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力矩初中學了嗎
力矩初中學了
人教版力矩是什麼時候學 人教版力矩部分在高中必修1第四章力的平衡那章學
力矩表示力對物體作用時所產生的轉動效應的物理量。力和力臂的向量積為力矩。力矩是矢量(vector)。
力對某一點的力矩的大小為該點到力的作用線所引垂線的長度(即力臂)乘以力的大小,其方向則垂直於垂線和力所構成的平面用力矩的右手螺旋法則來確定。
力對某一軸線力矩的大小,等於力對軸上任一點的力矩在軸線上的投影。
國際單位制中,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常用的單位還有千克力·米等。
力矩能使物體獲得角加速度,並可使物體的動量矩發生改變,對同一物體來說力矩愈大,轉動狀態就愈容易改變
『貳』 力矩是什麼
定義:力F與其力臂L的乘積叫做力對轉動軸的力矩。用字母M表示。
共識:M=FL。
單位:牛·米(N·m)
物體上的各點都沿圓周運動,但所有各點做圓周運動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這條直線就叫轉動軸。
力和轉動軸之間的距離,即從轉動軸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做力臂。
力矩可以產生力矩平衡,即作用在物體上幾個力的合力矩為零時的情形叫力矩的平衡。
而力矩的平衡條件是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力矩的代數和等於零。
即M1+M2+M3+……=0。
『叄』 初中物理問題(力矩),求詳解
建議你好好看看書。
力矩有兩種常用的定義。一個是力乘以力臂,一個是力叉乘位矢,而位矢是從o點指向力的作用點的矢量線段,水平位置直接用力乘以力臂就行。
第一問,系統的力矩,等於兩個球的力矩加上桿的力矩。但是力矩是有方向的。o點左方的小球和半截桿的力矩方向向外(趨勢是逆時針旋轉),而o點右方的小球和半截桿的力矩方向向里(順時針旋轉)。所以要相減。很明顯最後結果是順時針,所以用右減左。
m桿就是整個桿的力矩,用右半截的力矩減去左半截的力矩,就是你上面的式子。
(3/4mg)((3/4)*.(1/2)l)-(1/4mg)((1/4)(1/2)l)=1/4mgl,其中重力力臂要取半截桿的中心到o點距離。
右邊小球的力矩為正,左邊為負,演算法是一樣的。
『肆』 高中物理為什麼不學力矩
高中物理不學力矩是因為沒有課程安排,大學的課程有力矩。
有關機械力的方程有:能量守恆,動量守恆,受力平衡。首先看能量守恆,因為對桿而言能量包括內能和彈性勢能都不可知,所以用能量守恆會引入兩個新未知量,讓整齊方程無確定解。如果用動量守恆代替力矩守恆,而桿的動量未變,無法列方程。
如果列受力平衡式則會發現o點對桿的力未知,從而引入一個新的未知量,因此,用受力平衡也會導致一個額外新的未知量,從而可以知道此題無法使用非力矩方程得解。
力對點的矩
力矩是量度力對物體產生轉動效應的物理量。可分為力對點的矩和力對軸的矩。力對某一點的矩是量度力對物體作用繞該點轉動效應的物理量。
力F對某點O的力矩定義為:力F的作用點A相對於O點的矢徑r與力F的矢積用M0(F)表示,M0(F)=r×F,力對點的矩是矢量,大小等於F的大小與O點到F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d(稱為力臂)的乘積,或者等於以r、F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rFsinα,α是r與F夾角。
『伍』 如圖,力系簡畫後不應該還有個力矩嗎 為什麼沒有力矩
直接把三個力的交點作為起點,畫出這三個力 ,在進行力的分解就行了
『陸』 初中物理問題!
由於車輪運動都是靜摩擦,所以摩擦力減小就省力是錯誤的。
即使在很平的地面(比如建築鋼板)上,充足氣還是省力,所以美麗的洛陽的回答肯定也不是主要原因。
事實上,車胎氣不足時,車輪滾動時在接觸地面處會有較大的形變,這個形變使接觸地面的是一個較長的面。這個面上的不同的部分產生大小不同的全反力(包括支持力和摩擦力),由於車輪向前滾動,所以這些力會產生與車輪運動反向的力矩(前面的力大,後面的力小),阻礙車輪運動。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原理實際上就是滾動摩擦力的產生原理,詳細的圖或說明可以參考任何一本大學《理論力學》教材(以前我用的是同濟版,這個是憑印象說的)。
實話說,初中理解這個問題是難了點。如果熟悉力矩的話,應該可以看懂。
『柒』 初中物理題 杠桿問題
不會。
因為影響杠桿的平衡,實際上不是力,而是力矩,即力與力臂的乘積。
比如你推門,你用手沿著門板的方向(嚴格的沿著這個方面,不要偏),你是無法將門拉開或者推開的,即門是不轉動的。這是因為雖然有力,但力臂等於0(這個力的方向通過了支點,距離為0)。所以力矩等於0,即力與力臂的乘積=0,所以門不會轉動。
在杠桿支點上的力,由於力臂等於0,所以不會影響杠桿的轉動。
『捌』 初中物理一個定理。理解不了啊……
首先來看杠桿的特點,支點是不動的,兩邊動。
那麼不動的點就是支點!
定滑輪,圓盤中心不動,兩邊距圓心距離相等,力臂相等,所以不省力。
動滑輪,圓盤的一邊是不動的(因為一邊連接的東西不動,不要看線,也別看輪,滑輪是不過是許多杠桿組成的而已),中心掛重物,另一邊施力。重物的力臂是圓盤的半徑r,施力的點距支點正好是直徑2r。所以動滑輪省力
『玖』 物理力矩問題
作圖F並沒有過支點O所以是有力臂的。而為什麼你說沒有力矩,我想你是說連接繩子的那個點所產生的水平分力不產生力矩。和你所說的F不產生力矩 是不同的。記住。F是有力矩的
『拾』 力矩的兩個決定因素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力矩為零
距離和力。
力矩 (moment of force) 力對物體產生轉動作用的物理量。可以分為力對軸的矩和力對點的矩。即:M=LxF。其中L是從轉動軸到著力點的距離矢量,F是矢量力;力矩也是矢量。
當力的大小為零或力臂為零時,則力矩為零。
例子:以扳手擰螺絲為例,目的是給螺絲一個作用力,使其產生扭轉(或轉動)的效應,按照大家的生活經驗,這個力是很「講究」的:在擰扳手的時候有的地方很費勁,而有的地方很輕松就能擰動;即使同一個地方擰,往不同的方向用力,有的方向也會更「費勁」。
翻譯成力學語言也就是:在產生相同的轉動效果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向、不同作用點作用力,所需要的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10)初中物理為什麼沒有力矩了擴展閱讀
1、力矩與轉矩的聯系:
二者所涵蓋的范圍不同,力矩的范圍更寬泛,一切力乘以力臂的結果都可以稱之為力矩。但是轉矩一般指旋轉的物體所受到的力矩。舉例來說,車輪旋轉時,地面摩擦力與車輪半徑的乘積一般稱之為轉矩,但是也是力矩的一種。而用瓶起子開啤酒瓶一般稱之為力矩,而不能說是轉矩。
2、轉矩與扭矩的聯系:
使機器元件轉動(包括有轉動傾向)的力偶或力矩叫轉動力矩,簡稱轉矩。任何元件在轉矩的作用下,必定產生某種程度的扭轉變形(可能包括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因此,習慣上又常把轉動力矩叫扭轉力矩,簡稱扭矩。二者可以在任何場合領域混用,但扭矩在工程技術上用的更普遍些。