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理學中質量是什麼意思
物理質量概念的定義
物理是研究物質運動變化原理的一門學科,在物質的運動變化規律中,力學系統是判定物質運動變化最基本的系統,它的合理性與否,直接決定這個系統是否有可操作的性質以及這個系統應用的范圍。
在力學系統中,最基本的結構關系是由牛頓三定律所決定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定義了慣性,它是物體所存在的固有屬性。對於物體這種屬性在物質運動變化過程中所反映出的量,我們通常採用質量來描述,即:質量是量度物體包含物質多少的物理量①。
現在的物理所發展的領域已經遠遠超出牛頓力學的范圍,同樣的,物體在運動學中表現出來的屬性也已經遠遠不是簡單的牛頓三定律可以合理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討論質量定義在物理研究的擴展過程中的合理性問題。
二、質量的定義途徑
1、經典的定義
採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所賦予的物體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其實質在於給所有的物質建立一種定量的標准。我們知道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鐵在體積和質料上是完全不同的。根據運動學或者引力場中所反映出的量的屬性給與定量。在運動學中通過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途徑提供了定量的依據,我們通常把它叫做慣性質量。而在引力場中通過引力場對物體所施加的作用力同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的途徑提供了定量的依據,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引力質量。兩種途徑都是採用物體所受到的作用力同質量成正比。
2、兩種途徑所定義質量的內涵
從兩種定義途徑所定義的質量的形式來看,質量的定義定義了物體本身固有的慣性所反映的量同作用力的關系。然而,在物理上同時還定義了另一種含義,即物體的質與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這個關系也來自於質與量的哲學觀念。也就是物體包含物質多少。作為物理單位的質量這種意義更重一些,當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過程中,也是這種物理上的定義。人們所購買的東西也是所指的這種質、量的數量關系。
3、質量的定義在物理中應用所引起的分歧
在19世紀以前,物理學中對物體本身固有的慣性所反映的量同作用力的關系、質量是量度物體包含物質多少兩種含義是不用區分的,兩種含義都是等效的。但在19世紀相對論誕生後就打破這兩種含義等效。物體包含物質多少就變成具有非常爭議的概念了。
這種爭議的分歧來自於質量的哲學觀念。
物體本身固有的慣性所反映的量同作用力的關系,只要具有這樣特徵的關系,那麼質量的含義就可以看作不變的,依據這種定義,相對論系統無疑是滿足這樣的條件的。
質量觀念的這種相同來自於力學系統的單純的數量形式的相同。
物體包含物質多少,質與量之間的關系無疑不能滿足相對論系統。在物體的高速狀態和物體的低速狀態,物體的質是不同的。接近光速狀態的一個電子,其質量等於數倍的低速狀態電子的質量。而它們都是一個電子。而在經典(牛頓)力學中,這樣的質量定義永遠不會出現,也不具有任何的可類比性。不論是鐵原子中的一個電子還是棉花中的一個電子,它們都具有相同的質量。
質量觀念的這種不同來自於力學系統的數量關系中質的不同。
三、質量定義面臨的困難
對質量進行定義的形式是力學的形式,滿足單純的數與量的形式則不能滿足質與量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相對論。為了迴避光速極限而建立的相對論系統,雖然可以很好的解決經典的牛頓力學對物質運動模式的普適性,但是,卻無法迴避力學基本定義系統中的質與量之間的矛盾。物理最基本概念的定義和力學的形式則會進入到兩難的局面。要麼維護力學的形式,變異物理基本概念的內涵,要麼維護物理基本概念的內涵,改變力學的關系。
從方法論上來看,解決牛頓力學在光速極限問題上所採用的方法,相對論無疑是非常保守的。除了保持牛頓運動定律在物理上的絕對權威性之外,似乎還不能找出其它的理由。物理學的發展歷史已經認可了牛頓力學的定量模式,在牛頓力學和電磁理論光速的矛盾上,顯然20世紀的物理學家沒有這個勇氣改變物質與運動之間的關系,甚至通過改變標準的參照定量系統來滿足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見,在傳統的物理觀念中,物質的運動與變化之間的關系,是多麼的根深蒂固!也包括相對論。
我們不能說哪一種定義的標準是真理,而只能採用哪一種定義的標准對於描述物質的運動變化更為合理!從方法論上我們不能找到真理的標准,對所有物質運動變化的描述,只在於哪一種描述更為合理,更符合作為物質運動變化的描述系統。方法上的選擇不僅需要物理的邏輯,還需要方法上的選擇。
給一個單位質量的物體,施加一個單位的作用力,這個單位質量的物體獲得一個單位的加速度。這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所制定的物質的運動與變化之間的默認規范,和物質存在屬性的本身以及標準的定量系統,那一個更為重要呢?我想這是交給21世紀人們進行選擇的一個科學方法問題。我們需要面對這個難題!
四、質量的定義方法
質量是力的對象的主體,跳出牛頓力學所定義的質量的范圍,這是物理發展到微觀世界的現階段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不僅僅是相對論為了滿足牛頓力學的適用性所可以涵蓋的,還可能包括很多未知的現象,或者我們曾給與的表象的解釋。比如原子核反應中的質量虧損採用質能守恆來解釋。
對於物質世界,物體總是以特定的質的形式而存在,我們所建立的質量的概念就是為了給物體的存在給於定量。物體含有質的量的多少應該是物體質的存在屬性,而不是物體的受力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屬性。即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所反映出來的慣性屬性必須滿足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所表達的適用於所有運動的力學形式。當然,在牛頓力學對物體運動變化的描述上,仍然要遵守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規則,這是由歷史的學科所決定。也是建立在宏觀物體運動基礎上的經驗來決定。
質量不但是物體存在形式的,質的量的單位;也是物體存在的,量的質的形式。消除掉質與量之間的形式,那麼就只剩下數與量之間的形式。對於物理的基礎定義系統,則造成這種漏洞和缺陷。
我認為,保留質量物質屬性的物理定義模式對於物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質量作為物質運動變化的客體是物理描述形式所描述的對象,對物質的運動變化描述所採用的手段和方法則應該歸入到工具的行列。物質的存在屬性是第一性的,是我們需要首先確定的屬性,也是作為物理系統基本概念最基本的。對於物質存在屬性狀態描述的兩種量——時間和空間,它們依賴於物質存在屬性的定義。
五、質量及相關關聯量的定義
脫離開物體質量的力學屬性,那麼如何對質量進行定義呢?
採用物體運動變化的力學屬性來定義質量,不能反映物體存在的質的量的屬性。那麼,只能從物體的存在上來定義物體的質量了。作為對物體含有物質多少的單位質量,應選用物體存在的一個微小單元物體來作為一個標準的質量單位。這種質量的定義模式和原子領域原子量的單位有點相類似的。但不同的是原子量是一種關於原子質量的相對量。我個人認為採用電子作為微小的質量單元是比較方便的。用這個標準的微小單元的質量去度量其它的基本粒子乃至常規的質量單位。
這樣定義的結果和傳統的對質量的定義模式存在著本質的不同,這種不同在於它是採用電子的存在屬性來定義的,它不依賴於力學屬性。它只表示一個電子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為一個電子質量單元。用這個電子質量單元去組建標準的質量單位。
描述物體狀態的另一個量則是空間,傳統對空間長度標准單位的定義,一個是1875年的米原器,另一個則是1960年後採用原子輻射波長的原子米,現在是1983年「米使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時間間隔內運行距離的長度」②。這是我們所採用的米制定義。傳統的米制單位制中存在這樣的缺陷,米原器受制於米原器的材料的結構力學屬性,要定義溫度等環境力學因素。採用原子米制單位以及光在真空中運行的長度,無法建立一種絕對的長度單位,都是一種相對的長度單位。和參照系的關系會使問題復雜化。
我建議的長度單位採用電子的直徑作為一個標準的長度單元。用這個長度單元去組建標準的長度單位。這是建立在電子存在屬性上的長度單位制定方法。
它具有這樣的優越性:由於電子對外作用的各向同性,因此,在任何一個慣性參照系中,電子的力學結構可以作為一個標準的球體。它不依賴於參照系統的所導致的力學屬性。③
當然採用別的基本粒子作為存在屬性長度的定量單元也是可以的。
從最微觀的角度給質量進行定義,在目前實際的可操作性並不是很大。電子質量測定的精確性這一點在目前也是不能做到的。但它可以提供一種理論的意義。
六、定義存在質量的意義
採用物體的存在來定義物體的質量,是將物體質量的質與量的存在屬性關系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中定義的物體的慣性的力學屬性及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定義的質量的力學關系區別開來。這樣可以使物體的質量脫離質量的力學定義屬性。
截止到目前,我們對物質的運動所採用的描述範式都是採用質量的力學屬性,其特徵是物質質量依賴於力學的屬性,反映在物體的運動狀態變化上,嚴格遵守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規范。不妨將這段對物質屬性定性的時期叫做物質質量屬性的力學時期。物理的描述系統從開始由牛頓建立這種牛頓力學範式,20世紀初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進行了進一步的引申和發展。我想,把物質質量觀念的力學屬性時期叫做牛頓-愛因斯坦對物質屬性定性的時期也是合適的。
七、結束語
質量作為對物體所含物質多少的度量,是採用物質質量的力學屬性,還是採用物質質量的存在屬性,在物理科學所選擇的物質屬性定性方法上出現分歧。同樣也會導致在描述模式上的分歧。
我個人認為採用物質質量的存在屬性作為對物質存在描述的定義系統更客觀一些。也許歷史會以它特定的方式進行選擇!
㈡ 什麼是資產質量指標資產質量指標包括哪幾項
資產質量對於判斷一個企業的價值、 發展能力和償債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資產質量的好壞, 主要表現為資產的帳面價值量與其變現價值量或被進一步利用的潛在 價值量之間的差異上。
㈢ 怎樣從三個方面理解資產質量的內涵
資產質量,是指特定資產在企業管理的系統中發揮作用的質量,具體表現為變現質量、被利用質量、與其他資產組合增值的質量以及為企業發展目標做出貢獻的質量等方面。
一、按照賬面價值等金額實現的資產
按照賬面價值等金額實現的資產,主要包括企業的貨幣資金。這是因為,作為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企業的貨幣資金會自動地與任一時點的貨幣購買力相等。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企業在任一時點的貨幣資產,均會按照賬面等金額實現其價值。
二、按照低於賬面價值的金額貶值實現的資產
按照低於賬面價值的金額貶值實現的資產,是指那些賬面價值量較高,而其變現價值量或被進一步利用的潛在價值量較低的資產。這類資產主要涉及:
1、短期債權。這里的短期債權,包括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等。由於存在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債權註定要以低於賬面的價值量進行回收。企業計提的壞賬准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短期債權的貶值因素。但是,由於大多數企業採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較為詳細的企業則採用賬齡分析法)或銷售收入百分比法,因此這種分析仍然難以恰當地反映債權資產的質量。這是因為,受各種因素的制約,企業對壞賬准備計提的百分比的確定不一定能夠反映債權的貶值程度—— 整齊劃一的一個或若干個壞賬計提百分比恰恰忽略了決定債權質量的首要方面:特定債務人的償債能力。我們這樣認識,並不是要否認企業對外披露債權時計提壞賬准備對信息使用者判斷企業債權質量的積極作用。而是要說明,對債權質量的分析,僅僅靠壞賬准備披露的數字是不夠的。必須結合企業債務人的情況(如地區構成、所有制構成等)進一步分析。
2、部分短期投資。短期投資,是指能夠隨時變現並且持有時間不準備超過一年的投資。企業計提的短期投資損失(即投資跌價)准備,反映了企業對其自己的短期投資跌價(貶值)的認識。在存在公開市場的情況下,企業資產負債表日有關證券的收盤價可以作為企業計提的短期投資損失(即投資跌價)准備參照資料。應該說,以此參照資料計提的短期投資損失(即投資跌價)准備,比較恰當地反映了企業短期投資的貶值或跌價的程度。
3、部分存貨。企業保有存貨,主要目的是使其增值。但是,從企業管理的實踐來看,由於各種原因,企業的部分存貨會以低於其賬面價值的金額變現。在會計上,對貶值存貨的處理採取計提損失(即跌價)准備的方法。對於信息使用者而言,在對存貨質量進行分析、判斷時,除了考慮企業披露的存貨跌價損失准備以外,還應結合對企業存貨構成的分析、存貨周轉率的分析以及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金額與利潤表中「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金額的對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4、部分長期投資。關於長期投資的質量,我們有如下認識:
(1)企業「長期投資」項目的金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企業長期不能直接控制的資產流出。從股權投資的情況看,對無重大影響投資,投資方僅有到期收取受資企業按其經營狀況好壞而發放股利的權力;對重大影響和控股投資,雖然投資方對受資方的經營決策有重大影響力或控制權,但投資企業與受資企業畢竟是兩個獨立的經濟實體,這兩種權力的行使與直接支配有關資源仍有距離。對債權投資而言,投資者將定期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由於其持有目的的長期性,因而正常情況下在債權到期前企業不會通過轉讓或直接從債務人手中收回債權。
(2)企業的「長期投資」項目,代表的是企業高風險的資產區域。對股權投資而言,在企業採取有限責任制的條件下,投資方的股權投資,一般不能從被投資方撤出。投資方如果期望將手中持有的股權投資變現,就只能轉讓其股權。而轉讓投資不僅取決於轉出方的意志,還取決於轉入方(購買轉出方的投資的企業)的意願與雙方的討價還價。這就使得投資方在股權轉讓中的損益難以預料。在投資收益的取得方面,股權投資方獲取股權投資收益的條件有:①被投資企業有可供分配的利潤;②被投資企業有用於利潤分配的現金,即企業有足夠的現金支付股利。
顯然,上述兩個方面的因素只有同時滿足,投資方才能獲得投資收益。對債權投資而言,雖然投資者按照約定,將定期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是,債務方能否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償還本金,取決於債務方在需要償債的時點有沒有足夠的現金。
(3)長期投資收益的增加往往是引起企業業貨幣狀況惡化的因素。企業的長期投資收益,就債權投資來說,其投資收益為定期收取的利息。在西方國家,當企業購買債券時,通常半年或一年收取一次利息。對其他債權投資收益的收取則決於投資協議。但一般不會遲於債權到期目,企業將收取全部利息收益。從各國的情況看,除購買國債等少數債券的利息收益為免稅收益外,其他債權投資收益—— 利息收益均應納稅。如我國稅法明確規定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採用權責發生制。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收益既可能對應債權增加,又可對應貨幣增加,還可對應債務減少。對投資收益— —利息收益的確定,大多數情況是利息收益與債權首先對應,同時增加。
因此,在投資收益的確定先於利息的收取時,如果企業對此部分收益上繳所得稅,將導致其財務狀況惡化。就股權投資收益而言,在權益法確認投資收益時,企業所確認的投資收益,總會大幹企業收回的股利。這樣,企業(投資方)在利潤分配與投資收益相對應的規模超過其收回的股利時,就會出現利潤分配的規模所需貨幣大幹收回貨幣的情況。為了揭示企業長期投資的貶值因素,企業可以在其產負債表中計提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對於信息使用者而言,在對長期投資質量進行分析、判斷時,還應結合對企業長期投資與方向構成的分析、報表附註中對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的計提說明、利潤表中投資收益與投資規模的聯系的分析、現金流量表中投資活動現金流量中「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金額與利潤表中投資收益金額的對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5、部分固定資產。固定資產體現了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在企業持續經營的條件下,企業一般不會將其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資產對外出售。因此,企業固定資產的質量主要體現在被企業進一步利用的質量上。但是,在歷史成本原則下,持續經營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通常將提供固定資產的原值、累計折舊以及固定資產凈值。受企業折舊政策的制約,企業披露的固定資產凈值不可能反映在資產負債表日,相應固定資產對企業的實際「價值」。實際上,企業的固定資產中,有相當一部分將在未來增值,如企業的房地產等。但企業也有相當一部分固定資產正在快速貶值,如技術含量較高、技術進步較快的高科技資產。但是,正在貶值的資產的貶值量與正在增值的資產的增值量不存在恰好相等的關系。因此,在對企業固定資產的質量進行分析時,應當結合企業固定資產的構成、已經使用年限、企業的折舊政策等進行綜合分析。
6、純攤銷性的「資產」。純攤銷性的「資產」,是指那些由於應計制原則的要求而暫作「資產」處理的有關項目,包括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等項目。除個別項目有可能包含對企業未來有利的資產性質的內容外,上述項目的主體並不能為企業未來提供實質性幫助,沒有實際利用價值。因此,上述各項「資產」的實際價值趨近於零。
三、按照高於賬面價值的金額增值實現的資產
按照高於賬面價值的金額增值實現的資產,是指那些賬面價值量較低,而其變現價值量或被進一步利用的潛在價值量(可以用資產的可變現凈值或公允價值來計量)較高的資產。這類資產主要包括:
1、大部分存貨。對於以商品經營為主的製造業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其主要經營與銷售的商品就是企業的存貨。因此,企業的大部分存貨應該按照高於賬面價值的金額增值實現。
2、部分對外投資。從總體上來說,企業的對外投資應該實現增值。但是,財務會計的歷史成本原則與穩健原則均要求企業對那些能夠增值的對外投資以較低的歷史成本來對外披露。
3、部分固定資產。前已述及,企業的部分固定資產可以增值。同樣,財務會計的歷史成本原則與穩健原則均要求企業對那些能夠增值的固定資產以較低的歷史成本來對外披露。
4、賬面上未體現凈值,但可以增值實現的「表外資產」。賬面上未體現凈值,但可以增值實現的「表外資產」,是指那些因會計處理原因或計量手段的限制而未能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凈值,但可以為企業在未來作出貢獻的資產項目。主要包括:
(1)已經提足折舊、但企業仍然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已經提足折舊、但企業仍然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上由於其歷史成本與累計折舊相等而未能體現出凈值。企業的建築物以及設備、生產線等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這類資產由於其對企業有未來利用價值,因而是企業實實在在的資產。
(2)企業正在使用,但已經作為低值易耗品一次攤銷到費用中去、資產負債表上未體現價值的資產。與已經提足折舊、但企業仍然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一樣,企業正在使用,但已經作為低值易耗品一次銷到費用中去、資產負債表上未體現價值的資產,由於其對企業有未來利用價值,因而也是企業的資產。
(3)已經成功的研究和開發項目的成果。按照一般的會計處理慣例,在企業的研究和開發支出,一般作為支出當期的費用處理。這樣,已經成功的研究和開發項目的成果,將游離於報表之外而存在。這種情況經常出現於重視研究和開發、歷史悠久的企業。
(4)人力資源。企業的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一項無形資產。美國的會計准則業已將人力資源列入無形資產。遺憾的是,目前財務會計還難以將人力資源作為一項資產來納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了解、分析企業人力資源的質量應該成為對企業整體資源分析的重要內容。上述分析表明,對企業資產質量的整體把握,應當結合表內因素與表外因素綜合分析。
㈣ 物理學上的「質量」的概念是什麼,怎樣理解
物質的質量有兩種: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
引力質量與物質受到萬有引力有關。而慣性質量與物體的運動有關。
在現在能夠測量的精度內(10-34)還沒有找到這兩種質量的差別。物理學家猜測,著兩種質量是相同的。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指出,引力和慣性力在本質上沒有差別。物體的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是一種物理量。
㈤ 什麼是資產質量
資產質量對於判斷一個企業的價值、發展能力和償債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資產質量的好壞,主要表現為資產的帳面價值量與其變現價值量或被進一步利用的潛在價值量之間的差異上。
資產按其質量分類,可分為以下幾類:
1、按帳面價值等額實現的資產
主要包括企業的貨幣資金
2、按照低於帳面價值的金額貶值實現的資產
包括短期債權,由於存在發生壞帳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債權註定要以低於帳面的價值量進行回收。
部分短期投資、部分存貨、部分長期投資、部分固定資產可能存在低於帳面價值的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純攤銷性質的資產,指那些由於應計制原則的要求而暫作「資產」處理的有關項目,包括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等項目。
3、按照高於帳面價值的金額增值實現
大部分存貨,對於製造業和商品流通企業,其主要經營與銷售的商品是企業的存貨。因此企業的大部分存貨應該按照高於帳面價值的金額增值實現。但財務會計的歷史成本原則與穩健原則均要求企業對這部分存貨資產以較低的歷史成本來對外披露;
部分對外投資、部分固定資產需要具體分析
帳面未體現凈值,但可以增值實現的表外資產,指那些因會計處理原因或計量手段的限制而未能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凈值,但可以為企業在未來作出貢獻的資產項目,包括:
第一,已提足折舊、但企業仍然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第二,企業正在使用,但已經作為低值易耗品一次攤銷到費用中去、資產負債表上未體現價值的資產;
第三,已經成功的研究和開發項目的成果。我們知道,企業的研究開發支出,一般作為 支出當期的費用處理。這樣已經成功研究和開發項目的成果將游離於報表之外而存在。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重視研究開發、歷史悠久的企業;
第四,人力資源,了解人力資源的質量只能藉助於非貨幣因素的分析。
㈥ 分析資產質量更強調資產的相對什麼性
為企業帶來的未來收益的質量。
資產質量的屬性 1、資產質量的相對性 資產質量的相對性體現為相對有用性 資產的物理質量:是資產質量的基礎 資產質量更強調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企業帶來的 未來收益的質量。
㈦ 物理質量是什麼定義@
質量:
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是描述物體的慣性的物理量,是決定物體受力時運動狀態變化難易程度的唯一因素。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與物體的狀態、形狀、溫度、所處的空間位置變化無關。
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量綱之一,符號m。
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基本單位是千克,符號kg。
㈧ 企業財務狀況的質量特徵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企業財務狀況質量特徵表現為四個方面:
(一)資產質量
資產質量,是指特定資產在企業管理的系統中發揮作用的質量,具體表現為變現質量、被利用質量、與其他資產組合增值的質量以及為企業發展目標做出貢獻的質量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資產質量主要關注的不是特定資產的物理質量。這是因為,相同物理質量的資產在不同企業會表現出不同的貢獻能力。換句話說,資產對不同的企業而言,具有相對有用性。一項資產,即使是物理質量再好,如果在特定企業中不能發揮作用,也不能算作該企業的優質資產,而只能算作不良資產。但是,如果該資產在另外的企業中能夠得到較好利用,發揮較好作用,則應作為另外企業的優質資產。
資產質量的這種相對性特徵,形成了企業重組增值的基礎。
(二)資本結構質量
對資本結構的理解,有多種多樣。主要有:(1)資本結構是指企業的實收資本結構,即擁有分紅權的股東入資的入資者以及入資規模結構;(2)資本結構是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結構;(3)資本結構是指企業有代價的負債(即貸款以及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所引起的負債等)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結構以及(4)資本結構是指企業的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結構;等等。 在這里,資本結構是指企業有代價的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見的結構。
(三)利潤質量
利潤質量,主要涉及企業利潤的形成過程、利潤結構以及利潤的結果等方面的質量。高質量的企業利潤,應當表現為企業所依賴的業務具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利潤結構較為合理、企業對利潤具有較好的支付能力(交納稅金、支付股利等)、利潤所帶來的凈資產的增加能夠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資產基礎;反之,低質量的企業利潤,則表現為企業所依賴的業務具有企業的主觀操縱性或沒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利潤結構不合理、企業對利潤具有較差的支付能力(推遲交納稅金、無力支付股利等)、利潤所帶來的凈資產的增加不能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資產基礎。
(四)現金流量質量
現金流量質量,是指企業的現金流量能夠按照企業的預期目標進行運轉的質量。現金流量質量較高的表現應該是各類活動的現金流量周轉正常,現金流轉狀況與企業短期經營狀況與長期發展目標相適應。
㈨ 物理學質量的定義
物理質量概念的定義
物理是研究物質運動變化原理的一門學科,在物質的運動變化規律中,力學系統是判定物質運動變化最基本的系統,它的合理性與否,直接決定這個系統是否有可操作的性質以及這個系統應用的范圍。
在力學系統中,最基本的結構關系是由牛頓三定律所決定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定義了慣性,它是物體所存在的固有屬性。對於物體這種屬性在物質運動變化過程中所反映出的量,我們通常採用質量來描述,即:質量是量度物體包含物質多少的物理量①。
現在的物理所發展的領域已經遠遠超出牛頓力學的范圍,同樣的,物體在運動學中表現出來的屬性也已經遠遠不是簡單的牛頓三定律可以合理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討論質量定義在物理研究的擴展過程中的合理性問題。
二、質量的定義途徑
1、經典的定義
採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所賦予的物體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其實質在於給所有的物質建立一種定量的標准。我們知道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鐵在體積和質料上是完全不同的。根據運動學或者引力場中所反映出的量的屬性給與定量。在運動學中通過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途徑提供了定量的依據,我們通常把它叫做慣性質量。而在引力場中通過引力場對物體所施加的作用力同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的途徑提供了定量的依據,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引力質量。兩種途徑都是採用物體所受到的作用力同質量成正比。
2、兩種途徑所定義質量的內涵
從兩種定義途徑所定義的質量的形式來看,質量的定義定義了物體本身固有的慣性所反映的量同作用力的關系。然而,在物理上同時還定義了另一種含義,即物體的質與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這個關系也來自於質與量的哲學觀念。也就是物體包含物質多少。作為物理單位的質量這種意義更重一些,當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過程中,也是這種物理上的定義。人們所購買的東西也是所指的這種質、量的數量關系。
3、質量的定義在物理中應用所引起的分歧
在19世紀以前,物理學中對物體本身固有的慣性所反映的量同作用力的關系、質量是量度物體包含物質多少兩種含義是不用區分的,兩種含義都是等效的。但在19世紀相對論誕生後就打破這兩種含義等效。物體包含物質多少就變成具有非常爭議的概念了。
這種爭議的分歧來自於質量的哲學觀念。
物體本身固有的慣性所反映的量同作用力的關系,只要具有這樣特徵的關系,那麼質量的含義就可以看作不變的,依據這種定義,相對論系統無疑是滿足這樣的條件的。
質量觀念的這種相同來自於力學系統的單純的數量形式的相同。
物體包含物質多少,質與量之間的關系無疑不能滿足相對論系統。在物體的高速狀態和物體的低速狀態,物體的質是不同的。接近光速狀態的一個電子,其質量等於數倍的低速狀態電子的質量。而它們都是一個電子。而在經典(牛頓)力學中,這樣的質量定義永遠不會出現,也不具有任何的可類比性。不論是鐵原子中的一個電子還是棉花中的一個電子,它們都具有相同的質量。
質量觀念的這種不同來自於力學系統的數量關系中質的不同。
㈩ 物理中的質量是什麼
質量(mass)是物體所具有的一種物理屬性,是物質的量的量度,它是一個正的標量。質量分為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質既有慣性質量又有引力質量。這里所說的「物質」是自然界中的宏觀物體和電磁場、天體和星系、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等的總稱。
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的含義和內容隨著科學的發展而不斷清晰和充實。最初,牛頓把質量說成是物質的數量,即物質多少的量度。
(10)資產的物理質量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現代物理學已明確質量與能量之間的內在聯系,即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式:E=mc2。該式表明,任何物質的質量變化都將伴隨著相應的能量變化,反之亦然。這一關系已為實驗事實(特別是核反應實驗)所證實,質能關系提供了利用原子能的理論基礎。
質量單位相關換算:
1 噸 = 1,000,000 克 (一百萬克)
1 公斤(1千克) = 1,000 克 (一千克)
1 市斤 = 500克 (1 克 = 0.002市斤 )
1毫克= 0.001 克 (1克=1000毫克)
1微克= 0.000 001 克 (1克=1000000微克)
1納克= 0.000 000 001 克(1克=1000000000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