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性脊髓炎前期會出現下肢無力嗎
急性脊髓炎如果引起下肢無力,主要通過以下的方式進行治療:
第一,在發病的早期應使用抗炎治療,常用的葯物主要包括地塞米松、甲潑尼龍,通過葯物減輕炎症和水腫。
第二,免疫球蛋白,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免疫球蛋白治療,可促進脊髓炎的康復。
第三,傳統中醫治療,主要是利用中醫的理論和方式對患者病情進行治療,常用的治療方式包括穴位注射、針灸治療、按摩治療、放血療法等。
第四,現代康復治療,主要是運用作業療法、運動療法、有氧訓練、物理因子治療等方式改善病情。
『貳』 治療脊髓炎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脊髓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一般治療。
(1)如果是高頸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難者,應及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氣管切開,行呼吸機輔助呼吸。
(2)排尿障礙者,應保留導尿。膀胱功能恢復後不再導尿。
(3)按時翻身、叩背、吸痰,保持氣道通暢。易受壓部位需防止壓瘡。
2.葯物治療。
(1)皮質類固醇激素:急性期大劑量甲潑尼龍短程沖擊療法,連用3~5天,有可能控制病情進展。也可用地塞米松7~14天。然後改為口服潑尼松,維持4~6周,逐漸減量停葯。
(2)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成人每次用量15~20g,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用3~5天為一療程。
(3)B族維生素:要注意神經功能的恢復。常用的有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
(4)抗生素:根據病原學檢查和葯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及時治療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以免加重病情。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
3.康復訓練。早期即開始神經功能康復訓練。應將癱瘓肢體保持功能位,並進行被動、主動訓練,和局部肢體按摩。防止肢體關節痙攣和攣縮,促進肢體肌力恢復。
脊髓炎診斷明確後,早期治療、早期康復訓練、加強護理,對預後十分重要。
『叄』 脊髓損傷怎樣通過中醫做康復治療
一、脊髓損傷概述
脊髓損傷(spinalcordinjury,SCI)是指由於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脊髓結構、功能損害,造成損傷的相應節段以下出現各種運動、感覺障礙和二便功能障礙,以及肌張力異常、病理反射等相應改變的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脊髓損傷可造成截癱、四肢癱等嚴重後果。
中醫古醫籍中未見「脊髓損傷」這一病名。結合本病的臨床表現,脊髓損傷應屬於中醫「痿證」、「癱證」、「痿痺」、「體惰」的范疇。
在脊髓損傷的中醫康復治療中,首先應說明以下幾點:
1.脊髓損傷的診斷和評價參考《脊髓損傷神經學分類國際標准》(2006年修訂)及現代康復醫學的評價標准。
2.現代醫學療法尚不能根治脊髓損傷,中醫康復療法亦不例外。
3.中醫康復療法可改善膀胱功能,減輕肌肉萎縮、神經痛,對不完全性脊髓損傷的運動功能及性功能的恢復有促進作用。
4.對各種並發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二、病因病機
中醫古醫籍中對該病記載較少。關於「脊髓損傷」的最早記載見於《靈樞寒熱病》「若有所墮墜,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內經》以後,症狀描述比較完整的記載見於明代趙獻可的《醫貫》:「有一等人,身半以上俱無恙如平人,身半以下,軟弱麻痹,小便或澀或自遺」,但未提及病因病機和治法。從漢到明清,據所見其他古醫籍,對脊髓損傷並未加以描述。結合現代臨床,脊髓損傷的常見病因有車禍、墜落、砸傷及疾病(如脊髓炎、脊髓腫瘤等),而戰時多為火器傷。
脊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與古人描述的督脈相似。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直上頸項至頭頂,下達鼻柱到上唇系帶處的齦交穴,與任脈相會。《難經二十八難》記載:「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上至風府,入屬於腦。」手足三陽經均與督脈相會,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帥、督促的作用,因此中醫學中有督脈「總督諸陽」和督脈為「陽脈之海」的說法。《素問骨空論》中又說「督脈者」,「貫脊屬腎」。因此,督脈的功能正常與否,可以影響腎陽的盛衰。
脊髓損傷的中醫病機是督脈損傷,腎陽不足。具體內容如下:
(一》督脈外傷,氣機紊亂,陰陽失調督脈「總督諸陽」,為「陽脈之海」。督脈損傷,經脈氣血阻滯,陽氣不能通過督脈輸布以溫養四肢百骸,則筋肉失其溫煦,故肢體麻木不用而為癱證。癱證之初,如果救治及時,方法得當,則骨斷筋傷可愈,瘀血可去,督脈通行,預後較佳;否則,預後不良。
(二)督脈損傷,腎陽不足
督脈損傷後久治不愈,腎陽失其溫熏,腎關不利,二便失司。
(三)肝腎陰虧,虛風內動督脈損傷遷延日久,陽損及陰,肝腎虧損,筋脈不得濡養,肝風內動,故見肢體強直攣急。
此外,督脈受損,陽氣不足,臨證多變。如陽氣不足,衛外不固,稍有外邪侵襲,則邪正交爭而出現發熱。肺腎陽氣不足,可致納氣異常,呼吸困難。癱痿之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陰部不潔,加之陽氣不足,穢濁之邪易侵入膀胱釀成濕熱而發為淋證。腎虛則下元不固,因而小便淋瀝不已而為淋證。腎陰腎陽長期不足,無以主骨生髓可致骨質稀疏。癱瘓肢體氣血運行不暢,加之長期卧床,局部長時間受壓,如不及時翻身,可致骨突受壓處皮肉腐爛破潰而為褥瘡。
總之,脊髓損傷病位在督脈,與肝、腎、肺、脾諸臟相關。脊髓損傷多表現為肝腎不足,痰瘀阻滯經脈,陽氣不足以溫煦四肢百骸,以至肌肉筋骨失去濡養,肺氣不宣,久之則陽損及陰,導致陰陽兩虛。
三、類症鑒別
痹證是指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痹證主要是由於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所致。
痿證是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日久因不能隨意運動而致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
《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痿,謂手足痿弱,無力以運行也。」「痿」是指肢體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軟弱無力,不能步履之意。《內經》指出痿證主要病理為「肺熱葉焦」,肺燥不能輸精於五臟,因而五臟失養,產生痿軟證候。
兩者的症狀主要都在肢體、關節。痹證是以筋骨、肌肉、關節的酸痛、重著、屈伸不利為主要臨床特點,有時兼有麻木不仁或腫脹,但無癱痿的表現;而痿證則以肢體痿弱不用、肌肉瘦削為特點。痿證肢體一般不痛,而痹證則有疼痛。
四、辨證論治
(一)辨證用葯
1.督脈受損,瘀血阻絡
[辨證要點]傷處局部腫痛或刺痛,痛處固定不移,頸段脊髓損傷者呈現四肢癱瘓,胸腰段脊髓損傷者雙下肢感覺完全或不完全消失,痛癢不知,麻木不用,筋緩不收,大便秘結,小便瀦留,常伴腹脹納差,心煩少寐,舌有瘀斑瘀點,脈沉澀。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督脈。
[方葯]通督化瘀湯:當歸、赤芍、桃仁、紅花各10g,三七粉3g,元胡15g,大黃8g,川斷15g,川牛膝15g,炮附子8g。水煎服,每日1劑。
方中當歸、赤芍、桃仁、紅花活血化瘀,三七、大黃去瘀生新,川斷、川牛膝補腎強筋,附子溫陽以助疏通督脈,元胡活血行氣止痛。如有肝鬱兼證者,可加柴胡10g、鬱金10g、石菖蒲10g,以疏肝解郁。
2.督脈受損,腎陽不足
[辨證要點]四肢或雙下肢筋脈弛緩,痿弱不用,患肢發涼,痛癢不知,大便秘結,小便失禁或瀦留,兼見面白畏寒,舌淡苔白,脈沉遲。多見於軟癱。
[治法]疏通督脈,溫補腎陽。
[方葯]軟癱康:鹿茸15g,鹿角30g,干熟地80g,生地20g,川牛膝25g,杜仲30g,山萸肉25g,炮附子20g,肉蓯蓉20g,枸杞子30g,雞血藤25g,酒當歸30g,炙地龍15g,五味子15g。
共為末,煉蜜為丸,麝香5g為衣,每丸10g,每次1丸,溫開水服下,每日2~3次。
方中鹿茸、鹿角、附子、肉蓯蓉、杜仲、麝香溫補元陽,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五味子補腎斂陰填精以助腎陽,雞血藤、當歸、地龍、川牛膝活血通督。
3.陽損及陰,虛風內動
[辨證要點]四肢或雙下肢筋脈拘急,抽搐而不用,遇寒加重,形寒肢冷,肢體痛癢不知或自覺肢體疼痛,小便瀦留,舌淡苔白或有瘀斑,脈沉緊。多見於硬癱。
[治法]活血通督,溫陽斂陰,柔肝,祛風解痙。
[方葯]硬癱康:鹿茸15g,鹿角20g,杜仲20g,山萸肉10g,熟地20g,生地20g,乳香10g,沒葯10g,五靈脂15g,酒當歸20g,炮川烏10g,炙馬前子0.4g,白附子9g,全蠍6g,烏蛇肉10g,白芍60g,雞血藤15g,生甘草15g。
共為末,煉蜜為丸,麝香5g為衣,每丸9g,每次1丸,溫開水服下,每日2~3次。
方中鹿茸、鹿角、杜仲、山萸肉、生熟地、麝香溫補腎陽,五靈脂、炮川烏、炙馬前子、白附子、全蠍、烏蛇肉祛風通絡解痙,白芍、雞血藤、當歸養血斂陰,柔肝解痙,乳香、沒葯活血止痛。
由於本病病程較長,除以上三型外,臨床多有變證,可根據具體病情辨證論治。
(二)針刺療法
1.督脈電針療法脊髓損傷的主要病機為督脈損傷,腎陽不足。治療上應以疏通督脈,通達陽氣為治則。督脈電針可以疏通督脈,運行氣血。
操作方法:在受損脊髓平面上下各1~2個椎間隙處,各選一個督脈穴位,選穴時應避開手術瘢痕。針刺時沿棘突傾斜方向進針,針刺的深度以達硬膜外為止。進針深度必須嚴格掌握,過淺影響療效,過深則可能造成新的脊髓損傷。針刺頸段和上胸段時尤應慎重。為避免感染和其他不測,要求術者有足夠的針灸經驗並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針刺頸部時應根據病人個體差異,調整進針深度,不可傷及脊髓。針刺到位後,上下兩針的針柄上分別連接直流脈沖電針儀的兩個電極。接電極前,要把電針儀的開關關閉,並把強度旋鈕調至零位,其刺激的電流強度要從小逐漸加大,電流強度以引起肌肉明顯收縮,病人能夠耐受為准。或者以病人訴下肢出現酸、麻、脹、輕度觸電樣等感覺即可,電刺激頻率為1~2Hz。每天治療1次,每次30min。
2.頭針療法頭針對脊髓損傷病人的運動功能和肢體痙攣狀態的改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方法:運動障礙取雙側運動區,患肢痙攣取舞蹈震顫區。採用大幅度捻轉手法,每次行針3~5min,可留針20~30min,每日1次。
3.華佗夾脊療法一般選取沿病變椎體兩側上2~4椎到腰骶部的夾脊穴,提插捻轉。
針感差者可加電刺激。
4.體針體針在脊髓損傷的治療中,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有一定療效。
完全性脊髓損傷病人,脊髓損傷平面以下感覺消失,往往無針感,所以在治療中常用電體針。取穴方法有兩類:
(1)按經取穴:以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督脈、任脈為主。胃經取梁門、天樞、水道、歸來、髀關、陰市、足三里、巨虛;膀胱經取各臟腑背俞穴及膈俞穴;膽經取京門、環跳、風市、陽陵泉、絕骨、丘墟、足臨泣、太沖;督脈取大椎、陶道、身柱、至陽、懸樞、腰陽關、神道、筋縮、命門;任脈取中脘、建理、水分、氣海、關元、中極。也可酌選章門、三陰交、地機、血海、湧泉等。各經腧穴,輪流交替使用,每次1組,隔日或每日1次,30次為一個療程。
一個療程結束後,休息一個星期再進行下一個療程。針具一般以較粗者、刺激量強為佳,尤其在正常感覺平面附近,用針宜粗,刺激宜強。
(2)按證取穴:調理二便選八髎、天樞、氣海、關元、三陰交;下肢肌力差者,前側取髀關、伏兔、梁丘,外側取風市、陽陵泉、足三里、絕骨,後側取承扶、殷門、昆侖;足下垂取解溪、商丘、太沖;足外翻取照海;足內翻取申脈。
(三)其他療法
1.灸法脊髓損傷二便功能障礙的中醫病機主要為腎陽不足,灸法可溫經通陽,改善二便功能。可選關元、中極進行木盒灸、隔鹽灸等。
痙攣性癱瘓多伴有患肢疼痛,其病機為腎陽不足,寒凝筋脈,治療上應予溫經散寒,可用灸法,選穴可參考體針療法,選用可灸的穴位。
2.推拿康復療法常用的手法有按法、揉法、搖法、抖法、拿法、搓法。
按揉百會5min,施法於腰背部,選按揉肝俞、脾俞、腎俞、環跳、風市、陽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解溪、太沖穴,每穴1~2min;施用拍法於督脈,以皮膚微紅為度;施搖法、抖法於下肢局部。推拿對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緩解肌痙攣均有輔助治療作用。每日推拿1~2次,每次30min。每個療程15d,休息2~3d,進行下一個療程治療。
3.沐浴療法沐浴療法是利用水、陽光、空氣、泥沙等天然物理因子,使其作用於體表,通過這些物理因子的理化作用,促進康復。
溫水浴,即病人全身浸泡於39~41℃的溫水中,每次15min左右。在水中可以做癱瘓肢體的主動和被動運動,並可進行按摩或自我按摩。藉助浮力作用可減少癱瘓肢體的運動阻力。其機械性浮力及靜水壓力可以起到按摩、消腫止痛的作用;其溫熱效應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肌張力及疲勞;溫泉中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同樣有助於病人康復。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加入桃仁、紅花、骨碎補、五加皮、桂枝、細辛等中葯的水煎液,浸泡癱瘓肢體。
注意事項:空腹或飽餐後建議暫不進行溫水浴,浸泡時間不宜過長,因病人癱瘓肢體存在感覺障礙,應注意防止燙傷。
除以上療法外,還可以蠶砂炒熱外熨、酒醋療法、日光療法等,均有助於肢體經絡的疏通和氣血的運行。
4.氣功療法主要在卧位進行練習,開始時意守丹田(關元穴),自然深呼吸,同時把思想集中點移於癱瘓部位,從上到下反復想像放鬆肌肉,並默念「松」字。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思想能隨意放鬆和集中,再使思想集中,默念「動」字,從遠端手指或腳趾的運動逐漸向上擴大范圍。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氣功的方法要持之以恆,堅持數年。
五、並發症的中醫康復治療脊髓損傷病人隨著病程的遷延,可能發生的並發症很多,這些並發症給病人帶來痛苦,影響生活自理,甚至危及生命。中醫療法對常見的脊髓損傷並發症有一定的療效,對某些並發症來說,還可以出現較好的療效。
(一)郁證
脊髓損傷病人因遭受意外創傷而出現情志不舒,不欲飲食,脅肋脹痛,或易怒,或沉默不語。本證出現在脊髓損傷後較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如不能給予及時改善,對病人的康復和對家庭、社會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中醫葯治療本證有一定優勢。
本證主要是由於脊髓損傷後,病人身心受到創傷,情志不舒而致肝失疏泄,脾失運化,心神失常,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成。根據本證的臨床表現,辨證分型如下:
1.肝氣郁結
[辨證要點]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悶,善太息,胸脅脹痛,痛無定處,腹脹納呆,舌紅,苔白膩(薄白),脈弦(數)。
[治法]疏肝理氣解郁。
[方葯]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2g,枳殼10g,香附10g,陳皮10g,川芎12g,芍葯12g,甘草10g,鬱金10g,青皮10g。
在服用湯葯同時,可以伴服越鞠丸,以助行氣解郁。本證主因為外傷,臨床多有血瘀氣滯,故宜加當歸、丹參、桃仁、紅花之類的活血化瘀中葯。
2.氣郁化火[辨證要點]性情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嘈雜吞酸,口乾口苦,大便秘結,或頭痛、目赤、耳鳴,舌紅,苔黃,脈弦數或弦滑。
[治法]清肝瀉火,解郁和胃。
[方葯]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當歸12g,白芍15g,白術10g,柴胡12g,茯苓15g,丹皮10g,梔子10g,甘草10g,薄荷6g,黃連10g,吳茱萸3g。
如口苦,苔黃,大便秘結可加大黃、龍膽草瀉火通便。
(二)肺部感染
由於頸段脊髓損傷後,肋間肌肌力下降,肺通氣功能受損,因此,肺部感染是頸段脊髓損傷後常見的並發症之一,伴隨著脊髓損傷後的各個階段,常常伴持續高熱。除感染因素外,體溫升高常與損傷平面以下排汗功能障礙有關,所以在治療中,物理降溫尤為重要。
肺熱壅盛:脊髓損傷為督脈受損,陽氣不足,衛表不固,加之長期卧床,久卧傷氣,外邪入侵,邪犯肺衛。外感化熱,熱邪灼傷津液,可見身熱,心煩,但頭汗出(損傷平面排汗障礙)。
肺宣發肅降功能失司,津液不能輸布全身,以致筋脈肌膚失養,肢體痿軟。肺津不能上潤咽喉,可見口乾,口渴。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津不能下輸大腸,故見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洪大或滑數。
[治法]清熱瀉肺通腑。
[方葯]麻杏石甘湯合承氣湯:麻黃6g,杏仁10g,石膏30g,甘草10g,大黃10g,厚朴10g,枳實15g。
如大便秘結,干結如羊糞難下,可加入芒硝10g,增加通腑瀉熱的功效;發熱後期,余熱未清,服用竹葉石膏湯加減。
頸段脊髓損傷病人由於呼吸肌力量下降,通氣功能障礙,咳嗽無力,痰液不易咳出,宜經常服用清肺化痰葯物,並配合排痰訓練以利通氣,預防感染。
(三)眩暈
眩暈是脊髓損傷後常見的並發症之一,多在乘坐輪椅中突然發生,輕者平躺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常伴有惡心、嘔吐、汗出,甚至短暫意識喪失。
脊髓損傷中醫辨證為督脈受損。督脈為陽經之海,總督一身之陽氣。督脈受損,陽氣不能溫煦五臟,五臟氣血生化乏源,氣虛則清陽不展,血虛則腦失所養,故可見面色少華,唇甲色淡,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脈細弱。
[治法]健脾補腎,益氣養血。
[方葯]歸脾丸合六味地黃丸:黨參15g,黃芪15g,白術12g,茯苓15g,酸棗仁12g,龍眼肉15g,陳皮10g,當歸15g,遠志10g,大棗10g,甘草10g,山萸肉10g,熟地20g,山葯15g,丹皮12g。
如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時發眩暈,面色晦暗,常常不能直立,宜補中益氣,可服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如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於作渴,汗多脈虛,煩躁不安,睡卧不寧,則可加服生脈散。
(四)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指病原體在機體內尿液中生長繁殖,並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組織而引起的炎症。主要症狀有尿頻、尿急、尿痛、發熱和腰痛等。根據泌尿系統的臨床表現,多屬中醫學淋證范疇。《景岳全書淋濁》有較為具體的描述:「淋之為病,小便痛澀滴瀝,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因病機:在初期多屬濕熱蘊結膀胱,日久則可由實轉虛,或虛實夾雜。由於脊髓損傷病人存在感覺障礙,所以,泌尿系感染時往往沒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診斷時主要依據實驗室檢查。尿常規檢查是最簡便的方法,鏡下每高倍視野白細胞超過5個即可確診。脊髓損傷病人比正常人更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這是因為脊髓損傷病人存在膀胱功能障礙,有殘余尿,利於致病菌生存。膀胱功能障礙解決不好時,易出現輸尿管反流,膀胱中的致病菌隨尿液逆行,引起腎盂腎炎。脊髓損傷病人損傷平面以下免疫力降低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由於脊髓損傷後行動不便,大小便控制欠佳,會陰部不潔,也增加了感染的機會。
中醫治療泌尿系感染主要是以清利濕熱為主,氣虛者可加參、芪等中葯以扶正驅邪。在護理方面,宜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爽。定期查尿常規,早發現、早治療。一旦發生泌尿系感染,可在進行抗炎治療的同時,配合中葯辨證論治。
濕熱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而其濕熱下注存在於疾病的全過程,只是臨床表現有輕有重,因此,清利濕熱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法則。根據這一並發症的臨床表現,辨證分型如下:
1.膀胱濕熱
[辨證要點]畏寒發熱,尿液混濁或有尿頻、尿急、尿痛,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利濕熱,利尿通淋。
[方葯]蓮萆知柏湯合八正散加減:半枝蓮15g,萆薢15g,知母6g,黃柏6g,車前子15g,扁蓄30g,瞿麥15g,滑石10g。
伴血尿或尿潛血(+)者加白茅根15g、小薊10g;氣虛,尿蛋白(+)者加黃芪30g、黨參15g;大便乾燥者加生大黃6g;口苦口濁,舌紅苔黃者加梔子10g、黃芩10g;口乾舌燥,舌紅少津者加天花粉15g、沙參10g。
2.肝膽郁熱
[辨證要點]寒熱往來,心煩欲嘔,不思飲食,少腹痛,尿液混濁頻數,苔深黃,脈弦數。
[治法]清理肝膽,通調水道。
[方葯]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g,山梔10g,黃芩10g,柴胡5g,車前子30g,澤瀉10g,生地15g,甘草梢5g。
以上兩種類型常常兼有高熱,無汗者加用梔豉湯;寒熱往來而有汗者,可加用小柴胡湯。
3.腎陰不足,濕熱留戀[辨證要點]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咽干唇燥,尿頻而短,小便澀痛,欲出不盡,或伴有低熱,舌質偏紅,苔薄,脈弦細而數。
[治法]滋陰益腎,清熱降火。
[方葯]知柏地黃丸加味:丹皮10g,茯苓12g,澤瀉10g,山葯10g,生地16g,知母10g,黃柏10g,石斛12g,山萸肉10g,通草3g,車前子15g,生甘草6g。
4.脾腎兩虛,余邪未清[辨證要點]面浮足腫,納呆腹脹,神疲乏力,頭暈耳鳴,大便溏薄,小便頻數,淋瀝不盡,苔薄白,舌偏淡,脈沉細無力。
[治法]健脾益腎,清熱利濕。
[方葯]參苓白術散合二仙湯加減:黨參10g,黃芪15g,白術15g,薏苡仁15g,仙茅10g,黃柏10g,知母10g,仙靈脾10g,當歸10g,山葯10g,茯苓15g,車前子15g。
在治療用葯上,本病急性或慢性發作者,多見濕熱蘊結,氣化失常的實熱證。急則治標以祛除病邪為本,所用清熱解毒利濕葯物,劑量均比常用量大。慢性階段,病久遷延,正氣已虛,則應標本兼治。
此外,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也可以根據現代中葯葯理研究,加用對大腸桿菌有作用的葯物如半枝蓮、白毛夏枯草、銀花、連翹、黃芩、鳳尾草、海金沙等,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中草葯大青葉、板藍根、梔子、紫花地丁、七葉一枝花等。
(五)脊髓損傷後疼痛
脊髓損傷神經痛指脊髓損傷病人損傷平面以下軀體出現的疼痛,多呈刀割樣、燒灼樣、針刺樣,程度有輕有重,嚴重的疼痛病人無法忍受。其性質與幻肢痛相近,夜間或天氣變化時加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和睡眠。目前,脊髓損傷神經痛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醫理論認為其主要病機應為血瘀氣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治療應以通經活血,行氣止痛為治則。
1.中葯治療
(1)瘀血痹阻
[辨證要點]痛處不移,入夜尤甚,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象沉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方葯]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0g,紅花10g,枳殼12g,柴胡9g,牛膝10g,川芎15g,赤芍10g,地龍10g,雞血藤30g,生甘草10g。
遇寒加重,得溫則舒者加姜黃9g、桂枝6g;遇熱痛重者加丹皮10g、蘇木9g。
(2)肝氣郁結[辨證要點]脊髓損傷平面以下肢體疼痛,每因情志郁悶而加重,脅脹納減,苔薄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溫經止痛。
[方葯]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5g,枳殼10g,白芍20g,川楝子10g,香附10g,川芎15g,甘草10g,延胡索15g。
下肢痛甚者加川牛膝10g、獨活5g;氣郁化火,症見煩熱口乾,舌紅苔黃,脈象弦數者可加丹皮、梔子。
2.針刺治療
(1)電針療法:採用直流脈沖電針儀,刺激頻率50~100Hz,間歇波,刺激強度應有小到大,緩緩調整,以病人能夠耐受為最大限度,刺激時間為20~30min。下肢遠端痛選兩側湧泉穴;肛門痛選長強、腰陽關。這種電針法用於其他療法無效的嚴重疼痛有效。
(2)頭針療法:針刺神經痛相應的感覺區(焦氏頭針分區),如右下肢神經痛,刺對側感覺區的上1/5。
(3)體針療法:應用下痛上取法,即下肢痛刺同側上肢同名經相應穴位或相應部位疼痛反應點。
(六)痙攣
痙攣是四肢癱及高位截癱病人常見的並發症,嚴重的肢體痙攣常影響其康復訓練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中醫學理論認為,脊髓損傷病人的痙攣是由於督脈損傷後腎陽不足,陽氣不能正常溫煦筋脈,寒滯於內而致收引;或因肝之陰陽逆亂,虛風內動;或因陽氣不足,血流遲滯以致筋失濡養。因此,治療原則為疏通督脈,養血柔肝,熄風散寒。
1.中葯治療以痙平寧為主方,隨證加減。
主方:白芍60g,木瓜15g,全蠍3g,蜈蚣1條,望江南15g,當歸10g,徐長卿10g,生甘草10g。
2.針刺治療
(1)督脈電針療法:痙攣雖表現在筋脈,究其本源是督脈損傷,因此,疏通督脈,調氣血陰陽,均可恢復平衡,痙攣自然緩解。督脈電針療法的目的是疏通督脈,是治療痙攣的一種重要針法。具體方法參照本節針灸治療部分。
(2)頭針療法:針刺痙攣相應的舞蹈震顫區(焦氏頭針分區),如下肢痙攣刺雙側的舞蹈震顫區上1/5。
(七)繼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性骨質疏鬆對脊髓損傷病人的康復危害較大,嚴重時易造成骨折,因此,必須積極防治。
中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葯物防治骨質疏鬆應以補腎壯骨為主。臨床以左歸丸為基礎加減。處方:熟地黃15g,枸杞子15g,生黃芪15g,茯苓15g,菟絲子10g,懷牛膝10g,龜板膠10g,鹿角膠10g,龍骨15g,牡蠣15g,淫羊藿15g,骨碎補20g,蛇床子10g,丹參10g,川斷15g,杜仲15g,補骨脂15g。除了葯物治療以外,堅持鍛煉,尤其是站立和步行訓練,對於脊髓損傷繼發骨質疏鬆的防治也非常重要。進行上述訓練時,必須在站櫃中或戴支具訓練,訓練時須由陪護人員保護,以免發生骨折。
(八)壓瘡
1.外治法褥瘡
『肆』 腦脊髓炎怎麼恢復
原則
根據不同病因採用相應的治療方式,目前主要為抗感染治療、免疫干預治療、營養支持治療和康復治療。
葯物治療
常見葯物:輔酶A、維生素B族、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
根據病原學檢查和葯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及時治療呼吸道和泌尿系統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給予ATP、輔酶A、腺苷、胞二磷膽鹼、維生素B族等葯物,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給予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
急性期可採用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短程沖擊療法,也可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但應用激素期間要注意補鉀、補鈣、保護胃黏膜。
中醫治療
根據疾病的不同症狀進行辨證論治,可通過食用一些補腎的葯物來進行調理,也可從中葯食材上來進行調理,如適當補充一些鹿茸、骨碎補、淫羊藿、續斷,能夠強筋健骨對於治療脊髓炎性的疾病有較好的幫助。亦可通過針灸、艾灸、理療等方式通調經絡、活血化瘀來改善機體。
其他治療
採用康復治療促進肌力恢復,防止肢體痙攣及關節攣縮,早期應將患肢置於功能位、進行被動活動、按摩等,肌力部分恢復時,應鼓勵患者主動運動,積極鍛煉。
治療後效果
治療後效果取決於脊髓炎損害程度、病變范圍及並發症情況,如無嚴重並發症,一般3-6個月內基本可以恢復。
『伍』 脊髓炎患者後期怎麼鍛煉
脊髓炎後期康復鍛煉方法主要有:一,肌肉力量訓練,盡可能加強對有神經支配肌肉的肌力訓練。二,墊上訓練,在墊上可進行翻身訓練,適用於早期未完成掌握翻身動作技巧的患者繼續練習,還可以進行牽伸訓練,主要牽伸下肢的腘繩肌、內收肌和跟腱,還包括墊上移動訓練和手膝位的負重訓練。三,坐位訓練,坐位訓練可分別在長腿坐位和端坐位兩種支持下進行,實現長腿坐位才能進行穿褲、穿襪和穿鞋的訓練。四,步行訓練,藉助步力架和拐杖進行步行訓練。五,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如吃飯、梳洗、穿衣、入廁、洗澡等活動練習。
『陸』 脊髓炎應該做什麼鍛煉呢
脊髓炎恢復期主要是鍛煉肢體力量和脊柱背部的肌肉力量,背部肌肉力量可以做腰背肌功能鍛煉,自己在家就可以鍛煉,但四肢的肌肉力量恢復,就需要用到輔助鍛煉工具才行的,要不然你下子鍛煉,下肢無力會摔倒的。
康復運動就是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由家人輔助四肢的活動,或是由患者自己進行,由家人輔助站立,不要勉強,但要堅持,注意能量的供應,合理膳食,也很重要。
應該積極進行鍛煉,防止肌肉繼續萎縮,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可以到正規的康復理療科,在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理療。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食物。2.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保持床單乾燥、柔軟、平坦;勤翻身;癱瘓肢體保持在功能位置,盡早做被動運動;在骶、踝、肩胛等部位墊以氣圈或軟墊,並經常按摩,然後用紅花酒精外搽。
『柒』 脊髓炎需要鍛煉練嗎
、脊髓炎恢復期如何鍛煉的呢
脊髓炎恢復期主要是鍛煉肢體力量和脊柱背部的肌肉力量,背部肌肉力量可以做腰背肌功能鍛煉,自己在家就可以鍛煉,但四肢的肌肉力量恢復,就需要用到輔助鍛煉工具才行的,要不然你下子鍛煉,下肢無力會摔倒的。
康復運動就是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由家人輔助四肢的活動,或是由患者自己進行,由家人輔助站立,不要勉強,但要堅持,注意能量的供應,合理膳食,也很重要。
康復是西醫激素治療後無法恢復神經推患者出院做的一種減少合並症之鍛煉。對恢復受損神經是沒有多大幫助的(並會延誤黃金治療時間遲發缺血性脊髓變性壞死而不能恢復)。提示,脊髓炎的種類很多,治療恢復本病需要根據患者病情,病史,磁共震等檢查結果議定一完整的治療和鍛煉方案才能獲最佳恢復。
應該積極進行鍛煉,防止肌肉繼續萎縮,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可以到正規的康復理療科,在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理療。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食物。2.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保持床單乾燥、柔軟、平坦;勤翻身;癱瘓肢體保持在功能位置,盡早做被動運動;在骶、踝、肩胛等部位墊以氣圈或軟墊,並經常按摩,然後用紅花酒精外搽。
二、引起脊髓炎的病因是什麼
脊髓炎的發病一般有兩種,一是病毒所致,在發病早期腦脊液中可查出病毒,另一種是細菌性感染所致,發病原因是由人體某部位細菌感染通過血液循環導致脊髓感染,另外脊髓外周損傷也可繼發脊髓無菌性炎性水腫或脊髓受壓時間過長繼發缺血性水腫導致脊髓功能障礙。
臨床上以橫斷性脊髓炎最為常見,其病變以胸段為主,其次為頸段,腰段及骶段病變較為少見。表現為脊髓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缺失和膀胱、直腸功能障礙。
一、風寒濕邪侵襲:由於冒雨涉水,勞汗當風,久居濕冷等氣候變化,冷熱交錯,風寒濕之邪入注人體,留於經絡、關節,氣血痹阻而致本病。
二、濕熱浸淫:歲氣濕熱行令,或長夏之際,濕熱交蒸或寒濕蘊積日久、郁而化熱,濕熱之邪浸淫經脈,致本病。
三、淤血阻絡:跌打挫傷,損及腰背,淤血內停,阻滯經脈,氣血不暢。
四、腎精虧虛: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累太過,久病體虛,年老體衰,房事不節,以致後天腎精虧損,筋骨失養而發本病。
三、脊髓炎該怎麼預防才好呢
在感冒發燒期間,體溫不可超過38.5度,怎麼預防脊髓炎的出現呢?此時要盡快使用抗菌、消炎、退燒類針劑靜脈點滴或肌肉注射,或清熱解毒、發汗解表類中成葯內服,將有可能感染成骨髓炎的細菌扼殺在萌芽狀態中。
在外傷骨折,或跌打損傷,或手術後感染中,瘡臃腫毒即褥瘡等疾病的發作時怎麼預防脊髓炎的出現呢?一定要及時准確地對症治療處理好,控制住細菌進一步的入侵,此時可以使用大劑量的抗感染、抗病毒、消炎類葯物靜脈點滴,使患者體內感染的病毒及早地排出體外或消散。
日常生活中,如有其他疾病的發生,治療期間切不可濫用或長期使用激素類化學葯物,此類葯物使用不當則易加速骨質的硬化,骨髓腔的硬化及阻塞,造成骨細胞正常代謝功能障礙,甚至引起骨壞死。
溫馨提示:我們還要注意骨髓炎的預防要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還要適當進地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從根本上杜絕脊髓炎的發病。
四、脊髓炎患者飲食注意什麼呢
平常的飲食要能夠做到少油少鹽,盡量以低脂肪、低油的食物為主,同時要注意補充高纖維素、維生素等。高熱量的食物也要能夠少吃,比如"肯德基、麥當勞"類的外餐食物,它們對健康能帶來大的危害,平常能夠少吃就要少吃,同時要能避免肥肉、甜點等等。
平常油類要選擇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盡量避免使用豬油、雞油等植物油。多吃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它們能給身體提供好的元素,讓身體能更快康復。從營養價值看經常吃海帶、河魚、魚油可減低腦細胞死亡速度。
『捌』 急性脊髓炎高位截癱的康復鍛煉方法有哪些
高位截癱康復目標有兩個,一是利用現在上肢僅有的屈伸功能學會翻身和床輪椅的轉移。還有一個長期目標是去醫院進行針灸還有感覺等刺激盡可能的是脊髓損傷節段下移一兩個節段,恢復手指功能,盡可能的完成生活自理。
康復訓練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肌肉萎縮,通過合理鍛煉,調動或激活神經,逐漸恢復身體的基本機能。
『玖』 物理因子治療技術包括哪些
理療的分類:
(一)人工物理因素療法
1.運動與機械力 運動療法 現代手法治療、牽引療法。
2.電療法 包括靜電療法、直流電療法、低頻電療法、中頻電療法、高頻電療法、超高頻電療法、特高頻電療法、離子導入療法、電離空氣療法、電水浴療法、射頻療法等。
3.磁療法 包括靜磁場療法、脈沖磁場療法、低頻磁場療法、中頻電磁療法、高頻電磁場療法等。
4.光療法 包括紅外線療法、可見光療法、紫外線療法、激光療法等。
5.聲療法 超聲波療法、超聲霧化吸入療法、超聲葯物透入療法。
6.熱療法 泥療法、石蠟療法、黏土療法、沙浴療法、熱氣流療法。
7.冷療法 冷凍療法、寒冷療法、超低溫療法。
8.水療法 擦浴療法、浸浴療法、淋浴療法等。
9.電子生物反饋療法
10.傳統理療
①針刺療法:毫針、三棱針、皮膚針、耳針、皮內針
②溫灸療法:艾柱灸、艾條灸、溫針灸
③手法灸:點穴按摩、推拿、捏脊、指針
④拔罐療法
⑤運動療法:氣功導引、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
⑥中葯外治:葯浴、熱熨、貼敷、填塞
(二)自然物量因素的療法
包括礦泉、氣候、空氣、日光、海水、森林、洞穴療法等。
四.理療的特點
理療與葯物、手術、營養、放射等療法一樣,都是現代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理療與這些療法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一)收效快
諸如熱水浴發汗,冷水浴降溫,某些低、中頻電治療急性扭挫傷,溫熱治療痙攣,常能立刻收效,患者頓時感到輕快。
二)無痛苦
許多接受理療的患者,因無損傷、無痛苦的特點,能很快適應這種療法。這是因為理療奏效迅速,頓時病痛減輕,而有一種舒適輕快的感覺。盡管某些低、中頻電療法有些刺激反應,但因「以痛抗痛」,患者仍然樂於接受這種治療。
三)副作用少
理療很少引起身體不適或過敏反應,紫外線照射引起紅斑,反復電刺激表現皮膚粗糙、刺癢等,都屬於正常反應,對患者並無危害。
四)療效持久
一般地說,通過口服、注射途徑進入體內的給葯方法,經過幾小時葯物就從體內排除殆盡。而理療則不同,有人做試驗,把鋰進行皮下注入,1小時後在尿中即檢出鋰成分,到24小時後尿內已無鋰蹤跡。當用電流將鋰送人體內時,24小時才從尿中檢出鋰成分,經4天左右,才能從體內全部排除干凈。
理療效果持久的另一方面,就是經過反復多次地治療,可以產生一種多次疊加和積累作用。幾次治療加起來,比一次治療效果好。當然理療次數不是無限的,而是有一定療程,療程結束後,一般還有一定的後作用。
『拾』 脊髓炎的康復訓練要做什麼
康復是西醫手術後無能醫生治療恢復受損的脊髓神經推患者出院做的一種減少合並症之鍛煉。對恢復受損神經是沒有多大幫助的(並會延誤黃金治療時間遲發缺血性神經變性壞死而不能恢復導致終殘並痙攣性高位截癱)。
脊髓炎必致脊髓水腫而致脊髓脫髓鞘並神經功能障礙而發生截癱或不全截癱,西醫以激素和蛋白治療可控病情繼發嚴重的脊髓損害但不能恢復神經,其神經功能的恢復一是靠自身修復,二是靠葯物對神經的營養和興奮激活,如發病時間過長,脊髓會因缺血過久繼發缺血性軟化萎縮,其病症的恢復就更加困難,且會導致永久性的痙攣性截癱。
沒提供資料只能為你提供理論性治療方案:查明病因對症診治消除病源、中葯營養神經增強改善脊髓微循環的血運使受累麻痹不全的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繼發性缺血性受累神變性。同時配伍脊髓神經再生劑興奮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經細胞才能獲得運動,二便等各種功能的最佳恢復,並需合理的功能鍛煉以助各種功能恢復改善。需指導請發來發病時和最近的磁共震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