可變形。可以擴散,其體積不受限制,三要素為體積、溫度和其壓強,氣態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間的距離很大,相互之間可以自由運動。氣態物質的原子或分子的動能比較高。

4、等離子態是物質原子內的電子在脫離原子核的吸引而形成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共存的狀態,此時,電子和離子帶的電荷相反,但數量相等,這種狀態稱作等離子態。

5、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所呈現出的一種氣態的、超流性的物質狀態(物態)。

6、費米子凝聚態是物質存在的第六態。根據「費米子凝聚態」研究小組負責人德博拉·金的介紹,「費米子凝聚態」與「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都是物質在量子狀態下的形態,但處於「費米子凝聚態」的物質不是超導體。

(2)初中物理物質的形態有哪些擴展閱讀:

物質狀態是指一種物質出現不同的相。早期來說,物質狀態是以它的體積性質來分辨。在固態時,物質擁有固定的形狀和容量;而在液態時,物質維持固定的容量但形狀會隨容器的形狀而改變;氣態時,物質不論有沒有容量都會膨脹以進行擴散。

固態是指因分子之間因為相互的吸力因而只會在固定位置震動。而在液體的時候,分子之間距離仍然比較近,分子之間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只能在有限的范圍中活動。至於在氣態,分子之間的距離較遠,因此分子之間的吸引力並不顯著,所以分子可以隨意活動

㈢ 物質的6種形態

當大量的微觀粒子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相互集聚為一種穩定的結構狀態時,就叫做「物質的—種狀態」,簡稱物態。一般說來,任何一種物質,在不同的溫度、壓力和外場(如引力湯、電場、磁場等)影響下將呈現不同的物態。有時一種物質在某種溫度和壓力下,有幾種不同的物態同時存在,從而把整個物體分為幾個均勻的部分,每個均勻部分稱為一個「相」。這時,每一種物態就是一個相。同一種物態下也有可能同時存在若干個「相」的情形。

在本世紀以前,人們還只能從物體的宏觀特徵來區別物質的狀態;一切具有固定形狀和體積,又不易形變的物態叫固態;物體具有一定體積但外形隨容器而變,且易於流動的狀態叫液態;若物體的形狀和體積均隨容器而變,容器敞開時,物質粒子就逃之夭夭,這種狀態就是氣態。人們常說「物質有三態」,就是指一種物質能以固體、液體或氣體出現。

但從物質內部的結構來考慮,就遠不止三態了。有些固體,內部的分子或原子以規則、對稱、周期性的結構狀態出現,叫結晶態。另一些所謂固體,如玻璃、瀝青、電木、塑料等等,雖然在常溫常壓下也具有固定的體積和外形,也不明顯地表現出流動性,但內部結構卻更像液體,這種狀態叫玻璃態。不少有機物質,介於液態和晶態之間,存在一種既具有流動特性,又具有某些類似晶體的光學性質,這種物態被稱為液晶態或介晶態。氣體被加熱至萬度以上高溫或被輻時之後,原子可能會電離,整個氣體將成為帶正電的離子和帶負電的電子所組成的集合體,而且正負電量相等,這兩種離子的集聚狀態叫等離於態。如果使物體處於極低溫度條件下,例如在絕對零度以上若干度,某些金屬的直流電阻將趨近於零,這叫做超導態。在極低溫下,有的液體(如液態氦)的粘滯性也完全消失,便叫做超流態。另一方面,也可通過改變壓力來改變物質的狀態,例如在巨大的壓力下,氫可以轉變成具有金屬特性的固態,叫金屬氫態。

以上這些物態都是我們生活中或實驗室里能夠得到的物質狀態。如果壓力和溫度繼續住上增高,那將是個什麼結果呢?

天文學家已發現,在離地球很遠的太空中,有一種質量大而體積小的恆星,叫白矮星,其內部的壓力和溫度大得使物質原子的所有電子都脫離了原於核而成為自由電子,並使所有光身的原子核像晶體那樣,高度緊密、規則地堆砌起來,自由電子則在其間混亂地運動著,由於其密度很高,便稱為超固態。還有另一種恆星,其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遠遠超過白矮星的溫度和壓力,在強大的壓力下,把原子核外的所有電子都「擠」進原子核里與質子結合成中子,而且大部分原於核不再維持其原有的結合狀態,因此星球外殼的物質幾乎變成了由中子組成的流體,其密度也大大越過白矮星的密度,這種高密度物態叫中子態,故這種恆星叫中子星。但中子態還不是密度最高的物態,科學家們認為,可能存在一些密度更高的物態,如超子態、反常中子態、黑洞或白洞等等,並且在理論上已計算出這些物態能夠穩定存在的條件。

不管是低密度還是高密度物態,雖都是由各種實物粒子集聚而成的,但人們在研究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把大多數物態作為連續體看待,這僅是處理問題的一種近似方法而已。即使是無實物占據的真空也並非空無一物,而是充滿著我們無法直接察覺的「負能量」粒子的空間,形成一個廣闊無邊的真空海洋,所以真空也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態。

現在已發現大多數基本粒子都存在質量相等而電磁性或其它一些物理性質相反的粒子,叫做反粒子,如反質子、反中子等等。於是科學家們推測,也許存在一個由「反粒子」組成的「反世界」,那裡物質的狀態與我們現在所處的「正」世界物態應當一一對應,統稱為反物質態。

總之,從物質的宏觀外形及是否容易形變等特徵來看,我們說物質有固液氣三態。而從物體內部結構特徵來看,實際上存在更多的物態。而且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物質的認識將愈加深入,必會有新的物態發現。

補充:(固態,液態.氣態,反物質態,結晶態,金屬氫態)

㈣ 物質的18種形態有哪些

氣態(水蒸氣)、固態(冰、霜、雹等)、液態(常用水),除此之外還有超臨界流體、超固體、超流體、費米子凝聚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等。超臨界流體是溫度、壓力高於其臨界狀態的流體。

金屬和非金屬;礦物與合金;無機物和有機物;天然存在的物質和人工合成的物質;無生命的物質與生命物質以及實體物質和場物質等等。

物質的種類雖多,但它們有其特性,那就是能夠被觀測或被理論預言,以及都具有質量和能量。擁有不同化學式是不同的物質,擁有同一種化學式而結構不同也是不同的物質。



(4)初中物理物質的形態有哪些擴展閱讀:

常見的物質存在狀態有六種: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超固態、中子態。不過實驗技術的進步產生了許多新的物質狀態。

在自然科學的歷史中,許多人都在研究物質的確切性質,物質是由許多離散組件組合而成的概念,即所謂的「物質粒子論」。

㈤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有兩種基本存在的形態是什麼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有兩種基本存在形態,一為不連續的微粒形態,如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等;另一為連續的場形態,它具有質量、動量、能量,分布在整個空間。這兩種形態的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因此可以說物質是微粒和場的矛盾統一體。在人類認識史上,這兩種物質觀爭論了好幾個世紀,至今還在延續著。在我國古代竟也存在著這兩種物質觀念。

㈥ 物質一共有幾種形態拜託各位大神

物質的10種物態 在自然界中,我們看到物質以各種各樣的形態存在著:花蟲鳥獸、山河湖海、不同膚色的人種、各種美麗的建築……大到星球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電子等極微小的粒子,真是千姿百態斗奇爭艷。大自然自身的發展,造就了物質世界這種絢麗多彩的宏偉場面。物質具體的存在形態有多少,這的確是難以說清的。但是,經過物理學的研究,千姿百態的物質都可以初步歸納為兩種基本的存在形態:「實物」和「場」。 「實物」具有的共同特點是:質量集中在某一空間,一般有比較確定的界面(氣體的界面雖然模糊,但它又是由一個個實物粒子構成)。本文開頭所舉的各例都屬於實物。 「場」則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它可以充滿全部空間,它具有「可入性」。例如大家熟知的電磁波,它可以將電台天線發射的信號通過空間傳送到千家萬戶的收音機或電視機。可以概括地說,「場」是實物之間進行相互作用的物質形態。 什麼是「物態」呢?日常所知的固態、液態和氣態就是三種「物態」。為什麼要有「物態」的概念?因為實物的具體形態太多了,將它們歸納一下能否分成較少的幾類?這就產生了「物態」的概念。「物態」是按屬性劃分的實物存在的基本形態,它都表現為大量微小物質粒子作為一個大的整體而存在的集合狀態。以往人們只知道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物態,隨著科學的發展,在大自然中又發現了多種「物態」。入類迄今知道的「物態」已達10餘種之多。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形態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從構成來說這類狀態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的集合形式決定的。由於分子或原子在這三種物態中運動狀況不同,而使我們看到了不同的特徵。 1.固態 嚴格地說,物理上的固態應當指「結晶態」,也就是各種各樣晶體所具有的狀態。最常見的晶體是食鹽(化學成份是氯化鈉,化學符號是NaCl)。你拿一粒食鹽觀察(最好是粗製鹽),可以看到它由許多立方形晶體構成。如果你到地質博物館還可以看到許多顏色、形狀各異的規則晶體,十分漂亮。物質在固態時的突出特徵是有一定的體積和幾何形狀,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質可以不同(稱為「各向異性」);有一定的熔點,就是熔化時溫度不變。 在固體中,分子或原子有規則地周期性排列著,就像我們全體做操時,人與人之間都等距離地排列一樣。每個人在一定位置上運動,就像每個分子或原子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上作振動一樣。我們將晶體的這種結構稱為「空間點陣」結構。 2.液態 液體有流動性,把它放在什麼形狀的容器中它就有什麼形狀。此外與固體不同,液體還有「各向同性」特點(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質相同),這是因為,物體由固態變成液態的時候,由於溫度的升高使得分子或原子運動劇烈,而不可能再 保持原來的固定位置,於是就產生了流動。但這時分子或原子間的吸引力還比較大,使它們不會分散遠離,於是液體仍有一定的體積。實際上,在液體內部許多小的區域仍存在類似晶體的結構——「類晶區」。流動性是「類晶區」彼此間可以移動形成的。我們打個比喻,在柏油路上送行的「車流」,每輛汽車內的人是有固定位置的一個「類晶區」,而車與車之間可以相對運動,這就造成了車隊整體的流動。 3.氣態 液體加熱會變成氣態。這時分子或原子運動更劇烈,「類晶區」也不存在了。由於分子或原子間的距離增大,它們之間的引力可以忽略,因此氣態時主要表現為分子或原子各自的無規則運動,這導致了我們所知的氣體特性:有流動性,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能自動地充滿任何容器;容易壓縮;物理性質「各向同性」。 顯然,液態是處於固態和氣態之間的形態。 4.非晶態——特殊的固態 普通玻璃是固體嗎?你一定會說,當然是固體。其實,它不是處於固態(結晶態)。對這一點,你一定會奇怪。 這是因為玻璃與晶體有不同的性質和內部結構。 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將玻璃放在火中加熱,隨溫度逐漸升高,它先變軟,然後逐步地熔化。也就是說玻璃沒有一個固定的熔點。此外,它的物理性質也「各向同性」。這些都與晶體不同。 經過研究,玻璃內部結構沒有「空間點陣」特點,而與液態的結構類似。只不過「類晶區」彼此不能移動,造成玻璃沒有流動性。我們將這種狀態稱為「非晶態」。 嚴格地說,「非晶態固體」不屬於固體,因為固體專指晶體;它可以看作一種極粘稠的液體。因此,「非晶態」可以作為另一種物態提出來。 除普通玻璃外,「非晶態」固體還很多,常見的有橡膠、石蠟、天然樹脂、瀝青和高分子塑料等。 5.液晶態——結晶態和液態之間的一種形態 「液晶」現在對我們已不

㈦ 初中物理怎樣准確判斷物質形態變化

狀態變化重要的是明確初狀態和末狀態,即變化前的狀態和變化後的狀態,再根據定義去判斷是哪種物態變化。
例如:夏天的早晨,地面上的草葉上會出現露珠。
這裡面「露珠」是液態的,是末狀態,在成為露珠之前是水蒸氣,氣態的,即是由氣態變為液態,根據定義可知,這個過程是液化。

㈧ 物質的形態有幾種

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體態,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
液晶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固態
詳細:
物質六態
通常所見的物質有三態:氣態、液態、固態.物質是由分子、
子構成的.處於氣態的物質,其分子與分子之間距離很遠,幾乎
像宇宙空間中的星球那樣分散.然而,對於液態物質來說,構成
它們的分子彼此已靠得很近,分子一個挨著一個,它的密度要比
氣態的大得多.拿水中的H2O(水分子)來說,它們就像鏈條一樣
,一個接一個構成一條水分子的長鏈.雖然水分子已經彼此緊靠
在一起,但構成水分子的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它們之間還
離得很開.對於固態物質來說,構成元素是以原子狀態存在的,
而且固體中的原子一個挨著一個,組成一個,『點陣」,就像造
房子的腳手架那樣,相互攀拉,牢牢地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固體
比液體硬的原因.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通常情況下電子都圍繞著原
旋轉.然而在幾千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中,氣態的原子開始拋掉身
上的電子,於是帶負電的電子開始自由自在地遊逛,而原子也成
為帶正電的離子.溫度愈高,氣體原子脫落的電子就愈多,這種
現象叫做氣體的電離化.科學家把電離化的氣體,叫做「等離子
態」.除了高溫以外,用強大的紫外線、X射線和丙種射線來照
射氣體,也可以便氣體轉變成等離子態.也許你感到這種等離子
態很稀罕吧!其實,在廣漠無邊的宇宙中,它是最普遍存在的一
種形態.因為宇宙中大部分的發光的星球,它們內部的溫度和壓
力都高極了,這些星球內部的物質幾乎都處在等離子態.這是物
質的第四種狀態.
處於等離子態的物質,電子與原子核「身首異處」,彼此離
開.在白矮星裡面,壓力和溫度更高了.在幾百吉帕氣壓的壓力
下,不但原子之間的空隙被壓得消失了,就是原子外圍的電子層
也都被壓碎了,所有的原子核和電子都緊緊地擠在一起,這時候
物質裡面就不再有什麼空隙,這樣的物質,科學家把它叫做「超
固態」.白矮星的內部就是充滿這樣的超固態物質.在我們居住
著的地球的中心,那裡的壓力達到350吉帕左右,因此也存在著
一定的超固態物質.
假如在超固態物質上再加上巨大的壓力,那麼原來已經擠得
的原子核和電子,就不可能再緊了,這時候原於核只好宣告解散,
從裡面放出質子和中子.從原於核里放出的質子,在極大的壓力
下會和電子結合成為中子.這樣一來,物質的構造發生了根本的
變化,原來是原子核和電子,現在卻都變成了中於.這樣的狀態,
叫做「中子態」.中子態物質的密度更是嚇人,它比超固態物質
還要大十多萬倍呢!一個火柴盒那麼大的中子態物質,重30億噸,
要有960000多台重型火車頭才能拉動它!在宇宙中,估計只有少
數的恆星,才具有這種形態的物質.

㈨ 除了固體,液體,氣體以外,物質還有哪些形態呢

物質的物理狀態有許多種,最基本的是固體、液體和氣體。但除此之外,您還聽說過其它哪些物理狀態?小編在這里介紹一些大多數人可能不太熟悉的物理狀態。

固體

在固體中,基本粒子的動能很小,只有微弱的振動,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緊密地堆積在一起,並保持著固定的空間關系。根據基本粒子排列是否有序,固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晶體和非晶體。舉例來說,冰和金屬都是有序的晶體固體;玻璃、大部分聚合物和煤炭是無定形固體。


超流體

超流體是一種完全不具有黏性的狀態,所以流動性超級強。如果將超流體注入一個像游泳圈的環形容器中,因為沒有內摩擦力,所以不會損失動能,它可以沿著環形通道永無休止地流動。例如液氦,在接近絕對零度(<2.17K)時,就會呈現出超流體的特性。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的中子星內部,可能存在超流體,另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也是超流體,還有人懷疑時空本身就是一種超流體。

㈩ 物質的五種狀態是什麼

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狀態和終止狀態。

物態變化也稱為相變。初中物理講的物態變化是指固、液、氣三種物態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相變中的一類,稱為一級相變。它的特點是:①相變過程中,體積要發生明顯的改變;②相變過程中要吸收或放出所謂的相變潛熱、此外,還有另一類相變,它們沒有以上兩個特點,既不發生體積的突變,也不吸收或放出相變潛熱,但它的某些特性,如熱容量、熱膨脹系數等要發生突變,這類相變稱為二級相變。某些物質在溫度低到一定程度時電阻會突然消失,成為超導體,就是一種二級相變。本書只討論與一級相變有關的問題。

固態,從宏觀上講,是指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的物體,從微觀上講,是指組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按一定規則周期性、對稱性地排列,因此,我們講的固態是結晶態。組成結晶態的物質微粒都有較強的相互作用力(這種相互作用力稱為「鍵」,常見的有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等),這些微粒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無規則的振動,一般不能離開自己的平衡位置,因此固體有一定的體積,也有一定的形狀,並且熔化和凝固都有確定的溫度,即有確定的熔點。此外,對於單晶體,它還具有規則的幾何形狀和物理性質各向異性的特點。

液態,從宏觀上講,是指具有一定的體積,不容易被壓縮,但沒有一定的形狀,能夠流動的物體。從微觀上講,組成物質的微粒(以下簡稱為分子)相互間也有較強的作用力,分子的排列情況更接近於固體,只是它們的有規則排列局限於很小的區域內(約在10-7m的范圍內),而眾多的這些小區域之間則是完全無序地聚合在一起。組成液體的分子的運動主要也是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做無規則振動,但振動一小段時間就會掙脫周圍分子的束縛而轉移到另一個新的平衡位置附近,因此液體具有流動性。液體分子在同一位置附近做振動的時間長短並不相同,但每一種液體,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分子在同一位置附近振動的持續時間的平均值是確定的,稱為「定居時間」。例如液態金屬的分子定居時間的數量級為10-10S,水的分子定居時間數量級為10-11S。同一種液體,溫度越高,分子定居時間越短,而分子定居時間越短,則表示液體的流動性越好。

氣態,從宏觀上講,是指既沒有一定的形狀,也沒有一定的體積的物體,它總是充滿整個容器,很容易被壓縮。從微觀上講,氣體分子間距很大,它們的相互作用力很小,除了在相互發生碰撞或與器壁發生碰撞以外,氣體分子的運動近似地可以看做是勻速直線運動,直到與其他分子或器壁發生碰撞為止,因此氣體總是充滿整個容器。兩種不同的氣體混合後,總是均勻地混合在一起,不會像兩種不相溶的液體那樣會出現明顯的分界面。

一般說來,任何一種物質,在溫度、壓強…等發生變化時,都會呈現不同的物態。

閱讀全文

與初中物理物質的形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